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框
课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四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包括三目。第一目“真理是客观的”,论述真理与谬误的内涵,阐明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确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帮助学生明确真理都是具体的,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第三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阐述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引导学生明确,实践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三目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三目的逻辑关系是:从真理的客观性出发,阐述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阐明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辨析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学习者分析
认知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部分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完全属于新知识,初中、高一阶段的学习并未涉及哲学常识,因此,哲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欠缺和陌生,需要在往后的学习中不断熟悉和加强理解。 实践经历:高中学生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也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多认知,但并未对所获得认知的真理性进行深入分析,也未能将这些经历凝练为哲学知识。 成长规律: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开展活动并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材料搜集、信息提取、问题分析、评价综合等环节,有利于活动型课程的开展。
学习目标确定
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及比较相关国家的不同观点,理解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正确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提高区分真理与谬误的能力,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同时列举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等内容,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科学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和合作探究,对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把握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3.法治意识: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埋作为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明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教学难点: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分析: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讲述了真理的含义和特点,说明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在很长时间内许多关于真理的知识一直被广泛争论,比如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张“有用就是真理”。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突破策略:通过对议题的辨析和合作探究,在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中深化对真理含义和特点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辨别和区分真理和谬误;学生可以列举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来说明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通过精选典型的案例,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从而通过思维碰撞,经由从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深化对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理解。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展示资料:哲学部分知识框架图,第四课第一框知识框架结构。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认识有真理和谬误之分,也知道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当然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了。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第四课第二框知识。学生分组轮流回答相关问题,回顾上一节知识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回顾上节课知识,让学生明白第四课第一框和第二框的联系,同时引出本课课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环节一:什么是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教师活动1 展示资料: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相关视频 教师提问:日本政府认为的经过处理的核污水没有污染是真理吗?什么是真理呢? 教师总结:日本排放的核污水到底有没有污染,不是日本政府认为没有就没有,而是需要实践去检验的。所以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教师提问:在本事件中,日本、美国、英国的认识与中国为什么不同?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是对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是唯一的)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析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及相关国家的不同认识,帮助学生明白真理的含义。同时也要明白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环节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教师活动2 教师提问:三角形内角和在任何时候都等于180度吗? 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就是真理的条件性。 教师提问: 辨析:1、“武松打虎是英雄”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学生活动2 学生阅读教材阅读与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明白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掌握相应的方法论,即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环节三: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师活动3 展示资料: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近平。 播放视频及相关材料 教师提问:1.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我们的航天事业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说明认识有什么特点? 2.我国对宇宙的探索会不会停止?为什么? 教师总结: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学生活动3 学生观看视频及阅读材料,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明白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环节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师活动4: 教师提问;寻找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出的真理性认识 ——议学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近平 情感升华:号召青年学生在奋斗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奋斗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学生活动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最后的议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100多年来,有了共产党,才有了对社会各方面的正确认识,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号召青年学生,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关注党的二十大,了解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 2.理论学习: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实践与真理的论述(教师提供节选资料)。
课后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获得参与感。 通过观点辨析、课前资料的查找、课上分享、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参与感和获得感。 2在探究中明晰事理。 学生探究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明白真理的特点及理解为何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在问题中提升素养。 通过设计科学的系列化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活动,在问题导向中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实现核心素养的达成。 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比如由于课堂时间的不足,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没有提及。学生分组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等。后期在教学中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