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四章(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
1.下列关于地球三个圈层结构的图示,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中国桂林市地处南岭西南部,以千峰环立、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影响其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为(  )
A. 风力 B. 流水 C. 生物 D. 冰川
3.(2024春 临海市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
4.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下列土壤模型中属于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的是(  )
A. B.
C. D.
6.(2024 鄞州区一模)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
A.B.C.D.
7.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土壤生物
B. 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 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D. 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8.在一次随同父母到田间劳动过程中,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玉米,和周围其他农田相比,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你认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缺水 B. 缺含氮的无机盐
C. 缺含钾的无机盐 D. 缺含磷的无机盐
9.(2023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甲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乙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植物雾化栽培是一种将植物的根系悬挂生长在封闭、不透光的容器内,营养液经特殊设备处理后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植物根系上,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无土栽培技术。下列关于雾化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雾化栽培容易导致根系缺氧
B. 营养液中只要适宜浓度的氮、磷、钾即可
C. 雾化栽培时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是根尖的伸长区
D. 没有任何水分蒸发的损耗,是一种最节水的栽培技术
11.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瓦盆透气性好,瓷盆美观但透气性不好。下列土壤和花盆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 壤土类土壤 瓦盆 B. 黏土类土壤 瓷盆
C. 砂土类土壤 瓦盆 D. 壤土类土壤 瓷盆
12.如图为某地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连续降暴雨给此地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寒潮 ④滑坡.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3.分别在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挖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白菜,比较它们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B.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C.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
D. 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
14.植物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如图所示为根尖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图。关于根尖各部分结构与功能认识正确的是(  )
A.甲是伸长区,细胞突起,增加了吸收水、无机盐面积
B.乙是分生区,细胞能较快分裂生长,使根不断长长
C.丙是根毛区,细胞核较大,能产生大量新细胞
D.丁是根冠区,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15. 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成功地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带回了新的月壤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近期将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我国人民非常关心月球上是否能够种菜,央视新闻特别回应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机养分,无法种菜。如图四个实验中,可用于简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16.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17.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的无机盐”,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都注意为植物提供光照、适宜的温度,并及时浇水),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设计更能说明问题?(  )
A.甲幼苗种在蒸馏水中,乙幼苗种在溶有适量含镁无机盐的蒸馏水中
B.甲幼苗种在土壤浸出液中,乙幼苗种在加含镁无机盐的土壤浸出液中
C.甲幼苗种在完全培养液中,乙幼苗种在不含镁的完全培养液中
D.甲幼苗种在砂土中,乙幼苗种在加镁的砂土中
18.关于如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
19.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相比( )
A. 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
B. 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
C. 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
D. 大小无法确定
20.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下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
A. 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 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 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 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二.填空题(共7大题,满分22分,每空1分)
21.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下图均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 圈、B代表 圈、D代表 圈。(填名称)
(2)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叫做 ,是地球表层最活跃的圈层。
(3)图2中是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①包括大气圈的底部、② (填圈层名称)的全部和③的上部,该图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2.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______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______(选填序号)。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23.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
(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 。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2)养护工人给树木挂“点滴”时,必须将针头刺入到茎中的 结构中才能生效;
(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 无机盐的量。
24.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的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______(填序号),此部位中的______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______(填“上方”或“下方”)形成枝瘤。
25.如图,在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实验中,将体积均为100cm3的土壤样品和铁块刚好浸没后,所加水的体积分别为800cm3和780cm3。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向盛有土壤样品的烧杯内加水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
2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植物细胞发生的一个过程,请据图完成问题.
(1)A~C表示植物细胞的 过程.
(2)根能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若一次施肥过多,能否出现这一现象?为什么? .
(3)我们可采用田间挖深沟、田内浇透水的方法进行改良,这样做的目的是 .若想在这样的地里种植作物,如种植玉米、小麦、水稻,你认为种植什么最好? ,理由是 .
2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山顶、山脊、峭壁、山谷
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山顶、山谷、山脊、峭壁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三.实验探究题(共6大题,满分38分,每空2分)
28.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 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29.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组斜坡不做处理;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2项) 。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30.以下为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
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
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
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选填字母)。
A.为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
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细胞中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是 ______(选填字母,可多选)。
A.根冠细胞 B.根毛细胞
C.分生区细胞 D.伸长区细胞
(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下列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一:如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A培养液的浓度/(mg L-1)
(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 B培养液的浓度/(mg L-1)
(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
含氮的无机盐 2810 2000
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
含钾的无机盐 790 960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等量的小石子(不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装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对其中一半的幼苗每天只浇自来水,另一半每天除了浇等量的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含氮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1)表中,A培养液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 .
