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 法治社会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主要内容 1、什么是法治社会 ?(含义、特征) 2、怎样建设法治社会 ?(怎么办) 3、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为什么) 1、法治社会的内涵 注意:法治社会中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还包括社会道德、自治组织制定的规则和自我约定的契约等等。 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党内法规。 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前 提---法治意识 保 证--法治实施 目 标--实施效果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探究问题: 卢梭的这句话体现法治社会的什么表现?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 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2、法治社会的特征 表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法治意识——信法) 2、法治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第一,制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第二,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四,注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2021年5月1日起,遛狗不拴绳违法。那么,新规即将实施前,A州市民遛狗现状如何? 2021年3月28日、29日、30日,连续三天,记者在市区街头巷尾及公园、廊道走访时发现,遛狗不拴绳现象相比以前明显减少,一些不文明养犬情况也有所好转。记者在花园路、农业路、经三路、金水路等多条道路走访时发现,不管是大狗,还是小狗,很多爱狗人士大多都系着绳子,除了个别流浪狗外,很少见不拴狗绳的现象。“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走访中,有市民表示,饲养者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大家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了。 3月28日,正逢周日。记者在北龙湖湿地公园看到,当天游客比较多,由于是开放式湿地公园,很多狗主人用绳子牵着狗狗,开心地踏春郊游。 探究问题:材料体现法治社会的什么表现? 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材料一 ②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法治实施——守法) ? 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2、法治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 ③ 社会纠纷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实施效果——用法) 表现: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解决矛盾。 2、法治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 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解决纠纷。 和解 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诉讼 诉讼俗称“打官司”,在纠纷主体参与下,由法院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仲裁 知识拓展 法治意识 法律实施 实施效果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小结:法治社会的特征 信法 守法 用法 只有全社会普遍具有了法治意识,法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达到公平正义的实施效果 【思考】 分析刘学州事件谁之过?刘学州的遭遇对于法治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①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原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求: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总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具体措施: 在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如何发挥基层治理的作用? 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 此外,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 学习枫桥经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要求: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具体措施: 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周兆成律师于2月14日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了《关于请求最高检就未成年人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建议书》。其认为,未成人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是当前“网络暴力”侵权案件的典型案例,强烈呼吁最高检可以就未成年人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三、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知识拓展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法律援助 知识拓展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 司法救助 最好能让天下的律师都失业 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和司法援助,这样一来,不管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有机会请到律师,接受法律服务了,是不是喜大普奔的事?当然不是,谁愿意深陷官司纠纷啊? 最好的情形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没有官司,让天下律师都失业。显然这又有点夸张,但总可以想办法减少官司吧? 思考:想什么办法才能减少官司呢? 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3、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知识拓展 行政裁决: 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对象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纠纷。 行政复议: 指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由复议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的活动。 具体措施: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二、建设法治社会 3. 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总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1)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4.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课堂小结 法治社会 1.法治社会的含义、特征 2.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3.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信法、守法、用法 社会秩序、社会和谐 知识误区 1.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2.建设法治社会能够防止社会矛盾出现,促进公平正义。 3.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唯一途径。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化解社会矛盾 重要途径 习题练习 1.读法条,悟法理。 结合法治社会的内涵,对上述法律条文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开展 ②坚持法律至上,动物防疫法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最高准则 ③社会力量应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一致追求 ④单位和个人应依法履行相关义务承担责任,动物防疫法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摘选(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六条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动物防疫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等活动。 第三十条第二款 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 第一百零九条第二款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习题练习 2. 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列属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措施的是( ) ①不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精准挑选援助对象,缩小援助范围 ③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 ④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