江苏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生物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D B B B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B A C ABD BD ACD BCD
19.(12分)
(1)花蕾期 花药 碱
(2)联会 30 减数分裂I后(MI后) 不是
(3)①G、H ②60或120(2分,答错不得分) ③a、b、c、d、e(2分,答对3个或4个得1分,全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
20.(12分)
(1)(基因的)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YYrr、Yyrr BC(2分,答对1个得1分,答错不得分)
(2)5 1∶3 ②
(3)9:1(2分) 21/256(2分)
21.(12分)
(1)脱氧核糖 2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高
(2)2100(2分) 1/2
(3)磷酸二酯键 5’→3’ 相反 多个
(4)③
22.(12分)
(1)D→A→E
(2)32P ①(4种)脱氧核苷酸 ②大肠杆菌 ③培养得到的大肠杆菌 ④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答案合理即可)
(3)①不能 ②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N
(4)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内释放出来(2分)
(5)④
(6)BC
23.(12分)
(1)常 BC(2分,答对1个得1分,答错不得分)
(2)XAXa CD 1/4
(3)① 常 隐 ②DDXbY或DdXbY 1 ③ 1/48(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四分体阶段发生于减数分裂I。所谓四分体,是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A.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B.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C.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条染色单体
D.两条染色体含有的四条染色单体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3.下列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
A. B. C. D.
4.XYY综合征又名YY综合征,系染色体数为47条,性染色体为XYY,常染色体正常的疾病。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B.患者可能是由母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C.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异常所致
D.患者可能是由父方减数分裂II异常所致
5.下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a、D与d、E与e互为等位基因,E与d、E与w互为非等位基因
B.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所示的基因不会同时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A与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后代性状可能与性别有关
D.不考虑突变,减数分裂时若基因d、e出现在细胞同一极,说明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可由着丝粒移动轨迹体现。科研人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某雌果蝇(2N=8)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着丝粒,观察到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移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时期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B.③时期细胞中核DNA数为8
C.③→④过程着丝粒未分裂
D.②→③→④的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I
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D.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关于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孟德尔首先提出假说,并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进行演绎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9.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多对基因中只要有一对杂合,该个体即为杂合子
D.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10.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于1:1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A.②③ B.③ C.①③ D.②
11.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红花金鱼草与纯种白花金鱼草杂交,子代为粉色。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粉花金鱼草与红花金鱼草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1∶1
B.粉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粉花∶白花=1∶1
C.粉花金鱼草与粉花金鱼草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1∶2∶1
D.粉花金鱼草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粉花∶白花=3∶1
12.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13.果蝇的DNA分子上存在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复制起始蛋白能够识别该位点,进而促进解旋酶等相关蛋白结合DNA分子,启动DNA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多起点复制能提高复制效率
B.复制起始蛋白有助于解旋酶在特定位置断开肽键
C.DNA分子复制时仅以一条链作为复制的模板链
D.DNA聚合酶可将核糖核苷酸添加到子链5'端
14.DNA指纹技术应用于亲子鉴定时,先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许多片段,然后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形成DNA指纹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从许多生物学样本,如毛发、血痕中获取DNA指纹样品
B.两个随机个体间DNA序列相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同一个体不同组织样品间的DNA指纹图一般不同
D.子代DNA指纹条带通常在亲本中有对应指纹条带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每种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可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B.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数目
C.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任意一半的染色体
D.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可增加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性状,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产上发现,芦花雌鸡与某只芦花雄鸡的杂交子代中雌鸡与雄鸡的比例约为1:1,但是子代中出现的非芦花鸡都是雌性。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杂交结果可知,非芦花对芦花为显性
B.控制鸡羽毛性状的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雌性芦花鸡有两种基因型,雄性芦花鸡只有1种基因型
D.选择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可根据子代羽毛性状区分雌雄
17.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结果如图。分析错误的是
A.黑身对灰身为显性
B.F1灰身长翅果蝇产生了17%的重组型配子
C.F1灰身长翅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D.体色和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8.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预测如图甲所示。科学家以大肠杆菌(30min复制一代)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技术是同位素标记技术,并可以追踪放射性判断DNA复制方式
B.若30min后离心现象如试管③所示,则可以排除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C.若60min后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同时出现①⑤两种条带,则一定不是分散复制
D.若60min后离心出现试管④的结果,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
19.(12分) 抗荧光淬灭剂是一种用于减缓荧光淬灭的试剂,能使染色体发出荧光以便观察。科研人员用该试剂处理三浅裂野牵牛(体细胞中含有60条染色体,2N=60)的花粉母细胞,图1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1
