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苏教版(2024)生物期中复习第10章《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苏教版(2024)生物期中复习第10章《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0章《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三月的油菜花田犹如梦境的花海,其种子可以用于榨油,茎和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在营养器官生长期,要大量供给油菜的无机盐是( )
A.钾 B.氮 C.硼 D.磷
2.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正在变成现实,贵州省的巨型稻株高2米、穗大粒多抗倒伏,亩产达1500斤以上,下列关于巨型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型稻株高抗倒伏说明输导组织发达
B.适当多施钾肥可提高稻株抗倒伏能力
C.穗大粒多由水稻细胞中的细胞质控制
D.水肥管理对巨型稻高产的实现无影响
3.草木灰是指由枯枝落叶、秸秆柴草等燃烧形成的灰,含有较丰富的钾盐,钾盐能溶于水,快速发挥作用,农村家庭种菜常用作底肥,使土壤疏松透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可在种植芹菜、菠菜等蔬菜时使用
B.草木灰可露天保存
C.与使用化肥相比可减轻土壤的板结
D.可在蔬菜种植中大量使用,提高蔬菜产量
4.黑龙江省某农场2021年种植大豆一万多公顷,采取飞机航化作业叶面施肥措施(如图),促进植物早熟,提高了产量,使农场职工的收益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对大豆植株多施氮肥
B.所施的肥料都是有机物
C.叶面施肥只能促进叶片生长
D.肥料可以通过叶面被吸收
5.某同学将萝卜条分别放入清水、10%NaCl、20%NaCl、30%NaCl溶液中处理10min后,将萝卜条快速取出,平放在桌子上。用左手按住萝卜条的一端,右手拉住萝卜条的另外一端,用量角器测量萝卜条偏转的角度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组实验中右手拉萝卜条的力度要一致
B.在清水中萝卜条偏转角度小的原因是细胞吸水硬度变大
C.30%NaCl溶液中萝卜条偏转角度最大是因为细胞失水最多萝卜条最软
D.继续增大NaCl的浓度,萝卜条的偏转角度一定会增大
6.萎蔫的菜叶在水中会舒展开来;紫色洋葱鳞片日晒后颜色变深,泡水后又会变淡。这些事实说明植物的器官叶片
A.能够失水,也能吸水 B.只能吸水,不能失水
C.能够失水,不能吸水 D.不能吸水,不能失水
7.番茄又叫西红柿,其果肉鲜美,糖拌西红柿更是夏令时节深受大家喜欢的消暑食物,在切块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盘中渗有大量汁液,其原因是( )
A.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失水
B.糖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吸水
C.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不失水也不吸水
8.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B.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施加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
9.2024年3月,全国6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的标准。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以下操作不合理的是(  )
A.为保证出水量,输水压力越大越好
B.使用水溶性无机盐,避免堵塞滴灌管
C.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调控供水量
D.使用薄膜覆盖,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10.将白色洋桔梗枝条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从茎的纵剖面上撕取被染色的部分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红的结构是( )
A.表皮 B.导管 C.筛管 D.导管和筛管
11.为防止林木之间传染病虫害,林业局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对黄山松古树群树干基部“打孔注药”(如题图所示)。黄山松把药物运往全身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气孔 D.叶脉
12.取一枝百合花或一段芹菜,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花瓣和叶的颜色有些变红,如下图。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D.有机物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13.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蜀山区移栽了大量绿化植物,为了提高移栽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如图)。“挂吊瓶”时针应插到茎的(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14.植物打针输液,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哪些物质,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部分结构中(  )
A.水和有机物,韧皮部 B.水和无机盐,形成层
C.水和有机物,木质部 D.水和无机盐,木质部
15.如图是番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叶表皮,对叶片具有保护作用
B.②是海绵组织,含有大量叶绿体
C.③是叶脉,是叶片中起支持作用的“骨架”
D.⑤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16.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用于制作发酵馒头面包等。同学们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生物材料。其中酵母菌为( )
