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然后看到( ),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球航行验证了这个结论。2.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实际上太阳比月球( ),这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造成的,其中( )离我们远一些。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但是太阳没有这种现象,是因为月球是一个( )的球体。4.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影子在太阳的( )方向。产生影子的三个要素是光源、阻挡物和( )。5.地球的形状近似是一个( ),因为地球表面( )左右的面积都由水覆盖着,所以地球又被称为( )。6.大海有规律地涨潮、落潮主要是受( )的影响,其对海水的吸引是造成涨潮的主要原因。7.太阳和月球的形状都是( ),其中( )上面有黑子。8.一天中,( )时,影子最短;清晨或( )时,影子最长。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3名宇航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成功。A.神舟十六号 B.神舟十七号 C.神舟十八号10.为了更好地观测阳光下的影子,莉莉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请你告诉她制作简易日晷的正确步骤是( )。①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短杆 ②在纸板上描绘影子③根据太阳找方向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11.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 )。A.相反的 B.相同的 C.无法确定1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在______的一面。A.向光 B.背光 C.不清楚13.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指的是( )。A.月球偏离轨道 B.月球的环形山 C.月相的规律变化14.两次月圆的时间大约间隔( )。A.30天 B.365天 C.15天15.李白曾写道: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实月球并不像白玉一样光滑,而是布满了坑坑洼洼,这些“坑”实际上是环形山,其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陨石撞击16.在晴天的晚上,我们能看到皎洁的月亮,这是因为( )。A.月亮自己会发光 B.月亮吸收了太阳光 C.月亮反射了太阳光17.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的船只,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这说明了( )。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海浪起伏 C.地球是球体18.农历十五的月亮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是因为( )。A.太阳离地球远 B.月球离地球远 C.太阳和月球本身大小差不多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9.看起来很小的星星实际上一定比太阳小得多。( )2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 )21.从清晨到傍晚,旗杆的影子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22.一个月中,只要没有乌云,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月亮。( )23.月球上也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类一直在探索月球。( )24.小船模型在球面上行驶,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5.地球是水的星球,“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26.小爱在白天抬头看到太阳,在夜晚看到月球。它们都属于球。( )2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不停地绕地球运动。( )28.从月初到月末,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从缺到圆。( )四、连线题(10分)29.把下列特点与天体对应连起来。黑子环形山 太阳潮汐 地球液态水 月球发光发热五、排序题(8分)30.观察虚线框内的月相图片,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对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 )→(B)→( )→( )六、简答题(4+3,共7分)3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32.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七、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6分)33.根据影子的相关知识作答。(1)如下图,改变被照射物体的远近,影子的( )会发生变化。A.大小 B.形状 C.方向(2)如果像图那样,改变被照射物体的摆放方式,物体影子的( )会发生变化。A.大小 B.形状 C.方向(3)一天中,我们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的影子 ( )最短。A.早上 B.中午 C.下午八、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4.我是天文爱好者。太阳诞生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亿年了。实际上,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异明显,但从地球上看它们却差不多大。为此,小鹿和小城准备了材料,打算通过实验一探究竟。(1)小的圆纸片代表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2)开始时,小鹿以相同的距离观察圆纸片,发现大圆纸片看上去比较大,于是他让小城只移动大圆纸片,使其远离小圆纸片,此时在直筒里看的大圆纸片与之前相比 (填“更大”、“更小”或“大小相同”)。(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鹿和小城发现,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 (填“距离”或“方向”)不同。(4)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相比太阳和月球,地球的不同之处是 (写出一个)。(5)宇宙中也有光和影,太阳、地球、月球中,你认为( )是光源。A.太阳 B.地球 C.月球(6)我们可以通过( )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1页1. 船帆 船身 球体2. 大得多 太阳3. 月相 不发光4. 相反 屏5. 球体 有百分之七十 水球6.月球7. 球体 太阳8. 正午 傍晚9.C10.C11.A12.B13.C14.A15.C16.C17.C18.A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E C A D31.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光屏三个条件,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会导致影子的变化。改变遮挡物的摆放,也会导致影子的变化。3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了各大海洋,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咸水; 陆地上有湖泊、江河等,这些是淡水,但分布面积较小,资源相对比较匮乏。33.(1)A(2)B(3)B34.(1)月球(2)更小(3)距离(4)地球上有水(5)A(6)C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一、填空题1.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然后看到 ,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球航行验证了这个结论。【答案】 船帆 船身 球体【详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船,发现总是先看到船帆,然后看到船身,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球航行验证了这个结论。2.