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夷王时期,熊渠曾自称为楚王,在征服邻近方国部落的基础上,“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到周厉王时,熊渠又自行撤掉王的封号,称自己为楚君,又改称其三个儿子为侯。这表明
A.春秋时周王权威受到挑战
B.传统的等级结构出现松动
C.血缘关系疏远冲击分封制
D.兼并战争中统一趋势增强
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在官吏任用方面有以下限制:因种种原因被撤职的官吏不能再任用;一些重要职位不允许任用有犯罪前科的人;正在服刑的罪犯不得为官。另外,还规定凡是按当时的法律和规范认定为品行不洁者,或被清除出官僚队伍,或是不能任核心职位。上述做法
A.体现了法家思想影响官吏考核
B.反映了官僚体系专业化的趋势
C.意在确保政权运行效率与稳定
D.为汉代察举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3.《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诸立春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徒一年。其所犯岁不待时,若于断屠月(每年的正月、五月和九月)及禁杀日(每月中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而决者,各杖六十。”这一规定
A.表明司法实践受外来宗教文化影响
B.继承了汉代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
C.反映了唐律以儒道思想为立法依据
D.说明司法解释确保了案件公正审理
4.宋初的官方学术基本延续汉唐传统,以章句调诂为主要特点的著书之学占据统治地位。到北宋中期,经学领域出现了“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的新风尚,儒学也完成了由义礼之学向心性之学、性理之学的转变,这一变化
A.主要得益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B.推动了士大夫群体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
C.直接导致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化和政治化
D.表明儒学为应对佛道挑战进行理论革新
5.据史料记载,元大都“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胡同)”,图1可用于
图1元大都坊卷布置示意图
A.证实元大都秩序井然的中轴线布局 B.印证商业活动取消地域和时间限制
C.探源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D.说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具有实用性
6.清乾隆帝曾诏渝各省督抚,“具折奏事时,可将该省米粮时价开单,就便奏闻”,并要求将粮价“或系中价,或系贵价,或系贱价,俱逐一注明”比较,“或相同,或不相同之处一并注明”,由此可知 再与上月的粮价作一
A.统治者干预粮食市场以完善社会救济体系
B.粮价奏报有助于中央掌握地方的经济信息
C.粮价高低是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
D.奏折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标准化与规范化
7.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一书中,除个别地方及摘引他人之语外。对西方各国的称谓基本上不用“夷”字。书中称“欧罗巴诸国,皆好航海立埔头,远者或数万里”,尤其是英吉利“盖四海之内,其帆樯无所不到,凡有土有人之处,无不睥睨相度,思脧削其精华。”这一认识
A.对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有所突破
B.正确揭示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根源
C.主张学习西方文化以推动政治变革
D.折射出当时清朝宗藩体制走向解体
8.图2为1914年9月14日上海《新闻报》刊载的时事漫画《手挥目送》,画中一个男子端坐在蒲团之上,木屐置于前方,盘腿而坐,正在抚琴,双手下方的“青岛”二字清晰可见,同时双目斜视着飞舞的大雁,该画作
图2
A.揭示了日本妄图侵占我国山东全省的真实意图
B.表明日本为扩大在华权益准备对德国正式宣战
C.讽刺了日本胁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行径
D.反映日本排斥欧美列强在华势力阴谋严重受挫
9. 1930年5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发布《赤色邮政简章》,明确规定:“赤色邮政组织必须承担军邮任务,各分局、乡所要与军事交通合办。”1932年发布的《邮政暂行章程》规定:“各局之邮务员、递信员不足者,以军事重心为转移;为便利红军指战员寄信,各局从团部起设红军信柜。”这些规定旨在
A.密切红军战士与亲人的联系 B.适应工农革命斗争发展需要
C.根据实际转变党的工作重心 D.捍卫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府
10.1969年,湖南省三线建设再掀高潮。除了068、013等大型国防工业项目外,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凤滩水电站、金竹山火电厂和湘澧盐矿等一批重要民用工程也陆续开工建设。到1970年底,在湘西地区投入施工的大中型项目已达35个,计划总投资达36.4亿元。这次建设高潮的掀起
A.确保了工业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B.得益于国民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
C.与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密切相关
D.为西部开发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
11. 表1 1984年中国进口最大的几种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情况
商品名称 进口额(万美元) 进口量 国产量 进口依存度
钢材 401286 1230万吨 3372万吨 26.7%
化肥 166600 923万吨 1460万吨 38.7%
原形聚乙烯 55654 69.55万吨 64.8万吨 51.8%
纺织用合成纤维 38828 27万吨 57.58万吨 31.9%
汽车 88172 14.87万辆 31.64万辆 32%
据表1可知,当时我国
A.企业所需原材料主要依赖国外市场
B.引进技术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C.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D.工业制成品进口替代任务依然艰巨
12.公元前546年,国王居鲁士率军征服了小亚细亚中西部的吕底亚王国;公元前533年,居鲁士率军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迫使印度河流域的一部分邦国向自己称臣纳页:公元前525年,居鲁士的继任者坎比西斯二世征服了埃及。这
A.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B.说明亚述帝国依赖武力对外扩张
C.为古代文明区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D.折射出贵族共和体制的巨大优势
