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9.1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自主预习
1、★法律的本质(P77)
法律是统治阶级 和 的体现。
2、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78)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 的完善也无止境。
②★不断完善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 环境。
利益
意志
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人民当家做主
法治
3、★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和要求(P79、P75蓝字)
(1)原因:① 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 。 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远离违法犯罪,我们才能健康成长。③ ,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2)要求: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 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 、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自主预习
法律
行为规范
依法
遵守法律
拥护
遵守法律
9.1 日益完善的 体系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深刻认识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增强对国家法治建设的信心,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道德修养: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紧密联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支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道德观念,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德法兼修,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完善过程,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健全人格:通过探讨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培养自律、自强的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明白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由地发展个性,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尊重他人权利,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责任意识:认识到完善法律体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积极关注法治建设,为法律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法治建设。
新课讲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课讲授
“百姓福祉,离不开法律保障”
这句话说明法律与生活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关系: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
课堂活动
资料:2020年中美疫情防控措施对比
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免费治疗
美国部分州因医保问题拒收患者
资本主义法律是“资本的护身符”,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的防护服”
新课讲授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此,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本质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
新课讲授
1949年10月1日
1978年12月
18日至22日
2012年11月
08日至14日
回顾讨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
新课讲授
提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讨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法律体系?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合作探究
关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我国的法律体系很完善,以后修修补补就可以了。
我国仍然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滞后。
我国已经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目前这个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
合作探究
就上述三位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
我国的法律体系很完善,以后修修补补就可以了。
合理性:
1.框架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重点领域覆盖。民生、经济、社会等领域立法较完备。(《民法典》民事权利的系统化保护)。
3.国际认同。如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因完善公司法等立法举措,排名大幅提升。
局限性:
1.动态性不足: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领域尚未形成专门法律(当前主要依赖《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的延伸解释)。
2.实施差异明显: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管理等领域存在地方立法与司法解释的衔接不足(例如宅基地流转存在地域差异)。
3.保守倾向风险:过度强调"修修补补"可能弱化对重大社会变革(如平台经济监管)的立法响应速度。
合作探究
我国仍然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滞后。
合理性:
1.回应现实需求: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3》,中国AI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但2023年才出台生成式AI管理暂行办法,立法进度明显慢于技术发展。
2.填补制度空白:AI算法歧视(如招聘领域的智能筛选)、深度伪造(Deepfake)侵权等问题需专项立法支撑,当前主要依赖司法解释填补漏洞。
3.国际对标不足:相比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2024年生效)的风险分级监管模式,国内立法仍处于低位阶规章阶段(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局限性:
1.低估既有立法能力:我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联动已初步形成规制体系(如《数据安全法》涵盖部分AI数据问题)。
2.立法预期失衡:新兴领域立法需平衡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如对自动驾驶立法过度严格可能阻碍技术进步)。
3.协调机制欠缺:部门立法碎片化问题突出(例如AI医疗涉及卫健委、网信办、工信部多方责权交叉)。
合作探究
我国已经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目前这个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
合理性:
1.系统性突出:自2014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已形成大气、水、土壤等专项法协同的"1+N"生态法律体系(2023年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填补高原立法空白)。
2.动态完善范例:以2020年《长江保护法》为标志,实现流域立法从"污染防治"到"系统保护"的升级。
3.制度创新明显: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保督察常态化(2022年中央环保督察曝光典型案例超350件)。
局限性:
1.纵向深度不足:部分领域配套细则缺位(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仍依赖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缺乏专门法)。
2.横向协调薄弱: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全面制度化(长三角、京津冀的区域协作多为地方协定,缺乏法律强制力)。
3.实施成本压力:部分法律因经济成本过高执行受限(例如中小企业环保技术改造补贴政策仍不完善)。
合作探究
三位同学的观点对法治建设的三种认知维度:
静态成就论。需警惕固化思维,法律体系必须与数字文明、生态文明等新文明形态同步进化;
动态需求论。揭示了技术革命带来的规范性挑战,但应避免将"滞后"简单归因于立法效率;
典型领域论。展示了重点领域的制度示范效应,但也提示不同领域立法不可能齐头并进。
当前我国法治发展的核心矛盾已从"有无法律"转向"法律质量与实施效能"。立法需贯彻"三点论"巩固成熟领域的既有优势(如生态环保)、填补新兴领域的规则空白(如人工智能)、升级交叉领域的协同机制(如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
新课讲授
为什么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
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新课讲授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 今天
我国立法进展如何?
新课讲授
我国当前的立法进展如何?
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新课讲授
释义:天下之事,制定法令并不难,难的是切实贯彻执行法令。
新课讲授
★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
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远离违法犯罪,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③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2)要求:
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②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
③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2024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修订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文物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矿产资源法、关税法等法律。这说明( )
A.修订法律就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法治社会的建设只需要依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推进各领域的立法工作
D.立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心工作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当堂检测
2.我国在数字经济国家层面的立法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些法律能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 
②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③我国加快数字经济、大数据领域的立法步伐 
④我国经济领域的立法只体现了经营者的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当堂检测
3.2025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多元化。施行新的法律的意义有( )
①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把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的完美无缺
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教师寄语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课后作业
一、基础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法律体系相关知识。(10分钟)
二、实践作业:以 “我身边的法律” 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介绍至少三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法律的作用。下节课在班级内展示分享。(20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