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三) 中国现代史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西藏的需要 B.“一五”计划对国防的重视C.国防建设的加强 D.抗美援朝的需要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建成了大型汽车生产基地,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了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新建了武汉和包头大型炼钢厂、建成了洛阳拖拉机厂和哈尔滨轴承厂,还在兰州建成了大型炼油基地。这说明( )A.东北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基地 B.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我国钢铁工业已领先于世界 D.我国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坚持科学、崇尚民主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6.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指出:“每次权力下放,总是下方到各级地方政府,从来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对比如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992年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如图为某历史书籍的章节目录,如给其取个标题,比较适合的标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标题________第一节 民族大团结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10.“国防现代化,是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规律,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使国防力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据此可知,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A.注重科技强军之路 B.成立新的兵种C.打造军事指挥系统 D.扩大军队规模11.如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C.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12.下表列举了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会议 主题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13.(10分)【土地政策】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变化材料三 1982年9月上旬,常熟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通过干部培训和典型示范,由点到面,分批推进,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由原来的220个发展到2 059个,占总队数的26.5%。(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所取得的成果。(2分)(2)根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一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地方上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4分)14.(8分)【中法关系】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材料二 材料三 2024年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5月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关系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中法关系的因素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巩固和发展中法关系。(2分)15.(8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材料二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材料三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摘编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2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说说目前阻碍我国海峡两岸统一大业的因素。(4分)16.(10分)【图片中的历史】材料照片及说明照片一20世纪50年代初,重庆北碚三元村农民报名加入农业合作社 照片二1954年国庆节,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照片三1973年,袁隆平(左一)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照片四1984年国庆节,群众游行队伍中的“联产承包好”彩车 照片五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照片六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互关联的历史照片,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三) 中国现代史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A.解放西藏的需要 B.“一五”计划对国防的重视C.国防建设的加强 D.抗美援朝的需要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如图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B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建成了大型汽车生产基地,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了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新建了武汉和包头大型炼钢厂、建成了洛阳拖拉机厂和哈尔滨轴承厂,还在兰州建成了大型炼油基地。这说明(B )A.东北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基地 B.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我国钢铁工业已领先于世界 D.我国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最能反映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D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这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D )A.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坚持科学、崇尚民主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6.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指出:“每次权力下放,总是下方到各级地方政府,从来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C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对比如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D )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992年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9.如图为某历史书籍的章节目录,如给其取个标题,比较适合的标题是(C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标题________第一节 民族大团结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10.“国防现代化,是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规律,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国家防卫体系,使国防力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据此可知,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A )A.注重科技强军之路 B.成立新的兵种C.打造军事指挥系统 D.扩大军队规模11.如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这反映了( A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C.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12.下表列举了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B )会议 主题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13.(10分)【土地政策】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变化材料三 1982年9月上旬,常熟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通过干部培训和典型示范,由点到面,分批推进,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由原来的220个发展到2 059个,占总队数的26.5%。(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所取得的成果。(2分)成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兴修许多水利工程(或促进了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建);大力改造盐碱地;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2)根据材料二,写出1953—1956年期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一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原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有制变化:生产资料的性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地方上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4分)特点:由点到面、分批推进。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14.(8分)【中法关系】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1958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材料二 材料三 2024年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5月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2分)历史意义: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法关系的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影响中法关系的因素有哪些。(4分)过程:中法关系从紧张到走向正常化并向前推进。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两国利益的需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巩固和发展中法关系。(2分)做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弘扬中法建交精神;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法关系的准则;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摒弃冷战思维;等等。15.(8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材料二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材料三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摘编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历史事件: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2分)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说说目前阻碍我国海峡两岸统一大业的因素。(4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因素:“台独”势力;外国分裂势力。16.(10分)【图片中的历史】材料照片及说明照片一20世纪50年代初,重庆北碚三元村农民报名加入农业合作社 照片二1954年国庆节,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照片三1973年,袁隆平(左一)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强优势杂交水稻照片四1984年国庆节,群众游行队伍中的“联产承包好”彩车 照片五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照片六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互关联的历史照片,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观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照片四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照片五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结论:我们应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三) 中国现代史 (学生版).doc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三) 中国现代史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