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九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1)
化学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1.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A. 缺铁会引起贫血 B. 缺碘会引起龋齿
C. 缺钙会引起成年人骨质疏松 D. 缺锌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2. 酒精灯里的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料灯帽 B. 棉质灯芯 C. 陶瓷灯芯管 D. 玻璃灯体
3. 某农业科技工作者购买的化肥有磷矿粉[Ca3(PO4)2]、NH4NO3、K2CO3等、其中K2CO3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4.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测溶液的pH D. 干燥CO2
5. 下列归类正确是
A. 常见合金:青铜、硬铝、玻璃钢 B. 营养物质:水、油脂、蛋白质
C. 常见的碱:烧碱、消石灰、纯碱 D. 清洁能源:石油、风能、太阳能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混入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入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
B 除去CuCl2溶液中的Cu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C 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D 鉴别黄铜和金 看颜色
A. A B. B C. C D. D
7.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食盐具有咸味——用作调味品 B. 酒精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
C. 铜的导电性好——用作导线 D. 二氧化碳密度大——用作制冷剂
8. 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有辛辣刺激的味道,可溶于乙醇,具有镇痛、解热等作用。下列关于姜油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姜油酮溶于乙醇中能形成溶液
B. 姜油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 姜油酮属于氧化物
D. 姜油酮中可能含有臭氧分子
9. 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用蒸发结晶法
B. 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
C. 分别将t℃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aCl
D. 20℃时,从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析出的固体的质量:KNO3<NaCl
10.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有机物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 该反应生成物是CH3CH2OH和H2O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 “典籍中的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的“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稻俗称水稻、大米,其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2)晋代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取白炭灰(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分煎合,可去除黑痣"。该反应的生成物中起到去除黑痣的主要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明代《天工开物》所记述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其中《燔石·胆矾》中记述“铁器淬于胆矾水(硫酸铜溶液)中,即成铜色也”。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4)《五金·黄金》中记述“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
(5)“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可用______方法,鉴别蚕丝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
12. “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84消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见光或受热就迅速分解。“84消毒液”常用于医疗器械、餐具、地面等处消毒。制作方法之一是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棉纤维上的天然色素之间发生复杂反应,使其褪色。不同温度下,通过实验测得“84消毒液”的ORP值(ORP可衡量“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数值越大,“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强),记录如表所示:
“84消毒液”与水的体积比 温度/℃ ORP值
1:25 3 608
1:25 16 592
1:25 52 558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一条)。
(2)下列物质不能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的是______(填字母符号)。
A. 塑料玩具 B. 教室不锈钢桌椅支架 C. 红色纯棉短袖
(3)制作“84消毒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分析表格可知使用“84消毒液”漂白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5)现要配制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84消毒液”,需要20%的“84消毒液”质量为______g。配制时,若用量筒量取20%的“84消毒液”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13. 西瓜味道甘美,适宜生长在pH=6~7的土壤中,某校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土壤是否适合种植西瓜进行了如下项目式活动。
活动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1)取少量土壤样品,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过滤操作如图1所示,该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
(2)最终某同学用pH计测得滤液的pH=3.6,得出所取土壤显______(选填“酸性”或“中性”),______(选填“适合”或“不适合”)种植西瓜。
活动二:分析土壤酸碱性的原因
【调查取证】经调查,该土地之前施用了大量硫酸铵化肥。
【查找资料】铵盐(含NH)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出猜想】土壤呈酸性的原因是含有大量的硫酸铵;
【实验验证】
(3)该兴趣小组同学取活动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 土壤中含有NH离子
步骤②:向步骤①中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______ 土壤中含有SO离子
(4)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NH4)2SO4+4O2=2HNO3+2R+H2SO4,则R的化学式是______。
活动三:设计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案
(5)用适量的石灰石粉末(主要成分CaCO3)改良上述土壤的原理如图2:
说明石灰石中的Ca2+把土壤颗粒上吸附的______(填离子符号)交换下来。
(6)假设土壤浸出液的酸只有H2SO4,写出用澄清石灰水中和H2S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4.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城市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工程,其处理流程如图,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对垃圾处理等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烟气中有SO2、HCl等有害气体,SO2与CO2的化学性质相似。
