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四月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四月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机密★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8日上午09:00-10:15
2025年江西省四月适应性联考
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本场考试结束后,请监考员将考生的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考生不得在考试信号铃声发出前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规范填涂,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黑色矩形边框区域内认真作答,答题规范,书写清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有大量对黄河中下游地理环境的记载。《大雅韩奕》把“川泽訏訏,鲂鱮甫甫”的“韩”地(在今河北固安县境)歌为“乐土”;《周颂振鹭》描写雍水(在今陕西西部)是“振鹭于飞,于彼西雍”,《周颂替》则提及“猗彼漆沮,潜多有鱼”。这样的地理环境
A.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B.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C.决定了君主集权统治的政治模式 D.有助于北方保持对南方的优势
2.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大量“殷顽民”迁移至此,并将其编制为“成周八师”。其后,周公将“殷民六族”封赐给鲁国,使鲁国“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奴隶)”,让“殷民六族”以国人身份职事于鲁。周公的举措反映了
A.殷商遗民对西周统治的反抗 B.周公掌控了殷商的政治力量
C.西周利用羁縻策略维系统治 D.商周间的文化交流日益扩大
3.《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律答问》有对夫妻关系的明文记载:“夫有罪,妻先告,不收(不没收家财)。妻媵臣妾、衣器(妻子陪嫁的奴婢和财物)当收不当?不当收。”“妻有罪以收,妻媵臣妾、衣器当收,且界夫(赠与夫家)?畀夫。”秦律的规定体现出
A.男女经济地位平等的趋势 B.宗法观念遭到严重削弱
C.女性财产权得到法律保护 D.对社会成员的严密管控
4.金熙宗即位之后与宋议和,他坚持南宋必须称臣纳贡,这不仅改变了原来辽宋对等交往的格局,也改变了历史上由中原政权封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贡体系”的基本精神,被学者称作“倒过来的朝贡”。据此可知,金熙宗此举
A.彰显女真民族文化特色 B.深受儒家正统观念影响
C.追求与辽政治地位对等 D.导致南宋财政日益恶化
5.据《马尼拉大商帆》描述,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仅1631年一年内,由菲律宾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大致相当于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中国官银矿总产量的2.1倍。下列有关中国经济的史实,与材料所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有
①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②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③白银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④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该企业
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 B.受外来资本控制
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 D.有较强的独立性
7.下表为1860-1864 年广州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元)。表中数据变动可用来佐证
年份 进口货值 出口货值 进出口货值 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百分比
1860年 18 400 000 16 200 000 34 600 000 33.59
1861年 12 900 000 15 800 000 28 700 000 25.86
1862年 10 500 000 17 700 000 28 200 000 22.74
1863年 9 500 000 16 000 000 25 500 000 22.17
1864年 8 100 000 13 600 000 21 700 000 22.87
A.列强侵略导致广州外贸迅速衰落 B.贸易格局的改变影响广州洋货进出口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步解体 D.中国逐步扭转对外贸易的逆差局面
8.下图为1922年刊登在《申报》上的一则新闻漫画描绘了劳工是最光明的旗帜,画面中一支劳工队伍爬上高山,并在山顶插上旗帜。该漫画反映出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上升 B.媒体舆论迎合国共合作需求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传播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9.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而1935年,毛泽东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的一面,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这主要是基于
A.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国内主要矛盾的改变
C.反围剿形势日益严峻 D.全民族抗战局面出现
10.下图为1963年与1980年某几个省份的工业总产值指数对比,带来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三线建设的开展 C.苏联的工业援助 D.改革开放的试验
11.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向全国征税,发展经济;为政令通达,方便军队调动,保证境内的物资流通,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在全国修建驿道;建立强大的军队,迅速扩张波斯帝国。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A.治理体系最终形成 B.统治方式影响深远
C.中央权力走向强化 D.君主专制受到挑战
12.下表是中世纪世界主要文明圈的一些发展情况,表格说明
东亚文明圈 鉴真和尚6次东渡,终于弘法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法,而且带去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阿拉伯文明圈 阿拉伯地理学家到各地旅行,编成了30册的巨著《黄金草原》,书中记载了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地中海的香料商路和文化交往之路。
基督教 文明圈 中世纪诸多圣地吸引着朝圣者,朝圣甚至发展为一种经济。
A.文化交往伴随着物质交往 B.各文明圈内具有同一性
C.商业在各文明圈缓慢发展 D.世界性商贸体系已形成
