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熟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与转换。2.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并进行计算。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量(如质量、体积)与微观量(如粒子数目)的桥梁和纽带:2.要紧紧抓住“物质的量”这个计算的核心。牢固建立把“其他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的这一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下列“万能恒等式”及其变形,进行各物理量的相互求算:n==c·V(aq)3.在解题的过程中,根据条件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就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其解题方法是依据变化前后某一粒子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列出守恒关系求解。1.(2024·江苏南通海门中学高一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如图为实验室中过氧乙酸消毒液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01×1023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B.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12C.过氧乙酸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8 mol·L-1D.该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11.4 mol2.(2024·江苏南通高一上段考)(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 g H2S;④0.2 mol NH3。下列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体积:②>①>③>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①>③>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2)8.4 g N2与9.6 g Rx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2,原子数目相同。则9.6 g Rx的物质的量为 mol。x值为 ,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二、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化学反应计算的方法 2CO + O2 2CO2化学计量数 2 物质的量 2 mol (1)同一个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 例1 实验室为确定一瓶稀盐酸的浓度,用0.100 mol·L-1 NaOH溶液中和25.00 mL该盐酸,当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24.50 mL,试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化学方程式列方程组法方程组法用于解决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计算,读题时找到两个已知量时,利用各物质的关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算未知量。例2 (2024·河北唐山高一检测)氧气与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CO和CO2。在标准状况下,18.8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1)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CO的质量是 g。 3.依据反应前后的差量计算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该差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求解的方法。例3 把铁棒插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铁棒质量增加了4 g,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为 。 答案精析一、应用体验1.D [由分子式可知,3.01×1023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2=1 mol,A正确;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4)∶(16×3)=6∶1∶12,B正确;由c=可知,过氧乙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2.28 mol·L-1,则200 mL溶液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2.28 mol·L-1×0.2 L=0.456 mol,C正确、D错误。]2.(1)bd (2)0.2 3 16解析 (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4物质的量为=0.3 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0.5 mol,③13.6 g H2S的物质的量为=0.4 mol,④0.2 mol NH3。相同条件下,体积:②>③>①>④;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16 g·mol-1、②36.5 g·mol-1、③34 g·mol-1、④17 g·mol-1,相同条件下,密度:②>③>④>①;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4.8 g,②HCl为18.25 g,③H2S为13.6 g,④NH3为3.4 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1.2 mol、②0.5 mol、③0.8 mol、④0.6 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2)8.4 g N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已知8.4 g N2与9.6 g Rx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2,则9.6 g Rx的物质的量为0.2 mol,Rx的摩尔质量M===48 g·mol-1,又知两者的原子数目相同,则x=3,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二、1.1 2 1 mol 2 mol (1)物质的量 (2)体积例1 0.098 mol·L-1解析 n(NaOH)=2.450×10-2L×0.100 mol·L-1=2.45×10-3mol,则 NaOH + HClNaCl+H2O化学计量数 1 1物质的量 2.45×10-3 mol n(HCl)n(HCl)==2.45×10-3mol则c(HCl)===0.098 mol·L-1。例2 (1)2∶3 (2)5.6解析 (1)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5 mol,则n(CO)+n(CO2)=0.5 mol,28 g·mol-1×n(CO)+44 g·mol-1×n(CO2)=18.8 g,计算得出n(CO)=0.2 mol,n(CO2)=0.3 mol,故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2)CO的质量为0.2 mol×28 g·mol-1=5.6 g。