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波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人与自然,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据此分析,上述主张的核心理念是A.道法自然 B.天人合一 C.以人为本 D.人定胜天2.《唐国史补》(卷下)记载,“狮子国海舶”条称:“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至则本道(行政区划名称)奏报,郡邑为之喧闹。有番(外国)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其名物。”由此可见,当时A.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 B.市舶司是掌管对外贸易主要机构C.政府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 D.朝贡贸易是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3.1938年5月19日,徐焕升指挥的两架重型轰炸机加满油从宁波栎社机场再次起飞,在日本的长崎、熊本等城市上空投下百万份传单,希望用“纸片轰炸”唤醒日本民众反战。这是日本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6天之后,日本近卫内阁集体辞职。这一事件A.有利于提振国民抗战信心 B.彻底唤醒日本民众反战C.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成为敌后抗战典型事例4.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由于某个政权的征服,“意大利北部、西班牙、法兰西与西德(注:今天联邦德国西部)的许多地方都开化了。”正是由于它传播了文化,“野蛮人才仅仅造成了暂时的晦蚀,而不是永久的黑暗。”以下属于“它”的文化成果是A.帕特农神庙 B.万神殿 C.纳尔迈调色板 D.按位计值法5.1875年,李鸿章质问日本公使森有礼:“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儿都不感到羞耻?”李鸿章的质问是针对明治维新的A.废除等级制度 B.“富国强兵” 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6.下图是名为《极限施压》的漫画,画中地球受到美国“关税”机器挤压,情况越来越糟糕。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旁边说:“世界听着!我控制你了!”该漫画旨在反映当时美国A.推动多边自由贸易协定B.逆全球化的政策与危害C.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控制D.霸权主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是因为A.武则天未经三省擅自抬高刺史职权 B.刘祎之擅权专政飞扬跋扈威胁皇权C.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和门下省审议 D.皇帝发出诏令须经政事堂签署生效8.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有过三次明显的扩张与发展过程,第一次主要发生在战国秦汉时期,主要特征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第二次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长江流域的扩张;第三次是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的深化。下列项中属于第三次“深化”的是A.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C.南北方形成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体系 D.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经营方式逐渐瓦解9.1895年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刊登了“诚求保赤(子)”图,其配文称“自泰西牛痘之法进中国,各省大吏知其有利无弊,饬属筹费设局,如法施行,而每年保全幼赤无算”“近因商之西医哲君,于本埠英界大马路另设一局,施种牛痘,不取分文,于前月开办。仁哉!”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媒体发动民众抵制泰西牛痘 B.国内各省开始普及牛痘接种C.西医的优势在于其分文不取 D.国内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10.金冲及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提到:“五月二十八日,平津教授费孝通、吴晗、金岳霖等五百八十五任发表联合宣言称:“同人等深知今日一切纷扰现象,根源胥起于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又为长期内战之恶果。一切工潮、学潮均为当前时势下必然之产物'”。材料中“当前时势”是指A.北洋军阀统治土崩瓦解 B.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11.民国初年,由于结社合法化,加之内阁政治前景的引诱,各色各样的政党大量涌现。然而,民初的政党差不多成了“读书绅士阶级的专用品”,他们不仅很少关心改进下层民众的状况,保障妇女的权力,甚至对要求这些权利的民众实施镇压。这种现象说明A.责任内阁制缺乏社会基础 B.政党政治的尝试遭到彻底失败C.绅士阶级垄断了国家政权 D.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之艰难12.1952年3月,宋庆龄、郭沫若等联名邀请亚太地区爱好和平与正义的著名人士,共同发起“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954年4月,中印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协定序言。同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亚洲国家彼此之间应该进行协商,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安全”。据此可知A.民间力量助推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B.全方位的外交布局彰显了大国特色C.亚太和平适应我国当时发展的需要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共识13.新教领袖加尔文认为修道院中的禁欲、独身是不可取的;依靠遗产收入为生的懒惰恶习是一种罪恶。他提倡积极生产,奋发工作,同时又要过一种节制的、勤俭的合理化生活。这反映加尔文教A.