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时政热点专题11: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模块一 热点素材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新时代中华文化生机勃发、气象万千,向世界展示着东方文明古国的充沛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寄托家国情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活动,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过程俗称“过年”。追求和合共生 春节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春节文化中蕴含的以和为贵、和合共生,引发共鸣共情。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中国春节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张开双臂拥抱中国春节。促进文明互鉴 春节承载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品茶,听古琴,赏中华戏曲,尝传统美食……藏在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以从容姿态走向世界。以申遗为契机,架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春节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中国非遗跨越山海,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文化在文明百花园中盛放,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6日 01 版)(责编:牛镛、岳弘彬)模块二 教材链接(一)保护文化遗产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传。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问题:我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原因?答案: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③文化自信关系到文化的繁荣兴盛,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二)坚定文化自信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春节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问题1: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答案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问题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答案2:①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来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三)文明交流互鉴材料:品茶,听古琴,赏中华戏曲,尝传统美食……藏在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以从容姿态走向世界。以申遗为契机,架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问题:为什么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答案:①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模块三 技法突破(一)主观题解题“三部曲”1、看—看设问,包括设问主体是国家、政府、社会还是个人;设问角度是从单一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是综合性的“是为怎”角度;设问中的限定词是对材料的限制,还是对所运用的知识点的限制,还是对主体的限制;留意设问的分值,作为书写答案详略的参考。2、审—审材料:结合设问的要求,找到材料中对应的提示句和提示语,做好记号3、列—列答案:答案要条理清晰,按照材料中提示句的顺序或者教材知识顺序列点作答;内容逻辑严谨,夹叙夹议,准确运用教材知识点对材料中提示语分别进行解读;用语规范准确,运用学科大概念思维,精准使用书本中的政治术语,体现道法学科的核心素养。(二)相关考点链接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九年级下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三)例题分析1、试题内容春节是仪式感很强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参与其中,便能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逛庙会、游园、舞狮、烟花秀等“寻年味”民俗活动是春节的特色。唱乡音、舞乡情、观民俗、闹新春,一场场活力四射、热闹非凡的“村晚”次第开展。2024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人气旺盛,“赏乡村美景、品乡村文化、购乡村好物”成为“新年俗”。(1)从“寻年味”到“村晚”,再到“新年俗”活动的开展有何积极意义 (2)为了让外国友人进一步加深对春节的了解,感受其独特魅力,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2、分析过程看设问题号 设问主体 设问角度 设问中的限定词第1小问 国家 为什么 “寻年味”、“村晚”、“新年俗”活动的开展第2小问 青少年 怎么做 让外国友人进一步加深对春节的了解审材料题号 提示语/提示句第1小问 “寻年味”民俗活动“赏乡村美景、品乡村文化、购乡村好物”成为“新年俗”。第2小问 春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列答案题号 列答案(概括性语言或书本知识点)第1小问 ①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④能促进文化交流、坚定文化自信。第2小问 ①积极学习并传播春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②邀请国际友人参加家庭聚会或社区活动,亲身体验春节氛围;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关于春节的故事、照片和视频,扩大宣传范围;④组织文化交流项目,如中文角、书法班等,增进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模块四 学以致用一、选择题1.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B.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C. 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D. 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春节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A .一脉相承、亘古不变 B.薪火相传、天下独尊C.中西合璧、历久弥新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展示了右图漫画,你认为这节课的主题应该是( )A.全面依法治国 促进公平正义 B.弘扬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C.传承中华美德 汇聚榜样力量 D.坚持科教兴国 建设科技强国4.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②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③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增强中国人民自豪感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5.春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如今,世界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不仅成为全球文化盛事,更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这表明( )A.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中华文化被世界认可并完全接受C.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 D.文化交流就要相互借鉴融为一体6.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之际,灵境·人民艺术馆推出庆贺申遗成功“春节”数字笔墨。灵境·人民艺术馆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上持续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展示书法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以我为主,摒弃外来文化 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C.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D.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7.以春节申遗为契机,我国架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品茶,听古琴,赏中华戏曲,尝传统美食……藏在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以从容姿态走向世界。这说明我国( )A.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B.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C.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D.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8.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区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将非遗编入教材、融入课堂、引入延时服务课程,开设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等校本课程20余项,培养学生爱好者1万余名,让非遗真正在校园生根发芽。这( )①有利于学习传统文化,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③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④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9. 春节成功申遗,不仅意味着“春节”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瑰宝,还体现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就。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 )A.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B.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D.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0. 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务实行动,将有力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这表明我国( )①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③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④促进中外文明走向融合同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11. 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从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到申遗成功,中国春节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各国点亮“中国红”, 全球共庆中国年,共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春节走向世界,是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1)谈谈你对“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的认识。(2)让春节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1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2024年12月4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成绩单熠熠生辉。请你分析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原因。13.无论你身在何处,到了春节,总会想方设法回家过年。这种执念,可以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密码。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老话,到春节抢火车票的“年度战役”,中国人对家的向往,一直深深镌刻在春节里。(1)为什么中国人都有回家过年的执念?春节不仅仅只是玩耍的假期,更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家庭感情,锻炼社交能力以及开阔兴趣爱好的绝佳时间。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迎接一个充满喜悦和意义的新年!春节假期微梦想清单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春节,我要: ① 和家人一起大扫除 ② ③ ……(2)请你将春节假期微梦想清单的内容填写完整。14.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1)请你阐释春节申遗成功所蕴藏的价值。【习俗代代相传】春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承载的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从春联上的吉祥话,到饺子里包的硬币,再到贴倒福字的寓意,每一项春节习俗都在提醒我们,传统文化并不只是古老的,而是鲜活的。(2)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请你列举两项。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感受非遗之美】“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12月4日,张掖市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非遗进校园走进高台县解放街小学,剪纸、陶艺、香包制作、戏曲非遗传承人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非遗之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之美。(1)非遗进校园有什么意义?【保护传承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切实承担起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保护和传承非遗?模块五 参考答案1-5: BDBCA 6-10:BCDDA11. (1)①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接触认识中华文化。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等(2)①深入挖掘并丰富春节的核心价值与精神,推动春节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②推动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春节的国际影响力。③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创新春节文化的传播方式等12.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②各级人大、政府积极推进非遗相关立法,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③我国建立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④我国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13.(1)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等(2)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和家人一起拍张全家福;和家人一起逛庙会;读一本好书等14.(1)①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②有利于增进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③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运用传统节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赓续中华文脉。④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更多的中国色彩。等(2)祭灶神、扫尘、剪窗花、贴年画、除夕守岁、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14.(1)①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③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2)①积极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自觉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②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③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