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3.熟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碳酸钠(Na2CO3)(1)碳酸钠是 固体,俗称 或 , 溶于水,电离方程式:______。 (2)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实验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中 产生测碳酸钠溶液的pH pH 7 碳酸钠溶液呈 性 将沾有油污的铜片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 铜片表面变 ,油污 碳酸钠溶液具有 能力 (3)Na2CO3溶液与酸、CO2的反应思考1 Na2CO3粉末遇水生成碳酸钠晶体(Na2CO3·xH2O),且在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那么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完全转变成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酸氢钠(NaHCO3)(1)碳酸氢钠是 固体,俗称 ,常温下溶解度 碳酸钠,水溶液呈 性,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3.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水溶性 Na2CO3的溶解度 NaHCO3 溶液的酸碱性 性 性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pH 热稳定性 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的 与酸反应 都放出 气体,但NaHCO3与酸反应比Na2CO3更 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4.Na2CO3和NaHCO3的用途Na2CO3 NaHCO3去污剂、洗涤剂、制玻璃、制肥皂、用于造纸、纺织、冶金等 作发酵剂、作灭火剂、医用(治疗胃酸过多)思考2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开始几乎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现象是什么?试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利用图像粗略描述上述两种情况:Ⅰ.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Ⅱ.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思考3 能否用加Ba(OH)2溶液的方法鉴别Na2CO3、NaHCO3溶液?试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正误判断(1)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2)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晶体析出 ( )(3)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加热除去 ( )(4)Na2CO3、NaHCO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 )2.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分别加到稀盐酸中,看有无气泡产生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二、侯氏制碱法1.制取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2.制取步骤(1)先把 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氨化的NaCl饱和溶液,然后再通入 。这样先形成一个 的环境,可以增大 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 (2)因为 的溶解度小于 的溶解度,所以 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加热使NaHCO3分解得到Na2CO3,生成的CO2可循环使用。 (3)在制碱工业上,所用原料CO2和NH3是由合成氨厂提供的,所以工业生产上常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联合在一起,称为“联合制碱法”。“联合制碱法”还能得到NaHCO3和NH4Cl等副产品。1.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体是CO2,B气体是NH3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2CO3·10H2O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D.第Ⅳ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结晶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第1步:NH3+CO2+H2ONH4HCO3;第2步:NH4HCO3+NaClNaHCO3↓+NH4Cl;第3步:2NaHCO3Na2CO3+H2O+CO2↑。(1)以上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纯碱属于 (填“酸”“碱”或“盐”)。 (2)有人认为“联合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C.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3)将第2步反应的滤液(氯化铵)与剩余氯化钠的混合溶液降温,氯化铵晶体大量析出,而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据图分析氯化铵能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一、1.(1)白色 纯碱 苏打 易 Na2CO32Na++C (2)白色沉淀 Ca(OH)2+Na2CO3CaCO3↓+2NaOH 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 > 碱 光亮 消失 去污 (3)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O2+H2O2NaHCO3思考1 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xH2ONa2CO3(风化是化学变化)。2.(1)白色 小苏打 小于 碱 NaHCO3Na++HC(2)NaHCO3+HClNaCl+CO2↑+H2O 2NaHCO3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3.易溶 可溶 大于 碱 碱 大 稳定 不稳定 强 能 能 CO2 剧烈思考2 (1)开始盐酸量少,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当Na2CO3完全转变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H2O+CO2↑+NaCl,产生大量气泡。(2)开始即有大量气泡,由于盐酸量多,直接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3)思考3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鉴别。Na2CO3:Ba(OH)2+Na2CO3BaCO3↓+2NaOHNaHCO3应用体验1.(1)√ (2)√ (3)√ (4)×2.B [用酒精灯加热时,外管温度高,内管温度低,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将Na2CO3放在外管中,温度高却未分解,NaHCO3放在内管中,温度低却分解,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为小苏打(NaHCO3),乙为纯碱(Na2CO3),故A项正确、B项错误;NaHCO3分解产生的水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故C项正确;Na2CO3不会分解产生CO2,故不能使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项正确。]3.B二、2.(1)NH3 CO2 弱碱性 CO2 (2)NaHCO3 NH4Cl NaHCO3应用体验1.C [侯氏制碱法中应先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再通入CO2,因为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才能析出NaHCO3晶体。]2.(1)置换反应 盐 (2)AB (3)NH4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大解析 (1)第1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第2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第3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以上反应不涉及置换反应;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2)由以上三个反应可知,二氧化碳等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制取纯碱同时生成NH4Cl,NH4Cl是一种氮肥,而第3步反应是需要加热的。(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变小且变化趋势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变化很小,则将混合溶液降温,氯化铵晶体大量析出。(共62张PPT)专题3 第二单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第2课时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3.熟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内容索引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二、侯氏制碱法课时对点练><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1.