因信称义的教义 B.建立民族教会的追求C.反对教会的腐败 D.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14.下图反映某一时期荷兰殖民扩张的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是动力C.直接引发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D.跨国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5.1792年,英国废奴人士威尔伯福斯成功地说服了下议院在四年之内废除奴隶贸易。然而,1796年威尔伯福斯向议会提交的废除奴隶贸易法案未能在保守的上议院获得通过,上议院采取了拖延的策略,直至1807年相关法案才得以在议会通过。这表明当时英国A.自由劳动力的匮乏 B.议会两院存在制约关系C.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D.议会选区制度亟待改革16.下表为20世纪60-8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表。该表反映当时美国时间 主导产业 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 高技术就业人口占比20世纪60年代 汽车、钢铁、化工 25% 6%20世纪80年代 信息技术、金融服务 16% 15%A.就业人口数量下降 B.国家宏观调控加强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中间阶层”兴起17.2025年2月10-11日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主要议题有:①中国提出的通过多边对话缩小“智能鸿沟”,推动开放包容的治理体系。②清洁能源与AI的结合,研究结果表明AI在提升能源效率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潜力巨大。③开源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开源AI技术降低了小型企业的应用门槛,但也引发合规性、数据安全及算法透明度问题,因此需要适度的监管。由此可知A.高科技领域都由西方国家主导 B.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消除人类能源危机C.各国政府对科技发展放任自流 D.中国政府以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18.以下为班固《燕然山铭》的片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A.属于一手口述史料,可信度强 B.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不可信C.可与《汉书》的相关史事互证 D.可为窦宪大败北匈奴之事佐证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19题12分,20题12分,21题12分,22题16分)19.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yao)輂(ju)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二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其势固然已!-[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末本·叙》(1)根据材料一,说明战国时期主要生产部门的工具使用状况。结合所学,简析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邦瞻对宋代的认识。结合所学,试从经济、社会、思想三方面对“宋其三变”这一观点予以简要阐释。(7分)20.回眸历史,继往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31年8月至1932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主政瑞金10个月。······瑞金具备建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所有条件:地处赣南东边、武夷山脉南段西麓,境内重峦叠嶂,四邻亦尽山地,回旋余地大,······农林产品丰富,自给有余。居民多系客家人,勤劳俭朴,坚忍执着而富有斗争精神,因受地主豪绅剥削压迫,生活艰困而有强烈的翻身愿望。大革命时期,瑞金受到北伐军影响;南昌起义部队又曾过境瑞金,指导成立了瑞金第一个共产党的支部。地方上的反动武装较弱,且内部矛盾重重。-曹春荣《关于邓小平主政瑞金几个问题的辨析》材料二2月5日,邓小平在西雅图机场举行的告别仪式上做了讲话:“······现在中美两国之间政府一级的来往障碍已经排除······我们毫不怀疑,中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必将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安全产生深远的、有益的影响。愿中关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远在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当飞机呼啸腾空的时候,现场的关国记者开始发回报道:“回到中国后,他就要开始他的现代化新长征了。”-摘编自张玮《1979年,邓小平“旋风”访关》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的有利因素。结合所学,概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尝试。(6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障碍已经排除”的直接原因,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现代化新长征”中政治领域的制度探索。(6分)21.现代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战争则会导致国际秩序的剧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8-19世纪欧洲产生了两种类型的民族主义:法式民族主义与德式民族主义,而这两种民族主义的交锋构成了这一时期欧洲民族主义发展的主线。法式民族主义与启蒙主义结合,拉·布吕耶尔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霍尔巴赫认为“如果自由、财产、安全消失了,祖国也不存在了”。同时他们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够享受真正的人权,平等又和平地相处。