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5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5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DBAAD C BB AA BC A D
二、
辨析改错题
16.国家政策推动社会风气形成。先判断正误,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在【】内打“X”,并加以改正。
(8分)
【X】(1)改正:洛阳改为长安
【√】(2)改正:
【X】(3)改正:杯酒释兵权改为重文轻武(崇文抑武)
【X】(4)改正:焚书坑儒改为文字狱
三、材料解析题
17.(1)成果:少数民族都创制了文字:都接受儒家思想。(2分)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字体系:促进了各
民族在思想观念上的融合。(2分)
(2)澶渊之盟。(2分)
西夏

西夏辽金
西夏

北宋
北宋
北宋
或这三幅示意图中的任意一个。或其他如辽与北宋并立。(2分)
(3)政权并立(对峙):有和有战,和是主流;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任2
点,2分)
18.(1)发展:商路由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东西方贸易由数量有限的奢侈品变为大宗的生活必需品:再
发展到包含生活必需品、奴隶贩卖和资本积累的跨大西洋三角贸易:西欧逐渐居于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任2点,
4分)
(2)开端:新航路开辟。(1分)原因:西欧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
售的产品。(2分)
(3)认识:商路的开辟和畅通保障了贸易活动的进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丰富了
商路和贸易的文化内涵。(3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综合题
19.(1)A: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一一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B:标志若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一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2)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3例史实进行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
晰。)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2分)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1980年,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对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84年,中共中央推动改革在城市全面展开,使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一带一路”建设作为
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有利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5分)结论:综上所述,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强国之路。(1分)霍邱县2024一202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
2.本试卷包括“试道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題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表展示的出土文物,能够证实中国古代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有


3

A.①③
B.②④
C.①23
D.①3④
2.《尚书·牧誓》中记:“时甲子昧爽,王初至于商郊牧野”。该事件又称“周武克商”、“武王克股”
或“武王伐纣”,它发生于
()
A.公元前10世纪前期
B.公元前10世纪后期
C.公元前11世纪前期
D.公元前11世纪后期
3.西晋末年,京城官员张轨主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他采取了“重教化”与“拔贤才”的政
策,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据此可知,河西地区儒学昌盛的原因是
(
A.政局相对稳定
B.地方政府支持
C.需学大家的倡导
D.民族交照的推动
4.依据所学知识,提炼下列图示内容所示的主题是
夏商周
秦国
西汉武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世卿世宫制
军功授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A.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B.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
C.中国古代对地方的管理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与发展
5.《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五年…(赞普)巖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
自服纨绮以见公主。其国人皆以赭涂而,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亦渐草其猜暴之性,遣子弟
入国学,受《诗》、《书》。其中与材料描述相符的是
A.发生于641年
B.赞普是突厥首领C,公主是指金城公主D.自此唐蓄订立盟约
历史试松第1页(共四贞)
6.明清时期,全国较大的工商业城市有北京、江宁、苏州、杭州等。其中北京和苏州工商业繁荣,新
兴起的汉口镇主要从事米粮盐油等大宗商品贸易,佛山镇主要从事手工业。它们是当时全国四
个重要的商品集聚地,合称为“天下四聚”。这反映了当时
()
A.海外贸易发达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君主权力进一步强化
D.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7.“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个揭帖出自中国近
代史上的某一抗争力量,它是
()
A.三元里人民
B.太平军
C.义和团
D.洋务派
8.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感、踌路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
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的目的是
()
A.发展科举考试
B.开展实业救国
C.确立君主立宪
D.宜传思想启蒙
9.“知识分子帮助工人组织工会;知识分子开办劳动补习学校;知识分子开办工人识字班:知识分
子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注重对工人的传播
B.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中国近代工人阶级文化水平低
D.中华民国时期工人阶级的地位有了极大提高
10.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9日表示,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
寿命达到79岁,比2019年提高1.7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这主要得益于
A.生活水平提高
B.竞技体育增强
C.抗击疫情成功
D.国人有长寿基因
11.尼罗河每年一次的洪水泛滥,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同时也冲掉了田地之间的边界,所以
古埃及人民每一年都须在洪水退去后重新丈量和计算田地。这促使他们发展了测地知识,从
面慢慢形成了“面积”的概念。据此可知
()
A.生产实践推动了科技发展
B.古埃及人民重视精耕细作
C.古埃及自然灾害不可避免
D.古埃及人民相信灵魂不死
12.最初的拉丁字母没有“G”“Y”等字母。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Z被放弃,其位置被G取代。公
元前1世纪,希腊被罗马帝国征服,Y和Z分别被引进和再引进到拉丁字母中,拉丁字母扩展至
23个。11世纪时,I分化出J,V分化出U、W,至此形成了26个字母。据此可知
()
A.拉丁字母源于脖尼基字母
B.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拉丁字母的创制
C.拉丁字母最初只有23个
D.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13.《法典》有1/3条文,从不同角度保护私有制不可侵犯;《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原则,有1000多
条文维护自由买卖和雇用关系。它破除了封建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这部法典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
C.《拿肢仑法典》
D.《宅地法》
14.1900-1914年德国获35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占全球35%,内燃机、合成染料技术领先。1913
年机械、化工品占出口60%,德国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但德国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石
袖、橡胶90%依懒进口,粮食自给率从1880年的95%降至1913年的70%。据此可知,德国经
历史试卷第2页(共四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