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Chinese styl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导入新课
01
课堂小结
03
新课讲解
02
课堂练习
04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的记录中,这对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透露真名。有人认为,“微尘”是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成为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品牌。
导入新课
寻找身边的"中国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1.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我们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68—72,思考问题,并勾画相关知识点。
自主学习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强调:“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新时代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弘扬哪些传统美德?
“主席寄语”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永远前行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锐意进取的姿态,不断奋进,中国人的梦想逐一实现。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特质。
小组讨论:你知道有哪些自强不息的典型代表人物?请和小组成员分享?
探究与分享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
探究与分享
我们可以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应对挑战与困难以及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践行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动力。
要求:面对困难和挑战,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1)做自强不息的人。
知识理解
探究与分享
1981年3月,刚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的李保国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
山区生态治理,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李保国和
他的团队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
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帮助农民增收数十亿元。李保国还为群众办夜校,开展技术培训。村民们称他是“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河北大地上,让千山万岭披上了绿装,让千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分享你身边敬业乐群人物的故事,谈谈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社会意义。
全国劳动模范
雷锋:敬业奉献,乐于助人
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分享你身边敬业乐群人物的故事,谈谈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社会意义。
要求:
对待学习和工作,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意义:
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知识理解
(2)做敬业乐群的人。
基层人物邓菊萍一贯热心志愿服务,在学校工作期间,就关心贫困生和学困生,从精神到物质都尽可能地提供帮助。退休后,更是全副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尤其2017年以来,先后担任城乡帮困“近邻帮”“暖心家园”等项目负责人,共招募了50多名志愿者,先后帮扶了60多位贫困的空巢老人,30多位失独家庭。家政服务、按摩聊天、看病买药、代购代办、小型修理……她和志愿者走街串巷探访困难家庭,让关爱对象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她与团队志愿者们为困难家庭搭建起了一个温暖港湾。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材料分析
邓菊萍的行为体现了大爱无疆的精神。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扶危济困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用爱去关心他人,让世界充满温暖。
邓菊萍的行为也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只有当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和谐、美好。
材料分析
相关链接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体现:“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原因:助人者,人恒助之
要求:当他人身处困境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意义: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
(3)做扶危济困的人。
知识理解
此前,江苏一位八旬老人驾驶电动轮椅误入车流,进入一辆大货车前方的视野盲区。车辆启动后,老人被货车一路推行数百米,情况十分危急万分。此时,正好路过的“黄衣小哥”发现后,挺身而出果断掉头追车。最终成功叫停大货车,把老人救下,还帮忙拨通了老人家人的电话,直到老人家属赶到,他才默默离开现场。警方将这段视频发在网上,开始全网寻找这位见义勇为的“黄衣小哥”。近日,黄衣小哥袁建龙被找到了,当地见义勇为基金会对他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袁建龙说,当时自己没有多想,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伸出援手。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 黄衣小哥”在他人遇到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这种品质是见义勇为的重要体现。
赏析
要求: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表现: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
(4)做见义勇为的人。
知识理解
材料一:黄香温席
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侍奉长辈的道理。在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热,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温暖。
材料二: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刘秀祥
刘秀祥四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精神受到重创,从此,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随后,哥哥姐姐相继离家,从此杳无音讯,生活的重担一下全落在幼小的秀祥身上。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边照顾带病的母亲,一边打工求学,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圆梦大学后,他又依然“背着母亲上大学”。刘秀祥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青春之歌。
上述两则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黄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刘秀祥的行为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回报。
材料分析
要求:
孝敬老人,爱护亲人
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原因: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5)做孝老爱亲的人。
知识理解
阅读感悟
猫与蝴蝶是国画经典题材之一。中国人习惯称八九十岁的年纪为耄,七八十岁的年纪为耋。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猫蝶相戏,便有了“耄耋之年”的含义,寓意长寿。因此,在古代祝贺长寿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猫与蝶同框的情景。
倡导我们做孝老爱亲的人。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知识理解
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3)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4)做见义勇为的人。
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5)做孝老爱亲的人。
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课堂小结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原因
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做自强不息的人
做敬业乐群的人
做扶危济困的人
做见义勇为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课堂练习
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各地纷纷开展好人推选活动。2024年11月,2024年第三季度“湖北好人”上榜名单揭晓,共有22人上榜。其中,助人为乐5人,见义勇为4人,诚实守信4人,敬业奉献7人,孝老爱亲2人。“湖北好人”评选活动( )
①强调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
②表明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为了获得荣誉
③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④旨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