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培优测试卷(原卷+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培优测试卷(原卷+解析)

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培优测评卷
一、填空题
1.太阳是一颗巨大的( )(填“恒星”或“行星”),但从地球上看,它和月球差不多大。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比较( )(填“远”或“近”)。
【答案】 恒星 远
【详解】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能够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
2.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这时物体影子在 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中午时物体的影子最 。
【答案】 西 短
【详解】同一物体,决定其影子长短的是太阳的高度,决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阳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方。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
3.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 (球形 方形)的。
【答案】球形
【详解】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在1519-1522年9月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4.观察地图,我们发现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相比,( )的面积大,( )的面积小。
【答案】 海洋 陆地
【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所以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相比,海洋的面积大,陆地的面积小。
5.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 ,因此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小。
【答案】远
【详解】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行星,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比太阳小得多,月球离我们近,太阳离我们远。所以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是因为太阳离地球更远。
6.农历上半月的月相是由 到 ,下半月的月相由 到 。
【答案】 缺 圆 圆 缺
【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相变化是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 ),月球绕地球一周约是( )天。
【答案】 卫星 30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30天,我国的农历就是参照月球的运行制定的。
8.影子的形成需要 、 和屏三个条件。
【答案】 光源 遮挡物
【详解】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二、选择题
9.搭载“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王亚平 C.刘洋
【答案】A
【详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没有中断。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0.小琪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是从西—偏北—东。那么太阳的方向变化是( )。
A.从西—偏南—东 B.从东—偏南—西 C.从东—偏北—西
【答案】B
【详解】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是从西→偏北→东,所以太阳的方向变化是从东→偏南→西。
11.上午9点,小明测得铅笔在阳光下的影子长20厘米,过了一个小时,再次测得影子的长度( )。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答案】B
【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中午太阳位置最高,物体影子最短。上午9点,小明测得铅笔在阳光下的影子长20厘米,过了一个小时,再次测得影子的长度会变短。故B选项正确。
12.在照射角度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种物体无论如何旋转,影子的形状都不会改变( )。
A.可乐瓶 B.乒乓球 C.铅 笔
【答案】B
【详解】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也与所照射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关。改变遮挡物摆放方式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改变。乒乓球是球体,无论怎么旋转其形状都不会改变,其影子都是圆形。
13.晚上,在灯光与墙壁之间,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静止,手远离电灯时,墙上的手影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答案】A
【详解】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当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越大,影子越小;当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越小,影子越大。晚上,在灯光与墙壁之间,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静止,手远离电灯时,墙上的手影会变小。
14.农历一个月内,从月初到月末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从缺变圆再变缺 B.从圆变缺再变圆 C.从缺变圆
【答案】A
【详解】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
15.为了探究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小明和几个好朋友准备了一盘沙和很多大小、重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环形山的形成与( )有关 。
A.陨石撞击 B.火山喷发 C.地震
【答案】A
【详解】环形山主要是由于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小明和朋友们用沙盘和不同的球模拟陨石撞击,可以研究环形山的形成过程。因此,环形山的形成与陨石撞击有关。
故选:A
16.麦哲伦用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球形
【答案】D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故选D。
17.关于地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各种生命存在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答案】C
【详解】A.地球上有各种生命存在,这是正确的,地球是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选项正确;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这也是正确的,地球表面大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而陆地面积约占29%,选项正确;
C.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静止的,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选项错误;
故选C。
18.相对于太阳和月球,地球的特点是( )。
A.会发光 B.有植被覆盖 C.有陆地
【答案】B
【详解】地球相对于太阳和月球的独特特点是有植被覆盖。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但没有植被覆盖;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没有大气层和植被覆盖,有陆地。
三、判断题
19.牛牛和小爱在白天抬头看到太阳,在夜晚看到月球,它们都属于球体。( )
【答案】√
【详解】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球体。其中太阳能自己发光,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20.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可能会出现长方形的影子。( )
