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名校教育联盟 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从材料信息看,小交口遗址龙山时期的农业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水稻;杂草种子在小交口遗址
植物组合中占比偏少,以禾本科植物中的黍亚科杂草为大宗,大部分杂草为旱地植物,区域性的比较分析表
明小交口与龙山时代的豫中和晋西南地区的农业结构主体一致,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基础都是以粟黍为
主的旱作农业,故B项正确.
2.A 青州刺史没上报朝廷就行逮捕之事,明显违反了“诏条”规定但没有受到惩罚,是因为他的行为打击了郡
国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符合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故 A项正确.违反了“诏条”不等于提高监察效率,B项
错误;武帝推崇的儒家思想渐盛,受 春秋 权变思想影响的刺史更容易打破常规,敢于因急应变,C项本身正
确,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是原因之一,但也不是主要原因.
3.C 印信是一个正规权力机构的标志或象征,而明代内阁竟无对外使用的印信,显示明代在制度设计上刻意
保持内阁的非正式性,避免其成为正式权力部门,从而维护专制皇权,故C项正确,A 项理解片面.内阁掌握
机密事务、阁权缺乏稳定性均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B、D两项错误.
4.B 严复“赞同斯宾塞关于人类社会也适应天演之普遍的客观规律”的目的是告诫国人不思变,会亡国灭种,
提出“任人为治”“与天争胜”的主张,意图唤醒国人奋起努力保全自己的民族,唤醒人们的竞争观和进步观念,
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和救亡运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A、C两项仅仅是手段,非目的;严复“重视人在进化
过程中作用”,发挥“人治”作用,改变中国自身的恶劣处境,实现救亡的需要,D项错误.
5.C 从材料时间看,这是在党成立初期,这一时期由于党的领导和推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推动了党力量的
壮大,故C项正确.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材料的时间段并未出现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A项错误;这一时期工人党员在不断增多,但始终未成为党的主体,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
出知识分子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下降的信息,D项错误.
6.C 材料中巴布亚人农业活动中,男子松泥土、女子碎土块和播种、小孩把土搓细,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共同劳
动、集体协作的原始耕作方法,故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断男子在农业生产中地位的重要,A 项错误;女
子“跪在地上打碎男子所掘起的泥土块”是出于生产活动的便捷,而非是社会地位低下,B项错误;当时劳动工
具原始落后,尚未达到成熟的精耕细作水平,D项错误.
7.A “鉴于古王国时期对兼职丧葬祭司收入的限制,他们需要在政府或其他机构中供职并获得收入”,而这些
职位又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国王.这也导致中央政府与丧葬祭司之间发生利益冲突的可能性较小,继而限制了
兼具经济实力和宗教权威的祭司集团的出现,对于维护王权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故 A 项正确,D项错
误.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官僚机构的成熟和神庙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B、C两项.
8.C 体育强调人的身体竞技技能,强调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希腊城邦制度的存在决定了古代奥林匹克的产
生与发展”,强调的是古希腊城邦人文主义传统是体育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推行的禁欲主
义,与古希腊哲学和城邦精神背道而驰,最终导致了以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运动偃旗息鼓,
故C项正确,A项错误.体育发展与王权无直接关系,古代奥林匹克产生于城邦制度下,当时是民主制度,非
王权强大,B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9.D 12世纪,“欧洲自由城市的大量涌现,以及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自由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物质基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3页)】
{#{QQABJQI85go4kAZACB7qBwXACwoQsIORJYouwUCUOAYDwRFABAA=}#}
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多样化,大学把世俗科学引入学校,以职业技能教育满足社会需求,为城市
培养了大批管理、法律、教育、行政人才,使城市中的下层人士,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自然成为民众和“社会所
迫切需要的东西”,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非王权巩固或城市自治权加强的问题,A、C两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是欧洲城市大学兴起的原因,非结果,B项错误.