13.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金银通过西班牙进入欧洲西北部,使这些地方最终成为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中心,包括低地国家、法国西北部和英国东南部氏地”曾经是意大利和汉萨同盟的商业交会之地,法国西北部和英国东南部有诺曼底、伦敦重要商业城市。这意在指出新航路开辟后
A.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其历史渊源 B.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北部的经济优势更加凸显 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14.随着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加剧,欧洲白人”向世界各地扩散,形成了许多新的白人家园”以及“白人殖民地”。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用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世界,逐渐产生强烈的优越感,并热衷于把西方的统治强加给其他地区,迫使世界按照资本主义的面貌改造自己。这体现殖民主义
A.扭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B.推动了工业文明在全世界的扩展
C.促使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D.改变文明的地理分布和相互关系
15.20世纪50年代,苏联《消息报》社论称,苏联有将近50万妇女当选为地方苏维埃代表,有1700个妇女当选为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代表,有77个妇女当选为全苏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在美国,以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为起点,种族隔离制度在社会各方面被逐渐废止;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这反映出
A.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被瓦解 B.平权运动在美苏两国得到发展
C.冷战使两大阵营间的斗争加剧 D.苏联女性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
16.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它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
A.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B.缺乏经济自主权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未建立协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中国古代疆域在清朝中期最终定型,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版图”意味着土地和户籍人口,土地即为有形的疆域空间;户籍人口则是一个政权维持下去的统治基础,即:士农工商四民阶层。......从积累性统一的角度看,汉唐宋元明诸朝代已经解决了对大约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以内(有形的空间界限是长城)的农耕区疆域的有效控制以及通过意识形态、君相关系和中央地方关系上的制度创新推动了士阶层内部整合的问题。那么,清朝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有两个:一是对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以外的农牧混杂区疆域的有效控制;二是推动士农工商四民阶层的整合。如此在有形的疆域及无形的社会整合两个层次上最终奠定版图。
-摘编自税光华《单元间的整合与深度教学-以“清朝版图的奠定”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唐朝和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疆域在西南和东北地区拓展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关于“清朝版图奠定”的观点。(1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5-16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表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原因。(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所谓历史分期,就是史家以不同理论范式为尺度,在历史记录中置入时间或时代的分割点,以划分历史时段的做法。
学界 代表人物 分期方法
西方学界 沃勒斯坦 450-1640年,世界体系的起源和早期状态 1640-1815年,世界体系的巩固 1815-1917年,世界经济体转变为全球性事业 1917年至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巩固及其引发的革命”局势
约翰霍布森 500-1450年,原始全球化 1450/1492-1830年,早期全球化 1830-2000年,现代全球化 2000-?后现代全球化
中国学界 吴于廑齐世荣 人类起源至1500年为古代史 1500-1900年为近代史 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上限......它的下限暂时定在本世纪之末
现代化学派 约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前500年,原始农业文明 约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古典农业文明 约1500-1800年,原始工业文明 约1800年开始,发达工业文明
-摘编自李友东《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分期问题探讨》
中西学界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有不同看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历史分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整合均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当代西方学者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兴(崛起)大国必然挑战既有(守成)大国,后者也会主动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从而使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1980年美国军事作家赫尔曼·沃克在演讲中首次以“修昔底德陷阱”一说“隐喻”和“警示”当时的美苏冷战。2012年,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将“修昔底德陷阱”应用于对中美关系的“论断”和“警示”。
-摘编自黎海波、宋瑞芝《“修昔底德陷阱”:认识误区与战略应对》
材料二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况西方学者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和这一看法的实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中美关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出路在哪里。(6分)
2025年高三年级三模统一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B2.C3.D4.B
5.A6.A7.C8.A
9.D10.B11.C12.B
13.A14.B15B16.A
17.
