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56份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56份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课前全文通译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3.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译文:余家境贫寒,耕作种植不足够用来维持生活。孩子多,家无余粮,没有看见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本领。
译文: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任职县臣,有了这个念头忧虑解除,(可是)没有门路寻求职位。恰逢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官吏把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看到我家贫苦就推荐我,于是被任命为小县城的官吏。
译文:这时战乱未平息,我心里害怕到远方供职。彭泽县距离我家百里,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因此便谋取了这个职位。
4.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6.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等到一些天过去,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崇尚)自然,不会造作勉强。饥饿寒冷虽然迫切,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译文:在这时惆怅感叹,深深感到愧对平生的志向。犹且希望在庄稼成熟的时候,就收拾衣裳,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译文:从深秋到冬天,在官职上80多天。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命名文章题目《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去吧!田地将要荒废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精神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上迷途,大概走得还不太远,已觉悟现在回家是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怨晨光微弱耽误行程。
课前全文通译
2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于是看见了自家的房子,我高兴地奔跑。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孩子们在门庭守候。院子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来的样子。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斟满酒杯。我拿起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喜形于色。倚着南窗寄托傲世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感到安适。每天在园中游玩成为乐趣,小园虽然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遥望远方。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小鸟飞的疲倦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影黯淡太阳快要下山了,我手抚摸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课前全文通译
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相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把跟亲戚朋友说知心话当做开心事,把弹琴读书当做快乐来消解忧愁。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有时坐着有帷幕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既沿着幽深曲折的山谷,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流淌,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课前全文通译
4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
富贵不是我所求,仙境不可期求。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倚着棍杖除草培土。
登上向阳的高地,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吟诵诗歌。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课前全文通译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
导入
了解作家
1.作家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 大诗人、 家、 家。曾著《 》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 ”,故后人称“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 ,据说就是他的曾祖。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 、 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 ”的壮志,又因 , 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 ,四十一岁还家 ,过起了自由闲适的 生活。此后 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 ;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 。后代批评家常用 、 、 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 诗人”。散文首推《 》,本文则是,在艺术上 、 ,充满了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了解作家
1.作家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了解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 在朋友的劝说下, ,做了 的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 ”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了解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了解文体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介于 之间, 。篇幅 ,句式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 ,讲究 ,善于 。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 , ;在内容上,赋 为主,而辞则重在 。
了解文体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了解标题
“归去来兮”就是“ ”的意思, “ ”、“ ”都是语助词。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 ,“辞” ,二者相得益彰。
了解标题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回去吧
“来”、“兮”都是语助辞。
序:叙述他家贫出仕的原因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以散体叙事。
“辞”以骈体抒情。
解析小序
(一)翻译下列句子,对划线的关键词,在译文中相应划线予以强调和重视。
1.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译:余家境贫寒,耕作种植不足够用来维持生活。孩子多,家无余粮,没有看见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本领。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去任职县臣,有了这个念头忧虑解除,(可是)没有门路寻求职位。恰逢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官吏把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看到我家贫苦就推荐我,于是被任命为小县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未平息,我心里害怕到远方供职。
解析小序
2.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彭泽县距离我家百里,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因此便谋取了这个职位。等到一些天过去,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崇尚)自然,不会造作勉强。饥饿寒冷虽然迫切,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
3.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译: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在这时惆怅感叹,深深感到愧对平生的志向。犹且希望在庄稼成熟的时候,就收拾衣裳,连夜离去。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深秋到冬天,在官职上80多天。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命名文章题目《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解析小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2.
请分别说明陶渊明入仕原因和辞官的原因,指出辞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回去吧!田地将要荒废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让精神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上迷途大概还不太远,已觉悟现在回家是正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和风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怨晨光微弱耽误行程。
解析第一段
解析第一段
1.本段中如何体现诗人在面对入仕及决定辞官时的复杂心情?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解析第一段
2.诗人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解析第一段
3.从本段中可看出陶潜具有怎样的情怀?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解析第二段
2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于是看见了自家的房子,我高兴地奔跑。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孩子们在门庭守候。院子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来的样子。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斟满酒杯。我拿起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喜形于色。倚着南窗寄托傲世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感到安适。每天在园中游玩成为乐趣,小园虽然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遥望远方。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小鸟飞的疲倦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影黯淡太阳快要下山了,我手抚摸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解析第二段
1. 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2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第二段
2.第二段体现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的哪些乐趣?