资料2:硫酸亚铁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变质。
(1)其他垃圾的处理
①发电厂焚烧垃圾时,将______能转变电能。
②烟气中的气体没有吸收,排放到空气中,除了污染大气外,可能还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废旧电池的回收
废旧电池中含有危害人类健康的镉、汞等元素。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镉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将废旧电池进行处理制得硫酸镉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锌粉,得到固体镉。
方法二:将废旧电池碾碎成细颗粒后焙烧,镉转化为氧化镉(CdO);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
①由方法一推测,镉的金属活动性比锌______(填“强”或“弱”)。
②氧化镉和炭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生锈铁制品的回收
生锈铁制品回收利用过程中,要将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____。
15. 学习小组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并探究其性质。
I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
(1)“称量”时,用______(填“镊子”或“药匙”)从试剂瓶中取出NaHCO3粉末。
(2)“溶解”时,若需量取15.0mL的水,当量筒中已有14.6mL水时,改用______(填“仪器名称”)继续加水。
II探究NaHCO3溶液性质
(3)取少量NaHCO3溶液,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______色,说明NaHCO3溶液呈碱性。
(4)取三份NaHCO3溶液,向其中分别滴入CaCl2溶液。试剂用量、浓度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NaHCO3溶液 1mL0.8% 1mL0.8% 1mL0.8%
CaCl2溶液 1滴0.1% 1滴11% 6滴11%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无色气体
①“实验3”生成的白色沉淀为CaCO3,无色气体为CO2,此外还生成NaCl和H2O,“实验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验2、3”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同,从气体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2”中没有观察到CO2逸出的原因是______。
③三组实验研究表明:1mL0.8%的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后,能否观察到明显现象与______相关。
④已知:向1mL0.8%的Na2CO3溶液中滴入1滴0.1%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设计实验鉴别浓度均为0.8%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简述实验方案(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0.1%的CaCl2溶液)
16. 酸、碱是初中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与生活、工业、实验等密切相关。
(1)厨房用炉具清洁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油脂和______(填字母符号)发生反应。
A. 盐酸 B. 熟石灰 C. 火碱
(2)工厂常用稀盐酸清洗金属器件上的铁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请写出一种合理的防锈措施:______。
(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开展了探究NaOH和CO2的反应。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后将两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填NaOH溶液或稀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cd段压强变大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7. 某兴趣小组通过镁与稀硫酸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镁的质量相等,镁条的形状一样,稀硫酸均过量),设计实验如表:
实验编号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镁的形态 溶液初始温度/℃
① 3% 粉末 30
② 3% 条状 20
③ 6% 粉末 20
④ 6% 条状 20
(1)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250mL氢气为标准,要比较各组反应速率,则以上实验还需要测出是______。
(3)实验______和______(填实验编号)是研究硫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4)测定在不同时间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数据,绘制出图1,则实验②对应的曲线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5)利用图2压力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图3锥形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18. 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实验,实验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完全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二氧化锰质量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氧气质量
68.0g ___________g 66.6g 1.6g
请计算:
(1)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福建师大附中九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1)
化学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共70分)
【11题答案】
【答案】(1)糖类 (2)KOH
(3)
(4)延展性 (5)灼烧、闻气味
【12题答案】
【答案】(1)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C
(3)
(4)温度越高,“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差
(5) ①. 200 ②. 大于
【13题答案】
【答案】(1)应用玻璃棒引流
(2) ①. 酸性 ②. 不适合
(3) ①.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 产生白色沉淀
(4)H2O (5)Al3+
(6)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化学 ②. 酸雨
(2) ①. 弱 ②. ③. 置换反应
(3)作保护气,防止硫酸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
【15题答案】
【答案】(1)药匙 (2)胶头滴管
(3)红 (4) ①. ②. 产生的 CO2 很少,全部溶解在溶液中 ③. 氯化钙溶液的浓度 ④. 分别取1mL0.8%的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向其中各加入1滴0.1%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Na2CO3 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 NaHCO3 溶液
【16题答案】
【答案】(1)C (2) ①. ②. 刷漆(合理即可)
(3) ①. NaOH溶液 ②. ③.
【17题答案】
【答案】(1)
(2)生成250mL氢气所需时间
(3) ①. ② ②. ④
(4)d (5)稀硫酸和镁反应放热,导致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18题答案】
【答案】(1)0.2 (2)解:设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5%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