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一、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区年级 三年级 案例所属教科书版本 部编版案例所属单元主题 我在这里长大二、作业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依据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2022) 版》 中“课程内容 中的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 ”和第三部分“我与国家与社会 ”里的1.6积极 参与公共生活、公益生活,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 会服务的精神。围绕“社区与家乡 ”这学习主题,设计了《我的家在这里》、《我 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首先从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 活的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 、事 、物的了解, 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 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然后,再聚焦到互动性更强、与儿童 生活更直接的邻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后扩展到家乡 的学习, 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在这里》这一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 的一草一木 ”,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 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 ”,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 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 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 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 升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我家的好邻居》这一课由“邻居家的小伙伴 ”“邻里间的温暖 ”“不给邻 居添麻烦 ”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邻家小伙伴切 入,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第二个板块是从邻家小伙伴拓 展到邻里生活中的一般交往,这个部分主要侧重从情感的角度讲邻里生活,即体会邻里生活中的温情。第三个板块则从情感的角度转向理性的角度来讲邻里生活, 一方面避免给邻居添麻烦,另一方面学会理性地处理邻里纠纷。本课既循情,又 据理,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邻里生活间的温情,也要引导学生 理性地处理邻里关系,既不要给邻居制造麻烦,又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维护自家 的权益。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大多数学生并 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及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意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 自己是社区一份子,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人要爱社 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社会事务性探讨不深入,有 意识地让他们通过探寻表面变化的原因,一步步认识和理解社区,感受社会进行 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 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请到我的家乡来》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 在哪 里 ”, 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 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 政区的位置。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家乡小导游 ”, 目的是让学生在当小导 游活动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家 乡的特产真不少 ”,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乡特产发布会 ”活动,感知家乡丰富 的物产。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人 ”, 目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和感知 家乡人的可爱。本课先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 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地理位置有关;进而理解家乡丰富的特产也与 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体会“一 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含义。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 度上, 从而获得立体的 、完整的感受。(二)单元内容框架:(三)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 有为居 住地尽责任的意识, 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2)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 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3)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 以及家乡人的特点, 感知家乡人的 可爱,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 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3) 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 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邻里生活温情。(2) 通过对家乡的学习,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学会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2) 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教学难点:(1) 如何让邻里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儿童体会邻里生活温情。(2) 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四)课时分配:单元 学 习主题 主题名称 生 活 领 域 价值观引 领 建 议课 时第一单 元: 我和我的 同伴 自 我与同 伴 1.我是独特的 自 我成长 健全人格 ——社会责任 22.不一样的你我他 23.我很诚实 24同学相伴 2第二单 元: 我在这里 长大 社 区与家 乡 5.我的家乡在这里 学 校领域 国家认同 26.我家的好邻居 27.请到我的家乡来 2第三单 元: 我们的公 共生活 公 共生活 8.大家的“朋友 ” 社 区,公共 生活 社会责任 29.生活离不开规则 110.爱心的传递着 2第四单 元: 多样的交 通和通信 交 通与通 信 11.大家的“朋友 ” 公 共生活 问题解决, 理性思维,良好 的生活方式 212.生活离不开规 则 213.爱心的传递着 2(五)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 校扩展到社区和乡村, 学生已有初步的社区生活经验, 对社区和乡村的人 、事、 物较为熟识,但是, 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学生并不清楚社区生活的运作 和管理方式,不太了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区生活意识和邻里交往观念也 相对缺乏。在“社区与家乡 ”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可利用贴进生活的视频、学生 的情境表演等方式,情景再现,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找出社区生活的小技巧, 这样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社区生活经验和提高社会生活能力。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 解社区、乡村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唤醒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 在引入家乡内容后,学生通过在地图上找家乡、发现家乡的美景、特产和值得敬 佩的人,再加入密云发展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密云的巨大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 爱家乡的情感。(六)作业目标:通过学习《我在这里长大》这一单元的内容,开展设计一系列的主题内容作 业,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热爱养育自己的家乡, 能够为自己 生活的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 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的 美丽与神秘, 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七)作业类型:体验类作业 、综合类作业三、详细作业设计及过程说明《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通过对居住地的设施环境、社区活动中人和事的了解,以及对社区感兴趣问 题的进一步调查,激发对社区的关注与喜爱之情,增强对自己的居住地的归属感 和认同感。【课前预习作业】请你想一想,你居住的社区或村庄都有哪些设施?在社区里,你最喜欢什么 地方?你熟悉的人和事有哪些?【课后作业】1.你对自己居住的地方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可以继续去调查, 完成调查表。《我能做点什么》第二课时作业 【作业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居住地的了解,能够为居住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 对社区的责任意识。【课后作业】请你走进社区,观察并记录社区的闪光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思考自己能为 社区做些什么。社区小调查社区闪光点 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能做的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目标】通过讲小伙伴的故事的活动,感受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学会与邻居小伙 伴相处的方法, 注意自己的言行礼仪。【课前作业】1.请你想一想,你的邻里小伙伴都有谁?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些什么?都有哪 些感受呢? 邻居家的小伙伴姓名 在一起做什么 感 受林夕 看书( )游戏( )其他 ( ) (开心)【课后作业】伙伴的印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与小伙伴成长中的故事,记录下多姿多彩的童年生 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二课时《邻里的温暖》作业 【作业目标】通过讲邻里间的故事以及最美邻里情的活动,感受邻里生活带来的快乐与温 暖, 学会与邻居相处的方法。【课前作业】请你想一想, 你的邻居都有谁?和家人讲讲邻居的故事。 【课上学习任务】说一说: 邻里间的温情故事 【课后作业】最美邻里情“邻里和,社会兴 ”。你想对自己的邻居说些什么?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把 自己的想法写在卡片上 。让我们一起制作精美的心愿卡。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目标】能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找到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画一画自己 的家乡,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 感知家乡的美和家乡丰富的物产。【课前作业】搜集有关家乡的自然风光 、名胜古迹 、家乡特产的图片 、景点介绍 、传说、 历史故事等。【课上作业】学看《中国行政区划图》 活动要求: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到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2.描一描家乡行政区的轮廓, 想象一下它像什么?3.找一找家乡的邻省(自治区 、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 。【课后作业】画一画我的家乡 活动要求:1.画一画家乡行政区的轮廓或自己熟悉的家乡美景。 2.写一句我的家乡推介语, 介绍自己的家乡。3.与同学交流分享, 开展一个“美丽密云 ”的宣传活动。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二课时 《我的家乡人》作业【作业目标】观察身边的家乡人,感知家乡人为家乡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懂得感谢并尊重 他们。【课前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家乡人,收集令你佩服的家乡人的故事,想一想你佩服他们 什么?【课后作业】制作“家乡名人榜 ”小画册 活动要求:1.收集家乡名人的故事 、资料 、 图片。 2.制作“家乡名人榜 ”小画册。四、作业实施过程的亮点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 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 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 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课堂 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贴近生活的调查问卷,画画,情景表演、游戏等方式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激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作业需要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等去完成,实践作业能提升学生的 综合实践能力。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分钟,应该在作业设计上更加巧妙地贴 近生活, 富有实效, 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真正植根于学生成长的土壤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