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升初易错题真题重组卷(提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 西师大版一、选择题1.已知a是一个两位数,b是一个三位数,若把b放在a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是( )。A.100b+a B.10b+a C.b+a D.1000a+b2.教室里的面积一定,教室里的人数和人均占地的面积( )。A.成反比例 B.成正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3.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A. B.3倍 C. D.2倍4.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一个非零自然数,得到的分数值一定( )。A.与原分数相等 B.比原分数大 C.比原分数小 D.无法确定5.从甲盐库取出的盐运到乙盐库,这时两个盐库所存的盐的质量相等,原来甲盐库和乙盐库的存盐质量的比是( )。A.5∶3 B.4∶5 C.6∶5 D.5∶4二、填空题6.==7÷( )=( )%=( )(填小数)。7.1.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8.如下图,一张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撕去的这个角是( )°,原来这张纸片的形状是( )三角形,也是( )三角形。9.如果a÷b=c(a、b、c都是非零的自然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10.小学六年级女生1分钟跳绳的及格标准是65个。如果超过标准用正数表示,那么低于标准的个数就用负数表示。有5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录为﹢35,﹣2,﹢22,0,﹢15,这5位同学跳绳个数的平均数是 个,这5位同学的及格率是 。11.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若正方形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12.一根长方体木条长8分米,锯掉,剩下部分的长、宽、高的比为,原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13.如果规定,那么( )。14.在甲处劳动的有28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8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要使甲处的人数为乙处人数的2倍,则应调往甲处( )人,乙处( )人。15.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24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6天,丙单独完成需要48天。现在甲、乙、丙三人轮流单独工作,甲、乙工作的天数比为1∶2,乙、丙工作的天数比为3∶5,那么完成这项工作一共用了( )天。16.王叔叔买体育彩票中奖500万,按税法规定,取得偶然所得的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依法纳税。偶然所得以收入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率为20%,根据规定,王叔叔应纳税 元,实际拿 元。17.如图,—张长桌可坐6人,两张长桌可坐10人,三张长桌可坐14人,如果n张长桌排成一排,可坐( )人。(用含有字母n的式子表示)。三、判断题18.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 )19.走同一段路程,小红要用7分钟,小明要用5分钟,小红与小明的速度比是5∶7。( )20.一个圆的半径从4m增加到6m,这个圆的面积增加了6.28m2。( )21.一个三角形最小内角是5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2.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m,这些偶数中最大的数是m÷5+4。( )四、计算题23.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33+284= 5-= 276÷3= -=÷= 9.7-4.45= 39×= +×9=2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6.9-×6.9 3×25%+3× [(-)]÷25.解方程。9×1.8-12x=1.8 26.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五、解答题27.2024年是我国农历的龙年。春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中的“龘”出自四库本《玉篇》。“龘”由三个龙的繁体字“龍”组成,音同“达”。汉字“龙”的笔画比“龘”的笔画少几分之几?28.周末,小邓一家自驾前往相距396km的宜宾游玩,2时行了132km。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行完剩下的路程,还要几时?29.学校举行运动会,需要按2∶3∶4的比例从三、四、五年级学生中选出468人参加开幕式表演。三、四、五年级各需选出多少人?30.广场上有1个用砖砌成的花坛(如图),现在准备往里填土,如果用载重15吨的卡车来运,至少要运多少车次才能把它填满?(1立方米的土大约重2.5吨)31.宜宾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约136万人次,如图是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统计图。算一算两海示范区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次?(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小升初易错题真题重组卷(提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 西师大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答案 A A D B A1.A【分析】因为a是一个两位数,把b放在a的左边,相当于把三位数b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两位数a的大小不变,则用b的100倍加a,即可得到这个五位数。【详解】据分析可知,已知a是一个两位数,b是一个三位数,若把b放在a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是100b+a。故答案为:A2.A【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解答。【详解】因为人数×人均占地的面积=教室面积(一定),所以教室里的人数和人均占地的面积成反比例。教室里的面积一定,教室里的人数和人均占地的面积成反比例。故答案为:A3.D【分析】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体积是圆柱体积的。把圆柱体积看作单位“1”,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用÷即可解答。