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目录教材分析01教学重难点02教学过程04学法指导03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活动分组等),引导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并掌握运算规则。本课是前一课“无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复杂运算的基础。教材设计注重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和运算逻辑。说教材优势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并能进行无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但小括号的引入会打破原有的运算顺序认知,学生容易因惯性思维忽略括号的作用。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直观情境更感兴趣,但抽象概括能力仍需通过具体操作逐步提升。因此,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比、讨论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不足五年级添加教学对象12教学目标理解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能结合实际问题列式并计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掌握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灵活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一)教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探究法。第一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二) 学法: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说教法、学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运算符号卡片、情境图。学具:练习本、计算题卡、小组讨论记录单。说课前准备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46+45÷3 600-64×2 32÷8×7=146+15=600-128=4×7=161=472=28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从左往右按顺序算。二、探究新知成人衣服1件120元。我买1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成人衣服1件120元。我买1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1件儿童衣服多少元?该怎样计算?1件成人衣服+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207元1件成人衣服+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207元先算3件儿童衣服的价钱。120元207-120再怎样算1件儿童衣服的价钱呢?÷3想一想这样列算式对吗?207-120÷3不对,应该先算减法,再算除法,这样列式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那应该怎么办呢?( )207-120÷3( )该怎样计算呢?=87÷3=29(元)答:1件儿童衣服29元。说 一 说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1. 我写算式,你说运算顺序。同桌间写一写,说一说。练习巩固1.算一算,比一比。8+24+168×24+168×(24+16)=32+16=48=192+16=208=8×40=320课堂 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内化知识结构。1、提问回顾:今天学到了什么?括号的作用是什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教师总结:播放动画微课,动态演示运算顺序,强化记忆。4.布置作业设计意图:巩固课堂知识,联系生活实际。1、必做题:课本第67页第2题(计算)、第3题(应用题)。2、选做题:设计一道用括号解决的购物问题,并写出算式。板书设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算式中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例:50-(3×8+5×2)=50-(24+10)=50-34=16课堂反思学生可能忽略括号的作用,需通过错例分析强化对比。应用题中部分学生列式困难,需增加生活化情境训练。本节课以新课标“三会”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问题链”引导探究,培养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中融入小组合作与生活化情境,让数学学习既有趣又有用。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