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1.本试卷共23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古诗文(21分)(一)默写与运用(6分)1.蒹葭采采,。(《诗经·兼葭》)v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鞍3.挑兮达兮,。(《诗经子衿》)4.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假如你穿越到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并游览了小石潭。潭水清澈得让你能清晰看到h鱼群在欢快游动。你脑海中浮现出《小石潭记》中的“。那(二)阅读【甲】【乙】【丙】三篇选文,完成第6一10题(15分)【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相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邪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丙】南阳刘瞵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漠之益°,征为长史,造人船往迎,赠贶甚厚。联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饱,缘道以乞,①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歧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已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节选自《世说新语·栖逸》)【注释】①高率:高尚坦率。②尽訏漠(xam6)之益:竭尽全力辅佐。③贶(kung):赐予,赠送。④乞:这里指“赠送”。⑤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县西。⑥陈:陈述。⑦偷(xiā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照内容分类,【甲】诗属于其中的部分;【乙】文的作者陶渊明是朝代的文学家。(2分)7.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诗文字词方法解释关关雎鸠拟声法(1)欲穷其林参考成语法:山穷水尽(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查阅字典法:①连接。②通“嘱”,(3)嘱托。③归属,隶属。④类,一类。⑤像,类似。高率善史传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善射(4)8.将【丙】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9.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中的“辗转反侧”表现了君子对淑女求而不得的焦虑情态,同时也暗示礼教压抑人性的痛苦。B.【乙】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用衣着“如外人”的细节,将奇幻叙事拉回现实,暗示桃花源是乱世中可能存在的真实避难所。C,【丙】文通过“悉不受所饷”“翛然而退”等行为表现,可以感受刘驎之的良好品质。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