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怒江州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
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 I卷(选择题,共 64分)
一、选择题(32小题,每题 2分。每题下面都有 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
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太行山东麓是我国重要的光伏基地,春季该地区常遭受沙尘天气侵扰,此时光伏发电量明显下降。下
图为太行山东麓月平均太阳总辐射年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该地区太阳总辐射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 纬度高低 ② 天气状况 ③ 海拔高度 ④ 昼夜长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沙尘天气会使当地光伏发电量下降的原因是( )
A. 大气削弱增强 B. 太阳辐射减少 C. 地面吸收增强 D. 大气辐射减少
万物生长靠太阳,无论是太阳辐射还是太阳活动,都会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第 1页/共 11页
3.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
A. 外部剧烈的太阳活动 B. 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炽热气体的燃烧 D. 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 下列关于太阳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内层 B. 光球层上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
C. 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D. 日珥和太阳风发生在色球层
5. 太阳活动剧烈时,下列国家最可能观测到极光的是( )
A. 印度 B. 新加坡 C. 澳大利亚 D. 冰岛
6. 太阳辐射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其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增加 B.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减少
C. 从南回归线向两极减少 D. 从北回归线向两极减少
下图为某地植被分布状况和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④代表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水循环环节①②③④中,受植被覆盖率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 如果该地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增强
第 2页/共 11页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9. 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代表海水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海水盐度 B.①海水温度
C.②海水密度 D.③海水温度
10.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北半球副热带近岸地区( )
A. 海水温度适宜的海域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B. 海盐资源丰富,可直接加工
C. 海盐资源丰富,不能进行海水淡化
D. 随着海水深度增加,海洋生物数量增多
2023年上映的电影《巨齿鲨 2:深渊》讲述了主人公穿过海洋水温急刷下降的温跃层,潜入 7000深渊
探索海底世界和鲨鱼的故事。下图为故事发生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1. 图中温跃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 图中温跃层( )
第 3页/共 11页
A. 海水密度高于表层海水 B. 海水盐度低于表层海水
C. 会导致海中断崖产生 D. 海水深度变化幅度大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某气象站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某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
环流较为强盛。下图为“某年冬季该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冬季该地山风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4. 以下各图能正确反映该地谷风的是( )
A. B. C. D.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沙丘地貌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该地貌景观可以推测该地的( )
A. 冰川移动方向 B. 盛行风的风向
C. 雨季洪水的流向 D. 曾经的海浪来向
16. 该地区生长的典型植物一般根系十分发达,叶片成刺状。植物的这种形态和结构能够适应当地的( )
A 干旱气候 B. 盆地地形 C. 贫瘠土壤 D. 夏季高温
穴珠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是含有饱和碳酸钙的浅水受到滴水等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时,水中
的过饱和碳酸钙析出,附着沉积在砂粒、盐粒等介质周围,并层层增长形成的球状体。图是贵州某溶洞中
第 4页/共 11页
的穴珠。完成下面小题。
17. 形成穴珠需要( )
A. 相对平坦的浅层水 B. 水中杂质含量较少
C. 流动较快的浅层水 D. 水从洞底缓慢渗出
18. 形成穴珠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流水溶蚀 C. 化学沉积 D. 球状风化
19. 与穴珠成因相似的景观是( )
A. 石林 B. 石芽 C. 溶洞 D. 石笋
下图为南美洲南部沿岸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图中①②两股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暖流 B.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C. 均为寒流 D.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21. 图示范围内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 )
A. 北海渔场 B. 北海道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秘鲁渔场
2019年 2月下旬,小明一家来到美丽的渤海湾长兴岛(下图中甲处)观看当地极富特色的莲叶冰。莲
叶冰是由于海冰块彼此互相碰撞,边缘略向上隆起,漂浮在起伏的海面上形似一朵朵圆盘的“莲叶”而得名。
第 5页/共 11页
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在气温低于-4℃的条件下,辽东湾每
年可采冰 7.4~13次,渤海湾可采冰 3.7~7.4次,莱州湾可开采 1.9~3.7次。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22. 甲地的海冰块形成类似圆盘“莲叶”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 盐度 C. 海浪 D. 洋流
23. 莱州湾到辽东湾采冰次数逐渐增多 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降水 D. 潮汐
2022年 11月 2日,一个国际团队利用黄昏时短暂而有利的观测条件发现了一颗位于金星与地球轨道之
间的小行星(命名为 2022AP7)。其直径在 1.1公里到 2.3公里之间,与地球距离较近。这是过去 8年来发
现的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最大天体,其有朝一日可能会进入地球轨道。完成下面小题。
24. 相比地球轨道外侧的天体,2022AP7 更难发现,主要因为它( )
A. 受强光干扰 B. 距地球较远 C. 更容易反光 D. 体积比较小
25. 2022AP7 对地球生命有潜在威胁,原因在于它( )
①威胁地球轨道安全②吸引地球偏离轨道③带来病毒细菌④难以被大气层完全消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人们往往通过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了解一个地方的大气运动状况。下图为德国及周边地区某时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海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6页/共 11页
26. 此刻,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风向分别是( )
A. 甲—偏北风 B. 乙—偏北风 C. 丙——偏西风 D. 丁一偏南风
