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水的利用与散失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 水的利用与散失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3.2.1 水的利用与散失
一、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1.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__成熟区__。该部位具有大量的__根毛__,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水的运输: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是__导管__,它属于__输导__组织。__根__和__叶脉__内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形成了运输水的__管网__。溶解在水中的__无机盐__也“搭着便车”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水蒸气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主要器官:__叶片__。
3.叶片的结构
(1)叶片由__表皮、叶肉和叶脉__三部分组成。
(2)气孔是由__保卫细胞__围成的小孔,是植物__蒸腾作用__的“门户”,也是__气体交换__的“窗口”。
(3)通过保卫细胞形状和大小的调节,气孔既能__张开__,又能__闭合__。通常情况下,太阳升起时,气孔慢慢张开,__空气__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__水__通过气孔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__蒸腾__作用随之减弱。
4.植物吸收的水,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其中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绝大部分通过__蒸腾作用__散失到环境中。
5.蒸腾作用的意义:拉动__水__和__无机盐__在体内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降低__叶片__表面的温度,避免被过高的气温灼伤。
易错字:导管 根毛 蒸腾作用
知识点1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1.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部位和运输水(无机盐)的主要结构分别是( C )
A.分生区、导管  B.筛管、成熟区
C.成熟区、导管 D.根、筛管
2.水进入植物体后的运输途径是( C )
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知识点2 植物的蒸腾作用
3.(四川泸州期末)下图为菠菜叶片结构临时切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②是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③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C.①④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绿色
D.⑤是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
题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根据题图,①④是表皮,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排列紧密,外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角质层,对叶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C错误。
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小明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如图),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了许多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C )
A.该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下表皮的多
B.该叶片下表皮含叶绿体比上表皮的多
C.该叶片下表皮含气孔比上表皮的多
D.该叶片上表皮含气孔比下表皮的多
5.如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 )
A.a为气孔,只在叶的下表皮有分布
B.b为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C.b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a的开闭
D.a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题图中:a是气孔,b是保卫细胞。a气孔在叶的上、下表皮都有分布,只是下表皮的气孔一般比上表皮的多,并非只分布在叶的下表皮,A错误。
6.(山西吕梁期末)观察漫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水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B.剪去部分枝叶主要为了方便运输
C.移栽时带土坨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D.夏日大树下可乘凉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剪去部分枝叶主要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而不是为了方便运输,B错误。
7.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通过( C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8.(江苏宿迁中考)“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向上运输的拉力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完成的。植物的气孔很小,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却很多,B错误。
9.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别插入一根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乙组是实验组
B.甲组的叶未被摘除
C.甲组减少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0.如图所示,天平两端相同大小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一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叶片一多一少,水面滴等量的油滴,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变化是( A )
A.天平左边升高,右边降低
B.天平仍保持两端平衡
C.天平左边降低,右边升高
D.无法判断
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叶片数量越多、面积越大,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就越多。由题图可知,左侧树枝上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较多;右侧树枝上的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较少。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右边会降低,左边升高。
11.图一是两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的示意图;图二是取A枝条一片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图三是显微镜下观察叶的下表皮装片时的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__防止水蒸发__。
(2)图一实验中发现罩在__A__(填字母)枝条上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水珠,而另一装置的塑料袋内水珠极少。
(3)图一实验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叶__。
(4)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图二中的__⑥__(填序号),多数陆生植物叶的__⑤__(填“①”或“⑤”)中该结构较多。
(5)图三中[2]__气孔__的开闭受[1]__保卫细胞__的控制,[1]与[3]表皮细胞相比,[1]特有的结构是__叶绿体__。
12.(探究实践)(山东东营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图乙为该小组进行的实验设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将植物插入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瓶口用脱脂棉塞紧),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__下降__(填“上升”或“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__蒸腾作用__的强弱。
(2)该小组根据图甲装置,使用了五组海棠树枝条进行探究实验,应选择__长势相同或叶片面积相同__的枝条,这样做的目的是__控制单一变量__。
(3)由图乙结果可知,该探究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①__(填序号)组。
(4)根据图乙中__①②③__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5)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光照越强,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__。
(6)指导老师建议该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设置多组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说服力__。3.2.1 水的利用与散失
一、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1.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__ __。该部位具有大量的__ __,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2.水的运输: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是__ __,它属于__ __组织。__ __和__ __内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形成了运输水的__ __。溶解在水中的__ __也“搭着便车”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 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主要器官:__ __。
3.叶片的结构
(1)叶片由__ __三部分组成。
(2)气孔是由__ __围成的小孔,是植物__ __的“门户”,也是__ __的“窗口”。
(3)通过保卫细胞形状和大小的调节,气孔既能__ __,又能__ __。通常情况下,太阳升起时,气孔慢慢张开,__ __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__ __通过气孔散失。当夜幕降临时,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__ __作用随之减弱。
4.植物吸收的水,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其中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绝大部分通过__ __散失到环境中。
5.蒸腾作用的意义:拉动__ __和__ __在体内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降低__ __表面的温度,避免被过高的气温灼伤。
易错字:导管 根毛 蒸腾作用
知识点1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1.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部位和运输水(无机盐)的主要结构分别是(  )
A.分生区、导管  B.筛管、成熟区
C.成熟区、导管 D.根、筛管
2.水进入植物体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知识点2 植物的蒸腾作用
3.(四川泸州期末)下图为菠菜叶片结构临时切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是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③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C.①④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绿色
D.⑤是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
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小明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 ℃的热水中(如图),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了许多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该叶片上表皮含叶绿体比下表皮的多
B.该叶片下表皮含叶绿体比上表皮的多
C.该叶片下表皮含气孔比上表皮的多
D.该叶片上表皮含气孔比下表皮的多
5.如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气孔,只在叶的下表皮有分布
B.b为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C.b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a的开闭
D.a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6.(山西吕梁期末)观察漫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B.剪去部分枝叶主要为了方便运输
C.移栽时带土坨能减少对根毛的损伤
D.夏日大树下可乘凉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7.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8.(江苏宿迁中考)“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向上运输的拉力
9.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别插入一根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组是实验组
B.甲组的叶未被摘除
C.甲组减少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0.如图所示,天平两端相同大小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一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叶片一多一少,水面滴等量的油滴,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变化是(  )
A.天平左边升高,右边降低
B.天平仍保持两端平衡
C.天平左边降低,右边升高
D.无法判断
11.图一是两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的示意图;图二是取A枝条一片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图三是显微镜下观察叶的下表皮装片时的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__ __。
(2)图一实验中发现罩在__ __(填字母)枝条上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水珠,而另一装置的塑料袋内水珠极少。
(3)图一实验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 __。
(4)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图二中的__ __(填序号),多数陆生植物叶的__ __(填“①”或“⑤”)中该结构较多。
(5)图三中[2]__ __的开闭受[1]__ __的控制,[1]与[3]表皮细胞相比,[1]特有的结构是__ __。
12.(探究实践)(山东东营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图乙为该小组进行的实验设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将植物插入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瓶口用脱脂棉塞紧),一段时间后,瓶内液面会__ __(填“上升”或“下降”),根据液面刻度变化可推断出植物__ __的强弱。
(2)该小组根据图甲装置,使用了五组海棠树枝条进行探究实验,应选择__ __的枝条,这样做的目的是__ __。
(3)由图乙结果可知,该探究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 __(填序号)组。
(4)根据图乙中__ __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5)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 __。
(6)指导老师建议该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时应设置多组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 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