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尊重知识产权 练习一、单选题1.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为议题的课堂上,李华分享了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案例。下列案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15周岁的小王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小王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某商场保安怀疑小美盗窃并对其搜身检查,侵犯了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③林某将捡到的手机转手以市场价卖给了不知情的小吴,小吴为善意取得④苗某为一件产品自主设计了富有美感的外观,其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5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W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原J公司30名高管及技术人员,利用其在J公司接触、掌握的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推出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J公司提起诉讼,请求判令W公司技术秘密侵权并赔偿。对此案认识正确的是( )①W公司已申请12件实用新型专利,有权合法使用该技术②W公司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案涉技术秘密,其行为构成侵权③J公司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技术,如保密得当可一直受保护④案涉30名高管及技术人员离职后不再有保守J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家住农村的小方家,最近好事连连:小方的一项科技小发明,在市中小学科技竞赛中荣获“我是小小发明家”荣誉称号;奶奶家闲置的两间房出租给某茶馆,每月可获得一定的租金;爸爸以自家的5亩稻田作抵押,获得农商银行的贷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方拥有他所独立研发的科技小发明的专利权②奶奶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属于其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奶奶收取的租金是土地交换价值所得的合法收益④农商银行对该稻田享有因抵押而产生的担保物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5年1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建设持续加强,新批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8家、快速维权中心7家,全国协同保护机构总数达到112家。未来,将进一步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下列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要求的是( )A.谢某未发表的原创画作,其著作财产权会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B.王某选择商业秘密方式保护其发明,避免他人独立做出相同的发明C.周某获得某项技术创新专利权,在限定时间内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D.王某为其研发的“便携式无线充电器”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20年5.2025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县域商标统计情况。截至2024年12月15日,浙江省义乌市一年内商标有效注册量超过21.5万件,总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这些注册商标( )①作为发明创造,商标注册者对其享有所有权②若想获得长久的法律保护,需要依法续展③保护期为15年,保护期满进入公共领域④属于知识产权,商标注册人对其享有排他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高三学生小强在研发出某玩具外观设计方案后,于2024年5月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外观设计专利,2024年10月1日获得了专利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小强申请专利可获得永久性强有力法律保护②该专利保护期满后,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③该专利自获得专利权日期计算,15年内有效④该设计获得专利保护,未经小强同意,其他人不得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年,画家李某创作了一幅名为《梦幻DeepSeek》的画作,卖给了张某,同时将其著作权也转让给了张某。之后,张某将画作署名为张某本人并发表在某知名网站,后来又将该画作的图案进行微修改,改变其风格,然后大量印制在笔记本、书签等文具上进行销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张某将画作发表需要向李某支付相应的稿酬②张某侵犯了李某的知识产权,需要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③张某印制、销售画作,侵犯了李某的复制权与发行权④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下列符合我国有关知识产权规定的是( )①某公司生产的电动轿车使用类似某知名汽车商标标识②小王对绘画感兴趣,购买了某博物馆的文创作品复制,并在网上售卖③甲公司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其发明,其他人实施与其相同的发明不构成侵权④甲将其创作的小品著作财产权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小品的表演权转让给他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大会在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海口)隆重开幕。此次大会以“保护创新链接创造”为主题,旨在为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士搭建一个高规格、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与应用,共同探索创新合作的新路径。关于知识产权,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甲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其发明,其他人实施与甲相同的发明均构成侵权②乙商场员工装扮成哪吒和敖丙的形象招揽顾客③丙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自申请之日起十年内受法律保护④丁公司的公众号“叮咚快讯”中的文章的发表权保护期是作品创作完成后50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某中学七年级的王同学发明了一款“儿童注射减痛辅助器”(该辅助器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儿童的恐惧),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后该专利被一家公司以5000元专利费买走。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王同学出售该专利须经过其监护人同意②未经专利人许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能使用该专利③专利权的转让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创新热情④他人若独立作出相同发明,也可以实施该发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市面上一直存在着各种“茅台酒”,不仅容易对消费者造成混淆,背后亦涉侵权案件。近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对四家销售“贵州茅台镇酒”的公司提起侵权诉讼。贵州茅台起诉四家酒厂未经许可在白酒商品上使用与其完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并胜诉。