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解析三大诉讼 课件(共27页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解析三大诉讼 课件(共27页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二框:解析三大诉讼
第一目:诉讼及其特点
第二目:诉讼的主要类型
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权威。
科学精神:掌握诉讼、诉讼法的科学内涵。
法治意识:全面掌握我国的诉讼法,熟知诉讼法的基本要求。
公共参与:借助于具体事例,掌握诉讼的特点和类型。
核心素养
1、什么是诉讼?什么是诉讼法?
2、诉讼的特点是什么?
3、诉讼分为哪几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三类诉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结合书本p.85-p.87,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小莹酷爱文学创作。一天,她偶然发现一本署名为小琪的诗集里载有自己的作品,后来得知文学社的同学小琪擅自将社团内部讨论的稿件交给某出版社出版了。小莹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的合法权益,要求小琪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但小琪认为这是在帮小莹宣传作品,并不侵权。社团老师出面调解,小琪不仅不道歉,还认为小莹小题大做。有的同学也认为小莹没必要这么较真儿。小莹觉得很困惑,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咨询过律师后,小莹在父母的帮助下,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考:案件中,小莹的什么权益受到侵犯?小莹在维权的过程中尝试了哪些解决方式?如果你是小莹,你会采取哪种解决方式
小琪的行为侵犯了小莹对该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获得报酬权等权利
与小琪自行和解,但提出的公开赔礼道歉与赔偿经济损失要求并未获得小琪的认可,双方协商未果;
情境探究
社团老师作为第三方介人进行调解,促使二人自愿达成协议,但小琪仍不同意道歉,导致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诉讼的含义及地位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主导地位)
诉:可以排斥对方的言论,即“控诉”、“告发”、控告对方;
讼:可以将双方各执一词而相持不下的争辩、纠纷等提交公共权力机构,由其作出公平公正的裁断。
诉=言+斥
讼=言+公
(1)含义
诉讼又称“打官司”,就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
一、诉讼及其特点
2.诉讼法的含义及类型
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针对不同的诉讼类型,我国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含义:
(2)类型:
一、诉讼及其特点
知识拓展
区别程序法和实体法
程序法
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犯罪案件的程序法。
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民事案件的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定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程序法。
实体法
刑法: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犯什么罪,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民法典:调整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侵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注意:民法典≠民事诉讼法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
刑法≠刑事诉讼法
(1)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
(2)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主要包括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事法等。
3.诉讼的特点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公权性
程序性
强制性
终局性
注意: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法进行。
一、诉讼及其特点
一、诉讼及其特点
判断1:诉讼是民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诉讼是借助国家公权力,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而非民间解决纠纷机制。
判断2:诉讼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诉讼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体系中,诉讼处于主导性地位,是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和最后途径。
课堂练习
【易混易错】 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诉讼 仲裁
管辖方式 强制管辖 协议管辖
仲裁庭或审判庭组成方式  当事人不能选择审判庭的组成方式和审判员 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自主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
审理方式 实行公开审理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
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
1.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关于诉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诉讼是由人民法院依法调解纠纷的活动
②诉讼具有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特点
③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④诉讼与人民调解、仲裁一样,都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也可以是法院审判
人民调解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B
课堂练习
2.诉讼解决纠纷必须严格依法进行,针对不同的诉讼类型,我国分别颁布了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诉讼法用于(  )
①调整诉讼法律关系
②打击各种刑事犯罪
③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
④促进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适用刑事诉讼法
调解的意义,而不是诉讼法的目的
B
课堂练习
3.王某和李某因遗产继承发生纠纷,双方书面约定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后李某反悔,向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李某向法院声明双方签订了仲裁协议。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裁定驳回起诉
B.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C.裁定将案件移送某仲裁委员会审理
D.法院裁定仲裁协议无效,对案件继续审理
D
遗产继承纠纷是不能约定仲裁的
课堂练习
你知道这些分别是什么诉讼吗?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情境探究
1、诉讼三大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
2、差异表现:
3、诉讼主要差异
诉讼目的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处理犯罪案件: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处理民事案件: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处理行政争议案件: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想一想: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判刑了,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财产、或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造成的损害怎么处理?
相关链接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想一想:
民事案件民事纠纷双方都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案件只能由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这一观点对吗?
民事案件民事纠纷双方都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刑事案件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3、诉讼主要差异
提起诉讼主体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名词点击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知识拓展】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
区别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性质
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诉讼主体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只能是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举证原则
适用法律
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
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谁主张谁举证
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哪个类型的诉讼?
行政诉讼
诉讼主体是?
张某
哪个类型的诉讼?
民事诉讼
诉讼主体是?
陈某
哪个类型的诉讼?
刑事诉讼
诉讼主体是?
人民检察院
情景探究
知识拓展
《行政复议法》
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
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
申请行政复议。
【易错易混】
调解和仲裁之后还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调解后能否起诉:
①普通第三人的调解没有强制执行力,反悔后可以向法院起诉,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但经过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除外)。
②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制定的民事调解书,一旦签字就产生法律效力,不可以就同一纠纷另行起诉。
(2)仲裁后能否起诉: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一般一方当事人不服的可在15日内提起诉讼。商事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属于一裁终局,不能提起诉讼。
解决纠纷的方式
解决纠纷方式 解决纠纷主体 解决纠纷依据 解决纠纷原理 显著特征 主要优势 适合解决纠纷类型 地位和作用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当事人
当事人与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
当事人与非司法机构的第三方
当事人与人民法院
自愿协商、达成合意
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法律
当事人实力、意愿
法律法规与行业规则、习惯
法律法规
通过第三方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
通过第三方居中裁决、定分止争
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作出终局性裁判
自愿性、灵活性
自愿性、灵活性
自愿性、专业性、快捷性、灵活性、经济性
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成本投入低、社会效益高
彻底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高效、经济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解决纠纷、裁判效力高
私密性强、争议标的金额不大或对抗程度不高的纠纷
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且对抗程度相对较低的各类纠纷
商事领域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履行合同发生的劳动纠纷
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广泛适用于各类纠纷
主导地位、解决纠纷的重要与最后途径
【知识整合】
知识小结
1、下列哪一项不是民事诉讼范围(  )
A.因知识产权提起的公民甲与企业乙之间的诉讼
B.丙丁提起的离婚诉讼
C.兄弟二人因继承遗产提起诉讼
D.李某对工商局拒发营业执照提起诉讼
D
行政诉讼
课堂练习
2、2023年6月8日,某校王老师就其所在学校的领导侵犯其隐私权的行为向当地教育局书面提出申请,请求该局依法查处,并向该局寄送了申请书。教育局于2023年6月10日收到申请后没有受理、立案、处理,也未告知王老师。此案例中,王老师可(  )
①以教育局侵害其人身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
②就该校领导侵权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③对教育局行政行为不服提起仲裁
④以对教育局的行政行为不服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