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保护土壤 第1课时(课件 24张PPT+练习+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保护土壤 第1课时(课件 24张PPT+练习+解析)

资源简介

新版科学 第四章 第四节 保护土壤
(第一课时)
基础练习:
1.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2.下列能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是(  )
A.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C.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上说法都对
3.无论是在家园的花圃内,还是在大面积的农田里,或者是山林果园之中,下列物质都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4.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下列做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符合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5.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
C.人们更需要粮食 D.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6.下列与沙尘暴密切相关的是( )
A.耕地被蚕食 B.水土流失
C.土壤沙漠化 D.土壤盐渍化
7.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与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
A.多吃粗粮;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B.就地焚烧秸秆;任意排放污水﹣﹣爱护环境
C.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尽可能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资源
D.尽量步行或骑车上学,少用私家车接送;室内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低碳排放
8.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了共同创造和维护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此相符合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B.为了节约成本,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9.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10.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滳灌措施
11.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人类的命根子,而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水土流失的两个危害: 。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你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至少两个建议: ; 。
(5)保护土地资源不光是在保护农牧业,也是在保护很多动物的家园。在土壤里还生活着很多动物,如 和 。
12.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 趣 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13.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 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14.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   。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   。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   。
提高训练:
15.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16.近期,重金属铬因“毒胶囊”再次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甲、乙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同样健壮的玉米幼苗,甲盆正常浇水,乙盆浇等量的、含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三次,现象一致。
(1)这是一组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玉米幼苗要求“同时移入”“同样健壮”,是为了   。
(3)实验结论是   。
17.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围绕“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开展课题研究。
过程一:查阅相关资料后,水土流失与坡度的关系如图①所示。
过程二: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如图②所示)。
请根据其研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过程一得到的结论是   
(2)过程二中,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得到的结论是   
(3)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    (写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不论是不锈钢的餐具还是塑料餐具或瓷器餐具,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淀粉就不同了,因为淀粉是可以被微生物“吃”掉的,这样子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故选C。
2. 【答案】D
【解析】城市的发展尽量少占用农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格控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都是保护土壤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B
【解析】
化学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其残留物不仅污染土壤,也会污染水体,A不符合题意;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在土壤中经发酵会形成农家肥料,不会污染土壤,B符合题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污染了水体,经渗透或浇灌会污染土壤,C不符合题意;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含有有害的病菌,接触土壤会使土壤受到污染,D不符合题意。
4. 【答案】D
【解析】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河道畅通,防止水体污染,故A不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保护大气,故B不合题意;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可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会严重污染空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西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严重,通过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可以增加植被,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所以A、B、C错误,D选项正确。
6.C
【解析】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土壤沙漠化与沙尘暴密切相关。C符合题意。
7. 【答案】B
【解析】A. 多吃粗粮、荤素搭配,有利于均衡营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就地焚烧秸秆,任意排放污水,会对大气和水资源产生严重污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尽可能循环使用教科书,都有利于节约资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尽量步行或骑车上学,少用私家车接送;室内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都有利于低碳排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 【答案】D
【解析】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故A错误;
B.为了节约成本,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会对地下水产生严重污染,故B错误;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会严重污染空气,可能引起火灾,故C错误;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D。
9. 【答案】B
【解析】
植被覆盖可以减缓水流对土壤的侵蚀程度,所以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植被的土壤,水流得快,且水土流失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得慢,但水土流失少。治山先治水”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故选:B。
10. 【答案】C
【解析】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A正确;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B正确;C、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反而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C错误;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污染环境,D正确。故选:C。
11.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变得疏松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土地沙漠化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均可)
蚯蚓 蚂蚁
【解析】
(1)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若土壤板结,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减少,抑制根的呼吸,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变得疏松。
(2)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利用农作物的生长。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的两个危害:土地沙漠化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你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至少两个建议: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5)保护土地资源不光是在保护农牧业,也是在保护很多动物的家园。在土壤里还生活着很多动物,如蚯蚓和蚂蚁。
12. 【答案】(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
【解析】(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
13. 【答案】(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解析】(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 (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14. 【答案】(1)堆积泥沙(2)泥石流(3)少
【解析】(1)A处是疏松的泥土,经水冲刷容易冲散,从而造成泥沙堆积,(2)土质结构疏松,无任何植被保护,水量冲击大。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3)植物通过自身的枝茎叶及其埋在土体中的根系,能够较好的调节地面径流,改善土体结构,提高土体的抗侵蚀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坡面泥石流的发生。
15.水土 大气 植树造林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大气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植树造林。
16. 【答案】(1)对照;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2)控制变量(3)含铬溶液影响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解析】(1)甲组实验装置正常浇水,而乙组实验装置浇的是含有铬的溶液,然后通过对照两周后的植物生长情况,从而研究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答案为:对照;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
(2)该实验主要是为了研究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此其变量是有无铬,所以其他的量都要控制相同;故答案为:控制变量;
(3)由图中可知,正常浇水的玉米生长情况比浇含铬溶液的玉米高很多,所以铬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17. 【答案】(1)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轻。
(2)丙;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物越繁茂,水土流失越少。(3)植树种草。
【解析】(1)地形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轻;(2)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地表植被越多,水土流失越轻,地表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3)为了保持水土,其治理措施有缓坡修建梯田,坡脚建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陡坡植树种草等.(共24张PPT)
第四节 保护土壤
第一课时
回顾
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
植物的茎有哪些类型?
直立茎
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是什么?
筛管
攀缘茎
匍匐茎
缠绕茎
植物的根
关于茎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
至此花、果实、种子、根、茎、叶我们都已经学过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土壤,看一下土壤的价值
以及怎么去保护我们的土壤
保护土壤
土壤的价值: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
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和生长。
人和动物则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
保护土壤
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
世界上土壤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黑土
2.紫土
3.红壤
4.黄壤
保护土壤
1.黑土:
富含有机质,尤其是腐殖质,这使得土壤颜色较深。如东北平原,肥力高,盛产粮食作物,如玉米、大豆和小麦等。
保护土壤
2.紫土:
含有较多的特殊矿物质,通常在特定气候和化学作用下形成。如四川盆地,肥力相对较高,除了旱地粮食作物外,还多种植棉花、油菜和柑橘等。
保护土壤
3.红壤: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肥力相对较低,适合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
保护土壤
4.黄壤:
通常比红壤湿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如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山地或高原。除了常见农作物外,也能种植茶树和蔬菜。
保护土壤
我们对于土壤的改造利用:
1.在低山丘陵修剪梯田,将沼泽变为沃土。
2.在干旱山麓利用高山冰雪营造绿洲。
3.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没有的新型土壤类型。
保护土壤
土壤的流失与毁坏:
1.土壤污染:
①.白色污染:
保护土壤
土壤的流失与毁坏:
1.土壤污染:
②.工业、生活污水污染:
保护土壤
土壤的流失与毁坏:
1.土壤污染:
③.化肥、农药污染:
保护土壤
土壤的流失与毁坏:
1.土壤污染:
④.重金属污染:
保护土壤
2.水土流失:
土壤的流失与毁坏:
保护土壤
水土流失
保护土壤
3.土地沙漠化:
土壤的流失与毁坏:
保护土壤
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因为植物的根系有固定土壤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址灾害的发生。
保护土壤
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练习
B
1.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练习
D
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了共同创造和维护美丽长兴,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B.为了节约成本,污水不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练习
C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以下措施中不符合建设美丽浦江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