(1)依据:唐朝西南地区的吐蕃、东北地区的靺鞨都以政权部族界与唐朝隔开,说明这里还存在着与唐朝并立的政权.(2分)清朝这条政权部族界消失了,说明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都被纳入了清朝的版图.(2分)(唐朝时期在东北地区存在室韦、靺鞨等少数民族的独立政权,在清朝时已经被纳入了吉林、黑龙江等行政区;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存在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的独立政权,在清朝时已经被纳入了西藏和云南行省.)
(2)【示例】
观点:清朝对农牧混杂区疆域进行了有效控制,并推动了士农工商四民阶层的整合,最终奠定版图(2分).我认同材料中作者的观点.(1分)
清朝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因地制宜的政策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在军事上平定了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和维吾尔大小和卓叛乱.政策上在蒙古族地区实施盟、旗制度;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辖区总领军政事务;在西藏派驻藏大臣;对于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4分)清朝社会结构虽严格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但清朝统治者通过各方面手段,协调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文化认同方面,民间广泛传播的阳明心学以“四民异业而同道”的价值观肯定四民阶层自身的价值.政策引导方面,摊丁入亩征收白银的赋役制度变革,使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投身于市镇经济中,促进了城乡之间,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之间的融合.经济互动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进行“走西口”“闯关东”等跨区域垦荒运动,打破区域隔阂,促进社会整合.(5分)综上,清朝版图的奠定,离不开对有形地理疆域的有效管理,更离不开对四民阶层无形的社会整合,这些举措强化了政治认同,巩固了统治和疆域,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1分)
【评分建议】
(1)提取材料中观点.(3分)
①观点需从“对边疆有效控制”和“四民整合”两个角度归纳清版图的奠定,得2分;只有一个角度只得1分.②无观点或观点与材料无关,得0分.③表明自己看法:认为观点正确,得1分;认为观点错误或片面,得0分.
(2)评析过程须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充分.(8分)
①需从“对边疆有效控制”和“四民整合”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各占4分.②每个角度,评论2分,举出与观点紧密联系的2个及以上史实或角度,得2分;史实不能支持观点或缺乏逻辑联系,得0分
(3)结论须在充分评析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升华,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中观点.(1分)18.
(1)变化:知识生产从受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私人庇护,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转变为在早期资产者资助下,通过学术研究机构推动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答出1点,2分)影响:有利于解放思想,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思想动力;“新学”的传播和新知识的生产,培养了人才,推动了技术创新,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基础。(答出2点即可,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特征: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哲学新理论吸引力增强;物理领域对正统理论颠覆显著;各领域自认客观的声明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出现危机;各学科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答出2点即可,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原有科学理论受到挑战;一战的爆发,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产生怀疑;经济危机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反思;相对论、量子论等新科学理论的出现,冲击了经典力学等传统科学理论。(答出1点2分,2点4分,3点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9.【示例作答】
我赞成将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划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分)
理由: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三次科技兴起,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长期冷战;同时,世界殖民体系分崩离析,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崛起。再次,第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长期对峙,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8分)(示例仅供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
20.(1)看法:未来中美会走向战争。(2分)
依据:历史上西方新崛起的大国如德国挑战原有的、逐渐衰落的大国如英国,最终演变为争霸战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实质:以西方历史为坐标,把列强之间的关系演变迁移到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上来。(2分)
(2)出路:中美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积极融入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深化中美两国利益交融;增强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中美两国政府和民间互信,为中美两国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