【详解】(1-)÷=×3=2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故答案为:D4.B【分析】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本题可以举例说明,如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1,得到,=,=,>,则>;再如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3,得到,=,=,>,则>。据此解答。【详解】通过分析可得: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一个非零自然数,得到的分数值一定比原分数大。故答案为:B5.A【分析】由“甲盐库取出的盐运到乙盐库后,两个盐库所存的盐的质量相等”可知,把甲的质量看作单位“1”,把甲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1份给乙,则甲还剩下4份。此时乙和甲质量相等,则乙此时也是4份,那么乙原来就是有3份。再写出两个盐库的存盐质量的比。【详解】5 1=4(份)4 1=3(份)原来甲盐库和乙盐库的存盐质量的比是5∶3。故答案为:A6.5;56;12.5;0.125【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转化成需要的分数;分数的分子作为被除数,分母作为除数,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用分子除以分母转化成小数;最后由小数转化成百分数,将小数乘100,得到12.5,然后在后面加上百分号,即12.5%。【详解】=1÷8=(1×7)÷(8×7)=7÷56=0.1250.125=12.5%则==7÷56=12.5%=0.125。7. 2∶1 2【分析】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求比值直接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得比值。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详解】1.5∶=(1.5×4)∶(×4)=6∶3=(6÷3)∶(3÷3)=2∶1=2÷1=21.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1,比值是2。8. 67 锐角 等腰【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用180°减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即可求出撕去的这个角是多少;然后根据三角形分类的标准填空,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详解】(1)所以撕去的这个角是67°;(2)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所以原来这张纸片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3),所以原来这张纸片的形状也是等腰三角形。9. b a【分析】如果a÷b=c(a、b,c均为非零自然数),那么a和b是倍数关系;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两数之中较小的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数之中较大的数。据此解答。【详解】如果a÷b=c(a、b、c都是非零的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10. 79 80%【分析】把这些正负数表示的成绩相加再除以人数,得到的数加上65就是这5位同学跳绳个数的平均数;及格率=及格人数÷总人数×100%,由此代入数据求解。【详解】(﹢35-2+22+15)÷5=70÷5=14(个)65+14=79(个)4÷5×100%=0.8×100%=80%这5位同学跳绳个数的平均数是79个,这5位同学的及格率是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和及格率的定义,要熟练掌握。11.8【分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图中正方形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4=2×2,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厘米,两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也是2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2=4(厘米),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4乘2即可求出它的面积。【详解】通过分析可得:因为4=2×2,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2+2)×2=4×2=8(平方厘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12.64【分析】将长方体木条的长看作单位“1”,锯掉,还剩下(),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求出剩下长的长度;根据剩下部分的长、宽、高的比为3∶2∶1,用剩下的长÷对应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宽和高的对应份数,求出宽和高,最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详解】(分米)原来长方体的宽:(6÷3)×2=2×2=4(分米)原来长方体的高:(6÷3)×1=2×1=2(分米)8×4×2=64(立方分米)因此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13.1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也就是5;据此可知,,据此计算出结果即可。【详解】如果规定,那么。14. 16 4【分析】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假设调往甲处x人,则调往乙处人。据此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甲处劳动人数、乙处劳动人数,等根据等量关系,甲处的人数=2×乙处的人数,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应调往甲处x人,则调往乙处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应调往甲处16人,乙处4人。【点睛】本题也可以通过和差倍关系来求解。甲处劳动的28人,乙处劳动的18人,另调20人去支援,则总人数为(28+18+20)人,最终甲处人数是乙处的2倍,相当于把总人数平均分成3份,甲处2份,乙处1份;再与甲乙两处人数原来人数对比,用减法求出调往甲处和乙处的人数。15.38【分析】首先根据工作天数求出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工作天数比求出每个人一个周期的总工作量,最后天数扩倍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2×3=6,则甲、乙、丙完成同一项工作的天数之比为3∶6∶10;甲、乙、丙三人轮流单独工作一个周期完成的工作量为:由此可知完成整个工作量需要这样的两个周期。故完成这项工作一共用了:(天)。【点睛】本题考查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关键是找到工作天数的连比,用天数乘工作效率进而解决问题。16. 1000000/100万 4000000/400万【分析】根据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纳税率;实际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代入相应数值计算,据此解答。