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一) 中国古代史(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一) 中国古代史(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阶段试卷(一) 
(中国古代史)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卷由第Ι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览中,有一段甲骨文“曰今秋,楚子来告父后哉”(大意是楚的首领归德于周文王)。这片甲骨被认为记载了楚人先祖鬻(yù)熊投奔西周的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
A.大禹建夏,楚与夏政权更替 B.商汤灭夏,楚与夏结成联盟
C.西周分封,楚成为周的诸侯国 D.战国动乱,楚与周抗衡敌对
2.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3.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4.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5.如表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 )
导言 中国的诞生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
A.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B.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C.现代的“拂晓时辰” D.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
6.《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反映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文成公主被吐蕃子民称为“甲木萨”。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是“神仙”。下列与文成公主相关联的诗句是( )
A.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愧如玄奘新归洛,欲学翻经独未能
D.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8.有学者认为,宋朝国策是“强干弱枝”。其基本原则有二:一是中央集权,使中央的各项权力如军、政、财、法等权都超越地方;二是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这一国策的实施( )
A.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解除了武将专权的积弊
C.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D.加速了元朝统一的实现
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 )
A.都市文化生活
B.商业发展规模
C.海外贸易状况
D.民族关系演进
10.如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读书摘要《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11.“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
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
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
12.如图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行省制度的创立 D.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
13.(10分)【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的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的措施及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及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4分)
14.(8分)【书信见证历史】
材料一 1975年冬天,考古学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了这块木牍。墓葬的主人叫“衷”,推测是秦国的一个小吏,木牍写于战国晚期,是中国最早的实物家书。寄信人是一个秦兵,叫黑夫,黑夫代表二哥惊和自己写信给大哥衷。
云梦秦简 书信原文 译成当下的口语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二月辛巳日,黑夫和惊问大哥好,母亲身体还好吗?我们俩还活着呢!前些日子因为作战我们被分开,现下又碰面了。黑夫这回写信,还是要劳家里再寄点钱、做几件夏衣来……收到信一定要马上回复我,官府到底有没有把咱们家的授爵文书送到,万一没有也跟我说一声啊,大王说过,军中立功的文件绝不会迟误。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书简阅中国》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2分)
材料二 菲律宾华侨青年王唯真,1938年回国,1939年6月到达延安。下为王唯真的父亲写给他的信,原文如下: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你完成你的志愿,绝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淹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 王雨亭
(2)材料二中提到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哪场战争?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这封家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材料三 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劳动互助组在农村应当是容易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各地原存在有不固定的生产互助形式。如农村在插秧割谷、车水等时候的相互帮忙,甲先帮乙的忙,乙又帮甲的忙,这就是劳动互助。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参加互助人数多约几个,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
——摘编自董必武1952年写给侄子的信
(3)材料三中董必武写给侄子的信反映了当时国家制定了哪一相关农业政策?(2分)
15.(8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如图所示
eq \o(\s\up7(),\s\do5(圆形方孔半两钱))    eq \o(\s\up7(),\s\do5(五铢钱))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杂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种货币分别是哪位皇帝统一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货币统一”的共同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两种新农具的名称。(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原因。(任答两点)(2分)
16.(10分)【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
围绕“明清文化政策”,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阶段试卷(一) 
(中国古代史)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卷由第Ι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览中,有一段甲骨文“曰今秋,楚子来告父后哉”(大意是楚的首领归德于周文王)。这片甲骨被认为记载了楚人先祖鬻(yù)熊投奔西周的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C )
A.大禹建夏,楚与夏政权更替 B.商汤灭夏,楚与夏结成联盟
C.西周分封,楚成为周的诸侯国 D.战国动乱,楚与周抗衡敌对
2.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C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3.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A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4.汉武帝一方面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另一方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用是(D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 B.使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5.如表是一本中国简史类图书的目录(节选)。判断第三章的题目应该是(A)
导言 中国的诞生第一章 先秦:中华文明的气质来源第二章 秦汉:中华帝国的框架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
A.民族与思想大融合 B.帝国的盛放与凋残
C.现代的“拂晓时辰” D.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
6.《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反映的是(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文成公主被吐蕃子民称为“甲木萨”。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是“神仙”。下列与文成公主相关联的诗句是( B )
A.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愧如玄奘新归洛,欲学翻经独未能
D.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8.有学者认为,宋朝国策是“强干弱枝”。其基本原则有二:一是中央集权,使中央的各项权力如军、政、财、法等权都超越地方;二是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这一国策的实施( B )
A.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解除了武将专权的积弊
C.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D.加速了元朝统一的实现
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 A )
A.都市文化生活
B.商业发展规模
C.海外贸易状况
D.民族关系演进
10.如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B )
  
读书摘要《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11.“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B )
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
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
12.如图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D)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传统节日的起源
C.行省制度的创立 D.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
13.(10分)【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的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的措施及作用。(4分)
措施: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作用: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分)
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及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4分)
主要方式:册封、平叛、设置机构、颁布法规等。共同作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14.(8分)【书信见证历史】
材料一 1975年冬天,考古学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了这块木牍。墓葬的主人叫“衷”,推测是秦国的一个小吏,木牍写于战国晚期,是中国最早的实物家书。寄信人是一个秦兵,叫黑夫,黑夫代表二哥惊和自己写信给大哥衷。
云梦秦简 书信原文 译成当下的口语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二月辛巳日,黑夫和惊问大哥好,母亲身体还好吗?我们俩还活着呢!前些日子因为作战我们被分开,现下又碰面了。黑夫这回写信,还是要劳家里再寄点钱、做几件夏衣来……收到信一定要马上回复我,官府到底有没有把咱们家的授爵文书送到,万一没有也跟我说一声啊,大王说过,军中立功的文件绝不会迟误。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书简阅中国》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2分)
措施:奖励军功。
材料二 菲律宾华侨青年王唯真,1938年回国,1939年6月到达延安。下为王唯真的父亲写给他的信,原文如下:
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你完成你的志愿,绝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淹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 王雨亭
(2)材料二中提到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哪场战争?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这封家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战争:抗日战争。思想情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为国抗战的殷切希望;表现出身怀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等。(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 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劳动互助组在农村应当是容易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各地原存在有不固定的生产互助形式。如农村在插秧割谷、车水等时候的相互帮忙,甲先帮乙的忙,乙又帮甲的忙,这就是劳动互助。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参加互助人数多约几个,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
——摘编自董必武1952年写给侄子的信
(3)材料三中董必武写给侄子的信反映了当时国家制定了哪一相关农业政策?(2分)
政策: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15.(8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如图所示
eq \o(\s\up7(),\s\do5(圆形方孔半两钱))    eq \o(\s\up7(),\s\do5(五铢钱))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杂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种货币分别是哪位皇帝统一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货币统一”的共同影响。(4分)
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共同影响: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管控,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两种新农具的名称。(2分)
农具名称:曲辕犁和筒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原因。(任答两点)(2分)
原因: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日益繁荣;政府政策的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便利的交通;等等。
16.(10分)【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
围绕“明清文化政策”,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观点: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加强了思想控制。
论述:明清时期都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明朝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实行八股取士,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造成学风空疏,尤其是明代的学术几乎没有什么重大成就。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综上所述,明清时期,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