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专题检测试卷(二)专题2<<<1.唐人张守节在其《史记正义》有如下翔实的记载:“河东盐池畦种,作畦若种韭一畦,天雨下池中,咸淡得均,既驮池中水上畦中,深一尺许,以日曝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若双陆(棋子)。及暮则呼为畦盐”。上述记载中未涉及到的概念或操作是A.分散系 B.分液C.蒸发 D.结晶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上述文言文主要意思是就像种地一样,垦地为畦,将卤水灌入畦内,混入雨水,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五、六日即可结晶成盐。该过程中涉及到溶液(分散系)、蒸发、结晶等,没有分液的过程,故选B。2021222.(2023·福州高一期中)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印在盛氢氧化钠试剂瓶标签上的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所以盛氢氧化钠试剂瓶标签上印有腐蚀品标志,故选D。21223.(2023·扬州高一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C.用激光笔照射鉴别淀粉胶体与碳酸钠溶液D.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蒸馏时,温度计应测量蒸气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A项错误;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会腐蚀托盘,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B项错误;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只能量取8.6 mL蒸馏水,D项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4.(2024·河北邢台高一上段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B.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C.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D.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A项,甲烷、一氧化碳为可燃气体,实验前需要验证纯度,避免爆炸;B项,氢气是可燃气体,实验前先通入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爆炸而引起安全事故;C项,在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防止温度较高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直接接触瓶底而使集气瓶炸裂;D项,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指示剂,便于观察反应的进行状态,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5.(2024·山西大同高一联考)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天平、500 mL容 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29.25 g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实验室中没有480 mL容量瓶,故需选用500 mL的容量瓶,则本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A项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顺序: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和摇匀等,故题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B项正确;2122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故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0.5 L×1 mol·L-1×58.5 g·mol-1≈29.3 g,C项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大,即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D项正确。21226.(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中)118号元素Og是由美国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合成的,其质量数为294。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8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6C.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6D.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8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其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18,中子数为294-118=176,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选B。21227.(2023·河北沧州高一期中)已知乙醇燃料电池在碱性条件下的总反应为C2H5OH+3O2+4NaOH===2Na2CO3+5H2O,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B.0.1 mol·L-1 NaOH溶液中所含的Na+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 L C2H5OH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D.该反应中有0.2 mol NaOH参加反应时生成0.2 mol Na2CO3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3.2 g 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A项正确;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所含Na+的数目,B项错误;CH3CH2OH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能用摩尔体积算出分子数,C错误;由题知有0.2 mol NaOH参加反应时应生成0.1 mol Na2CO3,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8.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可用来测定文物年代。下列有关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原子中均含有6个质子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和互为同位素D.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原子均含有6个质子,A项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项错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C项正确;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项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9.(2024·福建泉州高一段考)现有硫酸铁溶液、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钾溶液,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要使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需BaCl2的物质的量比为A.3∶2∶2 B.1∶2∶3C.1∶3∶3 D.3∶1∶1√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设Fe2(SO4)3、ZnSO4、K2SO4均为1 mol,则n(S)之比为3∶1∶1,则需要n(BaCl2)=3∶1∶1,故选D。212210.(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中)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A.利用图1装置制取蒸馏水B.利用图2装置分离汽油和水C.利用图3装置可分离溶液和胶体D.利用图4装置可制备NaCl晶体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A项,图1装置为蒸馏装置,能制取蒸馏水;B项,图2装置为分液装置,汽油和水不互溶,能用其分离;C项,图3装置为过滤装置,而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不可分离;D项,图4装置为蒸发装置,可制备NaCl晶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1.能够用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的试剂是A.硝酸银溶液 B.稀硫酸C.氢氧化钾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212212.下列对实验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A 加入萃取剂,振荡、静置后溶液不分层 萃取剂加得太多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很难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或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小孔没有对准C 蒸发时,蒸发皿破裂 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蒸发皿底部D 蒸馏时,发现冷凝管破裂 先加热后通冷凝水√2122不分层说明萃取剂和原溶液互溶,与萃取剂加得太多无关,故选A。