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 2教学设计授课内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授课学时 1学时(45分钟)授课方式 启发式,阅读指导,合作探究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授课教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教学设计与分析教 学 内 容 分 析 第2讲《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究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课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三是中国梦在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担当时代责任。学 情 分 析 1.思想状况: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较为关注社会生活,了解中国发展的进步与成就,但面对深刻变化的社会、复杂多元的思潮,需要培育政治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在高中学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我们的发展点在于用科学的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学生的政治认同。 2.认知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本课时的主题密切相关,学生在深入理解《读本》内容上具备较好的认知基础。学生经过以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不够系统化,课程进阶要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追求与理论需求。 3.情感特点: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 4.能力基础:学生具备一定归纳概括能力,能够从历史逻辑中进行归纳,但抽象、综合的高阶思维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逻辑还不够清晰,需要帮助其进行系统化构建。同时,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有助于推动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的结合,促进其成长。教 学 目 标 1.通过回溯历史,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明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定使命担当。 2.通过“习语”诵读与学习,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成就,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 3.通过“习语”诵读、学习以及学生分享交流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重 难 点 【重点】明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解决策略>采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示范讲解。 【难点】懂得为实现伟大梦想,要承担新时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解决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课前预习与思考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设计意图课 前 预 习 学习通APP发任务 1.每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展开社会调研。 2.社会调研报告制作 1.发布课前学生需要的调查问卷及预习任务:针对不同阶层进行社会调研。 2.上传微课视频资源资料,案例及课前探索自测题目。 3.批改学生预习作业,分析预习测试成绩,根据成绩完善教学策略及教学重难点。 1.完成调查问卷,团队合作完成社会调研报告的制作,并上传至学习通空间。 2.查阅书本、网络等资料,观看微课视频 3.查看老师批改,及时学习并修正。 4.小组之间完成互投,选出各小组代表准备课上阐述汇报。 1.利用学习强国了解不同阶层人民的中国梦情况。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 的能力。 3.通过调研了解中国人民的中国梦。课中学习与探究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设计意图导 入 新 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习语”诵读,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教师讲解: 1.学生诵读“习语” 2.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讲解并做笔记。 利用“习语”金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知识点,为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做准备。新 课 学 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 2.教师布置活动一:阅读《读本》15页“延伸阅读” 1.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一:阅读材料,感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4.聆听小组代表的汇报,认真思考。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提出的历史背景,理解为什么会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师归纳总结:无论是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还是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繁荣盛世,都能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的辉煌。但是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国门洞开,山河破碎。应该说,“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活动二:观看视频《百年潮中国梦》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视频,谈谈为什么会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学习任务? 1.完成学习活动二:观看视频,感悟思考,回答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抽查学生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有助于学生锻炼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师归纳总结:“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光荣传统。活动三:“习语”诵读 完成学习活动三:“习语”诵读,并倾听、感悟。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中国梦,强化教学重点。教师归纳总结: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中华民 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 的内涵 教师提问: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它的基本内涵? 活动一:阅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9页,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学习任务:阅读材料、感悟思考。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中国梦,引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活动二:课前调查(采访身边的人,记录他们的中国梦),总结交流。 学习任务: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三:赏析主题邮票《中国梦一一国家富强》 教师提问:结合《中国梦——国家富强》主题邮票,谈谈你对“国家富强”的理解。 学习任务:赏析邮票,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这组邮票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从科技竞争力的角度见证了国家富强。同学也从我国的GDP总量、制造业、外汇储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多个方面,说明了什么是国家富强——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这节课我们回溯历史,大家能够深切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国家不强,人民的幸福生活将无法得到根本保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建立在国家稳定发展基础上的。我们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活动四:教师讲解民族振兴 的内涵 学习任务:倾听、思考。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归纳总结:国家富强了,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立自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活动五:师生合作探究人民幸福的内涵 教师提问: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什么? 学习任务: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归纳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加人民福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只有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活动六:观看视频《十八洞村的故事》(选自《我们走在大路上》) 学习任务:观看视频,进一步体会什么是人民幸福。 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增强政治认同,树立理想信念。教师归纳总结:以上我们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所以,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这个梦想,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活动八:“习语”诵读 学习任务:诵读、感悟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中国梦与人民、与世界的关系角度,全面深入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教师归纳总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梦与人民关系所讲的这两段话,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 那么中国梦会给世界带来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重要的国际场合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三、中国梦终将在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活动一:“习语”诵读,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接力奋斗“自古英雄出少年”。 学习任务:诵读、感悟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接力奋斗、如何接力奋斗,增强使命担当的责任意识。教师归纳总结:同学说得很好。“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活动二:“习语”诵读,进一步明确如何接力奋斗 学习任务:诵读、感悟、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接力奋斗、如何接力奋斗,增强使命担当的责任意识。活动三:围绕主题“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分享本课的学习体会讨论交流、分享思想情感和观点。 学习任务: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分享你的学习体会。教师归纳总结:感谢同学的分享。也期待大家能够实干担当,不负韶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那么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变为现实。互 动 提 高 游戏巩固知识: 1.利用希沃白板打开小游戏。 2.点评学生参加游戏状态及正确率。 3.给予胜利组肯定。 1.分小组推选代表参加游戏,小组成员讨论支援。 2.完成游戏PK。 记录游戏PK结果。 1.通过游戏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 游戏制造紧张氛 围,学生乐于参与。达 标 反 馈 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和个人生活变化,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1.学习通发布测试试题。 2.公布并点评测试结果。 3.公布答案。 1.完成限时测试,提交答案。 2.查看公屏测试结果及答案,分析自身完成率原因。 1.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情况及本堂课学习效果。 2.锻炼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下的解题正确率,培养心性。总 结 提 升 活动:“习语”诵读,呼应本课主题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政治认同。课后拓展与应用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主导) 学生活动(主体) 设计意图拓 展 应 用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批改学生作业。 3.汇总学生作品成绩。 1.复习本堂课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拓展知识点。 2.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查看教师批改信息,完善系统。 1.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板书设计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