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四) 世界史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内容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拉丁语系国家A.人类文化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阿拉伯人的贡献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C.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3.14—16世纪,英国出现大面积或整个农庄自营地出租的现象,很多租期长达99年,承租土地的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以上反映出英国社会的新现象是( )A.行会组织的形成 B.庄园是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C.手工工场的繁荣 D.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营方式4.如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A.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5.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 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1720年生铁产量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170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 000万吨。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D.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6.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这一“告诫”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 )A.指导了巴黎公社的成功 B.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C.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D.鼓舞了亚非人民解放斗争7.如图是美国工业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奴隶制度彻底消除 B.联邦宪法得以制定C.国家统一得到维护 D.分权制衡贯彻实施8.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三股进步潮流,即为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反抗阶级压迫而兴起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反抗侵略而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据此判断1917年的十月革命属于(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9.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整理的史实,请你为他们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 )主题:________________《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日本签署投降书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C.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10.1955—1961年,美国国务院数次邀请一些文化学者,出访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希望利用他们的影响加强与盟国的联系;同一时期,苏联在一些东欧国家出版发行相关文艺作品,以增进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其背景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1.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前,是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形成了“花生之国”“棉花之国”“可可之国”“铜矿之国”等。这表明,上述国家当时( )A.农业资源丰富 B.自然条件恶劣C.人口外流严重 D.经济结构单一12.当今,知识积累的速度是空前和爆炸性的,仅世界各地每24小时公布的科学信息,其量之多,即可填满7套24卷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促使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科技因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互联网的普及C.印刷术的推广 D.发电机的问世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13.(8分)【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材料一 如图为1913年—1925年俄国(苏联)的粮食产量的统计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苏联)在1921—1925年期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材料二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特点。(2分)材料三 图表所示第7节:(1)雇员应有组织起来和通过自行选出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摘编自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调整劳资关系方面作出的规定,并根据材料中的图表信息说明其成效。(4分)14.(10分)【大国崛起与国际格局】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俄国和美国在行进的航路上都遇到了风浪和险阻。如何排除这些风险,让历史进步的航船能够乘风破浪,畅通无阻,成为这两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材料二 西方经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时,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材料三eq \o(\s\up7(),\s\do5(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 eq \o(\s\up7(),\s\do5(图二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 eq \o(\s\up7(),\s\do5(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俄国是如何解决遇到的“风浪和险阻”的。(4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苏联经济模式有什么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特征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4分)15.(8分)【科技推动发展】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1)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3分)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2)材料二中,“生产的革命”最先开始于哪个生产部门?(2分)材料三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材料三中说“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与哪一机器的发明密切相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16.(10分)【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根据材料,以“我眼中的战后世界”为线索,选取相关事件得出一个结论,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结论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四) 世界史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共16小题,满分60分,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本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其中第1—12题为选择题,第13—16题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内容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A )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拉丁语系国家A.人类文化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阿拉伯人的贡献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D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C.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3.14—16世纪,英国出现大面积或整个农庄自营地出租的现象,很多租期长达99年,承租土地的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以上反映出英国社会的新现象是( D )A.行会组织的形成 B.庄园是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C.手工工场的繁荣 D.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营方式4.如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B )A.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D.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5.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 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1720年生铁产量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170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 000万吨。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D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D.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6.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这一“告诫”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 B )A.指导了巴黎公社的成功 B.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C.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D.鼓舞了亚非人民解放斗争7.如图是美国工业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C )A.奴隶制度彻底消除 B.联邦宪法得以制定C.国家统一得到维护 D.分权制衡贯彻实施8.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三股进步潮流,即为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反抗阶级压迫而兴起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反抗侵略而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据此判断1917年的十月革命属于( C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9.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整理的史实,请你为他们选择一个适合的主题( D )主题:________________《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日本签署投降书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C.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转折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10.1955—1961年,美国国务院数次邀请一些文化学者,出访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希望利用他们的影响加强与盟国的联系;同一时期,苏联在一些东欧国家出版发行相关文艺作品,以增进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其背景是( C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1.许多非洲国家独立前,是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形成了“花生之国”“棉花之国”“可可之国”“铜矿之国”等。这表明,上述国家当时( D )A.农业资源丰富 B.自然条件恶劣C.人口外流严重 D.经济结构单一12.当今,知识积累的速度是空前和爆炸性的,仅世界各地每24小时公布的科学信息,其量之多,即可填满7套24卷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促使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科技因素是( B )A.蒸汽机的发明 B.互联网的普及C.印刷术的推广 D.发电机的问世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13.(8分)【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材料一 如图为1913年—1925年俄国(苏联)的粮食产量的统计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苏联)在1921—1925年期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原因: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材料二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特点。(2分)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材料三 图表所示第7节:(1)雇员应有组织起来和通过自行选出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摘编自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调整劳资关系方面作出的规定,并根据材料中的图表信息说明其成效。(4分)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成效: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14.(10分)【大国崛起与国际格局】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俄国和美国在行进的航路上都遇到了风浪和险阻。如何排除这些风险,让历史进步的航船能够乘风破浪,畅通无阻,成为这两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材料二 西方经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时,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材料三eq \o(\s\up7(),\s\do5(图一 柏林墙的建立)) eq \o(\s\up7(),\s\do5(图二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 eq \o(\s\up7(),\s\do5(图三 柏林墙的倒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俄国是如何解决遇到的“风浪和险阻”的。(4分)做法:美国内战、1861年农奴制改革。(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苏联经济模式有什么特点?(2分)特点:计划经济;高度集中;政府干预经济。(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特征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4分)特征:冷战、两极格局。影响:使世界局势急剧动荡。15.(8分)【科技推动发展】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1)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3分)发明:印刷术(或指南针、火药)。影响: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2)材料二中,“生产的革命”最先开始于哪个生产部门?(2分)生产部门:棉纺织业。材料三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材料三中说“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与哪一机器的发明密切相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发明:内燃机。认识: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6.(10分)【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根据材料,以“我眼中的战后世界”为线索,选取相关事件得出一个结论,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结论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观点: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论述:20世纪上半叶,接连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1945年,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此次会议对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联合国随即成立,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二战结束后不久便进入冷战时期,但世界在整体上保持着相对和平状态。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力量尤其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崩溃。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共识。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和追求。由此可见,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四) 世界史 (学生版).doc 2025年湖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阶段试卷(四) 世界史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