碳酸钠(Na2CO3)(1)碳酸钠是_____固体,俗称_____或_____,___溶于水,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白色纯碱苏打易(2)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实验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中 产生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碳酸钠溶液的pH pH____7 碳酸钠溶液呈____性将沾有油污的铜片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 铜片表面变_____,油污_____ 碳酸钠溶液具有_____能力白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白色沉淀CaCl2+Na2CO3===CaCO3↓+2NaCl>碱光亮消失去污(3)Na2CO3溶液与酸、CO2的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Na2CO3+CO2+H2O===2NaHCO3Na2CO3粉末遇水生成碳酸钠晶体(Na2CO3·xH2O),且在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那么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完全转变成什么?思考1思考1提示 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2CO3粉末。Na Na2ONaOH NaOH溶液 Na2CO3·xH2O Na2CO3(风化是化学变化)。2.碳酸氢钠(NaHCO3)(1)碳酸氢钠是_____固体,俗称_______,常温下溶解度_____碳酸钠,水溶液呈___性,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白色碱小苏打小于NaHCO3===Na++HC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2NaHCO3 NaHCO3+CO2↑+H2O3.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水溶性 _____ _____ Na2CO3的溶解度_____NaHCO3溶液的酸碱性 ___性 ___性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pH___热稳定性 _____ _______ 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的___易溶可溶大于碱碱大稳定不稳定强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与酸反应 ____ ____ 都放出_____气体,但NaHCO3与酸反应比Na2CO3更_____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能能CO2剧烈4.Na2CO3和NaHCO3的用途Na2CO3 NaHCO3去污剂、洗涤剂、制玻璃、制肥皂、用于造纸、纺织、冶金等 作发酵剂、作灭火剂、医用(治疗胃酸过多)(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振荡,开始几乎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原因。思考2提示 开始盐酸量少,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泡,一段时间后当Na2CO3完全转变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H2O+CO2↑+NaCl,产生大量气泡。(2)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现象是什么?试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原因。思考2提示 开始即有大量气泡,由于盐酸量多,直接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3)试利用图像粗略描述上述两种情况:Ⅰ.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Ⅱ.向盐酸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思考2提示 能否用加Ba(OH)2溶液的方法鉴别Na2CO3、NaHCO3溶液?试用化学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释原因。思考3思考3提示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不能鉴别。Na2CO3:Ba(OH)2+Na2CO3===BaCO3↓+2NaOHNaHCO31.正误判断(1)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晶体析出(3)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加热除去(4)Na2CO3、NaHCO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2.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实验装置并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甲为Na2CO3,乙为NaHCO3C.要证明物质受热能产生水,可在两支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D.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用酒精灯加热时,外管温度高,内管温度低,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将Na2CO3放在外管中,温度高却未分解,NaHCO3放在内管中,温度低却分解,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为小苏打(NaHCO3),乙为纯碱(Na2CO3),故A项正确、B项错误;NaHCO3分解产生的水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故C项正确;Na2CO3不会分解产生CO2,故不能使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项正确。3.为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分别加到稀盐酸中,看有无气泡产生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C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分别加到稀盐酸中,都产生气泡,不能鉴别,A错误;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Na2CO3加热时不易分解,B正确;Na2CO3、NaHCO3均可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C错误;二者均含有Na元素,焰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错误。归纳总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返回侯氏制碱法><二二侯氏制碱法1.制取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2.制取步骤(1)先把_____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氨化的NaCl饱和溶液,然后再通入_____。这样先形成一个_______的环境,可以增大_____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2)因为_________的溶解度小于_______的溶解度,所以________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加热使NaHCO3分解得到Na2CO3,生成的CO2可循环使用。(3)在制碱工业上,所用原料CO2和NH3是由合成氨厂提供的,所以工业生产上常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联合在一起,称为“联合制碱法”。“联合制碱法”还能得到NaHCO3和NH4Cl等副产品。NH3CO2弱碱性CO2NaHCO3NH4ClNaHCO31.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气体是CO2,B气体是NH3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2CO3·10H2O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D.第Ⅳ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结晶√侯氏制碱法中应先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再通入CO2,因为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才能析出NaHCO3晶体。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第1步:NH3+CO2+H2O===NH4HCO3;第2步:NH4HCO3+NaCl===NaHCO3↓+NH4Cl;第3步:2NaHCO3 Na2CO3+H2O+CO2↑。(1)以上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纯碱属于____(填“酸”“碱”或“盐”)。 置换反应盐第1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第2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第3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以上反应不涉及置换反应;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2)有人认为“联合制碱法”有以下优点,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物可作为原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氮肥C.