【答案】√
【详解】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也与所照射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关。所以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可能会出现长方形的影子。
21.把月相图片按顺序订在一起,快速翻动,就可以看到月相变化了。( )
【答案】√
【详解】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将月相图片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快速地翻动,我们就可以看到月相在一个月内的连续变化了。题干说法正确。
22.从不同的角度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圆柱体,它的影子不会变化。( )
【答案】×
【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从不同的角度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圆柱体,它的影子是不同的。
23.用数格子的方法可以粗略知道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
【答案】√
【详解】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像一个蓝色的水球。根据对地球水陆分布的认识,用数格子的方法可以粗略知道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题干说法正确。
24.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 )
【答案】√
【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25.影子方向的变化和太阳在空中的位置没有关系。( )
【答案】×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
【答案】×
【详解】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麦哲伦。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27.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
【答案】√
【详解】一天中的影子方向、长短都会随着太阳的改变而改变。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8.从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
【答案】√
【详解】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我们从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题目说法正确。
四、连线题
29.请将下面的月相与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答案】
【详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图中的月相依次是农历二十七的残月、农历初一的新月、农历初七的上弦月、农历初三的蛾眉月和农历十五的满月。
五、排序题
30.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课上我们学习了制作简单日晷的方法,请你按制作方法进行排序(只填序号)。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②根据太阳找方向。
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正确步骤:( )→( )→( )→( )
【答案】 ② ④ ① ③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我们制作日晷的正确步骤是:②根据太阳找方向。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①纸板中心立上短杆。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六、简答题
31.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案】
【分析】月球、地球与太阳都是很多人熟悉的星体,太阳体积最大,地球次之,月球体积最小。
【详解】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都是天体、都是球体、有质量和体积,都没有生命、没有水。太阳:是恒星,自身发光发热,质量和体积很大,表面活动频繁,距离地球很远。月球:是卫星,自身不发光不发热,反射太阳光,质量和体积很小,活动不频繁,距离地球较近等。
32.通过模拟实验,请你说一说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当日、地、月三个天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时,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随着不断变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相变。
【详解】实验:(1)一个同学代表地球,同学手中拿着的球代表月球,把球一半涂成白色,表示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实验时,要使球的白色部分始终对着太阳。(2)这名同学拿着黑白球转动一圈的过程中,观察到黑白球的白色部分随着转动出现了圆缺变化。(3)通过模拟实验可知,月相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当日、地、月三个天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时,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随着不断变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相变。
七、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你到月球上去旅行,看到的将是一颗无比荒凉的星球,除了石头和灰尘,什么都没有。没有液态水,没有绿树,没有蓝天,一切都是灰灰的。天空特别黑,虽然也能看到太阳和星星,但在没有太阳、星星的地方天比墨水还黑。如果你站在月球的正面,那么你不仅能看到满天星斗,抬头还能看到天空中悬浮着的地球。并且更妙的是,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你将看到地球经历完整的“地相”(而不是月相)变化周期,其变化顺序恰好和月相相反:你新月, 我“满地”;你上弦月, 我“下弦地”。
(1)如果你到月球上去旅行,需要带好的生存必需品有 、 、 、 等。
(2)若我们站在月球的正面,能看到 和 。
(3)月球上看到的“地相”变化顺序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是 的。
【答案】 水 氧气 食物 宇航服 地球 星星 相反
【解析】【小题1】根据材料描述,月球上没有液态水、没有绿树、没有蓝天,环境非常恶劣,因此需要带上氧气、食物、水和保暖衣物等生存必需品。
【小题2】材料中提到“如果你站在月球的正面,那么你不仅能看到满天星斗,抬头还能看到天空中悬浮着的地球。”因此可以看到星星和地球。
【小题3】材料中提到“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你将看到地球经历完整的‘地相’变化周期,其变化顺序恰好和月相相反。”
34.小明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自制日晷进行观察。他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记录纸,然后在纸板的中心竖直插了一根小木棒。下面是小明在四个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木棒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的问题。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5 12 10 8 6 4 6 8 10
(1)从上面的数据发现,在这四个小时内,阳光下木棒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 )。
A.长一短 B.长一短一长 C.短一长一短
(2)第2次测量,影子的长度是 厘米,此时影子在木棒的 (选填“东边”或“西边”)。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 次测量时,是一天中的中午12点。
(4)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根木棍影子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答案】(1)B
(2) 12 西边
(3)6
(4)12
【分析】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长度与太阳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同一物体,决定其影子长短的是太阳的高度,决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阳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在这四个小时内,阳光下木棒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长一短一长。