(2)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说明 。
(3)实验二中,采用20株幼苗,而不是2株幼苗的目的是 。
3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砂粒、黏粒和粉砂粒等土壤矿物质颗粒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应该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小科设计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Ⅰ.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
土壤编号 土壤来源 采集方法
①号土壤 “蚁巢土” 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
②号土壤 蚂蚁窝附近的土壤 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两组,将等量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花盆中。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喷洒 。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Ⅱ.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请将实验步骤(3)补充完整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四.解答题(共2大题,满分10分,第34题每小题2分,第35题4分)
34.如图为2022北京冬奥会某滑雪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为在冬奥会结束后更好利用,小德开展了项目化学习,并进行了模拟技术设计。
(1)【气温测算】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若小德在图中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3.8℃,仅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帮他计算一下服务大厅的气温约是 ℃。
(2)【赛道设定】根据场地现状,小德设计了L1、L2、L3、L4四条滑雪赛道,供不同能力的滑雪爱好者使用。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刚学滑雪不久的初级滑雪爱好者使用哪条赛道并简述理由。
.
(3)【交通改善】为满足更多滑雪爱好者出行的需求,小德拟在图示区域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其中在B处工程建设的需求是 。(选填数字选项)
①架设桥梁 ②开凿隧道 ③开盘山道 ④修立交桥
35.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古城临海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灵湖公园是临海的名片之一,一年四季,花香鸟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2017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近年来,灵湖公园大树移栽多采用埋管技术。
材料1:临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雨热同期。
材料2: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合理的肥水管理。
材料3:大树移栽埋管技术:移栽时,在大树根部周围斜埋3~5根带孔PVC管(如图),管长与根系长度有关,一般以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为佳,管径一般5~7厘米为宜。
请根据以上信息,猜想PVC管的作用,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四章(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1.5分)
1.下列关于地球三个圈层结构的图示,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壳是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位于中间,厚度较大;地核在最内部。
2.如图所示,中国桂林市地处南岭西南部,以千峰环立、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影响其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为(  )
A. 风力
B. 流水
C. 生物
D. 冰川
【答案】B
【解答】解:图示为桂林山水景观,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由流水的侵蚀或溶蚀作用形成的,故B正确。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风力关系不大;桂林地区位于亚热带,由于没有高大的山脉,所以无冰川,AD错误。
生物能参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外力作用,C错误。
故选:B。
3.(2024春 临海市期末)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土壤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焚烧废弃垃圾 B.分类回收垃圾
C.积极植树造林 D.合理使用农药
【答案】A
【解答】解: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合理使用农药,分类回收垃圾,积极植树造林等,在土里焚烧废弃垃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故选:A。
4.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答】解: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以上自然现象都可以反映地壳变动的信息。
故选:D。
5.下列土壤模型中属于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 鄞州区一模)如图为某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图对应的地形为(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有两座山峰,左侧山峰海拔在300米以上,右侧山峰海拔在200米以上,两山峰之间为鞍部。由此可判定,B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植物等土壤生物
B. 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 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D. 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答案】B
【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
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
故选:B。
8.在一次随同父母到田间劳动过程中,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玉米,和周围其他农田相比,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你认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缺水
B. 缺含氮的无机盐
C. 缺含钾的无机盐
D. 缺含磷的无机盐
【答案】B
【解答】解:A、植物缺水时,会出现萎蔫现象,不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现象。A错误。
B、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因此玉米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现象,表明缺含氮的无机盐,B正确。
C、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C错误。
D、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D错误。
故选:B。
9.(2023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甲所示,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如图乙所示为桂花树茎的横切面,菟丝子的吸根插入桂花树茎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答】解: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叶退化,其茎缠绕在桂花树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桂花树茎的韧皮部,吸取有机养料,韧皮部位于①树皮内。
故选:A。
10.植物雾化栽培是一种将植物的根系悬挂生长在封闭、不透光的容器内,营养液经特殊设备处理后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植物根系上,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无土栽培技术。下列关于雾化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雾化栽培容易导致根系缺氧
B. 营养液中只要适宜浓度的氮、磷、钾即可
C. 雾化栽培时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是根尖的伸长区
D. 没有任何水分蒸发的损耗,是一种最节水的栽培技术
【答案】A
【解答】解:A、雾化栽培的根系悬挂生长在封闭、不透光的容器内,容易导致根系缺氧,A正确。
B、营养液中应该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无机盐,B错误。
C、雾化栽培时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是根尖的成熟区,C错误。
D、雾化栽培时,营养液经特殊设备处理后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植物根系上,因此有水分蒸发的损耗,D错误。
故选:A。
11.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瓦盆透气性好,瓷盆美观但透气性不好。下列土壤和花盆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 壤土类土壤 瓦盆
B. 黏土类土壤 瓷盆
C. 砂土类土壤 瓦盆
D. 壤土类土壤 瓷盆
【答案】B
【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砂土类土壤适于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砂土类土壤内植物生长情况最好。黏土类透气性差,不适于植物生长。瓦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气透水,而瓷盆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气性较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瓦盆的壁(通过瓷盆的壁的氧气较少)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花的生长。
故选:B。
