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欧洲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是人类最早创造文明的地区”。由此可见A早期文明都诞生在大河流域 B.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相似性C各地进入文明时间存在差异 D.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2.《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 B.促进了东西方贸易频繁往来C促使人们接受世界一体的观念 D.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3.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国家 现象阿克苏姆 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马里 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摩加迪沙 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A对外贸易活跃 B.政治环境宽松 C封建制度先进 D.文化交流繁荣4.凯文·凯利指出,“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等不同地区的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不同地区市场的交流来生存,这种经济的交流给他们带来成功”,“人们觉得自己有权力选择,谁来做他们的领袖,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但更大程度上源于人们自身的归属问题。”这表明英属北美殖民地A兴起人文主义思想 B.传播欧洲启蒙思想C萌发政治认同意识 D.形成了美利坚民族5.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这表明A科学研究孕育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不断加速技术成果的传播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D.科技期刊推动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焦了加下咨料该主题应是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出现 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C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7.19世纪初的英国,每逢秋收,手织工们就储备起大量的粮食、奶酪和煤等,足够用到来年春季。19世纪30年代,手织工们家中的摆设逐年变坏,大人小孩衣着越来越差,许多人的生活已成问题。该变化表明A产业转型影响了财富分配 B.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C.资本大量集中于中间阶层 D.垄断组织加剧贫富分化8.“18811912年欧洲在亚洲和非洲征服与夺取权力的全部进程,都是基于同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说辞:富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强者权利说',即所谓当地人没有能力对自身实行有序管理,以及在与欧洲对手的竞争中维护本国利益。”据此可以判断A民主价值观已成为国际准则 B.强权政治推动殖民扩张C.亚非地区缺乏政治稳定基础 D.弱肉强食成为国际共识9.提拉克多次到孟买工人中进行宣传,深受欢迎。他说:“必须首先给人房子,然后你才能要求他们把屋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努力下,1906年国大党把“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西”(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四大要点作为党的纲领。由此可知,他主张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民族解放 B.解决民生问题是民族自决的前提C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自治 D.唯有民族独立才能实现民族振兴10.德国画家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创作的木刻版画 《Hlunger(饥饿)》,描绘了当时一位德国母亲和孩子在饥饿中挣扎的场景。该作品反映了A一战后德国粮食危机与社会动荡B.工业革命时期德国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大危机对德国造成巨大破坏D.纳粹政权对德国民众的高压统治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后经济复苏需要跨国合作 B.凡尔赛体系未能缓和欧洲各国矛盾C.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D.美国联邦制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借鉴12.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说明苏联A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B.意识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C贯彻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D.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3.英国学者理查德·克罗卡特在他的冷战研究著作中指出:在一些重要方面,这次干涉背离了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常规。军事卷入的规模空前,苏联谋求直接控制该国政府,认为这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如同墨西哥之对美国利益一样。他提及的“这次干涉”最有可能是指,苏联A封锁西柏林 B.在古巴部署导弹 C.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D.入侵阿富汗14.20世纪60年代起,美日之间贸易摩擦频发,涉及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等多个行业。美国采取反倾销起诉、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措施,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还签订了《广场协议》干预日本经济。这一系列现象反映了A战后日本经济开始超越美国 B.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C美国相关产业优势受到挑战 D.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传统格局15.海湾地区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繁荣”中激增,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然而19801986年国际油价下跌导致他们的石油收入锐减,国内生产总值也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上述产油国A产业结构相对单一B.缺乏经济自主权 C.区域合作机制失效 D.国内政局不稳定16.观察“20世纪世界贸易额变化折线图”。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因素是A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国际协调机制的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现了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殿遗址。在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宫殿走廊与厅堂墙上用油彩描绘的壁画,其中最经典的是一幅名为“侍酒者”的画作。画中一位年轻侍者用双臂托起一尊细长的尖头酒杯,杯口泛起酒沫状的液体。这个青年的胡须剃得十分干净,额头饱满,卷发,眼睛深黑。宫殿里有描绘姑娘翩翩起舞、展现拳击搏击以及反映海洋生命的壁画,还有描绘身着蓝色华丽服装的男女权贵参加仪式的壁画,也有描绘非常逼真、活灵活现的蛇女神和女祭司的壁画。