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5.1 家和万事兴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最为密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爱戴自己的父母,家庭和谐,万事兴旺。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存在着不和谐的声音。思考:你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履行哪些义务?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1. 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针对虐待、遗弃、家庭暴力等,提高运用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条款,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能力。 3. 培养依法维护权益和自觉孝敬父母的意识。 1. 政治认同:家庭关系既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家庭美德的引领,又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2.科学精神:全面认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明确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正常的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3.法治意识:用法律规范家庭关系与家庭成员的行为,追求家庭幸福,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4.公共参与:学会运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内容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以案说法15岁的初中生牛某成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长辈们对其甚是溺爱。牛某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制,离开父母住校的牛某时常请朋友吃、喝、玩、乐,但有限的生活费难以满足其如此高的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日渐膨胀的消货欲望,牛某伙同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杨某,在学校周边的网吧门口等处采取搜身、殴打等手段,劫取他人钱物达10次之多,影响恶劣。对此,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专家分析指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与教育不当,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有的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凡事迁就,纵容放任,使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遇到问题容易寻求偏激的方式解决。运用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为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父母应履行哪些义务,行使哪些权利 以案说法①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承担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父母要从思想、文化等方面给予子女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不仅要关注子女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给予其精神、品格上的教育。②父母要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既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健康和财产利益,也要在未成年子女给他人造成损害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③作为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使子女成为品行端正的人。一、子不教之过——育小职责大1.家庭中的亲属关系父母关系、子女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法律上表现为:权利义务关系问:这些亲属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什么关系?例如,对父母的要求:只生不养违法,只生养不教育违法,虐待子女更担责。法律依据:民法典等法律为处理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准则。(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既调整夫妻关系,也调整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关系)2.父母对子女的义务(1) 抚养义务:(三不得)①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②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③更不得有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思考:假如父母离婚,还需要抚养子女吗?【特别注意】关于抚养的情况一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对以下情况下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负担时,父母有教育抚养的义务:①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②尚在校就读的(高中及以下); ③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2.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关于抚养:离婚=无需抚养、教育子女?【相关链接2】P43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2.父母对子女的义务(2) 教育义务:父母应当让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3) 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①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②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③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特别注意】关于监护的其他情况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家庭成员中具有监护能力的其他近亲属应当承担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这些近亲属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兄、姐等。关于监护:假如父母死亡,谁来监护?(1)不成立。(2)原因: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未成年子女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小飞在学校与同学小王打架,把同学小王打伤,需要赔偿1万元的医疗费。小飞的父母以事情发生在学校为由拒绝赔偿。思考: 上述情形中家长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探究与分享一:以案说法议学活动:情景剧表演女儿:咚咚咚,开门啊,妈妈妈妈:你今天怎么回来得那么早,是不是逃课了?女儿:不是,今天老师讲完卷子就提前放学了。妈妈:什么卷子?我怎么不知道?你考了多少分?女儿:数学卷子,我这次只考了40分。妈妈(生气地一巴掌打过去):没用的东西,150分的满分居然只考了40分?女儿(被打后蹲在墙角哭泣):你从来不关心我,也不准我爸来看我,我成绩怎么可能好?妈妈:我跟你爸已经离婚了,你的抚养权归我,他有什么权利来看你,你别一天天念叨这个事情,烦死了。女儿(奔溃大哭逃出家门)退场结束结合情景剧剧情及课本内容思考:(1)你如何评价情景剧中妈妈的言行?(2)假如你遭受了家庭暴力,你会如何处理?以案说法(1)①情景剧中妈妈打了孩子一巴掌,如果情节严重,可构成虐待未成年子女。父母对子女不仅由抚养义务,也有教育义务。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②情景剧中妈妈说跟爸爸离婚,抚养权归我,爸爸没有权利来看孩子。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2)①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警。②向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村(居)委会、民政部门、未成年保护组织、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③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④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⑤拨打12338妇联在线咨询、求助。3.父母对子女的权利【看图思考】家长能不能干预孩子玩手机?为什么?(1)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的权利。(2)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和合理惩戒。3.父母对子女的权利【知识拓展】①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婚生子女是一样的。②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思考:私生子在法律上的地位与婚生子女一样吗?思考:结合视频,成年子女应该如何赡养老人?给我们什么启示?敬老是义务0 2“子欲养,亲不待”高尔基说:“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二、常回家看看——敬老是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二、常回家看看——敬老是义务二、常回家看看——敬老是义务1.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两个要求”)(1)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2)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以案说法吴某中年丧夫,育有两名子女皆已工作成家。后吴某与李某相识并结婚,但遭到子女的强烈反对。子女以其再婚为由与吴某断绝来往不管不顾。几年后李某去世,吴某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奈将自己所有的房子卖了变现,并办理了转移登记手续。吴某的子女认为卖房这事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卖房行为无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吴某两名子女的言行?以案说法①吴某子女对吴某不管不问,干涉吴某的婚姻自由,没有尽到赡养义务。②吴某子女对吴某不管不顾,属于遗弃行为。遗弃老年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③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本案中已办理转移登记手续,吴某的卖房行为是有效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当年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随着人口抚养比的不断上升,未来空巢、独居老人只会更多。还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不是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依,死有所葬”。探究与分享法律如何来解决老无所养和失独老人的养老的问题呢?