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4.2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
备课标 课标表述: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学科素养需要达到的水平: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认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国家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科学精神】 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公共参与】 运用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知识,针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标描述: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尝试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提出建议。 目标陈述: (1)理解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2)了解社会保障的作用。 (3)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4)理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社会保障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教学难点:完善社会保障的必要性、措施。
备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如何应对? 国家建立起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社会保障。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织密扎牢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自学梳理 导学案 2.互学探究 议题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材料:小韩:每个月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将来有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老杨:以前有病不敢看,现在有病也不怕上医院啦!城乡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扩大、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再也不担心“病根”变“穷根”了。 任奶奶:我八十岁了,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人照顾,国家每个月还给我补贴,生活真好! 小丁:妈妈身体不好,爸爸生了重病住院,家里没有了收入。村里帮助我家申请了低保,这下我可以安心上学了。 探究问题: ①以上对话涉及哪些社会保障形式?你还知道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些组成形式? ②社会保障的四种基本形式区别在哪里?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③总的来说,这些社会保障发挥了什么作用?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3.助学提升,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问题:1.材料对话涉及的社会保障有:小韩——社会保险; 老杨和任奶奶——社会福利; 小丁——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的形式还有:基本形式除了上述三种以外,还有社会优抚;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补充性质的社会保障,入慈善活动、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 问题2和3。 知识点1.(据议题问题1和2得出)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除此以外,还包括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 基本形式地位保障对象作用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 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保障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 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优抚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有利于社会稳定;鼓舞士气,提振民族精神
知识点2.(据议题问题3得出)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社会保障的重大作用) (1)必要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需要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作用:①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减震器”,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议题二:让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越扎越牢。 自学梳理 互学探究 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还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加法”——改革开放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万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这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减法”——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8年166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42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44亿人……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一张张民生基础保障网,将一个个家庭的“小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探究问题:(1)“加减”之间蕴涵着什么样的思想和理念? (2)为什么要把“民生基础保障网”越扎越牢? (3)如何让“民生基础保障网”越扎越牢?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3.助学提升: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议题分析:1.社会保障的“加减法”,体现了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构建和谐社会。 议题分析:2.第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备了构建牢固社保网的基础;第二,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1(议题问题3)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④总体要求: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练学达标 1.在社会保障内容中,被称为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________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①覆盖全民 ②城乡统筹 ③权责清晰 ④保障适度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列选项中属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措施的是 ①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②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大征缴覆盖面,规范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③农村养老保障以社区保障为主,同国家救助相结合 ④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备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