10.A 史学家将“突厥”泛化为伊斯兰世界边疆之外所有游牧人族称,随后又用“突厥”指代塞尔柱王朝以降有
着突厥语人群渊源的中东所有突厥—伊斯兰王朝的统治族群,这体现了当时波斯人对伊斯兰化之后突厥人的
接受,也是波斯人和突厥人之间长期冲突交融的结果,“突厥”认同的泛化实际上是中古伊斯兰世界内部对立
型族群认同深入发展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并非“疆界意识”“民族国家”,B、C两项错误;材料
强调的重点是波斯和突厥融合,而非冲突,D项错误.
11.B 大航海时代,人文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冒险精神,葡萄牙国王将危险的航海地段风暴角命名为好望角,即
希望之角,反映了人类征服海洋的信心和勇气,故B项正确.这种改名反映的是大航海时代人类征服自然征
服世界的勇气,A、C、D三项的解读不合时宜.
12.C 对狡诈与贪婪的科尔特斯给予充分赞扬,并认为阿兹特克就是一种活该被征服的落后文明,体现了西方
殖民者的叙事立场与逻辑,故 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西班牙殖民扩张活动导致印第安文明的湮没,
而是西方人的叙事立场,A项错误;对其“优秀品质和英雄壮举”给予充分赞扬并非是宣扬人文精神,B项错
误;记录中暴露了科尔特斯狡诈与贪婪的一面强调的不是殖民者内部矛盾的激化,D项错误.
13.D “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可见辣椒最早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而非食物;“在全部
明清小说当中,也几乎见不到辣椒作食物的例子”,说明明清时辣椒还没有成为食物,故 D项正确.材料体现
的是明清民众对辣椒食用性认识不足,而非排斥外来物品,或漠视其存在,A、C两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来
自美洲的辣椒在明朝就传入中国,B项错误.
14.A “有意将圣经人物置于广阔的乡野中,大部分空间留给了湛蓝的天空,田野的怡人风光取代了故事的叙
述性”,体现了德国宗教改革精神在荷兰的传播,新教思想反对偶像崇拜、崇尚节俭,及强调人的主观体验的要
求,故 A项正确;圣经故事画,并非是为摆脱神权,B项错误;C项中突飞猛进的说法与当时时代不符;宗教改
革并不否定上帝,D项错误.
15.C 卢梭批判英国的代议制,以“古代的共和国 人民是从不曾有过代表”,来表达他对小国寡民的民主制
的向往和对直接民主制的推崇,故C项正确.社会契约是人民公意组建国家,否定了君权神授,材料没体现,
A项错误;卢梭强调的是主权不可转让,主权只能由人民直接享有,决不能被代表,而非分权制衡和民主共和,
B、D两项错误.
16.C “共和制政府仅仅适合于在狭小地域范围内运行”,反映出当时部分人士对1787年宪法实施联邦制度的
反对,目的是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故C项正确,A项错误.保障个人自由和财产安全并非其主要目的,B项
错误;材料的观点是反对中央集权,而非调和中央与地方矛盾,D项错误.