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3.下列各原子构成的单质中,肯定能与稀盐酸反应失去电子且放出氢气的是A.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原子B.M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C.N层上的电子数与K层上的电子数相等,次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原子是C,碳单质与稀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M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是P,磷单质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N层上的电子数与K层上的电子数相等,次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是Ca,钙属于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失去电子且放出H2,故C正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有H、Be、Al等,与稀盐酸不一定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4.将a g Fe2O3、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 mL 0.05 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100 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A.0.1 mol·L-1 B.0.2 mol·L-1C.0.05 mol·L-1 D.无法计算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n(HCl)=0.05 mol·L-1×0.1 L=0.005 mol,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n(NaCl)=n(HCl)=0.005 mol,则n(NaOH)=n(NaCl)=0.005 mol,所以c(NaOH)==0.05 mol·L-1。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5.(2023·福建高一期中)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组成的植物营养液。已知某植物营养液的配方为0.1 mol KCl、0.3 mol K2SO4、0.1 mol ZnCl2和1 L H2O。若以KCl、K2SO4、ZnSO4和1 L H2O为原料配得相同组成的营养液,需三种溶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A.0.1 mol、0.2 mol、0.3 molB.0.2 mol、0.3 mol、0.1 molC.0.3 mol、0.4 mol、0.1 molD.0.3 mol、0.2 mol、0.1 mol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营养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Zn2+)=0.1 mol,n(Cl-)=0.3 mol,n(K+)=0.7 mol,n(S)=0.3 mol,根据锌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ZnSO4)=0.1 mol,此时也提供了硫酸根离子0.1 mol,再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得n(K2SO4)=0.3 mol-0.1 mol=0.2 mol,由钾离子守恒,则n(KCl)=0.7 mol-0.2 mol×2=0.3 mol,所以KCl、K2SO4、ZnSO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 mol、0.2 mol、0.1 mol,故选D。20212216.常温下,现用98%的浓硫酸(ρ=1.84 g·mL-1)配制200 mL氢离子浓度为1.00 mol·L-1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1.7 mLB.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的加入容量瓶中C.若洗涤装浓硫酸的量筒并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浓度偏大D.在量取浓硫酸时,若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 上硼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98%的浓硫酸(ρ=1.84 g·mL-1),物质的量浓度是c==mol·L-1=18.4 mol·L-1,c(H+)为1.00 mol·L-1的稀硫酸,硫酸的浓度是0.50 mol·L-1,则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 mL,A项错误;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若洗涤装浓硫酸的量筒并转移到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浓度偏大,C项正确;在量取浓硫酸时,若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稀NaHCO3溶液,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17.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 mol·L-1 B.10(2a-b) mol·L-1C.10(b-a) mol·L-1 D.10(b-2a) mol·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BaCl2与Na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l-与Ag+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每份混合溶液中的BaCl2为a mol、Cl-总物质的量为b mol,又因为在KCl中,钾离子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每份溶液中KCl对应的氯离子为(b-2a) mol,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b-2a) mol;总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与每一等份混合溶液中的浓度相同,则c(K+)==10(b-2a) mol·L-1。202122选择题18.(2023·河北保定高一期中)结晶水合物受热时能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取28.70 g ZnSO4·7H2O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0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A.ZnSO4·4H2OB.ZnSO4·3H2OC.ZnSO4·2H2OD.ZnSO4·H2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选择题28.70 g Zn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受热时失去结晶水,17.9 g ZnSO4·xH2O的物质的量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为0.1 mol,则ZnSO4·xH2O的摩尔质量为179 g·mol-1,x=1,化学式为ZnSO4·H2O,故选D。2122选择题19.(2023·福建泉州高一期中)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仪器①的名称 。 蒸馏烧瓶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选择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应选用的分离装置(填对应字母)①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用 。 B水与汽油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B。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②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用 。 C青蒿干燥破碎后,青蒿素溶于乙醚,利用乙醚提取出青蒿素,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提取液和残渣分离,选C。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③分离KCl和MnO2混合固体,用 。 CKCl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C。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④分离乙酸(沸点118 ℃)与乙醚(沸点34 ℃)的混合物,用 。 A乙酸与乙醚沸点相差较大,用蒸馏法分离,选A。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在装置B中加入10 mL碘水,然后再注入5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后,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在打开下口旋塞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后,为确定水层是否还溶有碘单质,可以选用 (填试剂名称)进行检测。 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玻璃活塞淀粉溶液萃取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在打开下口旋活塞前应先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玻璃活塞;检验碘单质用淀粉溶液,碘单质会使淀粉溶液变蓝。212220.(2023·连云港高一期中)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配制4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①计算并称量:用天平准确称量 g NaOH固体。