12.如图为某地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连续降暴雨给此地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寒潮 ④滑坡.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答】解:三明市境内多山地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在地势低洼区也易形成洪涝灾害。因此该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故选:B。
13.分别在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挖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白菜,比较它们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B.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C.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
D. 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
【答案】B
【解答】解: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旱地区土壤表层的水分少,根据根的向水性,根向土壤深处(水分较多)生长,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处的水分;潮湿土壤中,土壤表层的水分也较多,根据根的向水性,根在土壤浅层生长也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所以潮湿处的根系分布范围较小。
故选:B。
14.植物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如图所示为根尖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图。关于根尖各部分结构与功能认识正确的是(  )
A.甲是伸长区,细胞突起,增加了吸收水、无机盐面积
B.乙是分生区,细胞能较快分裂生长,使根不断长长
C.丙是根毛区,细胞核较大,能产生大量新细胞
D.丁是根冠区,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解答】解:A、甲是根尖的成熟区,它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A错误。
B、乙是根尖的伸长区,细胞体积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不断长长的主要原因,B错误。
C、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核较小,其细胞能迅速分裂增多,C错误。
D、丁是根冠,位于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细胞壁薄,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D。
15. 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成功地从月球风暴洋北部带回了新的月壤样品。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采样,近期将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月背土壤。我国人民非常关心月球上是否能够种菜,央视新闻特别回应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机养分,无法种菜。如图四个实验中,可用于简单判断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来源。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燃烧,如果数量减少、有焦味,证明土壤含有有机物,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答案】C
【解答】解:A、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A错误;
B、树瘤主要形成于环剥处的上方,B错误;
C、有机养料运输的方向是由叶到茎、根,C正确;
D、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运输的,D错误。
故选:C。
17.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的无机盐”,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都注意为植物提供光照、适宜的温度,并及时浇水),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设计更能说明问题?(  )
A.甲幼苗种在蒸馏水中,乙幼苗种在溶有适量含镁无机盐的蒸馏水中
B.甲幼苗种在土壤浸出液中,乙幼苗种在加含镁无机盐的土壤浸出液中
C.甲幼苗种在完全培养液中,乙幼苗种在不含镁的完全培养液中
D.甲幼苗种在砂土中,乙幼苗种在加镁的砂土中
【答案】C
【解答】解: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的无机盐”,实验的变量是否含有镁,其它条件都应相同如光照、适宜的温度,并及时浇水。
A、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种无机盐,而蒸馏水缺少无机盐,或者只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结果都是植物营养不良乃至死亡。故不符合题意;
B、无法否定土壤浸出液中是否含有镁。故不符合题意;
C、完全培养液中含有幼苗生长需要的各种无机盐,而且甲乙有唯一的变量是否含有镁(甲含有镁、乙不含有镁),故符合题意;
D、无法否定砂性土壤中是否含有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关于如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
【答案】A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故A正确。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B错误。
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智贤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月影峰的海拔在400米以上,智贤峰比月影峰海拔高;故C错误。
①、②两条登山线路中,线路②等高线比线路①密集,坡度更陡;故D错误。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9.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相比( )
A. 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
B. 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
C. 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
D. 大小无法确定
【答案】B
【解答】解: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失水时细胞膜质和细胞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a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不变,说明蔗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等;在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蔗糖溶液浓度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萝卜条吸水,B正确。
故选:B。
20.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从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如下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
A. 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B. 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C. 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D. 根毛细胞>内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外界溶液
【答案】B
【解答】解: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可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方向是:由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移动。所以植物根的横切结构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外界溶液<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大题,满分22分,每空1分)
21. (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月考)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下图均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代表 圈、B代表 圈、D代表 圈。(填名称)
(2)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叫做 ,是地球表层最活跃的圈层。
(3)图2中是四大圈层相互关系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中①包括大气圈的底部、② (填圈层名称)的全部和③的上部,该图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答案】(1)大气;水;岩石;
(2)生物圈;
(3)水圈。
【解答】解:(1)由图可知,图中A代表的是大气圈,B代表的是水圈,D代表的是岩石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叫做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最活跃的圈层。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圈是地球上出现并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也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层的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层。故①为生物圈,②为水圈,③为岩石圈。地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圈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彼此渗透,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
(1)大气;水;岩石;
(2)生物圈;
(3)水圈。
22.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执行月背采样任务,将带回月壤进行科学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空气、水、无机盐和 ______等成分.