A. B.
C. D.
17.近年来,南通正在努力打造“江风海韵长寿乡、宜居宜业森林城”。植绿、护绿、爱绿已成为南通市民的自觉行为。下列4棵苗木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18.取四株个体大小、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左图所示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克,其后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重量变化,14小时后的结果如图曲线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而影响实验效果
B.曲线A代表丙、丁组的重量变化,曲线B代表乙组的重量变化
C.曲线C代表甲组的重量变化,与丁组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片
D.通过对比B、C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叶片上表面气孔多于下表面
19.植物也有激素,例如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叶片脱落酸的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使叶片掉落,不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B.浇水恢复正常状态后,叶片中脱落酸含量降低至接近0,使叶片恢复正常
C.干旱会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合成,导致气孔关闭,造成光合速率降低
D.脱落酸可对叶片细胞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脱落酸的合成也受细胞核控制
20.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大气降水 B.减少地表水蒸发 C.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D.减少水汽输送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1.(10分)大叶黄杨四季常绿,是北方城市绿化街道、美化校园的优良植物,也是进行生物观察和实验的好材料。
(1)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大叶黄杨的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小京同学撕取一小块叶下表皮,然后置于载玻片上的一滴 (填“清水”或“生理盐水”)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2)小京在显微镜下找到物像后,慢慢调节 (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使之更清楚,观察结果如图1,他观察到表皮细胞排列 ,是无色透明的。
(3)使叶呈现绿色的结构到底在哪里呢?为了找到答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京观察了叶的横切(图2),发现②、③处的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结构是 ,能够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②、③属于 组织,这些结构使叶片呈现绿色。小京进一步观察发现,②处绿色结构的数量比③处多,可以推测叶片的 (填“上”或“下”)表皮更绿。
(4)小京发现一些大叶黄杨叶边缘枯黄并出现斑块,查阅资料得知这种褐斑病的“元凶”是一种叫做坏损尾孢菌的真菌(图3)。它们通过 (填图中结构名称)从黄杨叶肉细胞中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叶片受损,影响其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
(5)为避免大叶黄杨被大面积感染,你给学校负责植物养护的校工提出的建议是: (2分)。
22(10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促进消化、生津止渴的功效。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a表示细胞 过程,b表示细胞 过程。
(2)萝卜的结构层次可以表示为A→[C] →D→E,与动物体相比,它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3)小辛同学在制作萝卜叶片的临时切片时,用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 (选填“垂直”或“平行”)于主叶脉的方向迅速切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若要将视野由图二中的甲调为乙,需转动 。
(4)图乙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①] ,其上分布的[②]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5)生吃萝卜常有辛辣味,是由于细胞中含有刺激性物质芥子油苷,该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腌制的糖醋萝卜口感酸甜,是因为细胞膜被破坏,失去了 的功能,导致糖、醋等物质进入细胞。
23.(10分)1108.76亿斤!山东省2022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秋天撒下粒粒种,冬天幼芽雪里藏,春天还青节节高,夏天成熟一片黄。”这个谜语说的正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总产最高、营养价值最丰富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中国粮,盘中餐”。如图为小麦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写结构名称):
(1)播种前,要从种子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发芽率的检测,度过休眠期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3分)。
(2)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中的[ ] 。
(3)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小麦开花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 ]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4)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这段时间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多,应配合灌水,小麦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 (2分)(填生理过程)。
(5)收获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麦穗有缺粒现象,该现象主要是由于 (2分)引起的。
24(10分).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我市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为冬小麦,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根据你对小麦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取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后有20粒种子没有萌发,则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20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2分)(至少两条)。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 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此过程种子内的干重逐渐减少,原因是 。
(3)来年开春麦苗返青后,为了促进麦苗快速生长,通常追施一次以含 的无机盐为主的肥料,以免造成苗小、分叶少,难获高产。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学们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小麦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的植株变化如表: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乙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从根系的组成类型分析,小麦植株的根系应属 ;5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是冬小麦生长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水分主要通过小麦根尖的[ ] 吸收。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三月的油菜花田犹如梦境的花海,其种子可以用于榨油,茎和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在营养器官生长期,要大量供给油菜的无机盐是( )