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配制450 mL溶液,使用500 mL容量瓶,m=cVM=0.1 mol·L-1×0.5 L×40 g·mol-1=2.0 g。2122②溶解: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转移至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冷却。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2122③后续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步骤不可重复)。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c.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d.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baedc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根据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操作顺序为baedc。2122④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导致所配制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 (填字母)。 a.容量瓶中有残留的蒸馏水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bc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容量瓶中有残留的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加的液体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定容后再滴加蒸馏水,则所加液体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2122⑤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 。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新配制(2)实验室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如图所示。①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1.9 mol·L-1c== mol·L-1=11.9 mol·L-1。2122②小明同学认为该盐酸已经放置很久了,其中氯化氢或许已经挥发了一部分,为测定该盐酸实际的物质的量浓度,完成下列实验:取10.00 mL该盐酸,向该溶液中滴加2.00 mol·L-1 AgNO3标准溶液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记录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50.00 mL,则该盐酸实际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AgNO3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10.0 mol·L-12122非选择题取盐酸,加AgNO3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AgNO3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盐酸被完全消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n(HCl)=n(AgNO3)=cV=2.00 mol·L-1×50×10-3 L=0.1 mol,c(HCl)===10.0 mol·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1.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阳离子阴离子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N、Ba2+、Ag+、Mg2+溶液呈碱性,未嗅到刺激性气味且碱性溶液中无沉淀生成2122非选择题因为溶液的pH为12,即溶液呈碱性,且未嗅到气味,故不存在N,又因为加水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生成,故不存在Ba2+、Ag+、Mg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肯定存在的离子 判断依据 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C加酸后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S加酸后逸出的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2122非选择题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说明存在C,且没有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尚待检验的离子及其检验方法尚待检验的离子 检验方法 Na+、K+、S通过焰色反应可检验Na+、K+是否存在,S可用盐酸酸化后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2122非选择题经过上述两个实验,还没确定的离子有K+、Na+、S。其中K+、Na+用焰色反应检验,若火焰呈黄色,则说明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说明含有K+;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以判断是否含有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2.(2024·福建泉州高一上段考)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Cl2↑+H2↑,现电解消耗NaCl的质量为175.5 g,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溶液的质量是400 g,请计算:(1)消耗的NaCl的物质的量为 。 3 mol175.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n(NaCl)===3 mol。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33.6 L根据化学方程式2NaCl+2H2O 2NaOH+Cl2↑+H2↑,可知n(H2)=n(NaCl)=1.5 mol,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5 mol×22.4 L·mol-1=33.6 L。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生成的H2的质量为 。 3 gn(H2)=1.5 mol,m(H2)=n×M=1.5 mol×2 g·mol-1=3 g。2122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0%n(NaOH)=n(NaCl)=3 mol,溶质NaOH的质量为3 mol×40 g·mol-1=120 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2122专题检测试卷(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唐人张守节在其《史记正义》有如下翔实的记载:“河东盐池畦种,作畦若种韭一畦,天雨下池中,咸淡得均,既驮池中水上畦中,深一尺许,以日曝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若双陆(棋子)。及暮则呼为畦盐”。上述记载中未涉及到的概念或操作是 ( )A.分散系 B.分液C.蒸发 D.结晶2.(2023·福州高一期中)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印在盛氢氧化钠试剂瓶标签上的是 ( )3.(2023·扬州高一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C.用激光笔照射鉴别淀粉胶体与碳酸钠溶液D.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4.(2024·河北邢台高一上段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与其他三项的目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B.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氢气C.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向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加入一层细沙D.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5.(2024·山西大同高一联考)配制480 mL 1.0 mol·L-1 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天平、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29.25 g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6.(2023·江苏盐城高一期中)118号元素Og是由美国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合成的,其质量数为294。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8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76C.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6D.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87.(2023·河北沧州高一期中)已知乙醇燃料电池在碱性条件下的总反应为C2H5OH+3O2+4NaOH===2Na2CO3+5H2O,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B.0.1 mol·L-1 NaOH溶液中所含的Na+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 L C2H5OH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D.