17.(1)条件:自小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及自身不懈的努力;受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中世纪后期,
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的兴起;前人的研究成果;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研究方法的积累.(6分,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论题:哥白尼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分)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基本物质
条件(如精密天文仪器的使用)、并迫切需要天文学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把人们从神学束缚中解放
出来,为哥白尼破除对神学的迷信、敢于挑战权威,坚持天文观测的科学精神奠定思想基础.(4分)哥白尼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3页)】
{#{QQABJQI85go4kAZACB7qBwXACwoQsIORJYouwUCUOAYDwRFABAA=}#}
著 天体运行论 ,摒弃了复杂繁琐的地心说理论,以追求简洁为切入点,构建了全新的日心说宇宙论,打破了
传统天文学理论,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将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拉开了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帷
幕.(2分)
但是,由于其天文学思想与宗教教义相悖,会引发教会不满和迫害,哥白尼以 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
词 作为全书的序言,到弥留之际才出版其著作.这说明教廷在当时势力的强大,也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在
兴起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3分)
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 的经历不仅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艰难性和复杂性,还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
代发展的紧密联系.(1分)
18.(1)概况:1902年至欧战前夕,三大类出口额均相对较低;1915年起,中国对美出口的原料及半制成品、制成
品两大类出口额上升较快;20年代,制成品出口速度提升迅速;30年代伊始,制造品出口额呈下降趋势,饮
食品再次成为主要的出口货物;(6分,任意三点即可)整体来看,这一时期制成品输美虽有所上升,但中国依
然是美国的原料输送国,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半殖民化性质没有根本改变.(2分)
(2)变化:由20世纪初以制造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原料和半制造品为主、饮食品为辅.(2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爆发为中国本土工业发展提供了喘气的契机,1910-1915年美货进
口呈现出以原料和半制造品为主的趋势;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在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或国
货运动)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对工业原料的需求大增;五四运动以来,人民思想更加开
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增强,生活水平较之前得以提升,对享受资料(如饮食品)的需求增加.(6分)
19.(1)“文治和武功”的表现:军事方面,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不仅从蛮族入侵的浪潮中得以复苏,而且开始了对
外扩张活动,收复了许多过去原属罗马帝国的领土,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大有重建罗马帝国的势头;
文治方面,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广泛深远.(4分)
(2)理解:查士丁尼的军事征服活动带来了严重后果,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帝国的资源;7世纪中后
期,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唯有查士丁尼法
典,逐渐发展成为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其影响及于今日.(4分)
(3)目的:力图以法制的力量加强国家的整合,武力征服西方;借助法律加强君主权力;解决原有法律过时、内
容冲突、繁杂等问题;稳固帝国的统治秩序.(4分)
特点:在前代法典基础上进行整理,体现了罗马法律传统的连续性;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
方,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内容更为丰富系统;包含新法律,部分内容会定期修订,创新性强;重视罗马法学
家的作用.(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3页)】
{#{QQABJQI85go4kAZACB7qBwXACwoQsIORJYouwUCUOAYDwRFABAA=}#}名校教育联盟·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河南三门峡小交口遗址三里桥文化时期(龙山晚期)发掘区出土植物遗存统计表。区域 性的对比显示这种农业模式在中原和山西地区的龙山社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据此可推知,当时
A.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逐步形成 B.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地位突出