德式民族主义则是“迟发展者”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由于“迟发展者”民族国家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争取民族的独立和统一为首要任务,所以当其民族国家的建立在完成其政治经济的构架时,一切均以国家机器的“效率”为准则,其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任务则基本上被放在了一边。结果,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首次出现了政治、经济和观念并不同步的现象,并由此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材料二在开展“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项目化学习时,经老师指导,有同学整理如下: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A 1943年11月 中、美、英三国 要求日本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决定战后朝鲜独立。会议奠定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12月 苏、美、英三国 初步讨论战后对德国的处置的问题,提出建立战后国际组织(联合国的雏形)。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关、英三国 明确战后对德国处置的内容,默许苏联对东欧秩序安排,确立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大国一致”原則。旧金山会议 1945年 4-6月 中、苏、美、英等 五十个国家 正式通过B,标志联合国成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式民族主义的诉求,并结合所学,辩证分析德式民族主义产生的影响。(6分)(2)请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提示,完成表格中A、B二处内容的填写。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形成过程有独特的特点,请根据材料二对其加以概括。(6分)22.丝绸之路,亦是文化传承与交流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斯坦因仔细研究了丝路南道的各个城市,他用十年时间精读《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游记》。斯坦因对和田地区的古代遗址做了系统的发掘,收获极其丰富。第二次探险去了敦煌、瓜州,第三次又去了敦煌,还有黑水城、吐鲁番。斯坦因第四次探险是受哈佛大学雇佣。20世纪30年代北京已经有古物保管委员会,他们抗议南京的国民政府给斯坦因发护照,最后把斯坦因护照吊销了,赶了出去。斯坦因的收获,吸引着我们这些研究西域、研究敦煌的人,所以(1985年4月)我的第一目标就是奔向伦敦的英国图书馆和博物馆。而后去巴黎法国图书馆、不莱梅海外博物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中国各地博物馆等寻找敦煌文书,也包括中国西北地区发現的吐鲁番文书、于阗文书、龟兹文书。--据荣新江《满世界寻找敦煌》等整理(1)读《“丝绸之路”简图》,分别写出A、B所示城市的名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主要功能。(4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荣新江“满世界寻找敦煌”的经历,选择从汉至唐相关史实,以“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19、(1)铁器生产工具大量应用于生产(2分)影响:促进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3分)。(2)认识:宋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明朝深受宋朝影响。(2分)经济:宋代经济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如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正确阐述也可赋分,每项1分,任意1项即可)(1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分)。社会: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分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等。(2分)思想: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最大。(1分)20、(1)有利因素:有利的地理环境;物产丰富;民众深受剥削压迫,革命愿望强烈;受南昌起义和国民大革命影响,有一定革命基础;当地反动力量较弱。(3分)(答出三点即可)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大纲;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3分)(2)直接原因: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2分)制度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推行以1982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推行公务员制度;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4分)21、(1)诉求: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够享受真正的人权,平等又和平地相处。(3分)影响:积极:德国实现统一;资本主义快速发展;(2分)消极: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2)A.开罗会议;B.《联合国宪章》(2分)特点:构建于战争时期(构建时间长,准备更加充分);由美、苏主导(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参与的国家更加广泛;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4分)22、(1)A:敦煌;B:武威。(2分)主要功能:收藏、保存、研究古籍和文化遗产(1分),服务公众(1分)(2)层次一:无标题或标题指向不明确;史实缺失或过于单一;观点缺失或过于单一;结论缺失或不明确。层次二:标题指向较恰当明确;史实例举较充分;观点较明晰或较全面;结论较合理;层次三:标题指向恰当明确;史实例举充分;观点正确全面;结论合理。说明:论述应结合材料并关照文明传承性和相互交流的角度。评分细则:标题:2分;有标题1分,有价值判断的标题2分。反动和偏题论述:8分;3对史论结合6分,逻辑2分结论:2分;有结论1分,有升华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