这说明( )①未经许可不得在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注册商标②行为人侵犯了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权③企业拥有注册商标后即可永久独占使用④生产经营者应当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避免实施混淆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高三学生小强在研发出某发明专利后,于2024年5月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2024年10月1日获得了专利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强申请专利可获得永久性强有力法律保护B.该设计获得专利保护,不需要公开其发明内容C.该专利自获得专利权日起计算,15年内有效D.他人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13.著名作家徐则臣潜心四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北上》,由姚晓峰导演经允许拍成同名电视剧,于2025年3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未经原作者及姚导同意,网络商张某根据该电视剧制作网络剧在网络上传播,出版商李某出版发行了电视剧《北上》的影碟。下列对张某、李某的侵权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李某侵犯了姚导的复制权、发行权②张某侵犯了姚导的改编权③张某侵犯了徐则臣的改编权、发行权④李某侵犯了徐则臣的表演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2025年4月将迎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国各地纷纷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旨在提升社会公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以下表述符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是( )①为了扩大作品影响力,作者可把著作人身权转让给出版社②作品发表权为著作人永久持有,任何人不得篡改作品内容③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长久获得法律保护④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均自申请日起算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5.某校高三学生小强在研发出某玩具外观设计方案后,于2024年5月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外观设计专利,2024年10月1日获得了专利权。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专利保护期满后,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②小强申请专利可获得永久性强有力法律保护③该设计获得专利保护,需公开其发明的内容④该专利自获得专利权日期计算,15年内有效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6.小李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创作,通过输入正向、反向提示词,设置迭代步数、图片高度、提示词引导系数等步骤,最终生成一幅展现独特光影效果的山水画并在网络平台发布。小刘未经许可使用该图片且截去署名水印,获得大量点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片凝结了小李的智力投入且有独创性,小李有修改权和发行权B.该图片由AI生成,不属于智力成果,已进入公共领域可自由使用C.小刘的行为侵犯了小李的署名权、发表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D.该图片是AI软件的实践成果,小刘应对开发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用“AI”有界限,见证绘画第一案】李某是用人工智能软件创作绘画作品的资深爱好者。李某使用StableDiffusion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输入数十个提示词,设置相关迭代步数、图片高度、提示词引导系数以及随机数种子等,生成了数张人像图片,并发布在某社交平台上。刘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章时,未经许可将李某用AI软件创作的人物图片作为文章配图,并将图片水印截去。李某将刘某起诉至人民法院。刘某辩称,不确定原告是否享有涉案AI文生图片的权利,被告所发布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原创诗文,而非涉案图片,且没有商业用途,不具有侵权故意。北京互联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刘某向原告李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元。由于该案是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著作权的案件,引发普遍关注。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合理性。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高中生小李发明了一款护眼架。2012年11月15日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4月17日发布授权公告。小李发明的护眼架推销市场后,很快受到了欢迎,网上各销售平台上的销售量很大。2021年11月,小李发现刘某生产销售的护眼架与自己的专利产品特征完全相同。为此,小李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将刘某诉至法院。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42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法院会支持小李的主张吗?请说明理由。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同人创作,是人们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原作品的一种加工。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如哪吒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众多民间话本,戏曲中频频出现。以同人创作作为切入口,可以迅速打开口碑市场,用一个文化形象的出圈带来更大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同人文化也带来了大量的争执纠纷,同人创作是否构成了对原作者的侵权,怎样的创作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同人文化发展。因此,有人建议“应明确同人创作的法律界限”。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明确同人创作法律界限”建议的意义。20.探究与分享(1)上述会徽各有什么含义?“TM”符号表示什么意思?(2)你身边的商品或者商品包装上是否有“ ”“ ”之类的符号?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哪些知识产权吗?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C C C D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A D A A1.A【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①: 根据法律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管年龄如何。15周岁的小王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他应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①错误但符合题意。 ②:公民最基础的权利是生命健康权。商场保安怀疑小美盗窃并对其搜身检查,侵犯的是小美的人身自由权,并非生命健康权,②错误但符合题意。 ③: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林某捡到手机属于无权处分,小吴不知情且以市场价购买,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小吴为善意取得,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15年,苗某为一件产品自主设计了富有美感的外观,属于外观设计专利,其专利权的保护期为15年,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2.C【详解】①:W公司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即挖走J公司相关人员获取技术信息来申请的专利。这种行为本身不合法,即便申请了专利,也无权合法使用该技术。因为其获取技术的途径违反了商业道德和法律规定,①排除。②:W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地从 J 公司挖人获取技术信息,这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案涉技术秘密的行为,符合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其行为构成侵权,②正确。