(2)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④⑥______(选填序号)。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长
【答案】(1)腐殖质;
(2)①③⑤;
【解答】解:(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着生→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故选:①③⑤。
故答案为:
(1)腐殖质;
(2)①③⑤;
23.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
(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 。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
(2)养护工人给树木挂“点滴”时,必须将针头刺入到茎中的 结构中才能生效;
(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 无机盐的量。
【答案】(1)A;
(2)导管或木质部;
(3)K或钾。
【解答】解:(1)A.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
B.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
C.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
(2)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至木质部(或导管),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钾无机盐的量。
故答案为:(1)A;
(2)导管或木质部;
(3)K或钾。
24.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的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______(填序号),此部位中的______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______(填“上方”或“下方”)形成枝瘤。
【答案】(1)⑤;导管
(2)上方
【解答】解:(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位于木质部中,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所以植物茎插入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晒,叶脉都变红了,此时将茎横切和纵切,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⑤木质部。
(2)筛管位于茎的②韧皮部,作用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树皮中有韧皮部,因此茎的韧皮部被割断,有机物到达环割处的上方后无法再向下运输,就会在切口的上方会形成节瘤。
故答案为:(1)⑤;导管
(2)上方
25.如图,在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实验中,将体积均为100cm3的土壤样品和铁块刚好浸没后,所加水的体积分别为800cm3和780cm3。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向盛有土壤样品的烧杯内加水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1)有气泡产生
(2)20%
【解答】解:(1)随着水的加入,烧杯内的水位会逐渐上升,水会逐渐渗透进土壤颗粒之间,使土壤颗粒分散开来,有气泡产生。
(2)土壤样品浸没后,土壤样品和铁块所加水的体积分别为800厘米3和780厘米3。这20厘米3是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分数是空气体积除以土壤样品的总体积。即800-780=20厘米3,20÷100×100%=20%。
故答案为:(1)有气泡产生
(2)20%
2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植物细胞发生的一个过程,请据图完成问题.
(1)A~C表示植物细胞的 过程.
(2)根能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若一次施肥过多,能否出现这一现象?为什么? .
(3)我们可采用田间挖深沟、田内浇透水的方法进行改良,这样做的目的是 .若想在这样的地里种植作物,如种植玉米、小麦、水稻,你认为种植什么最好? ,理由是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因此,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由图可知:A-C表示植物细胞的失水过程.
(2)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
(3)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大接近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所以不利于根毛细胞吸水.我们可采用田间挖深沟、田内浇透水的方法进行改良盐碱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若想在这样的地里种植作物,如种植玉米、小麦、水稻,我认为种植水稻最好,因为水稻吸水多,不断浇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故答案为:(1)失水;
(2)能;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3)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 水稻 水稻需水多,不断浇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2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山顶、山脊、峭壁、山谷
山顶、山脊、山谷、峭壁
山谷、峭壁、山顶、山脊
山顶、山谷、山脊、峭壁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答案】(1)B;(2)C。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处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即峭壁。
(2)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据图中指向标可得,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从北向南流。
故答案为:(1)B;(2)C。
三.实验探究题(共6大题,满分38分,每空2分)
28.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 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答案】(1)AB
(2)甲
(3)沿“线”把水平切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解答】解:(1)等高距是相临两条等高线的差,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的橡皮高度要相同,故A正确。
图中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是等高线,要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故C错误.
