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二五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 B. 冶炼钢铁 C. 品红扩散 D. 石油分馏2.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体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B. 园林浇灌推广使用滴灌或喷灌C.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蒸馏等 D. 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制备 B. 氧气的验满C. 称量氯化钠 D. 倾倒液体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霉变食物经高温蒸煮后,可以放心食用B. 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C. 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作补钙剂D. 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比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易生锈5. 正确区分物质类别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 合金:青铜、硬铝、玻璃钢B. 人体供能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C. 纯净物:液氧、干冰、洁净的空气D. 碱:烧碱、纯碱、氢氧化钾6. 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B. 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C. 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D. 图3中石墨、金刚石和C60三种物质都由原子构成7.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A 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均匀分布 氯化钠溶液各部分的浓度相同B 自然界水的天然循环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CO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D 久置的气球变瘪 分子体积变小A. A B. B C. C D. D8. “天宫课堂”上的泡腾片实验让我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碳酸氢钠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柠檬酸溶液呈酸性,pH<7 B. 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柠檬酸由21个原子构成 D.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B. 化学观念: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C. 科学思维: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爆炸,在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D. 科学态度与责任:垃圾分类投放,实现资源再利用,避免浪费10.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对比实验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 ① ② ③ ④操作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固体极少溶解,溶液呈黄色A. 实验①②可得出的结论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的好B. 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情况C. 对比实验③④可推知,能用汽油将碘水中溶解的少量碘“转移”到汽油里D. 实验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相同11. 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①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②人体缺维生素A会导致坏血病 ①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 ②新装修的楼房要开窗通风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①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棉纤维 ①乙醇汽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开发新能源能完全消除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A. A B. B C. C D. D12. 利用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可得到合成气(CO和),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催化剂表面同时发生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当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变大,会影响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而使反应减慢。其他条件相同时,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积碳反应的方程式为B. 消碳反应的产物是COC. 500℃—600℃积碳量增加的原因是积碳反应产生的碳量高于消碳反应消耗的碳量D. 在催化剂作用下,和得到合成气的反应适宜在600℃时进行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探究乙醇中是否有氧元素 取样,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B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说明含有熟石灰C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D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为硫酸铵A. A B. B C. C D. D14. 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B. 乙曲线对应容器中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褪色C. 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D. 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15.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 二氧化碳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D. 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5分。16.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许多化学知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1)在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黄)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的描述。从燃烧条件分析,薪草属于_______。“时风盛猛”所体现的促进燃烧的方法为_______。(2)《天工开物》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入砂(指锡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指鼓入空气)熔化,用铅少许,(锡)沛然流注。其反应原理为,则中S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3)《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4)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样的记载,从而实现“铁上包铜”,防止铁的锈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17. NaCl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都是NaCl的来源。在地下千米左右的某盐矿储量巨大,85%是NaCl,还含有少量等。结合物质的溶解性及NaCl和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NaCl属于___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2)40℃时,在50g水中加入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3)又称无水芒硝,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0℃时,输回地面的溶液分离出NaCl后,剩余溶液适宜采用_______方法获得硫酸钠晶体,实现“盐硝联产”,增效环保。(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B. 20℃时,配制等质量的NaCl和的饱和溶液,NaCl需要水的质量多C. 将和的恰好饱和溶液升温到,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D. 将和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的质量多18. 氢气热值高,燃烧时排放量为零,被誉为未来的理想燃料。以下从制氢、储氢两方面探讨氢能的开发与利用,请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1为全球制氢原料占比,由图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图2为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图,经分析可知,目前电解水制氢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图3中制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利用甲烷催化重整制取氢气,即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环境,为消除污染,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案:_______。(3)镁基储氢材料——氢化镁与水反应释放氢气,同时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图4为碳纳米管,它与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储氢的能力是活性炭的10倍。碳纳米管储氢是利用了其有_______性。19.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少量并进行性质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装置是利用浓硫酸具有_______性。(2)向D中缓慢通入气体研究的部分性质,可证明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可证明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_______。(3)实验室用含杂质20%的石灰石2.5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理论上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20. 研究小组利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含、和C)为原料制备胆矾(五水硫酸铜),操作流程如图:【查阅资料】(1)步骤①中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经过操作1得到的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3)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步骤④中加入溶液丙是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21. 碳酸亚铁能用于制备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某化学小组对其制备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溶液时,完全转化为白色沉淀。②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生成红褐色沉淀。③是白色难溶性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会产生血红色絮状物;而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有明显现象。探究一:碳酸亚铁的制取实验1:在无氧条件下,将溶液缓慢加入盛有的溶液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A,过滤,向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实验2:在无氧条件下,将溶液缓慢加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向沉淀B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气泡。(1)对比上述实验1和实验2,判断产生的白色沉淀A是_______。(写化学式)(2)写出上述实验2中,产生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探究二:碳酸亚铁的性质【提出问题】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碳酸亚铁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3)猜想一:;猜想二:和;猜想三:_______。【进行实验】(4)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__不成立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_______ 猜想二成立【实验反思】(5)为了防止碳酸亚铁变质,在保存碳酸亚铁时应该_______。二○二五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5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可燃物 ②.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合理即可)(2)+4 (3)(4) ①. 置换反应 ②.【17题答案】【答案】(1)易溶 (2)74.2(3)降温结晶 (4)C【18题答案】【答案】(1) ①. 天然气和煤 ②. 成本高 ③.(2)将CO引燃 (3)(4)吸附【19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吸水(2) ①. 乙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甲、丙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②. 丙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比甲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先变红(3)0.88g解:2.5g石灰石中所含的质量为:;设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答:理论上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0.88g。【20题答案】【答案】(1) ① 过滤 ②. Cu和C(2)(3)(4)【21题答案】【答案】(1)(2)(3)(4) ①. 三 ②. 产生血红色絮状物(5)密封保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