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葵花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B.西瓜子的外壳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一粒玉米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D.玉米的胚乳由受精卵发育而来2.下列四个选项中,食物链的写法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狐B.鼠→草→蛇→鹰C.鹰→蛇→鼠→草D.草→鼠→蛇→鹰3.对于生活在田野里的一株水稻来说,影响其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A.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水等因素B.田野里的动物、其他种类的植物、微生物等C.这片田野里的其他水稻D.ABC的总和4.高原上的植物多呈蓝紫色,细胞内含有大量花青素,能避免植物被强紫外线灼伤。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适应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5.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形象地描述了花生,作为鲁北地区产量最为丰富的一种坚果,是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我们美味的零食之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麻屋子”是花生的果皮,由受精卵发育来的B.“红帐子”是花生的种皮,由子房壁发育来的C.“白胖子”是花生的种子,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的种子中榨取出来的D.花生的种子包括“红帐子”和“白胖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否是条食物链( )A.是 B.不是,缺少分解者C.不是,缺少生产者 D.不确定7.“诗里,画里,蔡伦故里”,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蔡伦竹海属于(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8.某同学为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是否影响鼠妇生活C.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9.如图为百合花子房纵剖图,子房中有许多晶莹剔透的颗粒,这些颗粒是( )A.子房壁 B.胚珠 C.珠被 D.受精卵10.近年来,不少白鹭出现在开江明月湖畔,形成明月湖的一道独特风景。白鹭主要以湖里的鱼虾为食,而鱼虾又以水草为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为水草→鱼虾→白鹭B.如果湖水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白鹭鸟C.通常情况下,食物链中鱼虾的数量最多D.水草属于生产者,鹭鸟和鱼虾都属于消费者11.以下制作水族箱的步骤,正确的是( )①组装水族箱②制作箱体、过滤器等独立部件③了解制作水族箱工具④调试和优化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12.下列不属于微生物与动植物共生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B.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C.人与肠道内的益生菌D.橘子与其表面的霉菌13.下列现象,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共生的是( )A.真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形成地衣B.真菌感染引起玉米瘤黑粉病C.牛羊胃肠内的细菌帮助动物消化D.根瘤菌与大豆生活形成根瘤14.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叶茂”和“根深”主要与根尖哪些部位的活动有关( )A.①区和②区、③区 B.②区和③区、①区C.①区、②区和③区 D.③区和④区、②区15.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稻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分析下表可知,对该实验设计评价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种子数量 光照 温度 水分 发芽数量① 50粒 有光 30℃ 适量 45② 40粒 有光 20℃ 适量 22A.种子数量太少统计不准确B.未设置重复组有误差C.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D.温度设置不合理影响发芽率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B.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C.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17.蚂蚁成百上千的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竞争 C.合作 D.捕食18.“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桃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属于两性花B.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①和②组成的雌蕊C.花粉从①传到④的过程叫受精D.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没有关系19.生物圈的范围是指( )A.宇宙中所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B.地球上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人类可以到达的任何地点20.下图是果实的形成示意图,图中图中②与③分别代表( ) A.种皮、胚 B.果皮、胚乳 C.胚珠、果皮 D.果皮、种子二、填空题21.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总和,也是地球上 的生态系统,包括 、 和 (主要是土壤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 。2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 方面,还表现在 和 等方面。23.向玉米的胚乳中滴入碘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玉米的胚乳中含有 。24.一朵花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就是 ,如苹果、玉米等。25.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三、连线题26.请将下列花的各结构与将来发育成的结构进行配对,并把与序号对应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①子房 A.种子②子房壁 B.胚③胚珠 C.果实④受精卵 D.果皮四、实验探究题27.小明同学对研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很感兴趣,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鼠妇生活的场所都比较潮湿,在干燥的地方基本找不到鼠妇,难道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若你是小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针对此问题,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2)你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如下:不透光的纸、一个大小恰当的纸盒、适量的潮湿的土、适量的干燥的土、正常鼠妇30只。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的土壤为干燥的,乙部分的土壤应为 (填潮湿或干燥)的。②把3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用不透光纸将整个纸盒盖住。③将两装置置于 且适宜鼠妇生活的环境中。④过1小时后清点甲、乙两处鼠妇个数,并记录。⑤重复此实验5次。(3)实验结束后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 1 2 3 4 5甲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乙 30只 29只 28只 30只 28只表中共有5组数据,对此5组数据我们应取其 。(4)实验步骤E中“重复此实验5次”,原因是: 。根据此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5)做完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28.请你根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的体会,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宜过少,而且最后要进行统计,取全班的平均值,这样做的原因是减少 。