C. 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D.中原农耕文明领先于其它地区
2. 《汉书》记载: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 觉,收捕,皆伏其辜。青州刺史隽不疑没上报朝廷就行逮捕之事,明显违反了“诏条”规定,但没 有受到惩罚,主要原因是他的行为
A. 符合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 B.提高了刺史监察地方的效率
C. 契合儒家权变思想的精神 D.是在应急突发情况下出现的
3.明代内阁无对外使用的印信。至成化时,内阁与“诸司文移,虽事关机务,亦止称翰林院(印)”。 即使是在阁权鼎盛的嘉万时期,也不例外。这一现象
A.反映出制度设计的缺陷 B.说明内阁掌握机密事务
C.适应了皇权控制的需求 D.体现了阁权缺乏稳定性
4.严复赞同斯宾塞关于人类社会也适应天演之普遍的客观规律的观点,但他并不赞同斯宾塞弱肉 强食、任天为治的观点,而是又吸取了赫胥黎重视人在进化过程中作用的“任人为治”的思想。 并提出了“与天争胜”的主张。严复的主张意在
A.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 B.唤醒国人竞争观和进步观念
C.引进并推介赫胥黎生物进化论 D.借助西方思想宣扬人文主义
5.下图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员发展情况。据此可知
A.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党的组成结构 B.工人党员逐步成为党的主体部分
C.早期工人运动推动了党力量壮大 D.知识分子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下降
6.俄国民族学家米克鲁霍 · 马克来曾描述过新石器时代新几尼亚巴布亚人耕地时,先由几个男子 拿着二尺长的尖端锋利的木棒翻松泥土,后由几个女子拿着轻便小木棒,跪在地上打碎男子所 掘起的泥土块,再后面又有小孩跟着把土搓细,然后由女子播种。这说明当时
A.男子在农业生产中地位日益重耍 B.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
C.人类依靠集体力量从事农业活动 D.精耕细作的农业走向成熟
7.古王国时期,埃及在神庙中实行兼职祭司制度。兼职祭司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祭司又是中 央政府官员,同时依赖两个机构提供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鉴于古王国时期对兼职丧葬祭司 收入的限制,他们需要在政府或其他机构中供职并获得收入。可见,兼职祭司制度
A.有利于维护王权和国家稳定 B.标志着国家官僚机构的成熟
C.强化了神庙经济的主导地位 D.容易导致割据分裂势力兴起
8.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制度的存在决定了古代奥林匹克的产生与发展,欧洲中世纪是体育发展 的“黑暗时代”,教会学校没有体育,民间体育萌芽得不到发展,人们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了严重摧 残,古希腊竞技运动消失。这表明欧洲中世纪
A.小国寡民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B.体育发展要借助强大的王权
C.基督教文化具有反人文倾向 D.学校教育是体育传承的载体
9.12世纪,尽管当时的社会文化主流是基督教的神学文化,但是,随着当时欧洲自由城市的大量涌 现,以及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涉及广泛民众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知识,自然成为当时社会所迫 切需要的东西。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中世纪欧洲
A. 国王统治权逐步巩固 B.大学的兴起增强了文化活力
C.城市自治权不断加强 D.大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10.中古波斯一阿拉伯史学家将“突厥”泛化为伊斯兰世界边疆之外所有游牧人族称,随后又用“突 厥”指代塞尔柱王朝(1037—1194)以降有着突厥语人群渊源的中东所有突厥—伊斯兰王朝的 统治族群,甚至包括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国等后继政权。这反映出中古伊斯兰世界
A.内部对立型族群认同的加强 B.外族入侵使疆界意识得以强化
C. 民族交往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D.波斯人与中亚游牧人冲突加剧
11.1487年,迪亚士(返航途中)在之前经受过两周风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凸出于海洋很远的海角, 将其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听了他的汇报,认为风暴角这个名字 不太吉祥,改名为好望角。将如此危险的航海地段命名为好望角,反映了
A.欧洲人缺乏科学理性精神 B.人类征服海洋的信心和勇气
C.葡萄牙王权决策的随意性 D.葡萄牙人王权至上之风日盛
12.1519年春,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数百名寻求财富的亡命徒来到阿兹特克。在远征队员迪亚斯 的记录中暴露了科尔特斯狡诈与贪婪的一面,但仍对其“优秀品质和英雄壮举”给予充分赞扬, 并认为阿兹特克就是一种活该被征服的落后文明。该材料
A.可用来研究印第安文明湮没原因 B.说明殖民活动扩展了人文精神
C.体现了殖民者的叙事立场与逻辑 D.反映出殖民者内部矛盾的激化
13.1493年,从美洲回航的哥伦布船队首次把辣椒带到旧大陆。明代戏曲家高濂在其《遵生八笺》 中提及“番椒”,称其“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在全部明清小说当中,也 几乎见不到辣椒作食物的例子。这说明当时
A.小说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 B.物种在洲际之间的交流严重受阻
C. 民众对外来物品极力排斥 D.人们对外来物种食用性认识不足
14.一幅创作于1624年的圣经故事画(如下图),作者布卢马特(荷兰)有意将圣经人物置于广阔的 乡野中,大部分空间留给了湛蓝的天空,田野的怡人风光取代了故事的叙述性,这样的改变在 宗教历史画中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样的改变”萌发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的迅速扩展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突飞猛进 D.宗教改革削弱了上帝的权威