故选:A。
(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从甲地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沿“线”水平切下“山体”,然后把“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或沿线切下,在白纸上绘外围轮廓,轮廓图形成的线即为等高线。
故答案为:
AB

沿“线”把水平切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29.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容器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A组斜坡不做处理;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的 。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写2项) 。
(3)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植被;
(2)洒水的水流大小、洒水的高度;
(3)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解答】解:(1)实验中草皮模拟的变量是指自然界中植被。 (2)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洒水壶在同样的高度,洒水的水流一样大。
(3)观察并记录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故答案为:
植被;
洒水的水流大小、洒水的高度;
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30.以下为观察小麦根尖的活动:
Ⅰ.取小麦的幼根,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注意根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
Ⅱ.用显微镜(低倍镜,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Ⅲ.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纵切的永久装片。
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除了载玻片上的水不会污染镜头外,还有一个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选填字母)。
A.为了减少麻烦,方便操作
B.为了扩大视野,便于观察
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各结构中的部分细胞。实验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下列细胞中具备较强吸水功能的是 ______(选填字母,可多选)。
A.
根冠细胞
B.
根毛细胞
C.
分生区细胞
D.
伸长区细胞
(3)有同学认为,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BD;
(3)不赞成,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
【解答】解:(1)A、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不是为了方便操作,A错误;
B、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并不能扩大视野,B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时,载玻片上面不加盖玻片,是为了防止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盖玻片观察容易碰到镜头,C正确。
故选:C。
(2)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吸水能力强。则从细胞形态、结构上看,具有大液泡的有B根毛细胞以及D伸长区细胞,所以二者具备较强吸水功能,BD符合题意。
故选:BD。
(3)将小麦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时,并不是浸出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小麦幼苗吸水现象越明显。因为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
故答案为:(1)C;
(2)BD;
(3)不赞成,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
31.根据下列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一:如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A培养液的浓度/(mg L-1)
(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 B培养液的浓度/(mg L-1)
(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
含氮的无机盐 2810 2000
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
含钾的无机盐 790 960
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等量的小石子(不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装入20只容器中,每只容器各栽入一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对其中一半的幼苗每天只浇自来水,另一半每天除了浇等量的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含氮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1)表中,A培养液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 .
(2)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说明 。
(3)实验二中,采用20株幼苗,而不是2株幼苗的目的是 。
【答案】(1)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解答】解:(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所以表中,A培养液不同种类无机盐的含量不同,这说明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后,两株番茄幼苗的大小和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番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实验中,不能用2株株番茄幼苗,如果每组只选用2株番茄幼苗,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实验二中,采用20株幼苗,而不是2株幼苗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1)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砂粒、黏粒和粉砂粒等土壤矿物质颗粒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们把纱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带扎紧。在三个漏斗中分别放入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在每个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间。把三个漏斗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上,分别往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足够的水,当漏斗底部开始有水渗出时按下秒表计时。
(1)该科学兴趣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应该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装置中呈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请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砂粒、黏砾和粉砾的渗水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记录相同时间内烧杯中水量的多少;
(3)土壤颗粒粗细不同,颗粒间隙不同,间隙越大,渗水越快。
【解答】(1)利用砂砾、黏砾和粉砾等土壤矿物质颗粒按图进行实验,也就是说本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矿物颗粒的不同,因此目的是探究土壤不同颗粒对渗水的影响,即砂粒、黏砾和粉砾的渗水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由题给信息分析可知,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渗水量的多少来说明土壤颗粒的渗水能力,因此收集的证据是记录相同时间内烧杯中水量的多少;
(3)土壤颗粒粗细不同,颗粒间隙不同,若三种土壤颗粒在相同时间内渗水量不同,则说明土壤颗粒粗细不同,一般来讲,土壤颗粒间隙越大,渗水越快。
故答案是:
(1)探究砂粒、黏砾和粉砾的渗水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记录相同时间内烧杯中水量的多少;
(3)土壤颗粒粗细不同,颗粒间隙不同,间隙越大,渗水越快。
33. “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小科设计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Ⅰ.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
土壤编号 土壤来源 采集方法
①号土壤 “蚁巢土” 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
②号土壤 蚂蚁窝附近的土壤 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两组,将等量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花盆中。
(3)种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喷洒 。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Ⅱ.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如图,请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请将实验步骤(3)补充完整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实验还可以怎样改进? 。
【答案】(1)无机盐
(2)蒸馏水
(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还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无机盐。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所以要适当喷洒蒸馏水。
(3)由于①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号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结论: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蒸馏水
(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四.解答题(共2大题,满分10分,第34题每小题2分,第35题4分)
34.如图为2022北京冬奥会某滑雪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为在冬奥会结束后更好利用,小德开展了项目化学习,并进行了模拟技术设计。
(1)【气温测算】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若小德在图中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3.8℃,仅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帮他计算一下服务大厅的气温约是 ℃。
(2)【赛道设定】根据场地现状,小德设计了L1、L2、L3、L4四条滑雪赛道,供不同能力的滑雪爱好者使用。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刚学滑雪不久的初级滑雪爱好者使用哪条赛道并简述理由。 .