13.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产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进入墨西哥港口,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但是,持续二百多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19世纪初戛然而止,其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发生后蒸汽船的竞争优势明显
B.清政府实行限制和禁止对外贸易的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被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
D.西属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成果显著
14.16-17世纪的英国诗人创作了很多时间意象,如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集》中把时间比作“时光老头子”“血腥的魔王”“吞噬一切的流光”“镰刀”“利斧”等,马韦尔在《致羞涩的姑娘》中用“时间的战车插翅飞奔”的意象来强调年华易逝,岁月不饶人。“时间意象”的大量涌现
A.体现了宗教神学“永恒天国”的观念
B.折射出科学革命后机械时间观的影响
C.表达了资产阶级推翻专制王权的诉求
D.反映了对现世生活和个人价值的关注
15.1864年10月,马克思起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1864年期间,欧洲工人阶级“终于争得了十小时工作日法案的通过。这一法案对于工厂工人在体力、道德和智力方面引起了非常良好的后果”,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际的成功,而且是一个原则的胜利”。“十小时工作日法案”的通过
A.表明第一国际成立发挥重要作用
B.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C.主要归功于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
D.受巴黎公社国际主义精神的影响
16.据统计,1970年民主德国赴联邦德国的旅行人数为104.8万,到1979年达到136.9万。1970年联邦德国赴民主德国的旅行人数为125.4万,11979年增至361.7万。1975年至1979年,从联邦德国发往民主德国的包裹数量年均约2780万件,从民主德国寄往联邦德国的包裹数量年均约980万件,由此可推知
A.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B.德国的重新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开放柏林墙促进民间交流活动增加
D.东西德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8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表2《姚著中国史》章目录统计表(节选)
卷数 章目录
第一卷 《黄河文明之光》-黄河文明:最早的中国(东汉末年前) 第一章 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成立 第三章 时代的跃动:纪元前八至前三世纪 第四章 秦汉大世纪 第五章 东洋-中国文明圈形成
第二卷 《古代北西中国》-大中国:“游牧中国”和“农业中国”的竞争、共生与融合 第一章 草原游牧社会与其独立文化的形成 第二章 长城内外的对立 第三章 匈奴-北亚西亚大风暴 第四章 战争与和平 第五章 东胡·西羌·前期突厥诸民族 第六章 认识古代“西方” 第七章 新疆与河西走廊 第八章 从“通西域”到“西域经营” 第九章 考古一古代学上的新疆 第十章 东西方文化·商品交流的早期形态
第三卷 《南方的奋起》-历史的曲线:正统朝代南移长江 第一章 历史曲线两次高峰中的低潮 第二章 二至六世纪社会·经济问题总决算 第三章 四百年转型过渡期文化 第四章 宗教与宗教思想史展开
第四卷 《中国世界的全盛》-隋唐帝国:东亚秩序的轴心 第一章 世界帝国的荣光 第二章 开放性的生活、思想与文化 第三章 中天之日换入斜阳期 第四章巨大帝国崩裂的震力与转运期开创
-改编自《姚著中国史》
(1)根据材料,指出《姚著中国史》的编写特点。(6分)
准确,层次清楚,表述清晰。)(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是湖南文化抗战的兴起时期。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前,以文化界人士和爱国学生的自发行动为特征,在湘赣、湘鄂赣、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以后,一方面,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中共湘鄂精省委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湘江特委,党的领导得以加强;另一方面,从全国各地回湘的共产党员、爱国学生在中共抗日主张影响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投身于湖南文化抗战之中。
1937年8月至1939年2月是湖南文化抗战的高涨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斗争方式有:成立文化抗战团体,团结文化界爱国人士,巩固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出版抗战报刊,创办书店、书局,宣传抗日救亡;开展抗日救亡文艺活动,深入街头、乡村、学校,唤醒民众抗日救亡意识;创办抗战教育机构,培养抗日干部。
1939年2月1日,薛岳任湖南省主席。薛岳在政治上是坚决主张反共的,对中共领导的文化抗战活动实行限制、取消和打击的政策,边使文化界知名人士相继离湘,辗转到桂林、重庆等西南地区;各种救亡团体先后瓦解或被解散,《抗战日报》等进步刊物被迫停刊,各地进步书店也被封闭。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向各地组织作了进一步撤退、转移、隐蔽的部署,强调留守的党员干部要职业化,扎根于各个行业中。至此,轰轰烈烈的湖南文化抗战开始采取隐蔽方式。
-改编自王继平、杨晓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南文化抗战》
(1)根据材料,概括湖南文化抗战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湖南文化抗战”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大数海时代”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商贸联系,也使得海洋的重要性大犬增强。海深不再是不同国家、社会和文化之间隔离的屏牌,而是成为了披此链接的通道。这期间,是同平、西班牙、荷兰成为了第一批海洋强国,英国在18世纪中期开始引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了从工海平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种变,工业化的生产力让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果一的工业强国,英国作为世界海评强国才具有了真正的实力保障。·····二战全面强生了美国位著世界第一的国内科技和工业制造能力的军事称化。二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改编自朱锋《海洋强国的历史镜鉴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材料二
1947年印度驶立初期,整个印度评仍然受英国控制,英国海军军官长期以来一直担任印度海军系统的最高指浑官,并负黄制定印度的海洋战略,在1958年4月之后才由印度人担任。为了进一步控制印度洋,印度提出了建设“远洋海军”计划,在原先已经设立的东都和西部海军司令部之外,于1976年在科校成立了南部海军司令部。其中西部海军司令部坐落在孟买,东那海军司令部到位于维萨卡帕特南。2001年,印度又组建了安达曼一尼科已司令部,这是印度成立的第一个融合了海、陆、空三军以及海岸警卫队的联合司令部。由此可见,印度洋地区东部包括西太平洋地区对印度越来越重要了。此外,印度积极建立一支“选洋海军”,打造强大的航毒战斗群。从1987年到1997年这10年时间里,印度海军实看已拥有了两拨在便纸示,这为印度海洋战鸡从近海防御到远洋防御转型提供了基础。