A.钾 B.氮 C.硼 D.磷
【答案】B
【详解】A.钾肥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B.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枝叶繁茂,B符合题意。
C.油菜缺少硼肥,只开花不结果,C不符合题意。
D.磷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进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正在变成现实,贵州省的巨型稻株高2米、穗大粒多抗倒伏,亩产达1500斤以上,下列关于巨型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型稻株高抗倒伏说明输导组织发达
B.适当多施钾肥可提高稻株抗倒伏能力
C.穗大粒多由水稻细胞中的细胞质控制
D.水肥管理对巨型稻高产的实现无影响
【答案】B
【详解】A.机械组织的细胞细胞壁增厚,机械组织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巨型稻株高抗倒伏说明机械组织发达,A错误。
B.植物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因此,适当多施钾肥可提高稻株抗倒伏能力,B正确。
C.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穗大粒多由水稻细胞中的细胞核控制,C错误。
D.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肥管理对巨型稻高产的实现有很大影响,D错误。
故选B。
3.草木灰是指由枯枝落叶、秸秆柴草等燃烧形成的灰,含有较丰富的钾盐,钾盐能溶于水,快速发挥作用,农村家庭种菜常用作底肥,使土壤疏松透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木灰可在种植芹菜、菠菜等蔬菜时使用
B.草木灰可露天保存
C.与使用化肥相比可减轻土壤的板结
D.可在蔬菜种植中大量使用,提高蔬菜产量
【答案】C
【详解】A.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盐,而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所以不可在种植芹菜、菠菜等蔬菜时使用,A错误。
B.草木灰露天保存容易被风吹散,B错误。
C.草木灰使土壤疏松透气,与使用化肥相比可减轻土壤的板结,C正确。
D.草木灰中含钾盐,不能大量使用,D错误。
故选C。
4.黑龙江省某农场2021年种植大豆一万多公顷,采取飞机航化作业叶面施肥措施(如图),促进植物早熟,提高了产量,使农场职工的收益增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对大豆植株多施氮肥
B.所施的肥料都是有机物
C.叶面施肥只能促进叶片生长
D.肥料可以通过叶面被吸收
【答案】D
【详解】A.大豆植株有根瘤菌,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豆科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豆科植物利用,因此,对大豆植株不需要多施氮肥,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肥料主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叶片表皮有气孔,叶片施肥可通过气孔将肥料吸收,运输到其他部位,C不符合题意。
D.叶片施肥之后,肥料会被吸入叶肉细胞中,从而被吸收、转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5.某同学将萝卜条分别放入清水、10%NaCl、20%NaCl、30%NaCl溶液中处理10min后,将萝卜条快速取出,平放在桌子上。用左手按住萝卜条的一端,右手拉住萝卜条的另外一端,用量角器测量萝卜条偏转的角度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组实验中右手拉萝卜条的力度要一致
B.在清水中萝卜条偏转角度小的原因是细胞吸水硬度变大
C.30%NaCl溶液中萝卜条偏转角度最大是因为细胞失水最多萝卜条最软
D.继续增大NaCl的浓度,萝卜条的偏转角度一定会增大
【答案】D
【详解】A.本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是萝卜条在不同浓度溶液处理后的偏转角度,这个角度是由萝卜条的硬度和长度共同决定的。如果在拉萝卜条时力度不一致,那么就会导致萝卜条的伸长量不同,从而影响偏转角度的测量。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每组实验中右手拉萝卜条的力度必须一致,A正确。
B.当萝卜条放入清水中时,由于清水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吸水。细胞吸水后,细胞会变得更加饱满和坚硬,这使得萝卜条的硬度增加,因此在受到相同拉力时,偏转角度会变小,B正确。
C.当萝卜条放入30%的NaCl溶液中时,由于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随着细胞失水量的增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会变大,细胞壁对原生质层的支撑作用会减弱,这使得萝卜条的硬度降低、变软。在受到相同拉力时,偏转角度会变大。且由于30%的NaCl溶液浓度最高,细胞失水最多,所以萝卜条偏转角度最大,C正确。
D.一般情况下,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细胞失水量会增加,萝卜条的偏转角度也会增大。但是,当NaCl溶液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可能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死亡的细胞会失去选择透过性,不再发生渗透作用,此时即使再增大NaCl溶液的浓度,萝卜条的偏转角度也不会继续增大,D错误。
故选D。
6.萎蔫的菜叶在水中会舒展开来;紫色洋葱鳞片日晒后颜色变深,泡水后又会变淡。这些事实说明植物的器官叶片
A.能够失水,也能吸水 B.只能吸水,不能失水
C.能够失水,不能吸水 D.不能吸水,不能失水
【答案】A
【详解】根据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原理可知:萎蔫的菜叶在水中会舒展开来是由于菜叶细胞在失水后,在水中能够吸水,细胞涨大;紫色洋葱鳞片日晒后颜色变深,泡水后又会变淡,说明植物细胞在失水后,能够吸水,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7.番茄又叫西红柿,其果肉鲜美,糖拌西红柿更是夏令时节深受大家喜欢的消暑食物,在切块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盘中渗有大量汁液,其原因是( )
A.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失水
B.糖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吸水
C.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西红柿细胞不失水也不吸水
【答案】A
【详解】在切块的西红柿上撒上白糖后,白糖溶解形成高浓度的糖水。此时,西红柿细胞周围糖水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的浓度,根据上述原理,西红柿细胞中的水分就会通过细胞膜渗透到细胞外部,从而导致盘中渗有大量汁液,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的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B.土壤溶液浓度等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施加化肥过多,土壤温度升高
【答案】A
【详解】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2024年3月,全国60%以上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的标准。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实现水盐同步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使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时,以下操作不合理的是(  )
A.为保证出水量,输水压力越大越好
B.使用水溶性无机盐,避免堵塞滴灌管
C.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调控供水量
D.使用薄膜覆盖,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答案】A
【详解】A.输水压力越大,水速越快,冲力越大,因此,输水压力太大,可能会破坏农作物,A符合题意。
B.要用水溶性强的肥作追肥,滴灌水中加肥时,不要用水溶性较差的复合肥、过磷酸钙等,以免发生沉淀后堵塞管道和滴孔,B不符合题意。
C.要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时期需水规律和水源情况进行灌溉,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C不符合题意。