(2)根据题干可知,第2次测量,影子的长度是12厘米。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此时影子在木棒的西边。
(3)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第6次测量时,影子最短,是一天中的中午12点。
(4)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影子会继续变长,这根木棍影子的长度大约是12厘米。
试卷第8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太阳是一颗巨大的 (填“恒星”或“行星”),但从地球上看,它和月球差不多大。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比较 (填“远”或“近”)。
2.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这时物体影子在 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中午时物体的影子最 。
3.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 (球形 方形)的。
4.观察地图,我们发现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相比, 的面积大, 的面积小。
5.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 ,因此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小。
6.农历上半月的月相是由 到 ,下半月的月相由 到 。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 ,月球绕地球一周约是 天。
8.影子的形成需要 、 和屏三个条件。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搭载“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王亚平 C.刘洋
10.小琪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是从西—偏北—东。那么太阳的方向变化是( )。
A.从西—偏南—东 B.从东—偏南—西 C.从东—偏北—西
11.上午9点,小明测得铅笔在阳光下的影子长20厘米,过了一个小时,再次测得影子的长度( )。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12.在照射角度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种物体无论如何旋转,影子的形状都不会改变( )。
A.可乐瓶 B.乒乓球 C.铅 笔
13.晚上,在灯光与墙壁之间,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静止,手远离电灯时,墙上的手影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14.农历一个月内,从月初到月末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从缺变圆再变缺 B.从圆变缺再变圆 C.从缺变圆
15.为了探究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小明和几个好朋友准备了一盘沙和很多大小、重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可以用来研究环形山的形成与( )有关 。
A.陨石撞击 B.火山喷发 C.地震
16.麦哲伦用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球形
17.关于地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各种生命存在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18.相对于太阳和月球,地球的特点是( )。
A.会发光 B.有植被覆盖 C.有陆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牛牛和小爱在白天抬头看到太阳,在夜晚看到月球,它们都属于球体。( )
20.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可能会出现长方形的影子。( )
21.把月相图片按顺序订在一起,快速翻动,就可以看到月相变化了。( )
22.从不同的角度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圆柱体,它的影子不会变化。( )
23.用数格子的方法可以粗略知道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
24.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 )
25.影子方向的变化和太阳在空中的位置没有关系。( )
2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
27.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
28.从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
四、连线题(10分)
29.请将下面的月相与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五、排序题(8分)
30.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课上我们学习了制作简单日晷的方法,请你按制作方法进行排序(只填序号)。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②根据太阳找方向。
③在纸板上描绘影子。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正确步骤:( )→( )→( )→( )
六、简答题(5+6,共11分)
31.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2.通过模拟实验,请你说一说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七、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如果你到月球上去旅行,看到的将是一颗无比荒凉的星球,除了石头和灰尘,什么都没有。没有液态水,没有绿树,没有蓝天,一切都是灰灰的。天空特别黑,虽然也能看到太阳和星星,但在没有太阳、星星的地方天比墨水还黑。如果你站在月球的正面,那么你不仅能看到满天星斗,抬头还能看到天空中悬浮着的地球。并且更妙的是,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你将看到地球经历完整的“地相”(而不是月相)变化周期,其变化顺序恰好和月相相反:你新月, 我“满地”;你上弦月, 我“下弦地”。
(1)如果你到月球上去旅行,需要带好的生存必需品有 、 、 、 等。
(2)若我们站在月球的正面,能看到 和 。
(3)月球上看到的“地相”变化顺序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是 的。
34.小明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自制日晷进行观察。他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记录纸,然后在纸板的中心竖直插了一根小木棒。下面是小明在四个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木棒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5 12 10 8 6 4 6 8 10
(1)从上面的数据发现,在这四个小时内,阳光下木棒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 )。
A.长一短 B.长一短一长 C.短一长一短
(2)第2次测量,影子的长度是 厘米,此时影子在木棒的 (选填“东边”或“西边”)。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 次测量时,是一天中的中午12点。
(4)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根木棍影子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恒星 远
2. 西 短
3.球形
4. 海洋 陆地
5.远
6. 缺 圆 圆 缺
7. 卫星 30
8. 光源 遮挡物
9.A
10.B
11.B
12.B
13.A
14.A
15.A
16.D
17.C
18.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② ④ ① ③
31.
3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当日、地、月三个天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时,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随着不断变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相变。
33. 水 氧气 食物 宇航服 地球 星星 相反
34.(1)B(2) 12 西边(3)6(4)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