例3 28 g解析 Fe+CuSO4FeSO4+Cu 质量增加Δm 56 g 64 g 64 g-56 g=8 g m(Fe) 4 g则=,m(Fe)=28 g。(共61张PPT)专题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计算第3课时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熟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与转换。2.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并进行计算。内容索引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二、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时对点练><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量(如质量、体积)与微观量(如粒子数目)的桥梁和纽带: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2.要紧紧抓住“物质的量”这个计算的核心。牢固建立把“其他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的这一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下列“万能恒等式”及其变形,进行各物理量的相互求算:n====c·V(aq)3.在解题的过程中,根据条件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就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其解题方法是依据变化前后某一粒子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列出守恒关系求解。1.(2024·江苏南通海门中学高一期末)过氧乙酸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如图为实验室中过氧乙酸消毒液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01×1023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所含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1 molB.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12C.过氧乙酸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8 mol·L-1D.该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11.4 mol√由分子式可知,3.01×1023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约为×2=1 mol,A正确;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1×4)∶(16×3)=6∶1∶12,B正确;由c= mol·L-1=2.28 mol·L-1,则200 mL溶液中过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2.28 mol·L-1×0.2 L=0.456 mol,C正确、D错误。2.(2024·江苏南通高一上段考)(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 g H2S;④0.2 mol NH3。下列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体积:②>①>③>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①>③>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bd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4物质的量为=0.3 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0.5 mol,③13.6 g H2S的物质的量为=0.4 mol,④0.2 mol NH3。相同条件下,体积:②>③>①>④;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16 g·mol-1、②36.5 g·mol-1、③34 g·mol-1、④17 g·mol-1,相同条件下,密度:②>③>④>①;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4.8 g,②HCl为18.25 g,③H2S为13.6 g,④NH3为3.4 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1.2 mol、②0.5 mol、③0.8 mol、④0.6 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2)8.4 g N2与9.6 g Rx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2,原子数目相同。则9.6 g Rx的物质的量为 mol。x值为 ,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0.23168.4 g N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已知8.4 g N2与9.6 g Rx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2,则9.6 g Rx的物质的量为0.2 mol,Rx的摩尔质量M===48 g·mol-1,又知两者的原子数目相同,则x=3,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返回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二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化学反应计算的方法 2CO + O2 2CO2化学计量数 2 ____ _____ 物质的量 2 mol _______ _______(1)同一个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之比。121 mol2 mol 物质的量体积例1 实验室为确定一瓶稀盐酸的浓度,用0.100 mol·L-1 NaOH溶液中和25.00 mL该盐酸,当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24.50 mL,试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 0.098 mol·L-1n(NaOH)=2.450×10-2L×0.100 mol·L-1=2.45×10-3mol,则 NaOH + HCl===NaCl+H2O化学计量数 1 1物质的量 2.45×10-3 mol n(HCl)n(HCl)==2.45×10-3mol则c(HCl)===0.098 mol·L-1。2.依据化学方程式列方程组法方程组法用于解决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计算,读题时找到两个已知量时,利用各物质的关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算未知量。例2 (2024·河北唐山高一检测)氧气与碳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CO和CO2。在标准状况下,18.8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1)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3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5 mol,则n(CO)+n(CO2)=0.5 mol,28 g·mol-1×n(CO)+44 g·mol-1×n(CO2)=18.8 g,计算得出n(CO)=0.2 mol,n(CO2)=0.3 mol,故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2)CO的质量是 g。 