反应均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AB由以上三个反应可知,二氧化碳等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制取纯碱同时生成NH4Cl,NH4Cl是一种氮肥,而第3步反应是需要加热的。(3)将第2步反应的滤液(氯化铵)与剩余氯化钠的混合溶液降温,氯化铵晶体大量析出,而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据图分析氯化铵能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大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变小且变化趋势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变化很小,则将混合溶液降温,氯化铵晶体大量析出。返回课时对点练12345678910对点训练题组一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1.碳酸氢钠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炼、金属热处理,以及纤维、橡胶工业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B.碳酸氢钠药片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12345678910对点训练A项,碳酸钠显碱性,可处理废水中的酸,正确;B项,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C项,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但不能说明没有K+,钾离子检验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错误;D项,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错误。对点训练2.(2024·江苏红桥高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别向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少量水,温度变化不同B.溶解度:Na2CO3>NaHCO3C.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NaHCO3,糕点生产也可以用NaHCO3D.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白色沉淀,而加入Na2CO3溶液中则产生白色沉淀√12345678910对点训练12345678910Na2C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NaHC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A正确;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HCO3分别向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都能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D错误。对点训练3.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如图几种实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Ⅰ中的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快的是NaHCO3B.当稀盐酸足量时,装置Ⅰ中气球鼓起体积较小的是NaHCO3C.加热装置Ⅱ,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侧的白色固体是NaHCO3D.装置Ⅲ也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12345678910对点训练123456789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盛放碳酸氢钠的气球鼓得更快,说明产生气体速率快的是碳酸氢钠,A正确;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多,故气球鼓起体积较大的是碳酸氢钠,B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受热不反应,故可以用来鉴别两者,C、D正确。4.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CO2(HCl),将气体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中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对点训练12345678910Na2CO3和Na2SO4均能与Ba(OH)2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A.制取纯净的CO2 B.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固体 D.干燥NaHCO3对点训练题组二 侯氏制碱法5.(2023·南京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2345678910√对点训练12345678910A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得到的CO2气体含有氯化氢杂质;B项,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长进短出;D项,干燥碳酸氢钠晶体应该在干燥器中进行。对点训练6.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氏制碱法,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以便除去HCl气体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污染性气体逸出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12345678910对点训练甲装置用于制备CO2,而用图中药品制备的CO2气体中会含有HCl,所以用乙装置来除去所含的HCl,盛放的试剂应为饱和NaHCO3溶液;12345678910丙装置中主要发生反应生成NaHCO3,而且NaHCO3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结束后可直接通过过滤进行分离;丁装置中使用倒扣的漏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7.过量的NaHCO3与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物质应是A.Na2O和Na2O2 B.Na2O2和Na2CO3C.Na2CO3 D.Na2O√12345678910综合强化两种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aHCO3 Na2CO3+H2O+C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NaOH+CO2===Na2CO3+H2O。因NaHCO3是过量的,又充分加热,有足够的CO2使Na2O2最终全部转化为Na2CO3,过量的NaHCO3也完全分解生成Na2CO3,而Na2CO3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故最后排出产生的气体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12345678910综合强化8.(2024·四川眉山高一期末)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如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核心元素价态的视角看,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从H元素的价态分析,NaH常用作还原剂B.物质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淡黄色固体②可用于呼吸面具,参与反应的②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若要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12345678910综合强化淡黄色固体②是Na2O2,Na2O2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降低为-2价,则参与反应的②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错误。12345678910综合强化9.(2024·石家庄高一期末)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X为空气,反应前和反应后均需通一段时间气体XB.装置A、B之间应加干燥装置C.a装置内试剂可选用无水氯化钙D.缺少a装置会导致所测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12345678910√综合强化12345678910X不能为空气,空气含CO2和水蒸气,影响生成的CO2质量的测定,A错误;装置B中的碱石灰吸收生成的CO2和水可知固体的质量差,装置A、B之间可以不加干燥装置,B错误;综合强化a装置内应装碱石灰,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进入装置B影响测定结果,C错误;12345678910没有a装置,测定CO2、H2O的质量偏大,NaHCO3的质量分数偏高,会导致所测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D正确。综合强化10.(2024·河北沧州高一月考)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坯发起形成多孔组织的,使食品具有松软和酥脆特点的一类物质,其有效物质为NaHCO3。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某膨松剂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①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各装置中试剂皆过量。