该反应中有0.2 mol NaOH参加反应时生成0.2 mol Na2CO38.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可用来测定文物年代。下列有关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原子中均含有6个质子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和互为同位素D.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9.(2024·福建泉州高一段考)现有硫酸铁溶液、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钾溶液,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要使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需BaCl2的物质的量比为 ( )A.3∶2∶2 B.1∶2∶3C.1∶3∶3 D.3∶1∶110.(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中)下列实验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图1装置制取蒸馏水B.利用图2装置分离汽油和水C.利用图3装置可分离溶液和胶体D.利用图4装置可制备NaCl晶体11.能够用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稀硫酸C.氢氧化钾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12.下列对实验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A 加入萃取剂,振荡、静置后溶液不分层 萃取剂加得太多B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很难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或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小孔没有对准C 蒸发时,蒸发皿破裂 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蒸发皿底部D 蒸馏时,发现冷凝管破裂 先加热后通冷凝水13.下列各原子构成的单质中,肯定能与稀盐酸反应失去电子且放出氢气的是 ( )A.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原子B.M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C.N层上的电子数与K层上的电子数相等,次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14.将a g Fe2O3、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 mL 0.05 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100 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1 mol·L-1 B.0.2 mol·L-1C.0.05 mol·L-1 D.无法计算15.(2023·福建高一期中)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组成的植物营养液。已知某植物营养液的配方为0.1 mol KCl、0.3 mol K2SO4、0.1 mol ZnCl2和1 L H2O。若以KCl、K2SO4、ZnSO4和1 L H2O为原料配得相同组成的营养液,需三种溶质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A.0.1 mol、0.2 mol、0.3 molB.0.2 mol、0.3 mol、0.1 molC.0.3 mol、0.4 mol、0.1 molD.0.3 mol、0.2 mol、0.1 mol16.常温下,现用98%的浓硫酸(ρ=1.84 g·mL-1)配制200 mL氢离子浓度为1.00 mol·L-1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1.7 mLB.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的加入容量瓶中C.若洗涤装浓硫酸的量筒并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浓度偏大D.在量取浓硫酸时,若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17.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b-2a) mol·L-1B.10(2a-b) mol·L-1C.10(b-a) mol·L-1D.10(b-2a) mol·L-118.(2023·河北保定高一期中)结晶水合物受热时能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取28.70 g ZnSO4·7H2O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10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 )A.ZnSO4·4H2OB.ZnSO4·3H2OC.ZnSO4·2H2OD.ZnSO4·H2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19.(12分)(2023·福建泉州高一期中)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 。 (2)选择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应选用的分离装置(填对应字母)①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用 。 ②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用 。 ③分离KCl和MnO2混合固体,用 。 ④分离乙酸(沸点118 ℃)与乙醚(沸点34 ℃)的混合物,用 。 (3)(2分)在装置B中加入10 mL碘水,然后再注入5 mL 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后,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在打开下口旋塞前应先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后,为确定水层是否还溶有碘单质,可以选用 (填试剂名称)进行检测。 20.(14分)(2023·连云港高一期中)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配制4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①(1分)计算并称量:用天平准确称量 g NaOH固体。 ②(1分)溶解: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转移至烧杯中, ,得到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 ③后续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步骤不可重复)。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将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c.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d.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e.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④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导致所配制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的是 (填字母)。 a.容量瓶中有残留的蒸馏水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⑤定容时,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 。 (2)实验室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如图所示。①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②小明同学认为该盐酸已经放置很久了,其中氯化氢或许已经挥发了一部分,为测定该盐酸实际的物质的量浓度,完成下列实验:取10.00 mL该盐酸,向该溶液中滴加2.00 mol·L-1 AgNO3标准溶液至 为止,记录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50.00 mL,则该盐酸实际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1.(12分)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阳离子 K+、Ba2+、Ag+、Mg2+、N、Na+阴离子 S、S、C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2)(4分)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肯定存在的离子 判断依据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3)尚待检验的离子及其检验方法尚待检验的离子 检验方法22.(8分)(2024·福建泉州高一上段考)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现电解消耗NaCl的质量为175.5 g,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溶液的质量是400 g,请计算:(1)消耗的NaCl的物质的量为 。 (2)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 (3)生成的H2的质量为 。 (4)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精析1.B 2.D 3.C 4.D 5.C 6.B7.A [3.2 g 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A项正确;体积未知,不能计算所含Na+的数目,B项错误;CH3CH2OH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能用摩尔体积算出分子数,C错误;由题知有0.2 mol NaOH参加反应时应生成0.1 mol Na2CO3,D错误。]