5.6CO的质量为0.2 mol×28 g·mol-1=5.6 g。3.依据反应前后的差量计算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该差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求解的方法。例3 把铁棒插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铁棒质量增加了4 g,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为 。 28 gFe+CuSO4===FeSO4+Cu 质量增加Δm 56 g 64 g 64 g-56 g=8 g m(Fe) 4 g则=,m(Fe)=28 g。返回课时对点练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15题组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是①标准状况下22.4 L NH3 ②8 g He ③4 ℃时18 g H2O ④0.4 mol H3PO4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对点训练15①标准状况下22.4 L NH3 的物质的量为1.0 mol,含4 mol原子;②8 g He的物质的量为2 mol,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故含2 mol原子;③4 ℃时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3 mol原子;④0.4 mol H3PO4含0.4 mol×8=3.2 mol原子;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选A。对点训练2.(2024·江苏镇江高一上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6 g乙醇(CH3CH2OH)的体积约为22.4 LB.1.0 mol·L-1 CaCl2溶液中含Ca2+物质的量为1 molC.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氧原子的数目约为0.2×6.02×1023D.体积相等的CO和N2,质量也相等√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态,46 g乙醇的体积不是22.4 L,A项错误;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钙离子的物质的量,B项错误;相同状况下(同温同压),体积相等的CO和N2物质的量相同,两者的摩尔质量相同,故质量也相等,D项错误。对点训练3.(2023·扬州高一期中)关于0.1 mol HCl说法正确的是A.所含H原子的数目为0.2×6.02×1023B.常温常压下体积为2.24 LC.常温常压下,质量为3.65 gD.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 mol·L-1√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所含H原子的数目为0.1×6.02×1023,A项错误;0.1 mol HC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B项错误;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项错误。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O2含22NA个电子B.22.4 L O3含3NA个原子C.标准状况下,0.3 mol 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D.常温下,9.5 g MgCl2固体中含有0.2NA个离子√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22.4 L O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因此不一定含3NA个原子;标准状况下,0.3 mol 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6NA;常温下,9.5 g MgCl2固体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0.3NA个离子。对点训练题组二 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的计算5.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A.Zn+2HCl===ZnCl2+H2↑ 1 mol 1 mol 3.25 g x LB.Zn+2HCl===ZnCl2+H2↑ 65 g 1 L 3.25 g x LC.Zn+2HCl===ZnCl2+H2↑ 1 mol 22.4 L 0.05 mol x LD.Zn+2HCl===ZnCl2+H2↑ 65 g 1 mol 3.25 g x L√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对应”。对点训练6.实验室利用反应2KClO3 2KCl+3O2↑制取氧气,现有24.5 g KClO3参加反应,则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是A.2.24 L B.4.48 LC.44.8 L D.6.72 L√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24.5 g KClO3的物质的量是=0.2 mol,2KClO3 2KCl+3O2↑2 mol 3 mol0.2 mol n(O2)=,则n(O2)=0.3 mol,故产生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3 mol×22.4 L·mol-1=6.72 L。对点训练7.将过量的锌片放入500 mL CuSO4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锌片,洗净、称量,发现锌片质量比原来减少了0.5 g,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 mol· B.1 mol·C.1.5 mol· D.2 mol·√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Zn与CuSO4溶液反应时,置换出来的Cu附着在锌片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Zn+CuSO4===ZnSO4+Cu Δm 1 mol 1 g n(CuSO4) 0.5 g则=,解得n(CuSO4)=0.5 mol,所以c(CuSO4)==1 mol·。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8.(2024·苏州高一期末)已知部分被氧化的镁条1.6 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2 1.12 L,则与盐酸反应前被氧化的镁是A.1.2 g B.0.64 gC.0.4 g D.0.24 g√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点训练Mg+2HCl===MgCl2+H2↑ 24 g 22.4 L m(Mg) 1.12 Lm(Mg)=24 g×=1.2 g,m(MgO)=1.6 g-1.2 g=0.4 g;所以n被氧化(Mg)=n(MgO)==0.01 mol,m被氧化(Mg)=0.01 mol×24 g·mol-1=0.24 g,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9.一定条件下,7 g炭粉与14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1 g氧化物,则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2∶1C.2∶3 D.3∶2123456789101112131415√设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则x+y=,x+2y=(或28x+44y=21),解得x=,y=。