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问题解决(1)》说课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目录教材、学情分析01目标、重难点分析02教法、学法阐述03教学过程、教学反思04教材分析本课《问题解决(1)》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第6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应用板块。教材通过生活化的实际问题(如分物品、安排活动等),帮助学生将已学的除法计算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脉络:本单元前5课时已系统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竖式计算及验算方法,本课是综合应用的起点,后续课程将逐步增加问题难度(如两步运算)。教材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学模型,培养应用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问卷创建学情调查制定问卷收集信息分析学情读题障碍:建模困难:验证意识薄弱:对“平均分”“包含除”等关键信息提取能力不足;难以将生活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忽略用逆向思维检验结果合理性。学情分析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验算验证结果。用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把握方向,生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能根据情境正确列出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类实际问题;2:能用语言描述解题思路,并尝试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验算验证结果。重点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教学重、难点教法分析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分水果、布置会场等场景)、问题驱动法(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学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解题策略)、实践操作法(利用学具分一分、摆一摆)。教具:多媒体课件(含动画分物情境)、题卡、磁性贴图;学具:小棒(每组48根)、任务单(含不同难度的问题);环境:将课桌按4人小组排列,便于合作学习。情景导入我们年级有95人。每桌坐8人。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探索新知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我们年级有95人。每桌坐8人。怎样列式呢?95÷8=95÷8=怎样用竖式计算呢?)9 58851187111(张)……7(人)95÷8=11(张)……7(人)表示什么?95名学生,8人一桌,能坐满11张桌子,还剩7人。剩下7人怎么办?想一想95÷8=11(张)……7(人)11+1=12(张)答:至少需要12张桌子。我们年级有95人。每桌坐8人。需要再加1张桌子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1.有15位老师要乘坐出租车去开会。每辆出租车坐4人,至少需要多少辆出租车?15÷4=3+1=4(辆)答:至少需要4辆出租车。3(辆)…… 3(人)练习巩固五,课堂小结1、知识梳理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解决除法问题的步骤(读题→找关系→列式→计算→检验)。情感升华2、教师提问:“今天的小组合作中,谁的方法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设计意图:渗透合作学习价值,培养反思习惯。六,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56页)第3题:60米布做窗帘,每幅用4米,能做多少幅?第5题:提出一个用“84÷4”解决的问题。2、选做题(实践任务)调查家中一周的用水量,计算平均每天用水量。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板书设计问题解决(1)分水问题:96÷3=32(瓶) → 总数÷份数=每份数买本子:72÷6=12(本) → 总价÷单价=数量关键步骤:找关系→列式→计算→检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学具操作和对比分析,学生能区分不同除法类型;改进点:部分小组讨论时分工不明确,需提前制定角色(记录员、汇报员等);生成资源:拓展题中“余数处理”引发激烈争论,可设计专题探究。本课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通过以下策略落实核心素养:生活化: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降低认知负荷;结构化:对比分析两类除法问题,构建知识网络;深度化:通过验算、余数处理等环节培养高阶思维。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