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思考: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含义,要求,意义和局限性。2.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目的:含义:制度缺陷:意义:为防止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损。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②有助于防止老年人被骗取钱财的案件发生。容易限制老年人的自主决定权。故建议选择与老年人的财产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担任监护人。2.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以案说法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人生活照顾、财产管理等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2023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为这一难题作出了指引和规则参考。 老人严某某有赵甲、赵乙、赵丙三子女,老人自丈夫去世至患病住院前一直与赵甲共同生活。住院期间三子女均有看护,老人存折及证件由赵甲管理。老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三子女就老人监护事宜存在争议,起诉申请由法院指定监护人,三人均主张他人存在不利监护因素,自己最适于担任老人监护人。法院作出判决:判决指定赵甲担任严某某监护人,令其每月向赵乙、赵丙公示上一月度严某某财产管理及监护情况。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以及这一典型案例发布的意义。以案说法法律依据:根据自愿的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本案中,赵甲与老人长期共同生活,为最便利履行监护职责,法院判决指定赵甲担任严某某监护人。三子女均主张他人存在不利监护因素,因此法院令赵甲每月向赵乙、赵丙公示上一月度严某某财产管理及监护情况。意义:有利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晚年生活;有利于被指定的监护人尽心尽力、依法履职;有利于促进家庭矛盾的解决和孝亲敬老家风的建设。3.家庭失和现象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主要行为①遗弃:一个人拒绝扶(抚)养其有义务扶(抚)养的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的行为。”②家庭暴力:对家庭成员进行身体、精神上的暴力侵犯的行为,这是破坏家庭关系的祸首。③虐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有病不治、强迫过度劳动或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从身体或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的行为。(2)法律责任①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长不得遗弃未成年人;遗弃未成年人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②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有权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区分抚养、赡养和扶样抚养 赡养(扶助) 扶养(狭义)区别 定义 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学习等提供物质条件,在生活上加以妥善照料 子女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父母关心和照料 平辈人之间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相互扶助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辈对晚辈 适用于晚辈对长辈 一般适用于平辈之间联系 ①都是法律规定的家庭成员间应履行的义务,不履行这些义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都是构建和睦家庭的条件 【注】:“广义扶养”指一定范围内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没有身份、辈分之分,是抚养、扶养、赡养的统称。在民法典、刑法具体法律条文中使用“扶养”一词,即采用广义的解释。思维导图典题精练1.小军随改嫁的母亲到继父家生活,因家庭困难继父让正读初二的小军退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小军继父的行为是违法的,因为( )①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②父母有教育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③继父母与受其抚养的继子女关系适用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④父母不得遗弃未成年子女,否则要担刑事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②③:父母有教育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要让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父母与受其抚养的继子女关系适用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②③正确。①④:题干不是反映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问题,也不是遗弃未成年子女,且遗弃未成年子女未必要担刑事责任,①④排除故本题选D。典题精练2.甲和乙育有一子小甲。2023年3月,甲和乙协议离婚,11岁的小甲和甲一起生活,遂乙以此为由拒绝承担小甲的生活费。离婚后,甲心情烦闷而沉迷赌博且经常打骂小甲。2023年9月,甲隐瞒家里人用自己的A车和祖母送给小甲的玉佩偿还了赌债。关于本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离婚后,乙不抚养小甲,不再是小甲的监护人,但需支付抚养费②甲输掉祖母送给小甲的玉佩,应该对小甲承担赔偿责任③甲应该以小甲的名义要求乙支付抚养费,且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④小甲应在年满18周岁后向法院请求甲进行赔偿,期间不计算诉讼时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民法典》第27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影响父母作为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行为的,①错误。②:小甲有11岁,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祖母赠与的玉佩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小甲拥有玉佩的所有权,甲非为小甲的利益处分其财产,且未征得小甲同意,依法应对小甲承担赔偿责任,②正确。③:《民法典》96条规定的第(三)项情形,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③正确。④:《民法典》第19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民法典》第17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终止:(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三)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结合两条法律规定,④错误。故本题选C。典题精练3.沈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里7万余元“养老钱”竟然“不翼而飞”。她查看手机消费记录,发现自己有多笔某直播平台的充值记录。沈女士回想,自己并没有登录过直播平台,而此前她的手机一直是12岁的孙子在玩。这才得知,银行卡里的余额是被孙子全部充值到某游戏直播平台给主播刷礼物打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无论某直播平台的主播是否存在过错,都应该退款②孩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交易的行为无效③直播平台主播如能证明自身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④孩子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职责,应该承担部分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④:法律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无论某直播平台的主播是否存在过错,都应该退款;孩子的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应该承担部分责任,①④符合题意,③排除。②:沈女士的孙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从事的交易的行为是否有效需要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或追认,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典题精练4.小芙自父母离异后随母亲生活。父亲一直希望探望小芙,但母亲以父亲探望不利于自己管教孩子为由拒绝。母亲要求父亲支付孩子抚养费,父亲则以母亲长期阻止他探望孩子为由拒绝支付。小芙对此很苦恼,表示自己将来不会赡养父亲,并在社交网络发表声明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对他们三人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①夫妻关系、父女关系随婚姻关系的解除而自动消失②离婚后小芙母亲应协助小芙父亲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父女关系不因发表“断绝父女关系”的声明而断绝④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客体是探望、抚养、赡养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③:夫妻关系随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失,但作为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关系既不会因婚姻关系解除而消失也不会因声明断绝而断绝,①说法错误。③正确。②: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②说法正确。④: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是人身关系,其客体是人身利益,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C。典题精练5.“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尔雅》指出“善事父母为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①尊亲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 ②事亲、尊亲仅是婚生子女的义务③孝是法定人伦关系,是不可放弃的 ④事亲要求子女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④:尊亲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事亲要求子女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尊重、体贴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①④正确。②:民法典规定:子女的赡养义务适用于婚生父母子女之间、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间、构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子女之间、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②错误。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成年子女法定的义务,但不能说是法定人伦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