对点训练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0.(2024·江苏宿迁高一月考)现有下列四种溶液:①400 mL 2.5 mol·L-1 HCl溶液,②250 mL 4.0 mol·L-1 HCl溶液,③200 mL 2.0 mol·L-1 MgCl2溶液,④600 mL 1.0 mol·L-1 CuCl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导电能力:①=②B.Cl-的物质的量:③>④C.②④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消耗Fe的质量比为5∶6D.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溶于400 mL水中可得①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①中c(H+)和c(Cl-)均为2.5 mol·L-1,②中c(H+)和c(Cl-)均为4.0 mol·L-1,故离子浓度:①<②,溶液的导电能力:①<②,A项错误;③n(Cl-)=0.2 L×2.0 mol·L-1×2=0.8 mol,④n(Cl-)=0.6 L×1.0 mol·L-1×2=1.2 mol,故Cl-的物质的量:③<④,B项错误;加入足量铁粉,②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消耗Fe的物质的量为0.25 L×4.0 mol·L-1×=0.5 mol,④发生反应: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Fe+CuCl2===FeCl2+Cu,消耗Fe的物质的量为0.6 L×1.0 mol·L-1=0.6 mol,故②④中消耗的Fe的质量比为5∶6,C项正确;将标准状况下22.4 L(1 mol) HCl溶于400 mL水后,溶液的体积不为400 mL,所得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不为2.5 mol·L-1,故不可得①,D项错误。11.(2023·河北保定涞源一中高一期中)将KCl、MgCl2、MgSO4溶于水配成混合溶液,溶液体积为1 L,部分离子物质的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混合溶液中MgSO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若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5 L,稀释后 溶液中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 mol·L-1C.若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 NaOH溶液 至Mg2+恰好完全沉淀,需NaOH溶液50 mLD.该混合溶液中由MgCl2电离出的Cl-浓度为0.2 mol·L-1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综合强化由图可知钾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 mol、0.2 mol、0.4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溶液中溶质为0.2 mol KCl、0.1 mol MgCl2、0.1 mol MgSO4,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稀释至5 L后溶液中c(S)==0.02 mol·L-1,B正确;综合强化若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 NaOH溶液至Mg2+恰好完全沉淀,需NaOH溶液=0.2 L=200 mL,C错误;由MgCl2电离出的Cl-浓度为=0.2 mol·L-1,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综合强化12.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碳原子数为0.1NA②标准状况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约为③1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N的数目为2NA④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⑤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⑥1 L 0.5 mol·L-1 K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AA.②⑥ B.②⑤ C.②③ D.②③⑥√123456789101112131415综合强化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故①错误;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硝酸根离子的数目,故③错误;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不同,故④错误;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无法计算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故⑥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综合强化13.(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上段考)实验室中需要11.2 L(标准状况)的二氧化碳气体,现用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计算:(1)至少需要碳酸钙质量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50.0 g(2)生成的氯化钙的物质的量是 。 0.5 mol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标准状况下,11.2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生成0.5 mol CO2,则最少需要消耗0.5 mol CaCO3,其质量为0.5 mol×100 g·mol-1=50.0 g,生成0.5 mol CaCl2。综合强化14.(2024·江苏宿迁高一期末)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0.2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质量共3.4 g,则O2的质量为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3.2 g设O2的物质的量为x,则32x+2×(0.2-x)=3.4,解得x=0.1 mol,O2的质量为0.1 mol×32 g·mol-1=3.2 g。综合强化(2)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9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m(M)=3.6 g,根据质量守恒,m(Y)=3.6 g+4.4 g-1.6 g=6.4 g,所以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 g∶3.6 g=16∶9。综合强化(3)某盐混合溶液中含有离子:Na+、Mg2+、Cl-、,测得Na+、Mg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2 mol·L-1、0.25 mol·L-1、0.4 mol·L-1,则c(S)= 。 1234567891011121314150.15 mol·L-1Na+、Mg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2 mol·L-1、0.25 mol·L-1、0.4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2c(Mg2+)=c(Cl-)+2c(S),则c(S)==0.15 mol·L-1。