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7.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7.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7.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教学设计
课题 7.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单元 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道德修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德法兼修,提升道德修养水平。法治观念:认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健全人格: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责任意识:完善法律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积极关注法治建设。
重点 法律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本质)。
难点 法律的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日益完善的?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第一节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图片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76-79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法律的本质?2、我国法律和法律体系的本质?3、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4、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国家完善法律体系的措施6、为什么保障法律的实施?7、我们应怎样为法律体系建设作贡献?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01探究一:生活观察 探究二:播放视频《良法善治安天下》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的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②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③法律的确立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国家的形成,法律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职能的工具,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探究三:知识探究(1)我国法律的性质(本质)?(2)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本质)?点拨:(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二)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02探究一:播放视频《我国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国家立法,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②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③一部部顺应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截至2024年12月25日,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6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52件、民法商法25件、行政法98件、经济法87件、社会法28件、刑法4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探究二:相关链接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点拨:①我国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效力层级的规范性文件。②新时代,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探究三:知识探究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点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探究四:探究分享就上述看法谈谈你的理解。点拨:①第一个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我国法律还不是很完善,且社会变化很快,有些时候可能需要一大类新生事物的系列性的法律,而不全是某个法律随着社会发展出现新问题的修修补补。②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很多法律关系还没厘清,相关立法滞后。③第三个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目前现有的已经较为全面认识的社会事务方面的法律随着社会深入发展也要做完善。探究五:知识探究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点拨: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探究六:播放视频《 2025年国家立法动向解读》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2025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了2025年度国家立法工作的动向。②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托育服务法、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均在列。③34部法律,34个改变社会的支点。从“托得起”的育儿期待,到“用得好”的金融创新;从“看得见”的青山绿水,到“管得住”的AI风险——这场立法变革不仅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智慧,更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法治的温度”。探究七:相关链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点拨: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法律不断完善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以及推动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八:知识探究国家完善法律体系的措施点拨: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三)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03探究一:播放视频《学习进行时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探究二:知识探究为什么保障法律的实施?点拨: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②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探究三:名言探究探究四:知识探究我们应怎样为法律体系建设作贡献?点拨:①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②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律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③我们要学习和遵守法律规范,严于律己,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P75蓝字)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归纳问题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的本质,我国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
第一节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新知导入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日益完善的?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
道德修养: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德法兼修,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法治观念:
认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健全人格:
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责任意识:
完善法律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积极关注法治建设。
教学重点 法律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本质)。
教学难点 法律的本质。
01
法律的本质?
02
我国法律和法律体系的本质?
03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
目录
CONTENTS
自学导航
04
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05
国家完善法律体系的措施
06
为什么保障法律的实施?
07
我们应怎样为法律体系建设作贡献?
01
生活观察
查找与生态文明领域有关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法》
《森林法》《水土保持法》
推荐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公众健康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法等法律。
视频探究
良法善治安天下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的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②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③法律的确立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国家的形成,法律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职能的工具,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性质(本质)?
知识探究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本质)?
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02
视频探究
我国已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国家立法,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②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③一部部顺应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正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截至2024年12月25日,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计306件,包括宪法1件、宪法相关法52件、民法商法25件、行政法98件、经济法87件、社会法28件、刑法4件、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1件。
相关链接
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我国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效力层级的规范性文件。
②新时代,我国制定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知识探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
①第一个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我国法律还不是很完善,且社会变化很快,有些时候可能需要一大类新生事物的系列性的法律,而不全是某个法律随着社会发展出现新问题的修修补补。
②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很多法律关系还没厘清,相关立法滞后。
③第三个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目前现有的已经较为全面认识的社会事务方面的法律随着社会深入发展也要做完善。
探究分享
就上述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探究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视频探究
2025年国家立法动向解读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2025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透露了2025年度国家立法工作的动向。
②报告显示,2025年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托育服务法、食品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均在列。
③34部法律,34个改变社会的支点。从“托得起”的育儿期待,到“用得好”的金融创新;从“看得见”的青山绿水,到“管得住”的AI风险——这场立法变革不仅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智慧,更让每个普通人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相关链接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法律不断完善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以及推动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知识探究
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国家完善法律体系的措施
03
视频探究
学习进行时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就在于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严格执法。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③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做自尊的人
为什么保障法律的实施?
