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潍坊市临朐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九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的第一个四分之一时间里,玻利瓦尔就是美洲。”该学者的观点的依据是玻利瓦尔( )A.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C.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D.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以德里为中心的起义的胜利,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反英斗争。起义烈火迅猛燃遍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一个月内,有40个地区发生了起义。接着南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也相继爆发了起义。”以上材料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印度的殖民统治B.印度民族大起义最先由农村开始C.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印度民众反抗殖民统治规模庞大3.1698年,彼得一世取消领主杜马(俄国封建主的最高级会议),废除大教长,设立枢密院;取消小组行政,建立辖省制度。这些做法 ( )A.改变了俄国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B.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C.加强了以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D.保护和刺激了俄国民族工业发展4.1861年,俄国农民在赎买土地时支付了远超市场土地的价格,为了弥补自己的生活所需,他们不得不承担前主人的一些额外义务。这反映出俄国废除农奴制( )A.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C.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D.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5.下图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亚历山大二世的评价,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后世观点总比当时全面 B.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C.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D.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6.“我希望我在种满棉花的土地上,过去的时光不会被遗忘;看吧,看吧,看吧!这是迪克西的土地。迪克西是我出生的地方……”这是一首19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南方的歌曲,歌名叫《迪克西的土地》。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该地盛行种植园奴隶制经济B.该地生产的棉花主要出口到法国C.废奴运动在北方得到了快速发展D.南北方的矛盾只体现在关税方面7.以下图片中所示黑人的地位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是( )A.“南部同盟”的成立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C.《宅地法》的颁布D.种族歧视现象的彻底消除8.1868年1月,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地区,幕府军与新政府军激战了3天,幕府军大败。幕府将军逃回江户,得胜的新政府军兵临江户城下,幕府将军献城投降。这里描述的是( )A.锁国时代的日本 B.幕府军的强烈反击C.倒幕运动的过程 D.天皇迁到东京9.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10.某学者计划写作一本专著,专著有“科学家法拉第的实验”“美国纽约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电动机”等内容。若要为专著命名,其名称应是( )A.《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投资》B.《回望人类发明之路——电气时代来临》C.《爱迪生的代表成就》D.《工业化的先声——蒸汽机的诞生》11.《全球通史》中说:“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为少数简单而统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够发现的定律。随后人们就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包括思想和知识在内的所有领域。”材料强调牛顿的发现(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是经证实的宇宙规律C.打破了神学的禁锢 D.催生了欧洲近代科技12.下面是英、美两国工业生产情况对比表,据此可推知 ( )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50年 1913年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39% 15% 14% 38%1850-1912年工业生产增长率 英国 美国130% 810%A.英国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B.科技创新助推美国工业发展C.美国实力遥遥领先于他国D.英国丧失大量的海外殖民地13.《女工与工业革命》中写道: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B.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C.增强了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D.培养了女性优良的工作习惯14.下图显示了德国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德国( )A.发展高等教育 B.实行免费教育C.普及职业教育 D.推广大众教育15.19世纪30年代,巴尔扎克发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明白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对欧也妮的求婚是为了他的财产,但他对此加以利用。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让女儿签署文件,放弃母亲的遗产的继承权。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是法国大革命的一面镜子 D.批判了拜金主义的风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 为了榨取印度农民的经济收入,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93年在孟加拉地区颁布《永久居留法》,法律否认农民是国家的居民,规定他们要缴纳固定的契约金,而非变动的税金。基于此机制,印度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这些白银全部转移到了英国本土……印度货物出口到英国和中国的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却将大部分利润带回了伦敦,以至于印度经济水平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摘编自《极简海洋文明史》材料二 英国在侵略印度的过程中,雇用当地人当兵,为殖民统治服务,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当时,驻印度的英印军队共24万人,土兵就有20多万。1857年初,英国殖民者发给土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裹,使用时要用牙咬开。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土兵认为这是对他们宗教信仰的侮辱。——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 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据材料一,归纳印度经济萧条的原因。(2分)(2)据材料二回答,英国殖民者的行为对印度土兵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2分)(3)据材料三,归纳印度人民英勇斗争的特点。(4分)(4)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 当国王,谁不想 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华盛顿眼前,他却提不起半点兴趣。别人热衷的,未必是他所想的,一大群人等着他的点头示意,可他偏偏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新生的美国需要的不是君主,而是民主,而他也不想当皇帝,他想的是造共和!——摘编自吴玲《华盛顿传》材料二 南北战争粉碎了种植园奴隶主的势力,结束了美国南北分野的局面,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它摧毁了奴隶制,用有利于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南北战争得到了欧洲人民特别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同情和支持,成为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新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摘编自瞿季木、黄鸿钊《世界近代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2分)(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的积极影响。 (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推动美国崛起的因素。 (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 1870—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自1870年以后……新兴工业,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明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汽车行业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883年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1886年 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获得批准1887年 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1908年 福特着手对汽车生产方式进行革新1913年 福特公司已发展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1)据材料一,归纳1870年后新兴工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具体原因。(2分)(2)据材料二,概括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和“个人”呈现的关系。(4分)答案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D C B B A B C B B A B C D D16.(1)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2分)(2)英国殖民者伤害了印度土兵的宗教信仰。 (2分)(3)各阶层人民都参加起义;起义波及的地域广;领导者身先士卒;参加起义的人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4分)(4)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民族解放运动)。(2分)17.(1)以分权制衡的原则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2分)(2)维护了国家统一,确立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4分)(3)实现民族独立;制度革新;国家统一。(任答两点即可,4分)18.(1)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新兴工业快速发展。(2分)(2)汽车的研发最先由德国人进行;相关技术革新有助于汽车数量的增加;美国和德国工程师对汽车的生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等。 (任答两点即可,4分)(3)时代的发展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个人的成就特别是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跨时代的进步。 (意思相近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