D.要用地膜覆盖浇水滴灌管要用地膜覆盖住,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地面湿润,避免增大空气湿度以及引起地表面返碱,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将白色洋桔梗枝条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从茎的纵剖面上撕取被染色的部分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红的结构是( )
A.表皮 B.导管 C.筛管 D.导管和筛管
【答案】B
【详解】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内具有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所以将白色洋桔梗枝条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用镊子从茎的纵剖面上撕取被染色的部分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红的结构是导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为防止林木之间传染病虫害,林业局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对黄山松古树群树干基部“打孔注药”(如题图所示)。黄山松把药物运往全身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气孔 D.叶脉
【答案】B
【详解】A.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位于韧皮部,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A不符合题意。
B.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从树干基部“打孔注药”,让药物从下往上运往植物全身,起输导作用的是导管,B符合题意。
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不符合题意。
D.叶脉是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取一枝百合花或一段芹菜,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花瓣和叶的颜色有些变红,如下图。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D.有机物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答案】C
【详解】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故A错误。
B.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故B错误。
C.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故C正确。
D.有机物在植物体内从上往下运输,故D错误。
故选C。
13.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蜀山区移栽了大量绿化植物,为了提高移栽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如图)。“挂吊瓶”时针应插到茎的(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答案】C【详解】A.树皮内的韧皮部内有输导有机养料的筛管,由上向下,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形成年轮,故B不符合题意。
C.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故C符合题意。
D.茎的髓储存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植物打针输液,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哪些物质,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部分结构中(  )
A.水和有机物,韧皮部 B.水和无机盐,形成层
C.水和有机物,木质部 D.水和无机盐,木质部
【答案】D
【详解】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存在于木质部中,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存在于韧皮部中,因此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番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叶表皮,对叶片具有保护作用
B.②是海绵组织,含有大量叶绿体
C.③是叶脉,是叶片中起支持作用的“骨架”
D.⑤是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答案】B
【详解】A.①是叶表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对叶片具有保护作用,A正确。
B.②是栅栏组织,含有大量叶绿体,B错误。
C.③是叶脉,含有机械组织,是叶片中起支持作用的“骨架”,C正确。
D.⑤是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正确。
故选B。
16.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用于制作发酵馒头面包等。同学们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生物材料。其中酵母菌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图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酵母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A符合题意。
B.该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没有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草履虫,由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C不符合题意。
D.该图是普通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片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近年来,南通正在努力打造“江风海韵长寿乡、宜居宜业森林城”。植绿、护绿、爱绿已成为南通市民的自觉行为。下列4棵苗木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观图可知D项中的植株保留了土坨、去掉了部分的枝叶,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取四株个体大小、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左图所示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克,其后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重量变化,14小时后的结果如图曲线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而影响实验效果
B.曲线A代表丙、丁组的重量变化,曲线B代表乙组的重量变化
C.曲线C代表甲组的重量变化,与丁组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片
D.通过对比B、C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叶片上表面气孔多于下表面
【答案】D
【详解】A.本实验减少的重量为水的重量,植物油密封在水面,可以防止量筒中的水分因自然蒸发而影响实验结果,故A正确。
B.丙组叶片上、下表面涂抹凡士林,将气孔进行封堵,水分无法蒸发,故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丁组去掉叶片部位涂抹凡士林,无叶片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故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可见,A曲线表示装置重量不变,可代表丙、丁组的重量变化。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气孔数量。所以,乙组叶片的下表面涂抹凡士林后,装置重量减少略低于丙组,可用曲线B表示,故B正确。
C.甲组叶片不涂抹凡士林,故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最多,装置重量下降最多,曲线C可代表甲组的重量变化;丁组去掉叶片部位涂抹凡士林,与甲组对比不同的因素为叶片,故变量是叶片,故C正确。
D.乙组叶片下表面涂抹凡士林,因上表皮蒸腾作用水分散失,曲线B可代表乙组实验结果,上表皮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重量约为80-74=6g;曲线C代表甲组装置整个叶片蒸腾作用重量下降约为80-63=17g,对比曲线B和C实验结果,可知叶片下表皮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重量约为74-63=11g,高于叶片上表皮蒸腾作用散失水的重量,可得出结论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气孔数量,故D错误。