②在加热情况下的产气量(CO2)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综合强化12345678910(1)装置A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 ,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2)将一定质量的膨松剂置于装置B中,B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强化12345678910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D,影响实验2NaHCO3Na2CO3+H2O+CO2↑综合强化12345678910膨松剂的有效物质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3)实验时先连接好装置A、B和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量装置 的质量差即为膨松剂的产气量。 综合强化12345678910排干净生成的二氧化碳,让其全部被吸收,以减小误差D综合强化12345678910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膨松剂分解产生的CO2。(5)如果取5 g膨松剂样品,测得产气量为0.44 g,则该膨松剂的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为 。 综合强化1234567891033.6%综合强化123456789105 g样品生成CO2的质量为0.44 g,根据2NaHCO3 Na2CO3+H2O+CO2↑知,5 g膨松剂样品中含1.68 g碳酸氢钠,则该膨松剂的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为×100%=33.6%。返回作业2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值:100分](选择题1~5题,每小题8分,6~9题,每小题9分,共76分)题组一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1.碳酸氢钠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还可用于电影制片、鞣革、选矿、冶炼、金属热处理,以及纤维、橡胶工业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B.碳酸氢钠药片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2.(2024·江苏红桥高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向Na2CO3和NaHCO3固体中加入少量水,温度变化不同B.溶解度:Na2CO3>NaHCO3C.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NaHCO3,糕点生产也可以用NaHCO3D.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白色沉淀,而加入Na2CO3溶液中则产生白色沉淀3.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如图几种实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中的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快的是NaHCO3B.当稀盐酸足量时,装置Ⅰ中气球鼓起体积较小的是NaHCO3C.加热装置Ⅱ,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侧的白色固体是NaHCO3D.装置Ⅲ也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4.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CO2(HCl),将气体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中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题组二 侯氏制碱法5.(2023·南京高一期中)下列有关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纯净的CO2 B.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固体 D.干燥NaHCO36.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氏制碱法,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以便除去HCl气体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污染性气体逸出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7.过量的NaHCO3与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物质应是 ( )A.Na2O和Na2O2 B.Na2O2和Na2CO3C.Na2CO3 D.Na2O8.(2024·四川眉山高一期末)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如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核心元素价态的视角看,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从H元素的价态分析,NaH常用作还原剂B.物质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淡黄色固体②可用于呼吸面具,参与反应的②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若要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9.(2024·石家庄高一期末)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X为空气,反应前和反应后均需通一段时间气体XB.装置A、B之间应加干燥装置C.a装置内试剂可选用无水氯化钙D.缺少a装置会导致所测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10.(28分,每空4分)(2024·河北沧州高一月考)膨松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面坯发起形成多孔组织的,使食品具有松软和酥脆特点的一类物质,其有效物质为NaHCO3。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某膨松剂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①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各装置中试剂皆过量。②在加热情况下的产气量(CO2)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1)装置A中NaOH溶液的作用为 ,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2)将一定质量的膨松剂置于装置B中,B中发生的反应为 。 (3)实验时先连接好装置A、B和C,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点燃酒精灯开始实验;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实验结束后称量装置 的质量差即为膨松剂的产气量。 (5)如果取5 g膨松剂样品,测得产气量为0.44 g,则该膨松剂的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为 。 答案精析1.A 2.D 3.B 4.D 5.C6.B [甲装置用于制备CO2,而用图中药品制备的CO2气体中会含有HCl,所以用乙装置来除去所含的HCl,盛放的试剂应为饱和NaHCO3溶液;丙装置中主要发生反应生成NaHCO3,而且NaHCO3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结束后可直接通过过滤进行分离;丁装置中使用倒扣的漏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7.C [两种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aHCO3Na2CO3+H2O+C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NaOH+CO2Na2CO3+H2O。因NaHCO3是过量的,又充分加热,有足够的CO2使Na2O2最终全部转化为Na2CO3,过量的NaHCO3也完全分解生成Na2CO3,而Na2CO3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故最后排出产生的气体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8.C [淡黄色固体②是Na2O2,Na2O2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降低为-2价,则参与反应的②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错误。]9.D [X不能为空气,空气含CO2和水蒸气,影响生成的CO2质量的测定,A错误;装置B中的碱石灰吸收生成的CO2和水可知固体的质量差,装置A、B之间可以不加干燥装置,B错误;a装置内应装碱石灰,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进入装置B影响测定结果,C错误;没有a装置,测定CO2、H2O的质量偏大,NaHCO3的质量分数偏高,会导致所测Na2CO3的质量分数偏低,D正确。]10.(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D,影响实验(2)2NaHCO3Na2CO3+H2O+CO2↑(3)排干净生成的二氧化碳,让其全部被吸收,以减小误差(4)D(5)33.6%解析 (2)膨松剂的有效物质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膨松剂分解产生的CO2。(5)5 g样品生成CO2的质量为0.44 g,根据2NaHCO3Na2CO3+H2O+CO2↑知,5 g膨松剂样品中含1.68 g碳酸氢钠,则该膨松剂的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为×100%=33.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docx 专题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pptx 作业2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