③:发明人如果选择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则只要该发明保密得当,就可以一直受到保护。可见,J公司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技术,如保密得当可一直受保护,③正确。④:案涉30名高管及技术人员在J公司工作期间接触和掌握了商业秘密,即使离职后,根据法律规定和商业道德,依然负有保守J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④排除。故本题选C。3.D【详解】①:专利权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授予专利权。小方获得荣耀称号,但没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故没有专利权,①错误。②:农村的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农户拥有使用权,宅基地上的房屋归农户个人所有,②正确。③:宅基地使用权是用益物权,出租房屋体现了土地的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③错误。④:对稻田的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④正确。故本题选D。4.C【详解】A: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情况下,保护期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因此未发表的作品其著作财产权不会一直受到法律保护,A不选。B:发明人如果选择以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则只要该发明保密得当,就可以一直受到保护。但是,一旦他人独立作出相同的发明或者以正当方式获得该技术信息,则他人可以实施该发明,不构成侵权,B不选。C:专利权是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因此周某获得某项技术创新专利权后在保护期内会受到法律的保护,C正确。D: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而不是20年,D不选。故本题选C。5.C【详解】①:商标是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标志,而非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对应的是专利权,①错误。②:商标保护期为10年,期满需通过续展延长保护期,续展后可继续获得法律保护,从而实现长久保护,②正确。③: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保护期满进入公共领域。商标的保护期是10年,保护期满未续展的行为会导致商标不再受法律保护,商标权被撤销,③错误。④:商标属于知识产权,商标注册人享有排他权(专用权),他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④正确。故本题选C。6.C【详解】①:根据法律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 15年 ,自 申请日 (2024年5月8日)起计算 。因此,“永久性保护”的表述不成立,①错误。②:专利保护期满后,该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②正确。③:该专利的保护期从 申请日 (2024年5月8日)起计算,而非“获得专利权日期”(2024年10月1日),③错误 。④:专利权人享有排他权。因此,小强作为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同意使用其专利设计 ,④正确 。故本题选C。7.D【详解】①:该作品已经卖给张某,张某合法取得了其著作财产权,张某将画作署名为张某本人并发表在某知名网站,侵犯了李某的著作人身权,但不需要支付相应的报酬,①排除。张某将该画作的图案进行微修改,改变其风格,并署名为自己发表,这侵犯了李某知识产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需要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②④正确。③:复制权、发行权属于著作财产权,根据材料,李某已将画作的这两项权利转让给了张某,故张某将画作印刷、销售行为未侵犯李某对画作的复制权、发行权,③错误。故答案选D。8.D【详解】①: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以及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某公司生产的电动轿车使用类似某知名汽车商标标识,侵犯他人商标权,①错误。②:一般情况下,文创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并售卖其作品属于侵权行为,小王购买了某博物馆的文创作品复制,并在网上售卖,侵犯了他人著作权,②错误。③:甲公司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其发明,如果其他人是通过自行研发等合法方式独立实施与甲公司以商业秘密方式保护的发明相同的发明,不构成侵权,③正确。④: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表演权属于著作财产权的一种,甲将其创作的小品著作财产权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小品的表演权转让给他人合法,④正确。故本题选D。9.D【详解】①:发明人如果选择以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则只要该发明保密得当,就可以一直受保护。但是,一旦他人独立做出相同的发明,或者以正当方式获得该技术信息,则他人可以实施该发明不构成侵权,①错误。②:哪吒和敖丙的形象属于2025年上映的电影中的内容,说明其著作权在保护期限内,未经允许,某商场员工装扮成其人物形象招揽顾客是对权利人著作权的侵犯,②错误。③: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自申请日起算,丙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自申请之日起十年内受法律保护,③正确。④:我国法律规定,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发表权的保护期是作品创作完成后50年。丁公司的公众号“叮咚快讯”属于法人作品,其文章的发表权保护期是作品创作完成后50年,④正确。故本题选D。10.B【详解】①:王同学是七年级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出售该专利这类重大民事行为须经过其监护人同意,①正确。②:专利有保护期限,在保护期限内,未经专利人许可,他人不得使用该专利,但过了保护期限则可以使用,所以“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能使用该专利”表述错误,②排除。③:专利权的转让能让发明者获得经济回报,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创新热情,③正确。④: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其他人即使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④排除。故本题选B。11.B【详解】①:符合《商标法》关于“未经许可不得在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注册商标”的规定,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易构成侵权,①正确。②:本案属于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不涉及企业名称权,②错误。③: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而不是“永久独占使用”,③错误。④:市面上一直存在着各种“茅台酒”,不仅容易对消费者造成混淆,背后亦涉侵权案件,表明生产经营者应当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避免实施混淆行为,④正确。故本题选B。12.D【详解】A:专利权是规定期限内的专有权,不是永久性法律保护,A错误。B: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的,B错误。C:专利自申请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C错误。D:发明人取得专利,其他人即使独立做出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D正确。故本题选D。13.A【详解】①②③:徐则臣创作完成长篇新作《北上》,姚晓峰导演经允许拍成同名电视剧,故姚导享有该剧的著作权,在未经姚导同意的情况下,网络商张某根据该电视剧制作网络剧在网络上传播,张某侵犯了姚导的改编权;出版商李某出版发行了电视剧《北上》的影碟,李某侵犯了姚导的复制权、发行权,而不是侵犯了徐则臣的改编权、发行权,①②正确,③错误。④:李某出版发行了电视剧《北上》的影碟,侵犯了姚导的复制权、发行权,而不是侵犯了徐则臣的表演权,④排除。故本题选A。14.D【详解】①:著作人身权具有人身属性,不可转让,①错误。