(3)【交通改善】为满足更多滑雪爱好者出行的需求,小德拟在图示区域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其中在B处工程建设的需求是 。(选填数字选项)
①架设桥梁
②开凿隧道
③开盘山道
④修立交桥
【答案】(1)2.2;
(2)L2;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3)①。
【解答】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知,(1)图中的等高距为30米,A处海拔为1830米,服务大厅海拔位于2100米,若小明在A处测得所在地的气温是3.8℃,仅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则服务大厅的气温为3.8℃-(2100-1830)÷100×0.6℃≈2.2℃。
(2)图中L1、L2、L3、L4四条滑雪赛道中,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刚学滑雪不久的初级滑雪爱好者L2赛道,因为L2赛道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最适合初级滑雪爱好者使用。
(3)为满足更多滑雪爱好者出行的需求,小德拟在图示区域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此处工程建设应架设桥梁,故选项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2.2;
(2)L2;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3)①。
35.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古城临海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灵湖公园是临海的名片之一,一年四季,花香鸟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2017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近年来,灵湖公园大树移栽多采用埋管技术。
材料1:临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雨热同期。
材料2: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合理的肥水管理。
材料3:大树移栽埋管技术:移栽时,在大树根部周围斜埋3~5根带孔PVC管(如图),管长与根系长度有关,一般以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为佳,管径一般5~7厘米为宜。
请根据以上信息,猜想PVC管的作用,并说明理由。
【答案】PVC管一是方便浇灌水肥,二是利于根部透气,这是因为较大的树木移栽时,常常导致根部部分受损,根吸收无机盐的能力较弱,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此外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带孔PVC管利于透气,能满足根部呼吸的需要,利于植物生长。
【解答】解:较大的树木移栽时,常常导致根部部分受损,根吸收无机盐的能力较弱,因此移栽时,在大树根部周围斜埋3~5根带孔PVC管,这样不仅浇灌时方便、节水,而且利于根部透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PVC管一是方便浇灌水肥,二是利于根部透气,这是因为较大的树木移栽时,常常导致根部部分受损,根吸收无机盐的能力较弱,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此外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带孔PVC管利于透气,能满足根部呼吸的需要,利于植物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共20 小题,满分30 分,每小题1.5 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D B B B A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D B C C A B B
二.填空题(共7大题,满分22分,每空1分)
21.(1)大气;水;岩石
(2)生物圈
(3)水圈
22.(1)腐殖质
(2)①③⑤
23.(1)A
(2)导管或木质部
(3)K 或钾
24.(1)⑤;导管
(2)上方
25.(1)有气泡产生
(2)20%
26.(1)失水
(2)能;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3)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水稻;水稻需水多,不断浇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27.(1)B
(2)C
三.实验探究题(共6大题,满分38分,每空2分)
28.(1)AB
(2)甲
(3)沿 “线” 把水平切下的 “山体” 放在白纸上,依次沿 “山体” 边缘描线
29.(1)植被
(2)洒水的水流大小、洒水的高度
(3)斜坡底下泥沙堆积的多少
30.(1)C
(2)BD
(3)不赞成,当细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反而会失水
31.(1)蔬菜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需求量不同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2.(1)探究砂粒、黏砾和粉砾的渗水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记录相同时间内烧杯中水量的多少
(3)土壤颗粒粗细不同,颗粒间隙不同,间隙越大,渗水越快
33.(1)无机盐
(2)蒸馏水
(3)蚁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四.解答题(共2大题,满分10分,第34题每小题2分,第35题4分)
34.(1)2.2
(2)L2;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3)①
35.PVC 管一是方便浇灌水肥,二是利于根部透气,这是因为较大的树木移栽时,常常导致根部部分受损,根吸收无机盐的能力较弱,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此外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带孔 PVC 管利于透气,能满足根部呼吸的需要,利于植物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