2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第二段
3.从此段中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2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第三段
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都跟我的志趣不相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把跟亲戚朋友说知心话当做开心事,把弹琴读书当做快乐来消解忧愁。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有时坐着有帷幕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
既沿着幽深曲折的山谷,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流淌,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解析第三段
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本段体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什么乐趣?
解析第三段
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解析第三段
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 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该如何理解?
解析第四段
4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
富贵不是我所求,仙境不可期求。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倚着木杖除草培土。
登上向阳的高地,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吟诵诗歌。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解析第四段
4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本段体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什么乐趣?
综观全文
1.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①决意归去 心情迫切
②田中之乐 出游愉悦

综观全文
1.梳理本文的叙事思路和情感线索,在指定位置填词。
叙事
思路
辞归
归途
归舍
归园
归田
归心
情感
线索
自悔
自喜
自安
自乐
自得
自醒
综观全文
2.本文体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哪些乐趣?
综观全文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基础知识积累
1.正文中一共有18个“以”字,请归纳总结其意义和用法,完成下表。
例句 用法 意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 ④ ①
② 用、拿
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
舟遥遥以轻飏、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聊乘化以归尽、景翳翳以将入、怀良辰以孤往 连词,相当于“而” ⑤ 相当于“地”
“的”
⑥ 连词,相当于“而” 表目的 来
园日涉以成趣 ⑦ 从而
请息交以绝游 表并列 ⑧
基础知识积累
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同“横”,横木
基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幼稚 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慷慨 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叹。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
人事 尝从人事 古义:做官。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亲戚、情话 悦亲戚①之情话② ①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家庭或它的成员。
②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窈窕 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基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就 三径就荒 动词,已经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动词,完成、达到
引 引壶觞以自酌 动词,端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疏导、引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动词,引用
引而不发 动词,拉弓
旁征博引 动词,引用、援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动词,吸引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动词,断绝
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
以小舟至绝壁下 形容词,陡峭的
可以横绝峨眉巅 动词,跨越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极,最,非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形容词,隔绝的
行 感吾生之行休 副词,将要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词,行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动词,行走
行 为君翻作《琵琶行》 名词,古诗的一种体裁
蹑足行伍之间 名词,军队
余嘉其能行古道 动词,实行、做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名词,辈、辈分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品行
策 策扶老以流憩 动词,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竹制的马鞭
退而论书策 名词,书籍
基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幼 携幼入室 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怡 眄庭柯以怡颜 使动用法,使……愉快
安 审容膝之易安 使动用法,使……安适
乐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基础知识积累
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之 求之靡途 代词,它
悟已往之不谏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去、往、到
会有四方之事 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 疑问副词,何,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 疑问代词,什么
基础知识积累
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被动句 遂见用于小邑 “见……于……”表示被动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表被动
宾语前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代词“焉”作宾语,前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代词“胡”“何”作宾语,前置
乐夫天命复奚疑 疑问代词“奚”作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以春及”作状语,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 “于西畴”作状语,后置
文化常识
(1)家叔以余贫苦
家叔:对别人称自己的叔父。
“家”字一般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人。如称父亲为“家父”“家君”“家尊”“家严”,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为“家兄”,称姐姐为“家姐”。
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人一般用“舍”字。如称弟弟为“舍弟”,称妹妹为“舍妹”。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三、巩固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恰逢
B.信可乐也           信:实在
C.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故:老朋友
D.求之靡途           途:门路
答案 A
解析 会:聚会,集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D.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当敛裳宵逝 ⑦所以游目骋怀 ⑧携幼入室 ⑨策扶老以流憩 ⑩生生所资
A.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
B.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
C.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
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
答案 A
解析 ①⑥为名词作状语,②⑤⑨为名词作动词,③⑧为形容词作名词,④⑦为使动用法,⑩为动词作名词。
4.对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C
解析 ①和③都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②是介词“把”;④是介词“因为”。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仰观宇宙之大
C.乐夫天命复奚疑 D.遂见用于小邑
C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
B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B.诸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也可用来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
D
解析 “朋友之间唱和的赠言”错,《兰亭集序》是书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痛快地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历史和现状进行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
9.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
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玡,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
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十三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
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客向丞相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④王羲之在书法上造诣极高。《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角度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B.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文意,“渊明”“我”在句中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请”的主语是陶渊明的下属,其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
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此处指隐居。
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后世也用来指隐士。
D.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功绩作的概括性的评价。
D解析 “功绩”错,谥号是对一个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也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先喝醉,就让客人回去。
答案 B
解析 “亲人去世”错。文章第二段开头说的是“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亲老”应该是“双亲年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但)他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就弃官回家了。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