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By Yushen
统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5课——明朝的统治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
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统编版(2025)七年级上册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援朝战争
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课程标准: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1.西洋
西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东洋:明初,人们通常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西洋
东洋
请你在地图上找到西洋的地理位置。
一、郑和下西洋
2.郑和
郑和(1371-1433)(邮票)
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回族。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
郑和幼年时因明军进攻云南,12岁时被掳至南京阉割成太监,后进入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役中,郑和随朱棣起兵有功,在朱棣争夺帝位中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后来被明成祖朱棣选中担任正使,开启下西洋的壮举。
从战俘到钦差
一、郑和下西洋
3、背景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4、支持者
明成祖(朱棣)
5、目的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展示中国富强 ;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奇珍
材料: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一、郑和下西洋
6.条件
请你结合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
永乐元年…… 是岁,天下户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口五千一百四十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四,田八百四十九万六千五百二十三顷。夏秋二税,米麦三千一百二十一万七千五百三十四石,丝绵二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斤,绵花绒五十八万三千三百二十四斤,布帛一百三十三万四千五百九十八疋。 ——《明太宗实录》
①物质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②技术条件:海船建造技术先进,航海技术的提高。
郑和宝船 明朝的指南针
一、郑和下西洋
材料研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Q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
此碑是郑和等人第七次下西洋前夕所立,俗称郑和碑。
①经济基础:明朝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②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③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④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6.条件
一、郑和下西洋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最远航程
特点
货物
地位
7.概况
Q请你观看视频,完成郑和下西洋概况表格的填写。
1405-1433年
七次
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
一、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非洲
东海岸
红海沿岸
Q观察郑和远航的路线和方向。找出郑和航海到过的国家和地区。
越南
《榜葛刺进麒麟图》
榜葛刺,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刺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南亚人民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阿拉伯人民欢迎
郑和船队的到来
非洲人民欢迎
郑和船队的到来
一、郑和下西洋
8.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意义:郑和下西洋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所到之处,郑和都要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以此展示大国风度。每次出海都满载瓷器、茶叶等,当粕队靠近当地时,居民纷纷跑来交易,郑和也换回奇珍异宝、药材等。据统计,明成祖在位期间,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
——摘编自朱桂香《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
明朝《郑和航海图》(局部)这幅图描绘了郑和航海路线,以及沿途的港湾、岛礁、
城市等。
一、郑和下西洋
明初的对外交往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其中,1414年,他派陈诚携带国书和丝绸、布匹等礼品出使中亚各国。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知识拓展
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
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
下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倭国
倭寇
倭患
古代日本
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难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之为“倭寇”。
树婴孩杆上,沃(浇)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推测)男女,刳(剖开)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丘陵)。
——《明史纪事本末》
放火
抢劫
虐杀百姓
“倭患”
1、倭患
二、戚继光抗倭
(1)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2)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3)严厉的海禁政策;
(4)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地理上靠近日本。
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这样一些中国商人是后期倭寇的主体。
——(日本)山根幸夫《明帝国与日本》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虔台倭纂》
2、倭患严重的原因
滨海细民(平民),以海禁太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为盗。
——《嘉靖平倭祗役纪略》
二、戚继光抗倭
人物介绍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人,生于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至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止止堂集》
3、戚继光抗倭
(1)第一阶段:
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
(2)第二阶段:
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概况
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倭变事略》
①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②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胜利原因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三、戚继光抗倭
②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向中国请求援助。
①明朝,朝鲜等周边国家向中国纳贡称臣,中国对他们的国王进行册封。
明朝继承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国王进行册封。明朝万历年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背景
请你归纳援朝战争的背景。
2.意义
请你根据课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日本: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
②中国: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
③东亚: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援朝战争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1.背景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经过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沿海地区,都被赶走。
16世纪
葡萄牙殖民者买通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
1553年
1573年
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后来,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管理。
1999年
12月20日
澳门回归,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16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前期
明朝后期
援朝战争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
政治腐败
海防松弛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启示:我们要重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加强海洋权益的保护。
郑和七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感悟: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关键。
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关系
1.(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明朝时期,招募义乌、金华的剽悍壮丁,教习击刺之法更新火器兵械,打击倭寇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戚继光 D.郑成功
c
课堂反馈
2.(2024·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郑和远航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凡七次,经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海口和非洲东岸。”把材料中的时间换算成世纪年代应是( )
A.14世纪30年代 B.14世纪40年代
C.15世纪30年代 D.15世纪40年代
c
课堂反馈
3.(2024·北京·中考真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 )
遗址出水的青花人物纹罐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 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 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反馈
4.(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原产于中东地区的苏麻离青(颜料),于明朝永乐年间大量引入我国。这得益于(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c
课堂反馈
5.(2024·青海·中考真题)根据下图所给出的信息,请你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A.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B.唐朝时期对外交流
C.宋朝时期海外贸易 D.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d
课堂反馈
6.(2024·广东·中考真题)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
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
b
课堂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