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的本质课堂引入——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遗传学的大佬们(300+)1866年1900年科学家甲大佬说得对!孟粉永相随!科学家乙大佬说得对!孟粉永相随!我发现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我还发现了他们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我就很牛啊朋友们!!!孟德尔课堂引入——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遗传学的大佬们(300+)1900年我觉得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我证明不了。。。。。。萨顿萨顿楼上大神们说的对,但我准备把遗传因子改名叫基因,这样顺多了。约翰逊课堂引入——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遗传学的大佬们(300+)1908年我觉得你们都在瞎扯,直接把群名改成“孟德尔粉丝群”吧摩尔根遗传学的未来还得是看我摩尔根的摩尔根1910年嘿嘿嘿 怪不好意思的 ~孟大神我直接路转粉!!!摩尔根1866年1891年科学家1903年1910年人们就已经观察到了染色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萨顿通过对蝗虫细胞观察得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知识回顾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20世纪中期: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DNA和蛋白质。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①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大分子)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连接形成推测20世纪20年代两种观点的对立20世纪20年代蛋白质?20世纪30年代DNA?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问题探讨:1、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特点?结构稳定,能储存巨大的遗传信息。能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代谢。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你认为证明某一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②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占少数)20世纪30年代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DNA聚合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对DNA结构了解不清晰“我们表示怀疑!”艾弗里赫尔希格里菲思蔡斯1、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项目 R型细菌 S型细菌菌落菌体有无毒性表面光滑 (smooth)表面粗糙(rough)多糖类的荚膜可致病,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无拓展:菌落、荚膜菌落:是由单个细菌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种群。荚膜: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多糖。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后,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第一组小鼠不死亡第二组注射R型活细菌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说明R型细菌无毒,S型细菌有毒第三组小鼠不死亡第四组小鼠死亡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无毒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注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R型活菌+加热杀死S型菌→S型活菌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R+S活R死S小鼠死亡S活SS中的转化因子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2、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多糖脂质 蛋白质RNA DNA……S型细菌多糖蛋白质RNADNA脂质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呢?艾弗里实验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多糖脂质 蛋白质RNA DNA……多糖蛋白质RNADNA脂质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细菌S型细菌混合a.本实验说明什么问题?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b.本实验起什么作用?对照作用c.本实验能确定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吗?不能第一组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细菌S型细菌混合蛋白酶(或RNA酶、酯酶)a.加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b.同样加RNA酶、酯酶什么作用?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RNA或脂质等物质c.这些组实验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蛋白质、RNA和脂质都不是转化因子实验过程和现象第二至四组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只长R型细菌混合DNA酶a.加DNA酶的作用是什么?去除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b.加DNA酶后只长R型菌说明什么?说明细胞提取物中的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第五组实验过程和现象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只长R型细菌混合DNA酶第五组实验过程和现象艾弗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细胞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发现这些特性都与DNA的极为相似,于是得出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三、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艾弗里 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结论S型活细菌RRRRRRS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RS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DNA和DNA酶适应范围: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含义: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举例: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1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加法原理含义: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举例: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减法原理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科学方法——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 在小鼠体内 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致病性对照 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与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每个实验组用酶解法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①R型转化为S型细菌实质为哪种变异?S型细菌荚膜控制荚膜形成的X基因加热杀死被破坏的S型细菌X基因吸附在R型细菌表面X基因进入R型细菌重组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注意: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实质: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由于DNA的热稳定性比蛋白质要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永久变性失活,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②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DNA为什么仍能起作用 BC段下降的原因:小鼠体内免疫系统的作用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③分析d组小鼠体内S型和R型菌的数量变化原因。1、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后,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小鼠细胞的核糖体。 ( ) 2、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3、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DNA才能是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4、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 )5、如果把S型细菌的DNA提取出来直接注射小鼠体内,也能从小鼠体 内分离得到S型细菌。( )×√√××当堂检测1例题: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当堂检测2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链球菌的菌落表面是粗糙的,R型肺炎链球菌的菌落表面是光滑的B.S型细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图中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S型细菌的DNA引起的课堂检测D2.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无致病性的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检测小鼠体内S型细菌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D.分别用蛋白酶、RNA酶、酯酶或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课堂检测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