故选D。
19.植物也有激素,例如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叶片脱落酸的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使叶片掉落,不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B.浇水恢复正常状态后,叶片中脱落酸含量降低至接近0,使叶片恢复正常
C.干旱会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合成,导致气孔关闭,造成光合速率降低
D.脱落酸可对叶片细胞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脱落酸的合成也受细胞核控制
【答案】A
【详解】A.脱落酸使叶片掉落,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故A错误。
B.由图观察可知,浇水恢复正常状态后,叶片中脱落酸含量没有降低至0,而是趋于一个平稳值,使叶片恢复正常,故B正确。
C.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合成,导致气孔关闭,造成光合速率降低,缺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C正确。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脱落酸可对叶片细胞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同时脱落酸的合成也受细胞核控制,故D正确。
故选A。
20.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大气降水 B.减少地表水蒸发 C.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D.减少水汽输送
【答案】C
【详解】AB.根据题干资料,海绵城市不能增加大气降水,不能减少地表水蒸发,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资料,“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的影响表现在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C符合题意。
D.海绵城市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与减少水汽输送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1.(10分)大叶黄杨四季常绿,是北方城市绿化街道、美化校园的优良植物,也是进行生物观察和实验的好材料。
(1)叶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大叶黄杨的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小京同学撕取一小块叶下表皮,然后置于载玻片上的一滴 (填“清水”或“生理盐水”)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2)小京在显微镜下找到物像后,慢慢调节 (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使之更清楚,观察结果如图1,他观察到表皮细胞排列 ,是无色透明的。
(3)使叶呈现绿色的结构到底在哪里呢?为了找到答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京观察了叶的横切(图2),发现②、③处的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结构是 ,能够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②、③属于 组织,这些结构使叶片呈现绿色。小京进一步观察发现,②处绿色结构的数量比③处多,可以推测叶片的 (填“上”或“下”)表皮更绿。
(4)小京发现一些大叶黄杨叶边缘枯黄并出现斑块,查阅资料得知这种褐斑病的“元凶”是一种叫做坏损尾孢菌的真菌(图3)。它们通过 (填图中结构名称)从黄杨叶肉细胞中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叶片受损,影响其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
(5)为避免大叶黄杨被大面积感染,你给学校负责植物养护的校工提出的建议是: (2分)。
【答案】(1) 器官 清水
(2) 细准焦螺旋 紧密/整齐
(3) 叶绿体 营养/薄壁 上
(4)菌丝
(5)及时清理和处理被感染的叶片,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叶面水分积聚;定期喷洒适量的杀菌剂以预防感染
【详解】(1)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植物的叶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功能,属于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撕取下来的叶下表皮可以直接放在清水中观察,因为叶片细胞具有细胞壁,清水不会影响细胞的状态而能较好地维持细胞的形状。
(2)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找到物像后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体的存在,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横切面可以发现叶肉组织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而使叶子呈现绿色。
②栅栏组织和③海绵组织构成叶肉,它们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②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③海绵组织。因此,栅栏组织中含有更多的叶绿体,上表皮更绿。
(4)图3中显示的真菌主要由孢子和菌丝构成。菌丝是吸收营养的主要结构,因此,坏损尾孢菌通过菌丝从黄杨叶肉细胞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5)真菌感染常通过孢子传播,而孢子通常通过接触病叶或空气传播。及时清理病叶可以减少病原菌来源,改善通风可以降低湿度,不利于真菌生长,适时使用杀菌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
22(10分).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促进消化、生津止渴的功效。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a表示细胞 过程,b表示细胞 过程。
(2)萝卜的结构层次可以表示为A→[C] →D→E,与动物体相比,它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3)小辛同学在制作萝卜叶片的临时切片时,用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 (选填“垂直”或“平行”)于主叶脉的方向迅速切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若要将视野由图二中的甲调为乙,需转动 。
(4)图乙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①] ,其上分布的[②]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5)生吃萝卜常有辛辣味,是由于细胞中含有刺激性物质芥子油苷,该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腌制的糖醋萝卜口感酸甜,是因为细胞膜被破坏,失去了 的功能,导致糖、醋等物质进入细胞。
【答案】(1) 分裂 分化
(2) 组织 系统
(3) 垂直 细准焦螺旋
(4) 表皮 气孔
(5) 液泡/细胞液 控制物质进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详解】(1)图中a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多,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的结果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差异性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C组织,
(2)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C组织→器官→植物体。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萝卜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3)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和叶脉垂直的方向迅速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多切几次,放入培养皿的清水中,用毛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更薄。
根据题图二中的甲,物像较为模糊,不清晰;乙图较为清晰,为了将视野甲调成视野乙,我们一般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4)叶片的结构包括①表皮、叶肉和叶脉。叶片的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面还有一层透明而不透水的角质层,阳光能进入,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起保护作用。