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实际上太阳比月球 ,这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造成的,其中 离我们远一些。【答案】 大得多 太阳【详解】月球的半径是1738公里,距离地球384400千米;太阳的半径是696300公里,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由于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但是太阳没有这种现象,是因为月球是一个 的球体。【答案】 月相 不发光【详解】月相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状。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在旋转过程中,月球一直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月相变化的顺序:新月(初一)→蛾眉月(初四)→上弦月(初七)→凸月(十一)→满月(十五)→凸月(十九)→下弦月(二十二)→残月(二十六)。月亮有时圆,有时缺,有时弯,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月相变化情况是由缺变圆,下半月是由圆变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是太阳照亮月球的某一侧面。由于月球反射太阳光,月球无论转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月相。4.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影子在太阳的( )方向。产生影子的三个要素是光源、阻挡物和( )。【答案】 相反 屏【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阻挡而形成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产生影子的三个要素是光源、阻挡物和屏幕。光源提供光线,阻挡物阻挡光线,屏幕则是影子形成的地方。5.地球的形状近似是一个( ),因为地球表面( )左右的面积都由水覆盖着,所以地球又被称为( )。【答案】 球体 有百分之七十 水球【详解】地球的形状近似是一个球体,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所以地球又被称为水球。6.大海有规律地涨潮、落潮主要是受( )的影响,其对海水的吸引是造成涨潮的主要原因。【答案】月球【详解】大海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海水的引力作用引起的。月球的引力使得地球上的海水发生周期性的涨潮和落潮。7.太阳和月球的形状都是 ,其中 上面有黑子。【答案】 球体 太阳【详解】太阳和月球的形状都是球体,其中太阳上面有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通常呈现为黑色斑点。8.一天中, 时,影子最短;清晨或 时,影子最长。【答案】 正午 傍晚【详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改变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地方时是12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越低,影子越长。因此,早晨和傍晚时,影子最长。二、选择题9.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3名宇航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成功。A.神舟十六号 B.神舟十七号 C.神舟十八号【答案】C【详解】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顺利进入太空。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实现“太空会师”。故选:C10.为了更好地观测阳光下的影子,莉莉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请你告诉她制作简易日晷的正确步骤是( )。①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短杆 ②在纸板上描绘影子③根据太阳找方向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答案】C【详解】制作简易日晷的正确步骤应该是:根据太阳找方向(③):首先,需要确定太阳的位置,这通常是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方向来完成的。在北半球,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因此日晷的指针(短杆)应该指向北面。对准方向,平放纸板(④):在确定了方向之后,将纸板平放在地面上,并确保它对准了正确的方向,即纸板上的某一边缘指向南北方向。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短杆(①):在纸板中心位置竖立短杆,这根短杆将作为日晷的指针,其影子将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在纸板上描绘影子(②):当短杆在阳光下投下影子时,可以在纸板上描绘出影子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多次描绘影子的位置,从而制作出日晷的刻度。故选C。11.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 )。A.相反的 B.相同的 C.无法确定【答案】A【详解】日晷是根据阳光下影子具有规律性变化的原理制成的。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1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在______的一面。A.向光 B.背光 C.不清楚【答案】B【详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13.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指的是( )。A.月球偏离轨道 B.月球的环形山 C.月相的规律变化【答案】C【详解】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的规律变化。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14.两次月圆的时间大约间隔( )。A.30天 B.365天 C.15天【答案】A【详解】月圆时间大约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一个朔望月的周期大约是30天,所以两次月圆的时间大约相隔30天。故A正确。15.李白曾写道: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实月球并不像白玉一样光滑,而是布满了坑坑洼洼,这些“坑”实际上是环形山,其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陨石撞击【答案】C【详解】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分布不一,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16.在晴天的晚上,我们能看到皎洁的月亮,这是因为( )。A.月亮自己会发光 B.月亮吸收了太阳光 C.月亮反射了太阳光【答案】C【详解】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7.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的船只,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这说明了( )。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B.海浪起伏 C.地球是球体【答案】C【详解】人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验证,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比如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的船只,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球体上才能再现,从而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理论。18.农历十五的月亮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是因为( )。A.太阳离地球远 B.月球离地球远 C.太阳和月球本身大小差不多【答案】A【详解】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虽然比地球小的很多,比太阳更小的很多,但是月亮离地球近,看起来就会大。因为太阳比月亮离地球更远,所以农历十五的月亮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三、判断题19.看起来很小的星星实际上一定比太阳小得多。( )【答案】×【详解】离人们距离近的星星它的发光能力强,因此人们看到它就会亮。可是,即使发光能力相当强的星星,假如离人们十分遥远,那么它的亮度也许还不及比它的发光能力差几万倍的星星。