15.卢梭在批判英国的代议制度时,指出“在古代的共和国里,而且甚至于在古代的君主国里,人民 是从不曾有过代表的,他们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这反映出卢梭推崇
A.社会契约 B.分权制衡 C. 直接民主 D. 民主共和
16.合众国宪法一经公布后,部分人士评述道,共和制政府仅仅适合于在狭小地域范围内运行。只 有在范围狭小的地域内,才可能具有同质性的群体和利益,人民才可能对政府产生依恋感,才 能保障个人自由和财产权利。这一评述意在
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保障个人自由和财产安全
C. 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 D.调和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托伦城,从小对天文学情有独钟,在大学期间得到名师的指点。那时波兰是国力强盛时期,教育的发展在欧洲国家中也名列前茅。中世纪后期学校课程的设置,学生被要求必须学会用拉丁文读书写作,还要掌握基础数学。
达·芬奇曾通过数学计算刻画天体的运行规律,并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之一, 而太阳则是位于宇宙中心。1513年,哥白尼在所任职教堂建成了一座小型天文观测台,并设计出3架较为精密的天文仪器。通过大量天文观察数据和一些天文现象,哥白尼开始质疑亚里士多德宇宙论,而据托勒密宇宙模型也无法对一些天文现象给出合理解释。若是继续修补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只会让宇宙结构学说更加繁杂。当哥白尼尝试着把太阳确定为宇宙中心,大量天文现象都能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而且宇宙模型也变得简洁起来。故他打破了传统天文学理论,构造出日心说宇宙模型,并于1514年完成了第一部天文学著作手稿。为使《天体运 行论》能够顺利出版,他想出一个“障眼法”:在书的前面写上一篇《给保罗三世教皇陛下的献词》(希望不要遭到误解和蔑视,而能对教皇亲自领导的教会历法的改革工作做出贡献),作为 全书的序言。1543年《天体运行论》付梓之际,哥白尼已到弥留之际。该书直到1616年,才被 教会宣布为禁书。
恩格斯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象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 尼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 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改编自徐传胜《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概括哥白尼创立“日心说”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围绕哥白尼和《天体运行论》,以“人·书· 时代”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 1902-1936 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结构整体概况(绝对值)。
材料二 下图为1904-1936 年中国自美进口贸易结构(绝对值)整体概况。
——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海关贸易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概况。(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自美进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一般都把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视为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原因主要在于查士丁尼前所未有的文治和武功。查士丁尼在因叛乱摧毁的大教堂上建造了一座新的大教堂,它是拜占庭建筑的第一个杰作 。
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 查士丁尼的胜利所 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查士丁 尼其他方面的功绩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二 52 7年,查士丁尼刚登上王位,决心恢复罗马帝国的西部领土和古老的权力。为此,他在重整军备,以武力征服西方的同时,致力于编纂罗马法。《查士丁尼法典》在一开始就引用了 一句格言“让君主快乐之事,莫过于让他拥有法律的力量”。
之前的法典内容过于庞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528年,查士丁尼颁发谕令,任命了一个由前司法大臣领衔的十人委员会,成员包括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命令他们负责根据之前 的法典以及一些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并要求他们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 地方,使之系统化。529年,法典编纂完成,并命名为《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法律编纂主要成果还包括《法学汇纂》(即罗马法学著述汇编)、《法学总 论》(实为学生用的法律教科书)和法典颁布后的《新律》,后世将这些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 法典”。该法典涉及宗教、伦理、家庭、土地、奴隶、诉讼程序和法律解释等方面,且由于包含新 法律,部分内容会定期修订。
——摘编自赵宝华《查士丁尼的法典编纂和“蛮族法典”编纂的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查士丁尼“文治和武功”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查士丁尼其他方面的功绩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的理解。(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并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特点。 (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