这些壁画与《奥德赛》《伊利亚特》描绘的场景有不少重合。伊文思惊叹:“在造型美与画面的生动性方面,无论是埃及人还是古希腊人,都无法企及克里特艺术家的高度。”-摘编自(英)唐纳德·麦肯齐《克里特迷宫》(1)据材料,概括克诺索斯宫殿壁画的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克诺索斯宫殿壁画对重现克里特文明的意义。(6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6分)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关系概况。1841年 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570人的大型团体旅游活动,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在旅游史上,此举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出现的标志。1845年 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团队消遣旅游。过程中,托马斯本人担任团队导游,而且还特别聘用了当地人解说和导游,开创了旅行社组团业务的基本模式。1855年 组织了包括家庭妇女和儿童等各行各业7.5万人,前往法国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当时的报道称此举是“铁路旅游史上的创举”。1872年 成功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从而使托马斯及其旅行社名声大震。-摘编自[英]伦纳德·J利克里什、[英]卡森·L·詹金斯《旅游学通论》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强劲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1950年到200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从2528万人次猛增至6.9亿人次,增长28倍;国际旅游收入由1950年的21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4758亿美元,增长227倍。自1992年起,世界旅游业已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发展势头之强劲、速度之快、潜力之巨大是任何产业无法与之相比的。-摘编自陈肖静《旅游学通论》(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旅游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诞生的有利条件。(8分)(2)据材料二,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影响。(5分)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00年以前 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状态,新旧大陆更是相互隔绝的。1500-1800年 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因传染病丧生,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人口大量减少和原有社会的解体。19世纪中期 英国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体。20世纪初 世界工业生产增加了近2倍。 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导致一战爆发。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5.DCACB6-10DABDA11-15BCDCA16.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共 52分。17.(12分)(1)特点:题材多样(1分);艺术水平高(分);凸显社会生活2分);宗教色彩浓厚2分)。(2)意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1(分)表明荷马史诗有真实的一面;(分)将考古实物与历史传说相互印证,借以了解克里特文明的内涵;2分)拓展了西方文明的源头。2分)18.(14分)(1)影响:成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思想源头;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有利于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增强人民的权力。(点1分,共4分)(2)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1(分)先进中国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2(分)(3)不同:英国:发展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思想;强调个人权利。2(分)中国:摆脱西方列强侵略,获得民族独立;西方民族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2(分)相同:反封建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2(分)19.(13分)(1)特点:商业性强;公众性(大众性);规模大;有导游服务等。4(分)有利条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交通条件的改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中间阶层的崛起;世界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多;旅游组织制度的创新。(任答4点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影响: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开阔人们的视野,1分)增加民众的就业机会;1(分)带动了国内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1分)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2(分)(共分,答案必须是多角度,角度重复只给一个角度的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13分)分值 得分点2 论题 关键词·论题化9 新航路开辟前 2分 能够围绕主题选 用准确史实进行 论述。16-19世纪中期 5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分2 论述完整,逻辑严谨,文字通顺。(1分) 格式(1分)写作示例: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推动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2(分)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历史处于各大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的状态,仅有偶然、零星的交往。2分)从16世纪至19世纪,不同文明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力便是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分)16世纪时,西班牙、葡萄牙完成了对新大陆的大部分土地和绕过好望角通往亚洲的商路的瓜分;(分)17世纪,荷兰的贸易网遍布全球;(分)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分)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和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更是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摧毁闭关自守的古老帝国并直接统治全球成为可能。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2分)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但这一过程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地和宗主国利益分配失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