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2课时(课件 21张PPT+练习+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2课时(课件 21张PPT+练习+解析)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二课时
回顾
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
土壤的成分都有哪些?
矿物质
空气
水分
有机物
土壤层的结构有哪些?
表层
生物
淀积层
母质层
土壤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的成分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看一下什么样的土壤是优质土壤。
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生物生存。
土壤
先来看一下土壤的结构:
大致可以分为:
块状:
1.块状
2.柱状
3.片状
4.团粒状
土壤
先来看一下土壤的结构:
大致可以分为:
柱状:
1.块状
2.柱状
3.片状
4.团粒状
土壤
先来看一下土壤的结构:
大致可以分为:
片状:
1.块状
2.柱状
3.片状
4.团粒状
土壤
先来看一下土壤的结构:
大致可以分为:
团粒状:
1.块状
2.柱状
3.片状
4.团粒状
土壤
思考:哪种土壤是较为理想的结构?
团粒状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较为理想的结构。
优点:
疏松多孔,使土壤既能保水又能透水,且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作用。
土壤
认识了土壤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土壤颗粒的分类:
根据矿物质颗粒的大小
可以分为:
1.砂粒
2.粉砂粒
3.黏粒
粉砂粒
土壤
认识了土壤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土壤颗粒的分类:
砂粒:
直径约为2.0~0.02mm之间
粉砂粒
粗糙有粒感,砂粒之间空隙较大,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能力差
土壤
认识了土壤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土壤颗粒的分类:
黏粒:
直径<0.02mm
粉砂粒
光滑而柔软,黏粒之间空隙很小,通气、透水性差,保水能力强
土壤
认识了土壤的结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土壤颗粒的分类:
粉砂粒:
直径约为0.02~0.002mm之间
粉砂粒
性能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性良好
土壤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但是根据它们所占比例的不同
可以分为:
1.砂土类土壤
2.黏土类土壤
3.壤土类土壤
土壤
砂土类土壤:
结构: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质地: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强,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且易流失
土壤
黏土类土壤:
结构:黏粒、粉砂粒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的时候黏,干的时候硬,通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
土壤
壤土类土壤:
结构: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大致等量,土壤质地均匀
质地: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也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土壤
壤土类土壤体积组成:
因此壤土类土壤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
练习
D
1.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 )
A. B.
C. D.
练习
C
2.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练习
D
3.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感谢观看新版科学 第四章 第二节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第二课时)
基础练习:
1.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壤土类土壤、瓦盆 B.黏土类土壤、瓷盆
C.砂土类土壤、瓦盆 D.壤土类土壤、瓷盆
2.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砂粒含量最多
②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③最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动土
④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植物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4.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5.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A.植物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植物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植物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植物缺少氧气,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6.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物质颗粒 B.腐殖质 C.空气 D.水分
7.向按下列百分比配制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 )
A.砂粒20% 粉砂粒40% 黏粒40%
B.砂粒10% 粉砂粒40% 黏粒50%
C.砂粒10% 粉砂粒30% 黏粒60%
D.砂粒20% 粉砂粒50% 黏粒30%
8.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人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9.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土壤类型成分模型,该土壤非常适宜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其中B表示的体积分数所对应的物质是
A.水分 B.空气
C.矿物质 D.有机质
10.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土壤性状是( )
①土壤结构 ②土壤肥力 ③土壤的密度 ④水分状况 ⑤通气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土壤颗粒物的粗细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量,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砂土类土壤通气性能___________, 但保水的性能很___________,容易使植物缺水; 黏土类土壤保水的性能很___________,但容易积水, 透水性能___________,这样会使植物的根腐烂;壤土类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的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水性能都___________, 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12.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 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 。
(4)你认为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3.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
(2)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提高训练:
14.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曾对滇西北高原湿地植物的多样性与土壤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不同的植物都生长在滇西北高原,所以对上壤的性状要求相同
B.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有机物
C.黏土类上壤保肥性能好,所以生活在黏土类土壤中的植物所需肥料少
D.湿地植物表现出多样性,说明滇西北高原土壤有多种不同的性状
15.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6.课外活动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长短)。
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沙土 +++ +++
4
(1)在科学实验中 .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
(3)为了通过与1号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参照上表的方法对4号盆的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等情况做出设计(填写在表中)。
(4)有同学指出,同一编号的花盆和植物至少应该3盆(株)以上。请评价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黏土类土壤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多肉植物喜爱的土壤具有疏松的特点,因为多肉植物的肉质根需要很多的氧气,在板结闷热的泥土容易腐烂,而且氧气不足会滋生大量厌氧细菌。所选择的土壤排水性也要好,同时又有一定的持水性。因此黏土类土壤和瓷盆并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B符合题意。
故选B。
2. 【答案】D
【解析】①土壤中砂粒含量最多,土壤种类不同砂粒的比例是不同的,在黏土中黏粒是最多的,错误;
②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叙述正确;
③最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土,不同植物适合生长的土壤是不同的,壤土适合较多植物的生长,叙述错误;
④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植物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叙述正确; 所以 ②④ 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3. 【答案】D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因此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但是植物光合作用是进行在植物叶绿体内,所以不能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故答案为:D
4. 【答案】A
【解析】A、 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外还有气体,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腐殖质,腐殖质越多, 土壤越肥沃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 【答案】D
【解析】土壤板结后,土壤的透气性急剧下降,导致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较少,植物的根无法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时间长以后会导致根部腐烂,进而造成植物死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 【答案】A
【解析】土壤是有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所以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故选;A。
7. 【答案】C
【解析】
比较ABCD四种土壤,其中C砂粒10%、粉砂粒30%、黏粒60%的土壤砂粒最少,黏粒最多。所以C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故选:C。
8. 【答案】C
【解析】
土壤疏松根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气,从而促进根的呼吸,根的生理活动旺盛,有利于跟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黏土的黏着力太强,不利于充足空气的进入,掺入适量的砂石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C。
9. 【答案】D
【解析】
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根据图中B所占的面积,可推知B表示的体积分数所对应的物质是有机质。
故选D。
10. 【答案】B
【解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所以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土壤性状①土壤结构,影响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②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富含无机盐;④水分状况;⑤通气状况。故答案为B。
11. 强 差 强 差 好
【解析】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砂土类土壤通气性能强,但保水的性能差,容易使植物缺水; 黏土类土壤保水的性能很强,但容易积水, 透水性能差,这样会使植物的根腐烂;壤土类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物等的比例适中,土壤通气和保水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12. 【答案】(1)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或长势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或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壤土内 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4)壤土内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
【解析】
(1)选用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目的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其好处在于使植物能正常生长。(3)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壤土类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所以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壤土类适合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或长势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或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壤土内 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4)壤土内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
13. 【答案】(1)好(2)砂粒(3)壤土类
【解析】(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好。
(2)含有较多的砂粒的土壤,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排水透气性能好。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最有利于大部分植物生长。
14.D
【解析】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状要求不同,故A错误;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需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故B错误;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故C错误;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状要求不同,湿地植物表现出多样性,可见滇西北高原土壤有多种不同的性状,故D正确。故选D。
15.C
【解析】
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而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选C。
16.
【解析】
(1)分析1号2号花盆,土壤种类和浇水量相同,光照时间不同。
(2)分析1号和3号花盆,浇水量和光照时间相同,不同的是1号时壤土,3号时沙土,所以想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种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通过与1号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设计实验时只要浇水量不同,其他变量相同均可。
(4)同一编号的花盆和植物若是一盆时,会存在偶然性,因此,至少应该3盆(株)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