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检测七年级生物注意事项:时】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共55分,其中试题50分,卷面5分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量,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第一部分选择题装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20分)1.如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鼠妇泥土光线温度纸盒的左半侧10只湿土明亮20℃纸盒的右半侧10只湿土阴暗30℃A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湿度可以不同2.下列各项中,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D.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3.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海带、水母、鲸等生物。这个生态系统属于A.海洋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4.下列为4种生物A、B、C、D在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网模式图,由此推测,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内别ABD5.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A.乱花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婧蜓款款飞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D.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堂上青天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相对数量示意图,若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A.乙的数量增加B.丁的数量诚少C.丙的数量减少D.丙和丁的数量都增加位子平顶山市郑县的三苏坟古柏森森,苏轼、苏城笔下生物与自然交敢,尽显古人对自然的局悟,地含人文与自然情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一9题。7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其中的“藻若”属于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七年级生物第1页(共4页)8.苏撒在《黄州快哉亭记》提到“江流之胜”,江水中“藻类→小鱼+大鱼”构成一条食物链。若江水被污染,体内毒素积果最多的是A,微生物B.大鱼C.小鱼D.藻类9.苏轼曾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对荔枝的喜爱。荔·枝可食用的部分是由花的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种子食用部分A.胚珠B.子房C.子房壁D.花瓣1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这说明了不同生态系统间有峦切联系,主要表现在①大气在全球范围内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②大雁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③江河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农田,还会形成湖泊和湿地④不同生态系统现存的资源是用之不竭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以期通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让长江重现昔日“苦飞鱼氏”的美好景象。下列关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施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B.长江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也能调节气候C.长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单向的D.长江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关键作用,能将动植物遗体转化为无机物12.防止环境污染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下列做法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是A,利用寄生蜂防治园林害虫B.放养青蛙消灭稻田害虫C.科学推广种植抗虫棉D.就地焚烧公园落叶13.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下列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B.要彻底清除城市中的各种杂草C.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和谐进步D.要大力宜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14,黄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吸收水分B.①发育成④C.②先突破种皮D.所需的营养与③无关15.下列能正确表示莱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是有机物含量有机物含量有机物含址有机物含量时间时间时间时间ABCD16.我们日常食用的面粉主要是小麦种子结构中的A胚乳B.胚根C.子叶D.胚芽17.种在池塘边的迎春花,其根明显地偏向池培,这说明植物的根具有A向地性B.固着植物体的作用C.向肥性D.向水性七年级生物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