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巩固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巩固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22-23高一下·云南昭通·期末)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②“气者,理之依也”与“理主动静”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人是机器”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与“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4-25高二上·江苏盐城·期末)在空间站拍摄过程中,刘博士发现“空间站并不根据算出的轨迹走”,进而刘博士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现实的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D.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3.(23-24高二上·云南昭通·开学考试)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起源于火,又复归于火”;古代印度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
①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②都具有机械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都因其科学性而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4-25高一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在高考中送考生车队中,有看到以车牌含数字“985”的车辆开道、以车牌含数字“211”的车辆压阵。下列选项与此现象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一念不起,心止幡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3-24高二上·云南昭通·期中)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不可知论和可知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24-25高二上·浙江宁波·期末)三国时期的哲学家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是独立存在的精神。下列观点与王弼的观点归属不同哲学派别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④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4-25高二下·河南·开学考试)“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人们观察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深刻领悟到了阴阳思想的智慧。在古代哲人那里,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对立和合的两方面。可见,阴阳学说( )
①源自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探索
②科学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能够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具体指导
④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4-25高二上·四川内江·期末)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下列能与柏拉图的主张构成“对子”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4-25高一上·山西太原·阶段练习)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4-25高一上·江西宜春·期中)下列选项和漫画(以后不许叫我爹(跌),要叫兄长(凶涨))体现的哲学原理一致的观点有( )
①物有本来,事有始终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没有有同一性问题
12.(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期中)近期,“年轻人热衷寺庙旅游”“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关系与体系之间选择了佛系”“木鱼一敲,烦恼全消”等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热议。下列选项与材料反映的世界观最为一致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13.(23-24高一下·广东清远·期末)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佚名)中招聘者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22-23高一下·福建宁德·阶段练习)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4-25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智慧。下列哲学观点与其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水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③宇宙便是吾心——主观唯心主义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23-24高一下·新疆·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有的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有的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
(1)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7.(23-24高二上·湖南邵阳·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1)材料中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对哲学基本问题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巩固训练
一、单选题
1.(22-23高一下·云南昭通·期末)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②“气者,理之依也”与“理主动静”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人是机器”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与“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均为唯物主义的观点,未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
②:“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对立,②符合题意。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人是机器”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对立,③符合题意。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与“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均为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未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4-25高二上·江苏盐城·期末)在空间站拍摄过程中,刘博士发现“空间站并不根据算出的轨迹走”,进而刘博士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现实的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D.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答案】B
【详解】B:“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体现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
A:现实的世界是理念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
C: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属于唯心历史观,C不符合题意。
D: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23-24高二上·云南昭通·开学考试)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起源于火,又复归于火”;古代印度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
①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
②都具有机械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都因其科学性而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材料中的三种观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由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的,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从根本上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①④说法正确。
②:机械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局限性,②与题意不符。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具有局限性,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24-25高一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在高考中送考生车队中,有看到以车牌含数字“985”的车辆开道、以车牌含数字“211”的车辆压阵。下列选项与此现象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一念不起,心止幡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题干中通过车牌数字“985”“211”祈求好运的现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与题干哲学派别不同,①符合题意。
②:“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夸大主观能动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干属同一派别,②不符合题意。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与题干哲学派别不同,③符合题意。
④:“一念不起,心止幡静”强调意识主导,也属主观唯心主义,与题干属同一派别,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23-24高二上·云南昭通·期中)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不可知论和可知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B
【详解】ABCD: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可知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不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6.(24-25高二上·浙江宁波·期末)三国时期的哲学家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是独立存在的精神。下列观点与王弼的观点归属不同哲学派别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④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是独立存在的精神,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派别。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强调了意识依赖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王弼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故①符合题意。
②:“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王弼的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王弼的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王弼的观点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24-25高二下·河南·开学考试)“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人们观察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深刻领悟到了阴阳思想的智慧。在古代哲人那里,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对立和合的两方面。可见,阴阳学说( )
①源自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探索
②科学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能够为古代农业生产提供具体指导
④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人们观察自然界四季变化的规律,深刻领悟到了阴阳思想的智慧,这说明阴阳学说源自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探索,①正确。
④:“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对立和合的两方面”,这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④正确。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阴阳学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其局限性,没有科学回答这一问题,②错误。
③:阴阳学说属于哲学思想,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非具体指导,③错误。
故本题选B。
8.(24-25高二上·四川内江·期末)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下列能与柏拉图的主张构成“对子”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这是唯心主义思想。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是唯心主义思想,①不符合题意。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这是唯物主义思想,与唯心主义构成“对子”,②符合题意。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这是唯物主义思想,与唯心主义构成“对子”,③符合题意。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是唯心主义思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24-25高一上·山西太原·阶段练习)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①不选。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正确。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正确。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是辩证法的观点,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0.(24-25高一上·江西宜春·期中)下列选项和漫画(以后不许叫我爹(跌),要叫兄长(凶涨))体现的哲学原理一致的观点有( )
①物有本来,事有始终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漫画中的父亲在炒股时,认为孩子叫爹(跌)不吉利,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万事万物乃至这个宇宙,是因为被我看到、被我听到、被我触摸到或者被我感知到才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符合题意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是人们理性所规定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属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④符合题意。
①③:“物有本来,事有始终”和“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都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没有有同一性问题
【答案】C
【详解】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正确。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
B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思维和存在没有有同一性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BD均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C。
12.(24-25高二上·河南焦作·期中)近期,“年轻人热衷寺庙旅游”“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关系与体系之间选择了佛系”“木鱼一敲,烦恼全消”等词条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广泛热议。下列选项与材料反映的世界观最为一致的是(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答案】A
【详解】A:“上香、求佛”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A符合题意。
B: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C不符合题意。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23-24高一下·广东清远·期末)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佚名)中招聘者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答案】D
【详解】D:漫画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客观唯心主义,D符合题意。
A: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的意思是心是身体的主宰,心发挥出来就是意念,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
B: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比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运动,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22-23高一下·福建宁德·阶段练习)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流派繁多,并不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不选。
②:无论哪种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正确。
③:无论哪种哲学都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正确。
④:哲学有唯物和唯心主义之分,唯心主义又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并不都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不选。
故答案选B。
15.(24-25高二上·云南玉溪·阶段练习)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智慧。下列哲学观点与其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水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③宇宙便是吾心——主观唯心主义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正确。
②:“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错误。
③:“宇宙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正确。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二、材料分析题
16.(23-24高一下·新疆·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有的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有的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
(1)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答案】(1)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第二种人消极对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第三种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②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③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分析】背景素材:面对灾害的不同看法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可联系教材客观唯心主义。
关键词②: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可联系教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关键词③: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可联系教材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本题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
17.(23-24高二上·湖南邵阳·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1)材料中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对哲学基本问题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对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分析】背景素材:费尔巴哈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材料中蕴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并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作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可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对哲学基本问题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直接调用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作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可联系对本原论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