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亚洲及欧洲 (第2课时 课件32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亚洲及欧洲 (第2课时 课件32张)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
导入
一、亚洲及欧洲的气候
探究活动一:气候类型大发现
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并标注出它们的分布范围。
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1)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和欧洲主要气候类型:
(10)苔原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
(9)地中海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
(8)温带海洋性气候。
(4)温带季风气候。
(7)高原山地气候。
(5)温带大陆性气候。
(6)热带沙漠气候。
探究活动二:气候成因大探究
1.
情境引导
了解了气候类型后,还要深入探究这些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2.
小组探究任务
针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典型的特点,探究其形成原因。从亚洲的面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和地中海气候典型的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考虑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小组汇报与讨论
(1)亚洲气候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因素
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热带地区(如东南亚部分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终年高温,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等;温带地区太阳辐射适中,四季分明,出现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地区(如北冰洋沿岸)太阳辐射少,终年寒冷,是寒带气候分布区。
海陆位置因素
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
地形因素
地形复杂多样,中部高四周低。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能够阻挡气流。山脉南侧受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湿润;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北侧气候相对干燥。
(2)欧洲气候形成原因
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纬度较高,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整体气温较低,使得其气候主要以温带气候为主。
欧洲西临大西洋,三面临海,海洋性特征显著。海洋对气温有调节作用,使得欧洲沿海地区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海陆位置因素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大多分布在南北两侧,且山脉走向多为东西方向。这种地形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陆,使得欧洲大部分地区能够受到西风的影响。所以,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内陆地区也能得到一定的海洋气流调节,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和强度相对亚洲都较小。
地形因素
纬度位置因素
二、亚洲及欧洲的河流
(一)亚洲和欧洲河流概况探究
每个小组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多瑙河等),标注出河流名称、发源地、注入地、流向。
(二)地形和气候对河流影响的探究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
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图
地形和气候是如何影响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的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这种地势使得河流大多呈辐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落差与流速:亚洲有众多高大山脉和高原,河流在流经这些区域时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水系形态:山脉的分布影响水系形态。山脉之间的盆地或谷地往往是河流的汇聚之地。
1.亚洲
水量变化:亚洲气候类型多样,降水分布不均,这导致河流的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河流,雨季时河水猛涨,旱季时部分河流甚至会干涸。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由于降水稀少,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进入汛期,如塔里木河。
结冰期:寒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因地区而异,在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区,河流的结冰期长达数月,对航运、水利设施等产生诸多影响。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地形和气候是如何影响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的
(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流向与流程: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受地形阻挡少,流程长且流向多样。
流速与水能:欧洲地势起伏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水能资源相对亚洲不那么丰富。
不过在一些山区,如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河流,由于山区落差,仍有一定的水能可以利用。
1.欧洲
水量与水位变化: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稳定,水位变化小。而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水位和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欧洲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河流的水量也会受到降水和气温的双重影响,冬季寒冷,部分河流可能会结冰,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会使河流水量增加。
结冰期影响:欧洲北部寒带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这对当地的交通、渔业等活动产生一定限制。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三、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一)亚洲人口探究
分析亚洲人口的数量规模(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分布规律(东部和南部人口密集,西部和北部人口较稀疏)和增长特点(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如日本人口增长缓慢,印度人口增长迅速)。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众多的国家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亚洲人口数量远超其他大洲,像中国、印度都是人口超十亿的人口大国,众多人口也为亚洲的发展等各方面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数量规模
2.分布规律
在教材图7-20上能清晰看到,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密集。东部有中国、日本等国家,这里多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业发展,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承载了大量人口;南部恒河平原也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人们聚居。而西部多为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阿拉伯半岛的大片沙漠,水源匮乏,不适宜大量人口生存;北部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像西伯利亚地区,环境较为恶劣,人口也较稀疏。
3.增长特点
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差异较大。像日本,由于经济发达、社会观念转变、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因素,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情况,这对其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都带来了诸多影响;而印度经济在快速发展阶段,加上传统生育观念等原因,人口增长迅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人口数量还会持续增加,也面临着资源、就业等方面如何匹配人口增长的压力。同时,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人口增长态势,经济水平、政策、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其人口的增长变化。
(二)亚洲经济探究
材料 中国模式特点:
(1)渐进式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出口导向与内需拉动并重:一方面,凭借丰富劳动力资源发展制造业,大量出口产品,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庞大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断被挖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升。
日本模式特点:
(1)技术引进与创新:二战后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出口主导型经济:依赖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日本的汽车、电子设备、精密机械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
(3)产业集群化:形成了如东京—横滨的京滨工业地带等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优势。
(1)服务驱动型经济起步: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2)内需市场潜力挖掘:随着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3)渐进式开放政策:逐步放宽对外资限制,吸引外国投资,推动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
印度模式特点:
(1)石油经济主导:石油产业是沙特经济的核心,石油储量和产量高,石油出口收入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经济多元化战略推进:近年来,沙特积极发展非石油产业,如旅游业、新能源产业等,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3)政府规划与投资驱动:政府通过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利用石油收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
沙特阿拉伯模式特点:
分组研究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包括主要经济类型、产业结构特点(如工业中制造业占比较大,服务业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中发展迅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有大量发展中国家)。
印度是典型的以服务驱动经济发展的国家。
服务驱动型经济
部分亚洲国家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如沙特阿拉伯、卡 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依靠石油出口获得大量外汇,成为高收入国家。
资源型经济
许多亚洲国家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如中国、韩国和东南亚部分国 家,通过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来拉动经济增长。
外向型经济
(2)
(1)
(3)
主要经济
类型
工业中制造业占比较大:在亚洲的工业领域,制造业发挥着关键作用。
服务业在一些新兴经济体中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服务 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产业结构
特点
(1)
(2)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日本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经济实力 雄厚,在科技研发、高端制造、金融等领域优势明显。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发 展迅速。
(2)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人口众多等因素,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当前,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渐次提升,逐步由低端的原材料加工和简单的零部件制造,向研发、设计、数字化、智能化等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课堂小结
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和影响。
一起回顾
亚洲和欧洲河流的概况、地形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亚洲的主要经济类型、产业结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02
04
亚洲人口的数量规模、分布规律、增长特点。
01
03
板书设计
亚洲和欧洲的河流↓
亚洲和欧洲的气候↓
随堂检测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欧洲地理位置的是 ( )
A.A B.B C.C D.D
2.下列关于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B.欧洲城市人口比重很低
C.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
D.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
C
5.据图判断,在亚洲地势的影响下,亚洲的河流 ( )
随堂检测
手绘简图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亚洲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丙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 )
A.西部高,东部低 B.北部高,南部低
C.中部低,四周高 D.中部高,四周低
B
C
A.大多呈向心状水系流入中部地区 B.大多呈辐射状注入周边海洋
C.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D.没有结冰期
D
随堂检测
6.亚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显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降水有差异】
亚洲地域辽阔,地理位置独特,受其影响,亚洲的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框图。
① ;② ;③ ;④ 。
北温带
印度
东南
西北
【地势有差异】
亚洲是除了南极洲以外,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3)亚洲地形以高原和 为主,平均海拔950米。
【河流多入海】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河流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4)水系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亚洲水系的两大特征是: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形成从中部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内流流域面积广大,亚洲的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区。请你归纳形成这两大特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
随堂检测
乌拉尔
山地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中亚和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