综合强化15.(2023·河北唐山高一上期中)标准状况下,15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注:不整除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34 g·L-1n(总)==0.5 mol。ρ==≈1.34 g·L-1。综合强化(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30 g·mol-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0 g·mol-1。综合强化(3)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7设CO2与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30,整理可得x∶y=1∶7,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之比为1∶7。综合强化(4)CO的质量分数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81.7%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故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mol,CO的质量分数为×100%≈81.7%。综合强化(5)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0.5 moln(总)=0.5 mol,CO和CO2都含有1个C原子,故混合气体中n(C)=0.5 mol。返回作业13 化学反应的计算(分值:100分)(选择题1~12题,每小题6分,共72分)题组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 NH3 ②8 g He ③4 ℃时18 g H2O ④0.4 mol H3PO4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2.(2024·江苏镇江高一上段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46 g乙醇(CH3CH2OH)的体积约为22.4 LB.1.0 mol·L-1 CaCl2溶液中含Ca2+物质的量为1 molC.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氧原子的数目约为0.2×6.02×1023D.体积相等的CO和N2,质量也相等3.(2023·扬州高一期中)关于0.1 mol HCl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H原子的数目为0.2×6.02×1023B.常温常压下体积为2.24 LC.常温常压下,质量为3.65 gD.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 mol·L-1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O2含22NA个电子B.22.4 L O3含3NA个原子C.标准状况下,0.3 mol 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D.常温下,9.5 g MgCl2固体中含有0.2NA个离子题组二 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的计算5.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A.Zn+2HCl===ZnCl2+H2↑1 mol 1 mol3.25 g x LB.Zn+2HCl===ZnCl2+H2↑65 g 1 L3.25 g x LC.Zn+2HCl===ZnCl2+H2↑1 mol 22.4 L0.05 mol x LD.Zn+2HCl===ZnCl2+H2↑65 g 1 mol3.25 g x L6.实验室利用反应2KClO32KCl+3O2↑制取氧气,现有24.5 g KClO3参加反应,则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A.2.24 L B.4.48 LC.44.8 L D.6.72 L7.将过量的锌片放入500 mL CuSO4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锌片,洗净、称量,发现锌片质量比原来减少了0.5 g,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 mol· B.1 mol·C.1.5 mol· D.2 mol·8.(2024·苏州高一期末)已知部分被氧化的镁条1.6 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H2 1.12 L,则与盐酸反应前被氧化的镁是 ( )A.1.2 g B.0.64 gC.0.4 g D.0.24 g9.一定条件下,7 g炭粉与14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1 g氧化物,则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2∶1C.2∶3 D.3∶210.(2024·江苏宿迁高一月考)现有下列四种溶液:①400 mL 2.5 mol·L-1 HCl溶液,②250 mL 4.0 mol·L-1 HCl溶液,③200 mL 2.0 mol·L-1 MgCl2溶液,④600 mL 1.0 mol·L-1 CuCl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导电能力:①=②B.Cl-的物质的量:③>④C.②④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消耗Fe的质量比为5∶6D.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溶于400 mL水中可得①11.(2023·河北保定涞源一中高一期中)将KCl、MgCl2、MgSO4溶于水配成混合溶液,溶液体积为1 L,部分离子物质的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混合溶液中MgSO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若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5 L,稀释后溶液中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 mol·L-1C.若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 NaOH溶液至Mg2+恰好完全沉淀,需NaOH溶液50 mLD.该混合溶液中由MgCl2电离出的Cl-浓度为0.2 mol·L-112.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碳原子数为0.1NA②标准状况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约为③1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N的数目为2NA④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⑤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⑥1 L 0.5 mol·L-1 K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2NAA.②⑥ B.②⑤C.②③ D.②③⑥13.(9分)(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上段考)实验室中需要11.2 L(标准状况)的二氧化碳气体,现用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计算:(1)(4分)至少需要碳酸钙质量是 。 (2)(5分)生成的氯化钙的物质的量是 。 14.(9分,每空3分)(2024·江苏宿迁高一期末)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0.2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质量共3.4 g,则O2的质量为 。 (2)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3)某盐混合溶液中含有离子:Na+、Mg2+、Cl-、,测得Na+、Mg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2 mol·L-1、0.25 mol·L-1、0.4 mol·L-1,则c(S)= 。 15.(10分)(2023·河北唐山高一上期中)标准状况下,15 g CO与CO2的混合气体体积为11.2 L。则:(注:不整除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 (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 (3)CO2和CO的体积之比是 。 (4)CO的质量分数是 。 (5)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 答案精析1.A 2.C3.C [所含H原子的数目为0.1×6.02×1023,A项错误;0.1 mol HC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B项错误;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项错误。]4.A [22.4 L O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因此不一定含3NA个原子;标准状况下,0.3 mol 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6NA;常温下,9.5 g MgCl2固体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0.3NA个离子。]5.C [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对应”。]6.D [24.5 g KClO3的物质的量是=0.2 mol,2KClO32KCl+3O2↑2 mol 3 mol0.2 mol n(O2)=,则n(O2)=0.3 mol,故产生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3 mol×22.4 L·mol-1=6.72 L。]7.B [Zn与CuSO4溶液反应时,置换出来的Cu附着在锌片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Zn+CuSO4ZnSO4+Cu Δm1 mol 1 gn(CuSO4) 0.5 g则=,解得n(CuSO4)=0.5 mol,所以c(CuSO4)==1 mol·。]8.D [Mg+2HClMgCl2+H2↑24 g 22.4 Lm(Mg) 1.12 Lm(Mg)=24 g×=1.2 g,m(MgO)=1.6 g-1.2 g=0.4 g;所以n被氧化(Mg)=n(MgO)==0.01 mol,m被氧化(Mg)=0.01 mol×24 g·mol-1=0.24 g,故选D。]9.A [设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则x+y=,x+2y=(或28x+44y=21),解得x=,y=。]10.C [①中c(H+)和c(Cl-)均为2.5 mol·L-1,②中c(H+)和c(Cl-)均为4.0 mol·L-1,故离子浓度:①<②,溶液的导电能力:①<②,A项错误;③n(Cl-)=0.2 L×2.0 mol·L-1×2=0.8 mol,④n(Cl-)=0.6 L×1.0 mol·L-1×2=1.2 mol,故Cl-的物质的量:③<④,B项错误;加入足量铁粉,②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消耗Fe的物质的量为0.25 L×4.0 mol·L-1×=0.5 mol,④发生反应:Fe+CuCl2FeCl2+Cu,消耗Fe的物质的量为0.6 L×1.0 mol·L-1=0.6 mol,故②④中消耗的Fe的质量比为5∶6,C项正确;将标准状况下22.4 L(1 mol)HCl溶于400 mL水后,溶液的体积不为400 mL,所得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不为2.5 mol·L-1,故不可得①,D项错误。]11.C [由图可知钾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 mol、0.2 mol、0.4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溶液中溶质为0.2 mol KCl、0.1 mol MgCl2、0.1 mol MgSO4,A正确;稀释至5 L后溶液中c(S)==0.02 mol·L-1,B正确;若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 NaOH溶液至Mg2+恰好完全沉淀,需NaOH溶液=0.2 L=200 mL,C错误;由MgCl2电离出的Cl-浓度为=0.2 mol·L-1,D正确。]12.B [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故①错误;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硝酸根离子的数目,故③错误;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不同,故④错误;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无法计算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故⑥错误。]13.(1)50.0 g (2)0.5 mol解析 标准状况下,11.2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生成0.5 mol CO2,则最少需要消耗0.5 mol CaCO3,其质量为0.5 mol×100 g·mol-1=50.0 g,生成0.5 mol CaCl2。14.(1)3.2 g (2)16∶9 (3)0.15 mol·L-1解析 (1)设O2的物质的量为x,则32x+2×(0.2-x)=3.4,解得x=0.1 mol,O2的质量为0.1 mol×32 g·mol-1=3.2 g。(2)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m(M)=3.6 g,根据质量守恒,m(Y)=3.6 g+4.4 g-1.6 g=6.4 g,所以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 g∶3.6 g=16∶9。(3)Na+、Mg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2 mol·L-1、0.25 mol·L-1、0.4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2c(Mg2+)=c(Cl-)+2c(S),则c(S)==0.15 mol·L-1。15.(1)1.34 g·L-1 (2)30 g·mol-1 (3)1∶7 (4)81.7% (5)0.5 mol解析 n(总)==0.5 mol。(1)ρ==≈1.34 g·L-1。(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0 g·mol-1。(3)设CO2与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30,整理可得x∶y=1∶7,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之比为1∶7。(4)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7,故C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mol,CO的质量分数为×100%≈81.7%。(5)n(总)=0.5 mol,CO和CO2都含有1个C原子,故混合气体中n(C)=0.5 mo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docx 专题2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pptx 作业13 化学反应的计算.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