【详解】5000000×20%=1000000(元)5000000-1000000=4000000(元)因此根据规定,王叔叔应纳税1000000元,实际拿4000000元。17.(4n+2)/(2+4n)【分析】观察可知,—张长桌可坐6人,6=1×4+2;两张长桌可坐10人,10=2×4+2;三张长桌可坐14人,14=3×4+2…由此可知,坐的人数=长桌数量×4+2,据此分析。【详解】n×4+2=(4n+2)人如果n张长桌排成一排,可坐(4n+2)人。18.×【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3、4……可以得到无数个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据此判断。【详解】大于而小于的分母是5的分数只有;=,=;大于而小于的分母是10的分数有:,,;=,=;大于而小于的分母是15的分数有:,,,,;……所以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9.√【分析】把这段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小红、小明的速度,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小红与小明的速度比,并化简比。【详解】小红的速度:1÷7=小明的速度:1÷5=∶=(×35)∶(×35)=5∶7小红与小明的速度比是5∶7。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0.×【分析】增加的部分是个圆环,根据圆环面积=圆周率×(大圆半径的平方-小圆半径的平方),列式计算即可。【详解】3.14×(62-42)=3.14×(36-16)=3.14×20=62.8(m2)一个圆的半径从4m增加到6m,这个圆的面积增加了62.8m2,原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1.√【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50°,那么假设还有一个内角也是50°,用180°减去两个50°,求出第三个内角最大是多少。最大内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最大内角是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据此解题。【详解】180°-50°-50°=8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最大是8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答案为:√22.√【分析】由于5个连续的偶数和是m,由于相邻的两个偶数的和相差2,可知5个连续偶数的和其实相当于5个中间数的和,即用和除以5即可求出中间的数,由于最大的数比中间的数大4,用据此即可列式。【详解】由分析可知: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m,这些偶数中最大的数是m÷5+4。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3.417;;92;;5.25;;【解析】略24.6.9;3;【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3)先根据减法的性质计算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再算括号外的除法。【详解】(1)1×6.9-×6.9=(1-)×6.9=1×6.9=6.9(2)3×25%+3×=3×(0.25+0.75)=3×1=3(3)[(-)]÷=[+-]÷=×9=25.x=1.2;x=;x=20【分析】(1)先计算等式左边的乘法,根据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2,等式仍然成立,计算即可得解;(2)先计算等式左边的加法,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等式仍然成立,计算即可得解;(3)先计算等式左边的乘法,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同时乘,等式两边再同时除以,等式仍然成立,计算即可得解。【详解】9×1.8-12x=1.8解:16.2-12x=1.816.2-12x+12x=1.8+12x1.8+12x=16.21.8+12x-1.8=16.2-1.812x=14.412x÷12=14.4÷12x=1.2解:x=x÷=÷x=×x=解:=5÷32x=5÷32x×32x=×32xx=5x÷=5÷x=5×4x=2026.10228 cm2;67140 cm3【分析】看图可知,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正方体体积+圆柱体积,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积=底面积×高,据此列式计算即可求出表面积和体积。【详解】表面积:40×40×6+20×3.14×10=9600+628=10228(cm2)体积:40×40×40+(20÷2)2×3.14×10=64000+102×3.14×10=64000+3140=67140(cm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10228cm2,体积是67140cm3。27.【分析】已知“龙”有5画,”龘“有48画,用汉字“龘”的笔画数减去“龙”的笔画数,再除以”龘”的笔画数即可。【详解】(48-5)÷48=43÷48=答:汉字“龙”的笔画比“龘”的笔画少。28.4时【分析】从“用同样的速度”可知:速度不变,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132÷2求出这辆车的速度,再用剩下的路程÷这辆车的速度,即可求出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据此解答。【详解】(396-132)÷(132÷2)=264÷66=4(小时)答:还要4时。29.104人;156人;208人【分析】将选出的总人数468人看作单位“1”,三年级选出的人数占选出总人数的,四年级选出的人数占选出总人数的,五年级选出的人数占选出总人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分别用选出总人数乘各年级的对应分率,即可求出各需选出的人数。据此解答。【详解】468×=468×=104(人)468×=468×=156(人)468×=468×=208(人)答:三年级需选出104人,四年级需选出156人,五年级需选出208人。30.53车次【分析】利用圆的直径减去两面的墙厚就是圆柱形花坛的直径,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需要的土的体积,再乘每立方米土的重量,就是花坛里需要土的总重量;用土的总重量除以卡车的载重量即可,除不尽的采用“进一法”保留整数。【详解】21-0.5×2=21-1=20(米)3.14×(20÷2)2×1×2.5=3.14×102×1×2.5=3.14×100×1×2.5=785(吨)785÷15≈53(车次)答:至少要运53车次才能把它填满。31.12.65万人次【分析】将接待游客总人数看作单位“1”,1-翠屏区对应百分率-其他对应百分率=两海示范区对应百分率,总人数×两海示范区对应百分率=两海示范区接待人数,据此列式解答,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详解】1-82.5%-8.2%=9.3%136×9.3%=136×0.093≈12.65(万人次)答:两海示范区接待游客约12.65万人次。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