-改编自高兰《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四种海权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海洋强国变迁的基本历程,并说明影响海洋强国变迁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海洋战略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8分)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D D B A A B C D- C D D C B
二、非选择题(52分)
17.(18分)
(1)编写特点:融合多种编写体例;重视叙述空间;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视角;突破传统王朝史框架;注重跨文化交流;长时段历史分期;跨学科综合(或社会学、地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体现中外文明互动。(答六点得6分)
(2)【赋分等级及要求】
等级 分数 要求
第一等级 9-12分 将第三卷《南方的奋起》置于中国古代时空背景下考察,运用唯物史观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等内容做出全面、深刻解释。史论结合紧密,逻辑结构严密,表述非常清晰。
第二等级 5-8分 较好地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
第三等级 0-4分 脱离材料与时代背景,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等内容概括不准确,历史解释不全面,评价不客观。史论结合不紧密,结构不完整,表述不清晰。
第三卷:《南方的奋起》--历史的曲线:正统朝代南移长江
解说词示例:本卷以“历史的曲线”为脉络,揭示了正统王朝南移的进程。政治上,北方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南方政权(如东晋、南朝)的存续,保全了华夏正统;三省制出现,九品中正制形成,各民族政权制度的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使北方经济恢复,为隋唐推广均田制积累了经验;庄园经济的嬗变和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做好准备。思想文化上,魏晋玄学和三教合流,既让儒家正统地位遭受危机,又为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机遇;衣冠南渡的士族将中原礼乐与江南风土结合,催生了“山水诗”“骈文”等新文体;玄学清谈与务实治术并存,士大夫阶层在乱世中重新定义“华夏正统”,为隋唐文化大一统铺路。民族关系上,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统一自信开放的隋唐奠基。(10分)
总之,这一“低潮中的奋起”,不仅为隋唐统一积蓄力量,更重塑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长江流域从此与黄河流域并驾齐驱,奠定了后世“东南财赋地”的格局。(2分)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18分)
(1)特点:具有阶段性、艰巨性、复杂性;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斗争方式多样;参与主体广泛;思想宣传与组织动员相结合;与政治、军事联系紧密。(答六点得6分)
(2)【赋分等级及要求】
等级 分数 要求
第一等级 9-12分 将湖南文化抗战置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时空背景下考察,运用唯物史观对湖南文化抗战做出全面、深刻解释。史论结合紧密,逻辑结构严密,表述非常清晰。
第二等级 5-8分 较好地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对湖南文化抗战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严密,表述较清晰。
第三等级 0-4分 脱离材料与时代背景,对湖南文化抗战概括不准确,历史解释不全面,评价不客观。史论结合不紧密,结构不完整,表述不清晰。
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南文化抗战是动员民众抗日的重要力量(2分)
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南文化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及文艺活动,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现了文化软实力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九一八事变后,在湖南文化界和爱国学生开展抗日运动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加强了领导,以报刊、演讲等形式传播抗日思想,为后续运动奠定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将文化转化为战斗武器,体现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成功实践。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策略,将活动转入地下,既保存了力量,也延续了文化抗战的火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南文化抗战不仅是文艺创作,更是一种全民动员模式,构筑了抗战的精神长城。(8分)
综上所述,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将文化动员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典范。其经验表明,文化斗争不仅是战争的辅助手段,更是塑造民族认同、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力量。(2分)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9.(16分)
(1)变迁历程:15-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成为第一批海洋强国;18世纪至二战,英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二战以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答三点得3分)
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大国力量对比;地缘政治影响;国际格局变动。(答五点得5分)
(2)内容:自主制定海洋战略;拟定海军建设计划;打造航母战斗群;构建海陆空协同指挥体系。(答四点得4分)
影响:
积极:推动印度海军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印度在印度洋及周边地区地位;削弱西方国家在印度洋的传统影响力;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三点得3分)
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海洋强国的竞争;高成本投入加重了印度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安全态势。(答一点给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