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2保护人身权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人身权的重要性,掌握人身权的内容;2、理解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3、树立尊重自己人身权利和保护他人人身权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教学难点:认识人身权。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热点聚集触目惊心!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诸多行业乱像。【翻新卫生巾】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使用废料生产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涉及Babycare等品牌。【一次性内裤】河南商丘梦阳服饰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原材料存在问题,无灭菌处理。【保水虾仁】湛江尚方舟食品公司生产泡水虾仁,磷酸盐严重超标。【个人信息泄露】云企智能和绿信科技的获客软件,使用爬虫技术,偷取个人信息。启科科技通过运营商大数据偷取到的个人数据信息。思考:以上行业乱像涉及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法律是如何保护这些权利的 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方面的话题。《保护人身权》环节二:出示目标环节三:自主预习认真阅读教材P86—88,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4分钟。1、为什么要保护人身权?/人身权的重要性2、人身权包括哪些权利?/内容3、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重要性和要求是什么?4、法律怎样保护肖像权?5、什么是隐私?法律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环节四: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活动一:生活观察思考:1、以上情境反映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受到保护?情景一:生命权、健康权;情景二:隐私权;情景三:肖像权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2、法律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权利?①我们都希望拥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②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③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会造成受害人产生厌学、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受害人健康成长。思考:1、被欺凌者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生命权和健康权2、以上漫画给我们哪些启示?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②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1)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重要性: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做法:①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②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材料二:马某在网络群聊中使用了一个用同事杨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杨某看到后,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否则将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马某觉得杨某小题大做,认为自己将杨某有搞怪动作的照片制作成表情包,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群聊中,自己的行为并不侵犯杨某的肖像权。思考:1、你如何评价马某的行为 马某未经杨某同意,制作、使用、公开杨某的肖像,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2、杨某该维权吗 说说你的理由。杨某应该维权。法律保护肖像权。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再现了个人基本特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2)法律保护肖像权。① 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③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像权人同意:(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二)为实施新闻据道,不可避免地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材料三:李某和汪某是门对门的邻居。李某为了监控自家门外的情况,在其入户门上 安装了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汪某找到李某,表示这款可视门铃长期监控着自家住宅,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建议李某拆除。思考:法律会支持江某的主张吗 为什么 会支持法律保护隐私权。李某安装的可视门铃监控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摄入了汪某的住宅,侵犯了汪某的隐私权,因此,李某应当拆除或调整可视门铃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确保不会侵犯到汪某的隐私权。(3)法律保护隐私权①隐私是我们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②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③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我归纳,我总结法律如何保护人身权?①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②法律保护肖像权;③法律保护隐私权。环节五:收获平台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环节六:达标测试1、下图漫画中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隐私权B.肖像权C.生命权D.健康权【解析】本题考查肖像权。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Al换脸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故B符合题意;ACD:题文中体现的是侵犯公民的肖像权,没有体现隐私权、生命权和健康权,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2025年3月,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开展这项活动(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尊重②有助于增强未成年人守护生命安全的意识③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发生④有利于维护自身的生命和健康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①②④,符合要求,正确;③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发生,说法太绝对,应排除;故本题选D。3、李女士来到理发师小华的工作室理发时,小华将一部手机架立在镜子旁拍摄。一个月后,小华将李女士理发的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给李女士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李女士将小华起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要求小华向李女士致歉并赔偿500元。人民法院作出这一判决,是因为( )①小华侵犯了李女士的生命权 ②小华侵犯了李女士的肖像权 ③小华使用李女士的肖像未获得李女士同意④小华使用李女士的肖像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保护肖像权。①小华侵犯了李女士的生命权,说法错,应是肖像权;②正确 ;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公开他人的肖像,③小华使用李女士的肖像未获得李女士同意,正确;④小华使用李女士的肖像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错,所以选C。4、道德与法治课上,小丽同学展示了自己整理的几幅图。图中人物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父母偷看女儿的日记,侵犯了女儿的隐私权,①符合题意。超市保安搜身,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②不符合题意。偷听他人谈话,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③符合题意。盗取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④符合题意。5、在学完保护人身权后,七年级同学雅雯深有感触,写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②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③人身权包括肖像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和生命权等④生命和健康是我们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人身权的认识。①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说的是人身权的意义,正确;②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对人身权的态度,正确;③人身权包括肖像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和生命权等,错,人身权不包括受教育权;④生命和健康是我们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发生,正确;故本题选B。6、不少人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各种“晒”。有晒吃的,有晒自拍的,也有晒旅行的。但是,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下列选项中“晒”得安全的做法是( )A.小丽在网上晒出自己的手机号码 B.小军晒出自己购物的快递收货单C.小金晒出自己办理的个人身份证 D.小云晒出旅游时拍的各地风景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隐私权。小丽、小军、小金的“晒”,可能泄露自己的隐私,做法不正确;小云晒出旅游时拍的各地风景照,可以与网友分享风景美,正确;故本题选D。7、王某犯下多起抢劫案,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当地普法办联合电视台对宣判过程进行拍摄报道。王某认为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侵犯了他的肖像权,遂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电视台的行为( )①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和肖像权②已构成侵害王某的肖像权和健康权③是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没有侵犯其肖像权④依法报道违法犯罪案件,未侵犯公民基本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和健康权受法律保护,但电视台的行为是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没有侵犯其隐私权和肖像权;①②错;③④能正确,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