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藻类和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人们食用的主要是它的叶B.蕨类植物生殖已经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限制C.银杏树开花后结的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D.被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一般都能开花结果2. 下列材料和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该用到的是( )①生理盐水 ②清水 ③稀碘液 ④消毒牙签 ⑤刀片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⑤3. 下列是某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四个视野, 属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A. B. C. D.4.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关于人体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和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B. 皮肤的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皮肤属于保护组织C.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D.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地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B.种子在恶劣环境中也能萌发C.种子富含营养物质且还有种皮的保护 D.种子寿命一般比孢子长6. 每年5~7月份是杨梅成熟的季节,把洗净的杨梅放入高度白酒中,一段时间后白酒变红了,这是哪一结构被破坏了(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7. 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在分裂前②内的染色体进行了复制B. ②中含8条染色体,则③、④中各含4条染色体C. 若甲细胞分裂5次能形成32个新细胞D. 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分裂,再是细胞质分开8. 下面四幅图片展示了植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序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9.下列四个选项中,两种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青蛙和乌龟 B.扬子鳄和青蛙 C.青蛙和蟾蜍 D.蜥蜴和蟾蜍10. 水中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使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引起“水华”“赤潮”现象B. 光彩夺目的珍珠是由河蚌的外套膜分泌形成的C. 紫色的紫菜内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也含有叶绿素D. 将四大家鱼混合养殖在一个池塘是因为它们的食性相同11. 砂糖橘皮红辄黄,香甜可口。砂糖橘可食用的部分主要属于( )A. 输导组织 B. 薄壁组织 C. 保护组织 D. 机械组织12. 对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读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均表示细胞分裂 B. B和D是组织,类型相同C. 根和血液分别属于C和E结构层次 D. F属于系统这一结构层次13. 鲤鱼、大鲵、雨蛙、东北虎这四种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鲤鱼和大鲵 B大鲵和雨蛙C雨蛙和东北虎 D大鲵和东北虎14. 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在猪的大肠中,它与草履虫结构相似(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生物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 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伸缩泡可用于呼吸 D.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15. 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木材建造房梁和柱子,主要是因为木材中有支持作用的( )A. 输导组织 B. 保护组织 C. 机械组织 D. 薄壁组织16.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发酵现象的装置,瓶内加入了适量温开水、葡萄糖和酵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瓶中加入温开水,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了水分和适宜的温度B. 加入葡萄糖的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营养C. 气球胀大增加的气体是氧气D. 取下气球能闻到酒味,说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酒精17. 16. 在明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培养液缺少A. 氧气 B. 二氧化碳C. 有机物 D. 无机盐18. 以下有关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脏和大脑结构层次都属于器官 B. DNA是遗传物质C. 大脑属于神经系统器官 D. 调节人体活动只有神经系统19. “天天吃泥土,长肉不长骨,真人不露相,帮你种稻谷”这句民间流传的经典谚语描述的动物是蚯蚓,下列关于蚯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等为食 B.蚯蚓没有骨骼,但身体分节能使其运动灵活C.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产卵D.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20. 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2024年4月迁地保护的四头江豚首次放归长江, 这将有助于改善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江豚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B.江豚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C.江豚生活在水中,体温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D.江豚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21. 桫椤(又称树蕨)、疣黑藓、金花茶、银杏等是世界珍稀植物,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图中 ___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进入细胞。(2) ____(填字母)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无花、果实、种子等,并且体内具有 ______组织,所以该类植物同B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3)C、D两类植物都能产生种子,但C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_____包被,属于被子植物。(4)除上述植物类群外,还有一类植物分布在水中,空气中的许多氧气由它提供,此类植物是_______________。22、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如图1),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富含营养物质。请回答问题:(1)图2是小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若图中a步骤操作不当,会出现___________。(2)小华用图3的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在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图4是小华观察后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一处即可)。(3)小华一层层的剥开鳞片叶时,会闻到辛辣的味道。这些刺激性物质主要来自鳞片叶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_。23. 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下面的概念图,请补充完成相关内容。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_⑥_____。24.在学习了鱼鳃的作用后,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于是进行了如下表实验:步骤 鱼缸① 鱼缸②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2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BTB溶液缓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鱼缸的水中以同样的速度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3 重复以上实验3次4 实验现象:①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②中的水呈蓝色(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1)锦鲤在水中生活,游泳主要通过 ______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离不开身体上各种 ______的协调作用。(2)步骤3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3)实验前,该小组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____________ (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4)根据实验结果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_____ (填增多或减少)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0 DAABB BBDCD11---20 BDBAC CCDCC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21. (1)B (2)A 输导(3)果皮 (4)藻类植物22、(1) ①. dbac ②. 气泡(2) ①. ② ②. 没画出细胞壁##多画出叶绿体(3)液泡23. ①. 病毒 ②. 单细胞 ③. 酵母菌 ④. 动物 ⑤. 孢子 ⑥. 被子植物24.(1)尾 鳍(2)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交替 (4)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