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作者:许晨
23 “蛟龙”探海
七年级语文下册
这是2024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镜头。这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团队代表,他们手中托举的就是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模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称为“大国重器”。
新课导入
知识链接
“蛟龙号”是中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其命名寓意“蛟龙入海”,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时25海里,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理论上“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 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中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2年,“蛟龙”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正式立项,成为国家“863”重大专项。
2004年4月,潜水器正式进入加工建造阶段。
2007年8月底,潜水器总装完成。
2009年,“蛟龙”出海,在中国南海完成1000米级的海上试验。
2010年,在中国南海完成3000米级的海上试验,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
的国家。
2011年7月,在东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下潜试验,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技术已跨入国际第一梯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2012年6月24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首次突破7000米下潜深度。6月27日,创造了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踪迹已经覆盖了南北极,征服了山峰,唯独深海,还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海洋对各个国家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蛟龙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自己深潜的旅程,并为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2年6月24日,水下是“蛟龙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天上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手控交会对接。这两大高新科技事件,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梦想。
本文作者实地跟船50余天、前后采访近5年,用厚重与详实的笔触,全景式地将“蛟龙号”深潜的台前幕后故事忠实还原。
素养目标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3.理解“蛟龙号”对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意义,向科学家致敬。
素养
目标
1.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把握课文重要内容。
山东德州人,出生于 1955 年 8 月。中共党员,1989 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多部优秀长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像《居者有其屋 ——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第四极:中国 “蛟龙” 号挑战深海》等。斩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诸多荣誉,在文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知识链接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
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憧憬 蹒跚 矗立 劈波斩浪
浩瀚 波澜 蓦然 驰骋 广袤 窥视 奥秘 深邃 抖擞 崭新
chōng jǐng
pán shān
chù
pī bō zhǎn làng
hàn
lán

chí chěng
mào
kuī
ào
suì
dǒu sǒu
zhǎn
字音字形
蹒 跚:
浩 瀚:
淋漓尽致:
踌躇满志:
绘声绘色:
浩瀚无际:
波澜起伏:
劈波斩浪: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形容广大,无边无际。
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
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词语解释
默读课文,勾画表示时间的标志性词语,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梳理文章
标志性的词语:
古往今来;
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走到了20世纪;
公元2012年6月24日清晨;
这一天——6月24日,星期天;
3个多小时的下潜北京时间9时07分;
而这时候;
中午12时55分。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1—4): 从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写起,引出现实中的试验海城——马里亚纳海沟所在的海域。
第二部分第一层(5—7):介绍试验海域的具体情况,点明“蛟龙”探海的难度之高、意义之大。
第二部分第二层(8—15):详细记叙“蛟龙”探海这一事件的过程。
第三部分(16—20):详细记叙了“神舟九号”和“蛟龙号”连线的过程。
第四部分(21):作者为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自豪,赞扬了中华民族的探索精神。
梳理文章
不可以。第一、二段从人类对海洋的永恒向往和无尽探索写起,为写“蛟龙”探海营造出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背景。
文章标题为“‘蛟龙’探海”,但第一、二段却与之无关,可以删去吗?请你说明理由。
文章解析
“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是从空间上的距离来说的,而“亲近”是从情感上的距离来说的。“蛟龙号”海试团队渴望快点到达那片遥远的海域,去实现“蛟龙号”冲击深潜7000米的入海奇迹,所以对于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的海试地点,在情感上他们是亲近的。
海试地点距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为什么是“亲近”的?
文章解析
作者通过描述“蚊龙号”深潜试验的准备过程,包括气象条件、海况监测和设备检查等细节,以及潜航员们正在进行下潜前的最后准备和指挥时的情景,表现了现场的紧张氛围。同时,通过描绘有序的操作流程、专业的团队协作和明确的指挥指令,展现了整个试验过程的有序性。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环境描写也加剧了这种紧张感。但与有序的操作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试验的严谨和高效。
联系上下文,注意细节,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紧张有序”的。
文章解析
首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城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深潜,则展示了我国在深海探测技术领城的突破和领先,为全球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这两项奇迹的实现,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和雄心壮志,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章中提到了中国的航天工程和载人深潜事业在同一天创造了两项奇迹,这两项奇迹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解析
这里的“好啊”,既是感叹“神舟”与“蛟龙”奇迹般的海空连线,互致祝福;又是感叹我们中国在一天之内诞生了“神舟”上天、“蛟龙”入海两项奇迹,表现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好啊”,有什么样的独特效果
文章解析
①技术上的创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经过了大量的科技专家与技术人员的拼搏,由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而成的,而且从2009年开始的1000米、2010年的3000米、2011年的 5000米深潜海试后,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又对它进行了改进。
②有专业、自信的海试团队。海试团队踌躇满志地奔赴海试海域,虽然在海试当天遭遇了风雨突袭,但经过周密严格的探测后,海试团队认为天气条件会逐渐好转,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最终,“蛟龙号”按时下潜并顺利完成坐底7020米的任务。
中国载人深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你觉得中国“蛟龙号”能实现成功坐底7020米的因素有哪些
文章解析
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海比作情绪善变的孩子,赋予大海人类 “情绪善变” 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海在海试当天天气状况的不稳定,侧面烘托出 “蛟龙号” 海试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海试团队克服困难进行海试做铺垫,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海试的艰难。
“大海如同一个情绪善变的孩子,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电闪雷鸣。”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语言赏析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向阳红09号”比作定海神针,写出其沉稳,衬托出工作人员的沉着冷静;把“蛟龙号”比作小鲸鱼,生动形象地写出它的样子,并看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怀抱”准确生动,富有情感。
“一艘标记着‘向阳红09号’的中国科学考察船迎风破浪,如定海神针般地停在预定海域,她那宽阔而坚实的甲板上,高高矗立着一台类似龙门吊的设备,伸出两只长长的手臂,怀抱着红白相间的小鲸鱼一样的机器”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语言赏析
1
“蛟龙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其成功研发和应用是我国在深海探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
自强
创新
3
勇攀高峰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到7000米,我国深海探索不断刷新纪录,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2
团结
协作
“蛟龙号”海试工作由各部门、海试团队等众多人员协同完成,下潜时潜航员与水面控制人员更是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深海试验任务。
4
奉献祖国
“上天入海”的奇迹得益于科技工作人员始终胸怀祖国,致力于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们的致辞,代表了我国科技人员对于祖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及美好未来的祝愿。
科学精神
文章记叙了“蛟龙”探海和海空连线的过程,展现了中国在深海探索和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颂扬了中华民族敢于探索、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主旨归纳
知识拓展——中国式浪漫
名 称 寓 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七星”是指引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寓意着光明与方向
“祝融号”火星车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祝融”的命名寓意着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持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鸿雁” (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鸿雁”的命名正寄托了“鸿雁传信、永不失联”的美好愿景
“悟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寓意它正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
知识拓展——中国式浪漫
名 称 寓 意
“鲲龙”AG600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 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取“蛟龙”入海,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
天问一号 “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寓意探究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源自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古人对月球的崇拜与向往。“嫦娥工程”的命名寓指中国人民千年来的飞天梦,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登上月球的向往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