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②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知识探究
名言探究
【释义】出自明朝张居正的 《张居正奏疏集》。意思是天下大事,困难的不在于要制定什么法律,而在于立了法就一定要执行。说的是执法中依法落实的重要性。
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用“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旨在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②古往今来众多史实表明,如果有了法律而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做自尊的人
我们应怎样为法律体系建设作贡献?
①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②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律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③我们要学习和遵守法律规范,严于律己,增强法治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P75蓝字)
知识探究
核心金句
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5、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6、我国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7、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8、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律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知识总结
04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
①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
②从内心深处拥护、信仰法律
③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④捍卫法律,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 、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B.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C.我国的立法工作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
D.我国做到了在所有领域都有法可依
D
课堂练习
3、《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突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法治保障。据此可知( )
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B.只要法律实施,就能依法治国
C.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执行
D.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法律有效实施
A
课堂练习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这( )
A.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良法善治
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最终完善
C.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D.说明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
C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本质
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本质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体系的意义
我国当前的立法进展
保障法律实施
保障法律实施的原因
保障法律实施的要求
作业布置
【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以下为《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节选。
节选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到2025年,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
节选二 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节选一体现了哪些观点。
(2)维护法律权威,青少年责无旁贷。学校准备开展“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份演讲提纲。
(要求:列出要点,恰当运用学科知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③我国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2)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②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
③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慎子 逸文》中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意思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而是人们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出来的,既合乎民心,又顺乎民情。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国家制定法律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②法律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③人类社会形成后就有合乎人心的法律 ④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说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 )
A.制定 B.认可 C.实施 D.完善
3.我国第一个王朝——夏,以“禹刑”作为法律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古巴比伦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表明“君权神授”,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以上共同说明了( )
A.法律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B.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C.法律是一成不变的
D.法律维护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4.“法律是什么?”这是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与同学们进行课堂互动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下列同学的回答中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唯一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以下有关法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B.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C.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D.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6.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多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进步有了更加健全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
①法律体现所有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③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十分完善 ④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有法可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进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 )
A.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B.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意志的体现
8.随着我国科技飞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相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必须不断完善,原因是( )
A.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B.新兴技术发展取决于法律规制进程
C.社会的变化发展要求法律与之相适应,以规范新的社会关系
D.法律的完善就能保证技术的创新
9.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 )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③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教材素材改编]有人说,我国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 )
A.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人人都遵守法律
C.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11.关于我国的法律体系,以下同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小冰: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B.小律: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修改
C.小泽:社会生活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完善无止境
D.小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2.2024年11月,一批新规开始施行,它们惠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铁路客运全面推广电子发票,差旅报销更加便利;电动自行车加强准入认证,交通参与者更有安全保障;依法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这些规定的出台和实施( )
①能增强所有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②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④表明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努力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对此,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 ②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③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 ④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规陆续施行。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便捷地融入社会生活,施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了加强反间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施行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这说明( )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③守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自觉遵守法律 ④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下列行为中体现遵守法律的是( )
①小强提醒妈妈开车行驶到斑马线要停车礼让行人 ②小黄为了报复小坤,在网上散布小坤的私人信息 ③小华买到过期饮料后到售卖的店铺打砸东西出气 ④小青拨打市长热线,举报非法向河流排放污水的企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分析说明题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立法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定国务院和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其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
(1)材料体现了哪个领域的立法?分析该法的施行有何重要意义?
(2)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
材料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材料中《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过程说明了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什么要颁布《爱国主义教育法》?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样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C 6.C 7.C 8.C 9.A 10.A
11.B 12.C 13.D 14.A 15.B
16.(1)生态文明领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
(2)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17.(1)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大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2)①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②颁布爱国主义教育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意识,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3)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②从内心深处拥护《爱国主义教育法》,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③加强宣传,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法》,推动法律的实施。④增强爱国意识,同一切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