8.B [和原子均含有6个质子,A项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项错误;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C项正确和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项正确。]9.D [设Fe2(SO4)3、ZnSO4、K2SO4均为1 mol,则n(S)之比为3∶1∶1,则需要n(BaCl2)=3∶1∶1,故选D。]10.C [A项,图1装置为蒸馏装置,能制取蒸馏水;B项,图2装置为分液装置,汽油和水不互溶,能用其分离;C项,图3装置为过滤装置,而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不可分离;D项,图4装置为蒸发装置,可制备NaCl晶体。]11.B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12.A [不分层说明萃取剂和原溶液互溶,与萃取剂加得太多无关,故选A。]13.C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原子是C,碳单质与稀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M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是P,磷单质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N层上的电子数与K层上的电子数相等,次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是Ca,钙属于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失去电子且放出H2,故C正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有H、Be、Al等,与稀盐酸不一定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14.C [n(HCl)=0.05 mol·L-1×0.1 L=0.005 mol,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n(NaCl)=n(HCl)=0.005 mol,则n(NaOH)=n(NaCl)=0.005 mol,所以c(NaOH)==0.05 mol·L-1。]15.D [营养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Zn2+)=0.1 mol,n(Cl-)=0.3 mol,n(K+)=0.7 mol,n(S)=0.3 mol,根据锌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ZnSO4)=0.1 mol,此时也提供了硫酸根离子0.1 mol,再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得n(K2SO4)=0.3 mol-0.1 mol=0.2 mol,由钾离子守恒,则n(KCl)=0.7 mol-0.2 mol×2=0.3 mol,所以KCl、K2SO4、ZnSO4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 mol、0.2 mol、0.1 mol,故选D。]16.C [98%的浓硫酸(ρ=1.84 g·mL-1),物质的量浓度是c== mol·L-1=18.4 mol·L-1,c(H+)为1.00 mol·L-1的稀硫酸,硫酸的浓度是0.50 mol·L-1,则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 mL,A项错误;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的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项错误;若洗涤装浓硫酸的量筒并转移到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则浓度偏大,C项正确;在量取浓硫酸时,若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稀NaHCO3溶液,D项错误。]17.D [BaCl2与Na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l-与Ag+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每份混合溶液中的BaCl2为a mol、Cl-总物质的量为b mol,又因为在KCl中,钾离子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每份溶液中KCl对应的氯离子为(b-2a) mol,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也为(b-2a) mol;总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与每一等份混合溶液中的浓度相同,则c(K+)==10(b-2a) mol·L-1。]18.D [28.70 g Zn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受热时失去结晶水,17.9 g ZnSO4·xH2O的物质的量也为0.1 mol,则ZnSO4·xH2O的摩尔质量为179 g·mol-1,x=1,化学式为ZnSO4·H2O,故选D。]19.(1)蒸馏烧瓶 (2)①B ②C ③C ④A (3)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玻璃活塞 淀粉溶液解析 (2)①水与汽油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B。②青蒿干燥破碎后,青蒿素溶于乙醚,利用乙醚提取出青蒿素,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提取液和残渣分离,选C。③KCl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C。④乙酸与乙醚沸点相差较大,用蒸馏法分离,选A。(3)萃取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在打开下口旋活塞前应先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玻璃活塞;检验碘单质用淀粉溶液,碘单质会使淀粉溶液变蓝。20.(1)①2.0 ②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 ③baedc ④bc ⑤重新配制 (2)①11.9 mol·L-1 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AgNO3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10.0 mol·L-1解析 (1)①配制450 mL溶液,使用500 mL容量瓶,m=cVM=0.1 mol·L-1×0.5 L×40 g·mol-1=2.0 g。②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转移至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冷却。③根据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操作顺序为baedc。④容量瓶中有残留的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加的液体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定容后再滴加蒸馏水,则所加液体体积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2)①c== mol·L-1=11.9 mol·L-1。②取盐酸,加AgNO3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AgNO3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盐酸被完全消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n(HCl)=n(AgNO3)=cV=2.00 mol·L-1×50×10-3 L=0.1 mol,c(HCl)===10.0 mol·L-1。21.(1)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N、Ba2+、Ag+、Mg2+ 溶液呈碱性,未嗅到刺激性气味且碱性溶液中无沉淀生成(2)肯定存在的离子 判断依据C 加酸后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S 加酸后逸出的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3)尚待检验的离子 检验方法Na+、K+、S 通过焰色反应可检验Na+、K+是否存在,S可用盐酸酸化后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解析 (1)因为溶液的pH为12,即溶液呈碱性,且未嗅到气味,故不存在N,又因为加水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没有沉淀生成,故不存在Ba2+、Ag+、Mg2+。(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说明存在C,且没有S。(3)经过上述两个实验,还没确定的离子有K+、Na+、S。其中K+、Na+用焰色反应检验,若火焰呈黄色,则说明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说明含有K+;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以判断是否含有S。22.(1)3 mol (2)33.6 L (3)3 g (4)30%解析 (1)175.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n(NaCl)===3 mol。(2)根据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Cl2↑+H2↑,可知n(H2)=n(NaCl)=1.5 mol,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5 mol×22.4 L·mol-1=33.6 L。(3)n(H2)=1.5 mol,m(H2)=n×M=1.5 mol×2 g·mol-1=3 g。(4)n(NaOH)=n(NaCl)=3 mol,溶质NaOH的质量为3 mol×40 g·mol-1=120 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2 专题检测试卷(二).pptx 专题检测试卷(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