(1)实验中应选择 ▲ (选填“花蕾期”、“盛花期”)的 ▲ (选填“花药”、“花粉”)进行观察。若实验中未使用抗荧光淬灭剂,也可使用 ▲ 性染料,如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后观察。
(2)图1中,A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 ▲ ;B细胞中有 ▲ 个四分体。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此阶段属于 ▲ 期;F细胞的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赤道板 ▲ (选填“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
(3)图2表示三浅裂野牵牛(2N=60)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物质的数量变化。
①若图2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变化,DE段对应图1中的 ▲ 细胞(选填字母)。
②若图2表示核DNA的数目变化,则2a的值为 ▲ 。
③若图2表示染色体的数目变化,BC段可能会出现 ▲ 的现象(不考虑变异)。
a.有同源染色体 b.无同源染色体
c.有姐妹染色单体 d.无姐妹染色单体
e.细胞中有60 条染色体 f.细胞中有30 条染色体
20.(12分)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科研工作者用豌豆进行系列杂交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自交后,F2的表型比例接近9:3:3:1。F2的表型比例表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 ▲ 定律,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Ⅰ时, ▲ 。若从F2中随机选取一株黄色皱粒豌豆,其基因型可能为 ▲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验证其是否为纯合子的是 ▲ 。
A.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 B.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C.测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2)纯种紫花豌豆(AABB)与纯种白花豌豆(aabb)杂交,F1均开紫花(AaBb)。F1自交后,F2中紫花与白花比例约为9:7。F2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共有 ▲ 种。若F1紫花豌豆与白花亲本回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 。下列选项中能解释豌豆花瓣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的是 ▲ 。
① ②
(3)将黄色圆粒紫花(YyRrAaBb)自交,假设相关基因均独立遗传,子代中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的比例为 ▲ 。黄色皱粒白花个体所占比例为 ▲ (用最简分数表示占比)。
21.(12分)细胞内DNA复制时,子链的合成与延伸需要RNA引物引导,引物的3'羟基端作为新合成子链的起始。图1为某链状DNA分子的部分片段;图2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及结束阶段示意图,每条链5′→3′的方向由箭头指示,粗线代表母链(a链和b链),细线代表新生链(滞后链和前导链)。
(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 ▲ (填名称)交替连接形成的。图1中的DNA分子含有 ▲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④为DNA分子的一个完整单体,其名称为 ▲ 。对于相同长度的DNA分子,⑤的含量越高,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 ▲ (选填“高”、“低”)。
(2)若图1中DNA分子共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⑥200个,则该段DNA复制3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个。若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A变成了C,则该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占 ▲ 。
(3)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 键。据图2分析,滞后链和前导链的延伸方向都是 ▲ ,滞后链的延伸方向与解旋酶的移动方向 ▲ (选填“相同”、“相反”),其合成需要 ▲ (选填“1个”、“多个”)RNA引物。
(4)DNA复制结束后,需去除RNA引物并填补相应缺口。由于图2中编号 ▲ (选填①、②、③)处的引物去除后,缺口无法填补,造成DNA缩短,这一机制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有关。
22. (12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下图1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过程,图2所示的是他们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B→ ▲ →C。
(2)由图2实验结果分析,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 ▲ (选填“35S”、“32P”),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
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 ▲ ,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②在上述培养基中接种 ▲ ,培养一段时间;
③用 ▲ 培养T2噬菌体。
④图2中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原因是 ▲ 。
(3)上述实验中, ▲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 ▲ 。
(4)图2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有 ▲ 。
(5)在35S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可以下面的 ▲ 表示。
(6)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具有相同的设计思路。下列关于两者的对比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两个实验共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两个实验基本上都能把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C.他们在开始实验之前就知道遗传物质应该能向子代传递,保持连续性,并控制生物的性状
23.(12分)失聪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疾病,其中遗传性耳聋是听力损失的常见类型。
(1)图1和图2分别是小明和小红两个遗传性耳聋(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的系谱图。
①由图2可以推测小红所患遗传性耳聋为 ▲ (选填“常”、“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下列信息有助于确定小明家族遗传性耳聋遗传方式的是 ▲ 。
A.I1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B.I2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C.II3号个体无致病基因 D.II4号个体有致病基因
(2)后经基因检测,发现小红和小明具有不同的耳聋致病基因,遗传方式不同。
①II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 (相关基因用A、a表示),其体内可能不含耳聋致病基因的细胞有 ▲ 。
A.骨骼肌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②小明的父母(II3和II4)准备再生一个孩子,理论上,其患遗传性耳聋的概率为 ▲ 。
(3)图3为另一家族患神经性耳聋(相关基因用D、d表示)和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
①据图分析,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_____染色体_____性遗传。
②III8的基因型是 ▲ ,其色盲基因来自于I代的 ▲ 号个体。
③III9和一个基因型与III12相同的男性婚配,生的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2




13




1
4




15




16




17




1
8




) (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共
60
分。
19


12
分)
(1)

2


3



(2分)

(2分)
)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
(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1-
14题
为单选,15-18题为多选。
) (

) (

) (

) (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 (
2024
~
2025第二学期


期中
调研
试题
——
生物答题卡
注意事项
1、请
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等选项;注意将所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使用橡皮擦干净;其它题用黑色水笔。
2、此卡不准弄脏、弄皱或弄破,严禁折叠。
填涂实例
正确填涂


缺考

考生条形码粘贴处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202
5
.
4
)
(

) (

) (
20


12
分)
(1)
(2分)

2


3

(2分)
(2分)
21
.(
12


(1)

2

(2分)

3


4

22
.(
12



1

(2





(3)①

(4)
(2分)
(5)
(6)
23
.(
12分)
(1)
(2分)

2


3
)①


(2分)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
)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