(2)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 个,是 。(3)如果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则应该设计出 和 的对照实验。(4)实验完成后,应将鼠妇 ,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五、判断题29.生活在同片草原上的牛和羊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30.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3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河水、泥沙、小鱼、田螺、水草等放入透明容器中,密封后制作成生态瓶(如图)。请据此判断,(正确的画“T”,错误的画“F”) (1)小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生态瓶中一定有微生物。( )(3)该生态瓶应放在黑暗环境中。( )(4)生态瓶内各种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瓶的稳定性就越高。( )32.莲生活在池塘里,是因为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33.根尖分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吸收。( )六、综合题3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 部分组成。(2)在此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 作用。(3)图中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4)牛、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存在 关系。35.为优化小麦施肥方案,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部分实验结果如图表。根据所学回答:试验各处理氮、磷、钾纯养分施用量设计处理 纯养分施用量/(kg hm﹣2)N P2O3 K2O常规施肥 240 120 105常规施肥无氮 0 120 105常规施肥无磷 240 0 105常规施肥无钾 240 120 0测土配方施肥 225 105 90测土配方施肥无氮 0 105 90测土配方施肥无磷 225 0 90测土配方施肥无钾 225 105 0(1)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无机盐被小麦根尖的 吸收,经 运输到小麦各器官。(2)测土配方施肥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作物的需要。由图1可知 (填施肥方式)小麦的产量最高。(3)叶绿素合成需要氮元素,请分析缺少氮肥小麦产量减产的原因。 。36.一品红上部的绿色叶片随着花的发育逐渐转色,形成极具观赏价值的红色苞片(见图1)。苞片的大小数量和颜色是影响一品红品质的关键。(1)花青素含量可能影响苞片的红色程度,花青素储存于 (填细胞结构)中。(2)研究者测定了一品红苞片转色过程中细胞内色素含量的变化(如图2)。据图可知,转色前期,细胞内花青素含量迅速增加,叶绿素含量 。(3)研究发现,糖类是合成花青素的主要原料。进一步测定转色过程中苞片内糖的含量,发现苞片内糖含量没有显著下降,而花青素含量却显著增加,请从物质合成和动输角度推测原因是 。(4)研究表明,夜间温度会影响一品红的观赏品质。由表可知,培养一品红的最佳夜温接近 °C。判断依据是 。夜温/C 总苞片数 最大苞片(长 ×宽)/cm18 6 8. 23×5. 5321 10 10.55×7. 2724 4 7. 89×5. 10七、资料分析题37.图一是某同学在公园里做完调查之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绘制的一幅结构示意图,根据你自己的相关知识解答他的一些疑难: (1)图一中的A、B代表的是生态系统成分,甲代表的是某些物质,请帮他将该结构图中未完善的地方完 善起来:B ;甲为 、水、无机盐。(2)如果你对图一的完善与该同学的一致,那么此图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3)后来,该同学发现人们在该生态系统中大肆捕杀蛇,他十分焦急,就和同学们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后来该现象得以制止,图二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蛇的数量变化曲线,出同时期黄雀的数量变化为 。(4)图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为 。38.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你一定听说过基围虾吧!其实“基围"并不是某种虾的名字,而是指一种近海的养殖模式:“基”指基堤,“围”指围起来,人们为了防御海水侵袭近海内陆的田地,在周围修筑堤围,称为“基围”。有些虾苗会在涨潮时进入堤内,无法游出,这些虾苗就在这里慢慢长大,故名“基围虾”。红树林由热带、亚热带海边的植物构成,其植物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构成了陆地向海洋过渡的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下有丰富的蜗牛、沙蚕等底栖动物,可供虾苗捕食,红树林叶也能成为它们的饵料来源。养殖半年后,随着退潮人们开闸放水,下网捕虾。此时苍鹭、白鹭以及黑脸琵鹭等候鸟也会加入这场“海鲜盛宴”,捕食搁浅的鱼虾。候鸟们会平均停留2~3周,因此红树林湿地成为了它们迁徙途中的重要食物补给站。红树林湿地不仅能发展基围养殖,其防浪护堤和净化海水的功能也十分显著。盘根错节的根系能有效地阻挡陆地来沙,茂密高大的枝条能有效抵御风浪对陆地的袭击。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过滤、富集和转化污染物,有效去除大部分的氮和磷,减少赤湖发生,净化海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增加也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海堤建设和围海造地会导致红树林面积减少,过度挖掘会危害植物的根系和幼苗等。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多个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湿地。(1)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是生活中俗称的“基围虾”,Meltapenaeus是 ,(填“属名”或“种加词”)。(2)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等红树林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也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家园。野生虾苗成长过程中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为 。依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含有虾的食物链:(3)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这种能力是有限的。(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7月26日定为“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日”。学校即将开展红树林保护志愿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一个活动任务: 。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C D C D B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C C C C A B C21. 最大 大气圈的下层 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22. 结构 生理 行为23.淀粉24.异花传粉25.柱头26.①——C ②——D ③——A ④——B27.(1)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2) 潮湿 相同(3)平均值(4)避免偶然性(5)把鼠妇放回适于它们生活的环境中28.(1)误差(2) 1/一 光(3) 干燥 潮湿(4)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29.正确30.正确31.(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32.错误33.错误34.(1)非生物(2) 草 光合(3)分解者(4)竞争35.(1) 成熟区 导管(2) 大于 测土配方施肥(3)叶绿体合成有机物是厂房,叶绿素是合成有机物设备。叶绿素合成需要氮元素,缺少氮肥小麦合成的叶绿素较少,光合作用的强度较弱,制造的有机物少,就会造成小麦减产36.(1)液泡(2)降低(3)绿色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经筛管运输至苞片,参与花青素的合成(4) 21℃ 该温度下培养的一品红苞片数量更多,面积更大37.(1) 分解者/腐生性细菌真菌 二氧化碳(2)能(3)先增加后减少(4)生态因素38.(1)属名(2) 生产者 太阳能 海桑→虾→苍鹭(3)自我调节(4)调查我国红树林自然资源、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微视频,宣传我国保护红树林的法律、法规;制作红树林生态系统模型;设计保护红树林的宣传海报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