2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弱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受热力环流影响,图示甲地易形成的风( )
①白天为海风②白天为陆风③夜晚为海风④夜晚为陆风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地绿洲与附近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下列关于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④时段,从绿洲吹向沙漠 B.①-③时段,从沙漠吹向绿洲
C.①-③时段,从绿洲吹向沙漠 D.②-④时段,从沙漠吹向绿洲
30. 图中实线和虚线还可以分别用于表示
A. 平原和高原 B. 山顶和山麓
第 7页/共 11页
C. 郊区和城市 D. 海洋和陆地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表层
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以下各题。
31.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盐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B.①表层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表层海水密度
32.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 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 海水密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
D. 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二、非选择题(36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图(下左图)
材料二: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气候变化(下右图)
(1)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
要圈层,其中 F、G之间的不连续面称为____。
(2)材料一图中,岩石圈的范围是____ (填字母)。
第 8页/共 11页
(3)受人类活动影响,A圈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其原理是温室气
体吸收____辐射的能力增强,____辐射能力也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4)与第四纪相比,恐龙繁盛时期地球表面气候特征是____、____ (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作答)。科学家
推测因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烟尘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填削弱作用
类型)增强,最后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对眼睛造成刺激,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
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时的场景和北半球某地等压面。
(1)图左中的洋葱对应图右中的____(A或 B),图右中热力环流呈____时针方向运动。
(2)图右中 A、B两地温度较低的是____,易形成降水天气的是____。
(3)图右中①—⑤地,气压最低的是____,气压最高的是____。
(4)若图右表示的是白天的海陆风,则 A、B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
35. 读图 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 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 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
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 9页/共 11页
(1)图 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填名称),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

(2)图 1中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
(3)图2 中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
(填序号),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_(填序号)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
量条件。
(4)图 3中白天绿洲气流______(填“上升”或“下沉”),气压比沙漠______(填“高”或“低”),近地面风是吹
向______(填“沙漠”或“绿洲”)。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露和霜分别是大气中水汽遇
冷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体和固态体。晴朗的夜晚易产生露和霜。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大气受热过程图中,②表示____,③表示____,④表示____。
(2)简述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露和霜的原因。
(3)有人说水果生长的季节,晨露越多,果实品质越好,请说明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 1月 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巨量气体(水蒸气、二氧化
硫、硫化氢为主,也含有二氧化碳)和烟尘从海里直冲云霄,引发的海啸抵达了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图)。
是近 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具有强度高、能量大、气柱高(可达平流层中部)的特点。
2023年 6~9月,美国、日本和欧洲多国遭遇热浪,多地气温屡创新高。有气候专家认为,去年初南太
平洋岛国汤加的火山喷发可能要负一部分责任——与以往大型火山喷发不同,这座海底火山将大量水蒸气
送入大气平流层,相当于给地球加了一个促进吸收热量的盖子。
第 10页/共 11页
(1)说明汤加火山喷发出的烟尘在地表依次经过的地球圈层。
(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火山喷发对降低大气温度的主要过程。
(3)结合所学,分析汤加火山喷发对全球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
第 11页/共 11页
1. D
2. A
3. D
4. B
5. D
6. B
7. B
8. C
9. D
10. A
11. C
12. A
13. B
14. A
15. B
16. A
17. A
18. C
19. D
20. D
21. D
22. C
23. A
24. A
25. C
26. B
27. C
28. A
29. A
30. D
31. D
32. C
33. (1)古登堡面
(2)D、E (3)①. 地面 ②. 大气逆
(4)①. 温暖 ②. 干燥 ③. 反射
34. (1)①. A ②. 逆
(2)①. A ②. B
(3)①.⑤ ②.④
(4)B
35. (1)① 对流 ②. 地面
(2)①.② ②.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多晴天,适合飞机飞行
(3)①.③ ②.④
(4)①. 下沉 ②. 高 ③. 沙漠
36. (1)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
(2)晴朗的夜晚,大气中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地表热量散失快,近地面大气温度低;
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霜或露。
(3)晨露多,说明果实生长季节晴天多,光照强,水分充足;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
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水果糖分的合成,增强果实的香味和色泽,从而提升水果的品质和口感;水果生长季
节水分充足,有利于保证果实品质。
37. ( 1) 大 气 圈 ; 水 圈 ; 岩 石 圈
( 2) 火 山 喷 发 后 , 大 量 烟 尘 漂 浮 到 对 流 层 顶 部 和 平 流 层 , 对 太 阳 辐 射 的 削 弱 作 用 加 强 ; 到 达
地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减 少 , 导 致 地 面 增 温 幅 度 降 低 ; 地 面 辐 射 减 弱 , 导 致 大 气 温 度 降 低 。
( 3) 汤 加 火 山 喷 发 导 致 大 气 中 温 室 气 体 和 水 汽 含 量 增 加 ; 大 气 吸 收 地 面 辐 射 增 加 , 气 温 升
高 ; 大 气 逆 辐 射
作 用 加 强 , 大 气 对 地 面 的 保 温 作 用 加 强 , 导 致 高 温 天 气 变 多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