所以不能因为星星的亮度判断它离我们的远近。看起来很小的星星不一定比太阳小。2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 )【答案】×【详解】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制作而成的计时工具。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21.从清晨到傍晚,旗杆的影子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答案】√【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题目说法正确。22.一个月中,只要没有乌云,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月亮。( )【答案】×【详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初一的时候月相是新月,哪怕没有乌云,我们也看不到。23.月球上也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类一直在探索月球。( )【答案】×【详解】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没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在月球上不能呼吸,没有水喝,在真空状态下,声波不能传播,不能说话交流,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不适合人类居住。故本题错误。24.小船模型在球面上行驶,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答案】√【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题目说法正确。25.地球是水的星球,“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答案】√【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所以说地球是水的星球。26.小爱在白天抬头看到太阳,在夜晚看到月球。它们都属于球。( )【答案】√【详解】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能够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它们都属于球体。故本题正确。2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不停地绕地球运动。( )【答案】√【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28.从月初到月末,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从缺到圆。( )【答案】×【详解】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四、连线题29.把下列特点与天体对应连起来。黑子环形山 太阳潮汐 地球液态水 月球发光发热【答案】【详解】太阳表面有黑子,会发光发热。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引起潮汐现象。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五、排序题30.观察虚线框内的月相图片,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对应的字母填入括号中。( )→( )→(B)→( )→( )【答案】 E C A D【详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根据月相亮面和圆缺可知,图中月相的先后顺序是E→C→B→A→D。六、简答题3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答案】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光屏三个条件,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会导致影子的变化。改变遮挡物的摆放,也会导致影子的变化。【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会导致影子的变化。改变遮挡物的摆放,也会导致影子的变化。32.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答案】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了各大海洋,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咸水; 陆地上有湖泊、江河等,这些是淡水,但分布面积较小,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详解】地球上的水域有海洋水域和陆地水域。海洋水域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陆地水域有冰川、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陆地水域中储量最大的水体为冰川水,在全世界的淡水储量中占最大份额的也是冰川水,占据陆地上水体的85%,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七、实验题33.根据影子的相关知识作答。(1)如下图,改变被照射物体的远近,影子的( )会发生变化。A.大小 B.形状 C.方向(2)如果像图那样,改变被照射物体的摆放方式,物体影子的( )会发生变化。A.大小 B.形状 C.方向(3)一天中,我们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的影子 ( )最短。A.早上 B.中午 C.下午【答案】(1)A(2)B(3)B【解析】【小题1】影子的大小和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近,影子大;遮挡物离光源远,影子小。【小题2】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改变木块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发生变化。【小题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早上和下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较低,物体的影子较长;中午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物体的影子最短。因此,教学楼在阳光下的影子在中午时最短。八、综合题34.我是天文爱好者。太阳诞生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亿年了。实际上,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异明显,但从地球上看它们却差不多大。为此,小鹿和小城准备了材料,打算通过实验一探究竟。(1)小的圆纸片代表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2)开始时,小鹿以相同的距离观察圆纸片,发现大圆纸片看上去比较大,于是他让小城只移动大圆纸片,使其远离小圆纸片,此时在直筒里看的大圆纸片与之前相比 (填“更大”、“更小”或“大小相同”)。(3)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小鹿和小城发现,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 (填“距离”或“方向”)不同。(4)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相比太阳和月球,地球的不同之处是 (写出一个)。(5)宇宙中也有光和影,太阳、地球、月球中,你认为( )是光源。A.太阳 B.地球 C.月球(6)我们可以通过( )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答案】(1)月球(2)更小(3)距离(4)地球上有水(5)A(6)C【详解】(1)月球比太阳体积小,小圆纸片代表月球。(2)物体距离眼睛越远,看起来越小。因此大圆纸片看起来变小了。(3)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距离不同。(4)地球上有空气、有水、有生命存在,这是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的不同之处。(5)光源是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只有太阳能自己发光,太阳属于光源。(6)我们可以通过①权威网站查询 ②专业书籍查阅 ③请教相关教师等渠道,收集月球相关信息并保证科学性。试卷第8页,共9页试卷第1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科版(2017)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学生卷).docx 教科版(2017)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解析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