②: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而非“永久持有”。此外,“不得篡改作品内容”涉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但选项表述混淆了发表权与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区别,②不符合题意。③: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长久地获得法律保护,③正确。④: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这是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的,④正确。故本题选D。15.A【详解】①:该专利保护期满后,该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①正确。②: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15年,自申请日其计算。小强申请专利不可获得永久性强有力法律保护,②错误。③: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该设计获得专利保护,需公开其发明的内容,③正确。④:该专利自申请日起计算,而不是自获得专利权日期计算,④错误。故本题选A。16.A【详解】A:小李通过调整参数、选择提示词等对AI生成作品进行了创造性投入,该山水画具有独创性,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小李享有著作权,相应的也有修改权和发行权,A正确。B:AI生成的作品若体现人的独创性投入,仍属于智力成果,B排除。C:发表权仅指首次公之于众的权利,小李已发布作品,小刘未侵犯发表权,C排除。D:著作权归作品的创作者小李,而非AI开发公司,小刘没有侵犯开发公司的合法权益,D排除。故本题选A。17.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受法律保护。李某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创作的绘画作品具有独创性,李某对其享有著作权 。刘某未经许可使用李某的作品并截去水印,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决维护了李某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运用“AI”有界限,见证绘画第一案考点考查:知识产权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合理性。从著作权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李某是用人工智能软件创作绘画作品的资深爱好者。李某使用StableDiffusion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输入数十个提示词,设置相关迭代步数、图片高度、提示词引导系数以及随机数种子等,生成了数张人像图片,并发布在某社交平台上。刘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章时,未经许可将李某用AI软件创作的人物图片作为文章配图,并将图片水印截去→可联系著作权分析说明刘某未经李某许可擅自使用李某创作的作品,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关键词②:北京互联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刘某向原告李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元。由于该案是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著作权的案件,引发普遍关注→可联系知识产权的保护角度分析法院的判决对权利人、社会、创新的意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法院会支持小李的诉讼。专利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专利人许可不得实施其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是十年。从申请日算起,保护期满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小李于2012年11月申请专利,2021年11月,他发现刘某生产销售与其专利产品特征相同的产品,此时未超过其专利保护期。因此,刘某的行为已经侵犯小李的专利权,法院会支持小李的主张。【分析】背景素材:专利权的纠纷案例考点考查:尊重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回答法院是否会支持小李的主张并说明理由。需要调用尊重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李发明了一款护眼架。2012年11月15日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4月17日发布授权公告;2021年11月,小李发现刘某生产销售的护眼架与自己的专利产品特征完全相同。为此,小李以侵犯专利权为由,将刘某诉至法院→可联系专利权的保护、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的知识,说明刘某的行为已经侵犯小李的专利权,法院会支持小李的主张。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①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明确同人创作法律界限有利于保护原作者的著作权,激发文化创新活力。②有利于完善同人创作法律法规,明晰违法行为,加强对创作侵权行为的制约和打击力度。③有利于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尊重创造。【分析】背景素材:明确同人创作法律界限考点考查:著作权相关内容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从明确法律界限对同人创作相关方面的意义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同人文化带来大量争执纠纷,同人创作是否构成对原作者侵权→可运用著作权保护知识,从保护原作者权益角度分析说明明确法律界限有利于保护原作者著作权,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有效信息②:有人建议“应明确同人创作的法律界限”→可运用完善法律法规知识,从规范创作环境角度分析说明明确法律界限有利于完善同人创作法律法规,打击侵权行为。有效信息③:整个材料反映的同人创作现状及法律界限问题→可运用增强法治意识知识,从社会法治氛围角度分析说明明确法律界限有利于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1)北京冬奥会会徽取名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会微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着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名为“飞跃”,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TM”符号表示未注册商标。(2)这种符号用来标明生产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的来源,并以此与他人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这些符号也表明该商品的生产经营者享有相关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产品或产品包装带有“ ”“ ” 之类的符号。其中“ ”“ ”分别代表著作权与注册商标。【分析】背景素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考点考查:商标权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上述会徽各有什么含义,“TM”符号表示什么意思,答题范围:《法律与生活》,知识定位:商标权。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它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誉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关键词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飞跃”的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关键词③:“TM”符号,由教材知识可知→没有注册的商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学生回答身边的商品或者商品包装上是否有“ ”“ ”之类的符号以及分别代表哪些知识产权,答题范围:《法律与生活》,知识定位:商标权。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 ”“ ”之类的符号→可联系商标的含义和作用。关键词②:“ ”符号→表示著作权;关键词③:“ ”符号→表示已是注册商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