②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结构中,它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5)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细胞液里有各种物质以及色素等,能够储存糖分、色素等物质。因此,生吃萝卜常有辛辣味,是由于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刺激性物质芥子油苷。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腌制的糖醋萝卜口感酸甜,是因为细胞膜被破坏,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导致糖、醋等物质进入细胞。
23.(10分)1108.76亿斤!山东省2022年粮食总产再创新高!“秋天撒下粒粒种,冬天幼芽雪里藏,春天还青节节高,夏天成熟一片黄。”这个谜语说的正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总产最高、营养价值最丰富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主要的“中国粮,盘中餐”。如图为小麦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横线上写结构名称):
(1)播种前,要从种子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发芽率的检测,度过休眠期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3分)。
(2)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中的[ ] 。
(3)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小麦开花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 ]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4)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这段时间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多,应配合灌水,小麦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 (2分)(填生理过程)。
(5)收获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麦穗有缺粒现象,该现象主要是由于 (2分)引起的。
【答案】(1)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2)①胚乳
(3) ⑨ ⑦
(4)蒸腾作用
(5)传粉不足
【详解】(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为: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2)小麦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同时①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3)⑨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内部出现导管;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小麦开花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⑦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4)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不多数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只有1%—5%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5)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麦穗有缺粒现象,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
24(10分).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我市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为冬小麦,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根据你对小麦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取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后有20粒种子没有萌发,则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20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2分)(至少两条)。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 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此过程种子内的干重逐渐减少,原因是 。
(3)来年开春麦苗返青后,为了促进麦苗快速生长,通常追施一次以含 的无机盐为主的肥料,以免造成苗小、分叶少,难获高产。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学们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小麦幼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瓶液体中培养(甲中装蒸馏水、乙中装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瓶中的植株变化如表: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乙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从根系的组成类型分析,小麦植株的根系应属 ;5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是冬小麦生长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水分主要通过小麦根尖的[ ] 吸收。
【答案】(1) 温度 98% 胚已经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在休眠期
(2) ①胚乳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3) 氮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4) 须根系 ⑥成熟区
【详解】(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而“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这是因为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随机选取了1000粒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后有20粒种子没有萌发。那么,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1000 20)÷1000×100%=98%。20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胚已经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在休眠期或种子被虫蛀等。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这是因为小麦种子的①胚乳内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此过程中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逐渐减少。
(3)来年开春麦苗返青后,为了促进麦苗快速生长,通常追施一次以含氮的无机盐为主的肥料。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其中乙瓶植株质量大增,主要是其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并积累的结果。
(4)从根系的组成类型分析,小麦植株的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但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因此应属于须根系。5月下旬进入抽穗期,是冬小麦生长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水分主要通过小麦根尖的⑥成熟区吸收,因为成熟区是根尖的主要吸水区域,其细胞具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